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對國小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思考論文

對國小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思考論文

對小學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思考論文

  資訊科技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 隨著時代的發展,資訊科技教學顯得越來越重要。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資訊科技教育也要不斷革新,不但是課程內容的革新, 也是學習方法的革新。傳統的講練結合的模式不能應用於資訊科技教育,而應該強調研究性學習、協作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等多種學習的整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資訊科技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要做到資訊科技內容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其他內容的有機整合,特別是研究性學習與資訊科技的有效整合。 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習者的興趣, 從自然、社會、文化和學習者自身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主題。 在活動中,伴隨著問題的產生與研究的不斷深入,需要了解各個不同的具體資訊, 這些資訊往往不可能預先準備,甚至對學習者來說會十分陌生。

  為了儘快地解決問題,就需要學生透過各種途徑儘快搜尋與問題解決相關的資訊。 事實上,學生在資訊資源的擁有上非常有限,必須要藉助於資訊科技的支撐。 所以,資訊科技教育為學生掌握資訊科技提供了保障,研究性學習為學生運用資訊科技搭建了舞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中小學資訊科技重要的培養重點。 學生的資訊素養需要提高,能力要循序漸進。 在教學時,讓學生學會資訊科技, 更要懂得用資訊科技來進行學習。

  對於情景創設和主題活動,應該從資訊的核心問題出發,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注意解決好虛擬與真實的關係。在課堂上, 我們要設計適當的情境和主題活動,為的是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有了支撐,有了骨肉, 再讓學生慢慢學會用資訊科技的觀點和想法關注情境或主題活動, 總之要為學生資訊科技服務。 我個人以為資訊課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是基於技術實踐、問題解決、 資訊交流和文化重構的資訊素養。 而解決問題、資訊交流以及文化重構等實現是需要以技術實踐為基礎的。 所以資訊科技教學中, 脫離技術實踐會使資訊科技課程變得空洞, 離開了資訊科技談資訊素養無疑是紙上談兵。

  一、 轉變教師教育觀念

  資訊科技教師要轉變觀念,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 首先,要多學習教育理念,特別是新課程。 其實,很多教學科目,有些教學的基本理念應該是息息相關的。 尤其自從自己親身教學資訊科技課後,認真讀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 認真吸取了其中的教育理念。 資訊科技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論的深刻理解,能夠幫助我們更深理解資訊科技學科的使命,它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地位如何,小學科學也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好多教學理念對資訊科技教學是很有意義的,如探究教學法。 在學校資訊科技教師一般只有一二個,因此,資訊科技教師可以進行跨學科聽課,在模仿中學習上課經驗。 新授的操作技能要讓學生明確新技能具體的操作步驟,教師既要注重這節課需要完成哪些知識點,又設計出包含操作技能重複訓練的教學任務。 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 不知不覺地進行著操作技能的重複操作,從而讓學生把基礎練紮實了。

  二、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資訊科技不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大量的資訊以及提供了各種各樣的 操作、瀏覽等工具,更重要的是資訊科技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學生在運用資訊科技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 不僅提高了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而且提高了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那我們又如何來整合呢? 一方面,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指導小組中安排一個資訊科技 教師,作為學生的資訊科技顧問。 當學生或是教師有技術上的問題時, 資訊科技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培訓。 另一方面,在資訊科技課上設計了專題的學習活動, 讓學生會應用技術來學習的方法與策略。 主題化教學時,學生在一種學習資源環境下的教學, 如果缺少知識資源, 教師較難達成預計要實施的目標,自主學習更是不會達到。 那麼,可以製作一些關於這些主題學習活動的 網站,讓資訊科技性和文化性緊密地結合,在資訊科技課中構建一種學習的環境。 所以,多媒體教學光碟我們也要充分利用上,為學生創設一個“有聲有色”的學習環境。 特別是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 課堂教學的多媒體化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從教材的使用者到教材的開發者

  新課程觀認為,教師與學生才是真正課程的開發者、實踐者、實施者。 教材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與教師開展各項學習活動的重要載體,所以教師要對教材的內容、價值取向等有準確的定位,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在新的課程觀的引導下,教師與學生對現有的教材,做出有效的處理。 以互動生成的先進理念挑戰教材,發揮教材的“特殊功能 ”。 很多資訊科技教師把這門課程同於數學、語文等的學科看待,教學目的實施、教學方法以及考試模式都很大程度上受這些學科的影響。 所以有時會感到索然無味、枯燥。 目前,有的省市的教材還很單一,條件好的學校甚至已經從一年級就開設資訊科技課, 這給我們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要求我們能夠創新地使用好這些教材,讓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 小學資訊科技有很多的.內容: 資訊科技基礎知識、畫圖、文字處理、網路基礎知識等,在教材的編寫體系上, 這幾個模組是相互獨立的,而且教學順序也有嚴格的要求。 但實際情況是,如果我們教師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話, 學生肯定會喪失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我認為,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打破各模組之間的界限,但每個模組要有所側重,只要學生能夠樂意接受。

  例如,教學“文字處理”時,我把上網的一些基本操作教給學生,從而為學習後面的內容提供方便。 目前,把資訊科技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部分,我們如何在這樣的新標準下進行資訊科技課堂教學? 我認為,要強調資訊科技的學習在於應用,充分考慮資訊救贖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與學生生活實踐的整合,特別是在綜合實踐中的應用。在整合成風的今天,資訊科技摻雜了太多的元素在裡面。 因此,資訊科技的“本”,到底是什麼? “本”還應落在交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並能用這些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資訊科技的知識上。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資訊科技是讓學生掌握用資訊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不能讓歷史知識喧賓奪主,淹沒了資訊科技課的本質特徵。 在課堂上要儘量去除太多的“旁系”元素,從資訊層面減少掩飾,著重突出“超級連結”的核心價值。隨著課改的推進,情境創設、主題活動、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模式和方法越來越多地被用到課堂中。 這著實讓我們的課堂熱熱鬧鬧地動了起來, 符合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

  教學中情景要創造,活動需要搞,多媒體要運用,但這些都不是教學的本質,我們教學的本質是把握目標,講清重點,突破難點,銜接知識的成長點。 課堂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究效益的活動。 有效性才是課堂教學的生命。

【對國小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思考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