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深圳當代藝術需要新動力

深圳當代藝術需要新動力

深圳當代藝術需要新動力

  深圳公共藝術中心創意總監孫振華認為,深圳當代藝術土壤養分不足已經是老問題了。這是一個整體性的問題。因為當代藝術與傳統藝術不同,它需要一個健康迴圈去維持的。從美術館到畫廊,從媒體到公眾。這不僅是一個迴圈,更多的像一個制度。而從畫廊的可操作層面講,這就是一個需要綜合配套的文化產業,比如是否有足夠的創作者和生產者?是否有美術專業的研究和教育機構?是否有具備國際輻射力的大型媒體?是否有振聾發聵的學術評論的聲音?這個迴圈中的任一環節都缺一不可。

  孫振華認為,深圳缺乏當代藝術的領軍人物,也缺乏後面接力發展的生力軍。深圳相較於其他當代藝術發展蓬勃的城市,藝術人才的輸送是比較弱的。他舉例到,雖然深圳大學內有藝術學院,但是這個學院原本著重發展的'點是偏向師範類的,發展至今,他們的方向又是偏向設計方面的。而在國畫,油畫,版畫這些傳統藝術門類上沒有專門的培養,甚至在新媒體等熱門藝術門類的跟進和建設上也毫無建樹。他認為,這跟深圳這個城市的自身特性有關。深圳比較講求功利性,因此在藝術上更講求實際。好像在深圳有不少畫廊就是純粹的投資行為,看到不好做就關掉不做了,談什麼市場培育都是枉然。比如在深圳雖然有不少受過高等教育,有消費藝術品能力的白領階層,但是這些白領幾乎都是工科背景的。他們對藝術的瞭解都是一知半解,自然也很少會關注本土藝術的發展。

  魯虹認為,深圳作為一個經濟發展良好的新興城市,藝術發展的確是較為羸弱。好像之前曾經做得風生水起的深圳22藝術區,現在已經關閉了。魯虹分析,藝術區發展的好壞要看兩個標準,一個是藝術學術性,另一個是藝術市場,這兩者缺一不可。大芬村的低檔的複製畫畫廊對普及藝術其實有正面的作用,但是這並不能作為深圳藝術市場的主流。廣州不僅在文化上有歷史淵源,使得藝術上有一定的積澱,比如有廣州美術學院的存在等利好因素,所以還是有一部分較為出色的畫廊。從而使得整個藝術生態較為平衡。

  對於深圳是否有消費藝術品形成概念?魯虹表示,早在1991年深圳已經舉行了藝術品拍賣會,但是這個拍賣會對於深圳藝術品市場是具殺傷性的。因為拍出的要不就是假畫,要不就不是藝術家的代表作品。當時許多企業家是拿出大錢來的。這樣讓這些企業家都虧本了。這嚴重挫傷了深圳收藏家的積極性。

【深圳當代藝術需要新動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