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節日> 《中華傳統節日》教學反思

《中華傳統節日》教學反思

《中華傳統節日》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華傳統節日》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華傳統節日》教學反思1

  本次綜合性學習圍繞“中華傳統節日”這個主題展開的,要求學生在瞭解傳統節日及其相關習俗的基礎上,寫一篇習作;同時還要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記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精華,積澱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內涵,傳遞著我們中華民族感恩、愛國、愛老敬老等優良傳統。過節,對於每一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高興的事,是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中國的節日怎麼過,有哪些有意思的好玩的地方學生們並不清楚,當我將端午節作為例子並且從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吃上入手,學生們的興趣還是比較高漲的,端午節不僅可以吃粽子,比如在傳統過法中吃大蒜、吃雞蛋這些習俗孩子們都不知道,而且南方北方不同的習俗、每一項習俗所代表的意義等等都成為學生關注的的焦點。所以說學生不是不喜歡中國人自己的節日,關鍵是讓學生怎樣去喜歡。因此讓學生了解每個節日的內涵,感受節日的歡慶與幸福,並激發民族自豪感。佈置學生書寫對過節中一些風俗習慣的瞭解。

  今天的這節釘釘直播課,我感到較為成功的地方是:

  我在這節課中發揮主導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地位。學生中透過查詢資料、詢問長輩、看影視片、動手實踐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瞭解傳統文化知識,感受我們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

  在學習本單元第一個活動提示時,我讓學生說說,要想深入、全面地瞭解這些節日,應從哪些方面入手,並及時梳理學生所整理出來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探究環節。

  在教學中,我積極探究教法和學法,努力做到“六讓”:目標——讓學生明確;過程——讓學生參與;新知——讓學生髮現;資料——讓學生收集;內容——讓學生自選;結論——讓學生歸納,而且在學法基礎上,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將現代資訊科技與線上教學有效整合。

  在課前準備時,讓孩子蒐集資料的同時,我也蒐集了大量的圖片,以及賽龍舟的影片,在釘釘直播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更加直觀、形象地表現節日的快樂氣氛,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是第一次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每個孩子蒐集到的資料應該嘗試用自己的話說。我想這需要平日裡紮紮實實地練習。

《中華傳統節日》教學反思2

  本單元課文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編排的,單元語文要素是“瞭解課文是怎麼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這是從學習表達的角度提出的,為學生的習作實踐提供方法上的指導。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是教材中首次出現的綜合性學習欄目,主要圍繞生活中的傳統節日展開。教材在第九課、第十課的課後以及語文園地前安排了綜合性學習的活動提示,活動分為3個階段:①組成小組,分工合作收集資料;②小組交流,討論要怎樣進行學習成果展示;③展示分享,用各種形式展示學習成果。本次習作是最後一個階段的成果展示,要求學生在瞭解傳統節日及其相關習俗的基礎上,寫一寫過節的過程或節日中發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因為是一個綜合性學習單元,所以本次習作教學的課前準備尤為重要。在課前準備中,共安排了兩次課內教學。第一次教學,佈置綜合性學習的任務,對如何開展活動做具體指導;第二次教學,組織學生交流第一階段的活動情況,整理收集到的資料並商量準備用怎樣的方式展示活動成果。

  在前兩次課內教學以及學生課外充分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開展本節課教學,課堂上安排了6個簡潔的板塊,依次是:匯入、例文引路、小組交流、說說自己喜歡的傳統節日、限時寫作、習作點評。力求簡簡單單教給學生習作的方法。本節課後,還需再安排一節課讓學生給習作加上開頭與結尾,並對照評價標準修改自己的習作。

  從學生完成的習作來看,本節課的目標達成度還是挺高的。學生在課堂上也學得較輕鬆,學習的狀態是積極的。但是一節課上完以後,總會有很多遺憾。首先,在學生集中交流自己喜歡的節日時,我的點評很不到位。本次交流的目的就是為後面有條理地寫做準備,也是給全班同學做一個示範,可是我自己卻沒有小結好學生說的,這也是我自己的教學智慧還不夠,面對學生各種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回答時,不能適時地做出評價與補充。

  第二個遺憾,在最後的習作點評環節,一開始我是準備安排展示兩個學生的作品,我把寫得好一點的放在後面,希望能體現一個梯度,也是為了給其他同學做一個示範,怎樣寫才有條理、有意思。但由於時間關係,只展示了一位同學的作品,評價的時候逐條對照評價標準來點評,顯得比較生硬。

  第三個遺憾,對課堂的把控太緊,學生集中交流之前出示了傾聽要求,但是交流過後讓其他學生評價時,我總擔心學生說不好,所以不停地問孩子,透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完成點評,顯得比較機械。

  第四個遺憾,儘管板書設計的比較簡潔,但是書寫不夠美觀,今後要多加練習規範字書寫。

  對於我來說,本次習作教學是第一次嘗試從單元整體上設計,過程很辛苦,收穫卻很多,課堂上的遺憾也會成為我前進的動力。

《中華傳統節日》教學反思3

  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記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精華,積澱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內涵,傳遞著我們中華民族感恩、愛國、愛老敬老等優良傳統。過節,對於每一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高興的事,是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中國的節日怎麼過,有哪些有意思的好玩的地方學生們並不清楚,當我將端午節作為例子並且從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吃上入手,學生們的興趣還是比較高漲的,端午節不僅可以吃粽子,比如在傳統過法中吃大蒜、吃雞蛋這些習俗孩子們都不知道,而且南方北方不同的習俗、每一項習俗所代表的意義等等都成為學生關注的的焦點。所以說學生不是不喜歡中國人自己的節日,關鍵是讓學生怎樣去喜歡。因此讓學生了解每個節日的內涵,感受節日的歡慶與幸福,並激發民族自豪感。佈置學生書寫對過節中一些風俗習慣的瞭解。

  本節課我感到較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師發揮主導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地位。學生中透過查詢資料、調查採訪、小組合作、動手實踐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瞭解傳統文化知識,感受我們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學法指導。揭示課題後,讓學生說說,要想深入、全面地瞭解這些節日,應從哪些方面入手,教師及時梳理學生所提出來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探究環節。令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很強,三個節日的彙報分別採用了介紹資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學中,我積極探究教法和學法,努力做到“六讓”:目標——讓學生明確;過程——讓學生參與;新知——讓學生髮現;資料——讓學生收集;內容——讓學生自選;結論——讓學生歸納,而且在學法基礎上,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將現代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達到了質的飛躍。

  4、在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以及賽龍舟的影片,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更加直觀、形象地表現節日的快樂氣氛,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三年級的孩子對於蒐集到的資料應該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而不是念。我想這需要平日裡紮紮實實地練習,今後我會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是喜歡並樂於參與的,我們教師要充分尊重這樣的一個個主體,無論是哪種情況,在遵循綜合實踐活動分組原則的基礎上,用感情做橋樑,用道理做紐帶,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那份光,那份熱。

【《中華傳統節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