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建築/建材/工程/家居> 建築工程結構實體檢測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建築工程結構實體檢測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建築工程結構實體檢測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建築工程結構實體檢測的意義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腳步,我國對於建築工程的質量管理工作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一些常見工程質量通病得到有效的治理,特別是造成屋塌人亡的重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工程質量取得了巨大進步。儘管如此,還是有大量的工程有著一定結構上的安全隱患,近些年來,我國的建築工程量逐漸加大,不合格率儘管沒什麼變化,但是由於基數的增加也就反映出不合格的數量也是在增多的。基於這種情況,就需要加大管理力度,採用一定的手段對不合格率進行一定的控制。

  根據國家標準 GB 50300-2001 建設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規定,在建築工程實體結構分部驗收前應進行結構實體驗收,也就是重視質量確保結構安全的實現。

  當前我們認為應當加強結構實體檢測的專案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承重結構混凝土強度;(2)砌體結構承重牆柱的砌築砂漿強度;(3)受力鋼筋數量、位置及混凝土保護層厚度;(4)現澆樓板厚度。

  二、當前建築工程結構實體檢測中存在的問題

  1、對穩定問題沒有給予充分重視據相關資料統計分析,在所倒塌的建築工程中,高達 36%左右的案例是由於結構失穩造成的,因此穩定問題在結構安全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建築物鑑定與加固規範中,關於穩定問題的條文或相關論述內容是很少的,有些地方甚至是空白。這主要是因為穩定問題複雜,技術難度大,不同結構、不同荷載作用、不同缺陷,失穩得方式和途徑均不一樣,複雜結構的失穩判斷更難作出。

  2、沒有考慮既有結構的損傷累積現行的結構鑑定技術規範中的基本假設仍沿用擬建新建築設計規範,即假設材料、結構無缺陷、無損傷的理想化假定。如果說擬建新建築物設計為了簡化而作了這種理想化假定可理解的話,那麼,既有建築特別是老建築明視訊記憶體在許多缺陷、老化、疲勞和腐蝕等各種損傷,對其進行可靠性鑑定時理應放棄無損傷的理想假定。

  3、結構檢測鑑定標準發展相對滯後現行的建設標準規範的相關準則大多是針對擬建工程的設計和新建工程的驗收而言的,即針對設計、施工階段的技術行為進行規定,對於在建工程的技術標準幾乎是應有盡有。而針對既有建築檢測鑑定的標準發展相對滯後,標準數量少,有些專業尚存在空白,遠不能自成體系,且各標準的編制原理與方法不一致,部分內容重複甚至矛盾,標準之間的協調性較差。

  4、取樣不規範,影響產品的檢測質量目前存在不正確取樣問題,沒有按材料產品標準規定的抽樣規則取樣情況普遍存在,取樣不規範的樣品其檢測結果就不能準確的判定產品的質量。還存在試樣作假問題,進部分好的材料取樣,取樣後進差的材料;已取的試樣在送檢測機構過程中另換樣品;混凝土強度試塊不在澆注現場取樣製作,由攪拌站提供或取樣後新增水泥或單獨拌制混凝土製作等。

  三、建築工程結構實體檢測方法的應用

  1、混凝土強度的檢測

  1)同條件養護試件結構實體混凝土強度的檢測,《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用同條件養護試件的強度來判斷,該方法可以直接獲得結構實體混凝土的強度,方法直觀準確,同條件養護試件從取樣、養護、到送樣試壓各個環節,要求參與各方認真負責,為使同條件養護試件客觀、真實反映結構實體混凝土強度提供保證。

  2)區域性破損方法依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要求,未取得同條件養護試塊及同條件養護試塊不合格時,可採用區域性破損方法或非破損方法進行檢驗。對於混凝土強度的破損方法或非破損方法目前較多,一些方法還處於研究試驗階段,在工程實際應用中還有待於進一步規範。

