閱讀屋>歷史> 十個歷史典故

十個歷史典故

十個歷史典故

十個歷史典故1

  1 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託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鍾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鍾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來鍾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

  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2 莊周夢蝶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說,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

  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3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嘆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

  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即後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

  4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政以後,備受猜忌,鬱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一篇傳誦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之美雲:“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寫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跡之態十分傳神。

  後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輕盈。

  5 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恐國破後,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隋滅陳後,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徐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僕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

  後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6 詠絮才高

  東晉政治家謝安全家聚在一起,正值戶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就指著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說:“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著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後大加讚賞,誇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

  柳絮隨風飛揚,壯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有詩才為“詠絮才”。

  7 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清明獨遊長安南莊,至一村戶,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女邂逅,後來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8 秉燭夜遊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之句。曹丕為魏王世子時,與吳質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趕,劉楨,陳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作書與吳質,勸其惜時自娛。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之句,後人遂以“秉燭夜遊”喻及時行樂。

  9 青梅竹馬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長幹行》中描寫一位女子,思夫心切,願從住地長幹跋涉數百里遠路,到長風沙迎接丈夫。詩的開頭回憶他們從小在一起親暱的嬉戲:“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後來,用“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來表明天真、純潔的感情長遠深厚。

  10 鏡花水月

  鏡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虛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詩家常用以比喻朦朧空靈的意境。如宋嚴羽以佛論詩,主張妙悟,他說;“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以“鏡花水月”比喻詩歌中不可言傳的妙境。

十個歷史典故2

  一、愛羊

  典出:《論語·八佾》

  原文: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二、蘇武牧羊

  典出:《漢書》

  原文:衛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三、蹴蔬羊

  典出:《笑林》

  原文: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夢五藏神曰:“羊踏破菜園!”

  四、叱石為羊

  典出:《太平廣記》卷七《神仙七·黃初平》

  原文:黃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良謹,便將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餘年,不復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尋索初平,歷年不得。後見市中有一道士,初起召問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之四十餘年,莫知死生所在,願道君為佔之。”道士曰:“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姓黃,字初平,是卿弟非疑。”初起聞之,即隨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見悲喜。語畢,問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東耳。”初起往視之,不見,但見白石而還,謂初平曰:「山東無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不見之。”初平與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於是白石皆變為羊數萬頭。

  五、羵[fén]羊

  典出:《國語·魯語下》

  原文:季桓子穿井,獲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問之仲尼曰:“吾穿井而獲狗,何也?”對曰:“以丘之所聞,羊也。丘聞之:木石之怪曰夔、魍魎,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曰羵羊。”

  六、歧路亡羊

  典出:《列子》

  原文: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七、羔羊

  典出:《毛詩正義》卷一之四《國風·召南·羔羊》

  原文:羔羊之皮,素絲五紽(tuó)。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絲五緎(yù)。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八、葛由騎羊

  典出:《列仙傳》

  原文:葛由者,羌人。周成王時,好刻木作羊賣之,一旦騎羊而入蜀,蜀中王侯遣人追之,上綏山,山在峨眉山西南,無極,隨之者不得還,皆得仙道。山上有桃,故里諺曰:“得綏山一桃,雖不得仙,亦足以豪。”

  九、穀亦亡羊

  典出:《莊子》卷四上《外篇·駢拇》

  原文:臧與穀,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穀奚事,則博塞以遊。二人者,事業不同,其於亡羊均也。

  十、虎皮羊

  典出:《法言義疏》卷四《吾子》

  原文:或曰:“有人焉,自雲姓孔,而字仲尼。入其門,升其堂,伏其幾,襲其裳,則可謂仲尼乎?”曰:“其文是也,其質非也。”

  “敢問質。”

  曰:“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

【十個歷史典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