  2、砌築砂漿強度的檢測砌築砂漿強度的檢測常用方法破損檢測主要有筒壓法、推出法、砂漿片剪法、點荷載法;半破損檢測主要有貫入法;非破損檢測主要有回彈法。

  3、鋼筋定位和保護層厚度檢測

  1)直接法:用開槽或鑽孔的方法來確定梁板受力鋼筋的位置和直接量測鋼筋保護層厚度。該方法可抽少量構件測點作為非破損方法的驗證性檢測。

  2)非破損方法:(1)檢測儀器原理,目前國內檢測儀器多采用電磁學原理,即檢測儀器探頭在混凝土表面向內部發射電磁場,混凝土內部的鋼筋產生感應電磁場,由於感應電磁場的強度與空間梯度及鋼筋直徑相關,因此,透過測量感應電磁場強度的變化,便可確定鋼筋保護層厚度和鋼筋直徑等引數。(2)影響檢測準確性的因素,影響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準確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種:a.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儀器的精度,測量範圍要與檢測目標的不適應;b.混凝土骨料含有磁性;c.所測試部位有被鋼筋以外的其它磁性物質;d.測試方法不正確。(3)處理的辦法,針對上述的'影響因素,應採取以下處理辦法:a.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還無統一的儀器標準和操作規程,因此選擇檢測儀器的精度,測量範圍要與檢測目標適應,並進行現場驗證或比對試驗後方可引用;b.選擇帶有消磁能力的檢測儀器,剔出背景磁性的影響;c.沿被測鋼筋的走向測試幾個點,排除其它磁性物質的影響;d.現場測試時,應先定位被測區域各鋼筋的位置,再把探頭的長軸線應平行於被測鋼筋的走向,儘可能地避開其它鋼筋的影響,測試探頭移動的方向應垂直被測鋼筋的走向,監測結果應進行部分開槽或鑽孔驗證。

  4、樓面板厚的檢測混凝土現澆板厚的測試常用方法破損測試主要有取芯法和鑽孔法,非破損測試主要有衝擊回波法和脈衝電磁波法。

  (1)取芯法:取芯前應先對樓板鋼筋及板內預埋管線進行定位,以避免對樓板鋼筋及板內預埋管線造成傷害;取芯過程應保證芯樣完整,取芯後直接量測芯樣的垂值高度,同時也可透過芯樣判斷樓板的施工質量。

  (2)脈衝電磁波法脈衝電磁波法是利用電磁波的運動學原理,採用無線發射和有線或無線接收兩探頭,發射探頭與接受探頭分別置於被測樓板的上下兩側,當兩探頭中軸線重合並垂直於被測樓板,直接測得的兩探頭的最小距離,該距離即為被測樓板的厚度。

  (3)衝擊回波法:原理利用一個瞬時的機械衝擊產生低頻的應力波,應力波在結構內部傳播,被缺陷和構件底面反射回來,這些反射波被安裝在衝擊點附近的感測器接收。

  (4)鑽孔法:鑽孔同樣前應先對樓板鋼筋及板內預埋管線進行定位,鑽進過程應保證鑽孔與板面的垂直,鑽進完成後直接量測樓板厚度。

  四、建築工程實體結構檢測的發展前景

  1、開發新的檢測手段與檢測專案。更加準確、減少損傷、快捷方便無疑是檢驗檢測試技術改善和提高的目標。開發新的檢驗專案,使檢驗測試技術更加完善則是其發展方向。

  2、發展檢測理論。檢測方法改善和提高的前提是檢驗理論提高和檢驗資料分析方法的改善。合理確定檢驗數量、佈置檢驗位置、減小檢驗結果的不確定性、充分利用檢驗資料等,是所有結構檢驗與測試工作面對的問題。

  3、改良檢驗儀器。檢驗儀器和裝置在結構的檢驗與測試技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檢驗儀器裝置在總體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效能不穩定、功能少、壽命短、體積大等方面。

  4、新技術的開發。堅持引進與研製相結合的原則。光感測技術、聲發射技術等都是 20 世紀 90 年代中後期的先進技術。這些技術在大型建設專案施工段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監控和結構安全性現場實荷測試等方面,有比較廣闊的應用前景。

  五、結語

  綜上所述,建築工程實體結構檢測是一項複雜的工作,不僅要求技術人員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還要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作為檢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實體檢測工作中,我們應結合相應的國家規範、標準,針對不同的檢測目的和要求,制定出相應科學、合理的檢測方案,為建設工程質量驗收提供客觀、準確的檢測資料,為促進我市建設工程質量穩步提高盡職盡責。

【建築工程結構實體檢測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