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教師的培養計劃

教師的培養計劃

教師的培養計劃(通用6篇)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的培養計劃(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的培養計劃1

  為進一步加強我校骨幹教師隊伍建設,規範我校骨幹教師的培訓、使用和管理,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特制定20xx—20xx三年骨幹教師培養計劃。

  一、我校骨幹教師情況

  截止到20xx年1月,我校省級骨幹教師1人(省級科研骨幹教師);州級骨幹教師2人(正在認定過程中);縣級骨幹教師12人(地理、美術、心理健康各1人正在認定中)。

  二、培養物件

  州、縣兩級培訓部門將20xx、20xx年重新認定綜合考核合格的骨幹教師、20xx年新認定的骨幹教師以及校內達到骨幹標準,正在發揮骨幹作用的教師。

  三、指導思想

  以國家教育政策法規為依據,以省中小骨幹教師培訓指導意見為依據,根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突出我國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點,不斷探索教師專業發展規律,著力提高骨幹教師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形成一支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有高度責任感的科研型骨幹教師隊伍。突出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實踐性和前瞻性,進一步探索培研結合的骨幹教師培訓模式,開展優質,高效的培訓工作。

  四、培養目標

  透過培訓,使全校骨幹教師能夠深入理解、自覺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加強思想政治與職業道德修養,更新教育觀念,在專業知識與學術水平、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明顯提高:增強創新精神和改革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發揮示範和輔射作用,為逐步成長為中學學科帶頭人和教育教學名人奠定基礎。

  透過培訓,使培訓物件達到以下具體要求:

  1、瞭解國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動態和發展趨勢,掌握現代教育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人才觀、質量觀、師生觀和課程觀。

  2、提高學科的專業素養,瞭解本學科及中小學課程發展動態,增強教育科研意識,掌握科研理論與方法,明確教師特點和價值,總結過去經驗、科研成果,從實際情況出發承擔實驗課題和專題研究。

  3、提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成為知識、思維、情感、技能等全面發展的創新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指導、輻射作用。

  4、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適應資訊化社會對中學教育教學發展的要求。

  5、提高自我反思,自主發展能力,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形成鮮明的教學風格,在當地教育教學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6、增強質量意識,努力探索實施有效教學的途徑與方法,探索指導學生主動求知、自主學習的途徑與方法。

  五、培養內容

  包括:教育理論與教學能力、教育教學實踐與考察、課題研究三大板塊。

  板塊一教育理論與教學能力

  本板塊主要內容:當代教育思想、基礎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趨勢、問題和對策,新課程標準、新教材與課改教學案例評析,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評價和學生評價,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特點和規律,教育科學研究及有關中外教育家著作等。

  以自學為主的研修,使骨幹教師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具有高尚的師德,有較寬的教育視野,增長新知識,深入瞭解和掌握基礎教育改革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方法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增強實施素質教育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閱讀書目:(從下列書目中每學期選取一本教育理論的書籍、選取一本教學能力提高的書籍進行自修,各寫出5000字的讀書筆記和一篇有質量的讀書心得,讀書心得在全校教師中進行交流)。

  1、《梳理課堂—竇桂梅“課堂捉蟲”手記》竇桂梅廣西教育

  2、《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於漪等江蘇教育出版社

  3、《新課程下中小學教師備課技能指導》歐陽芬中國出版集團

  4、《新課程下中小學教師講授指導》歐陽芬中國出版集團

  5、《新課程下中小學教師學法指導技能指導》歐陽芬中國出版集團

  6、《新課程下中小學教師課堂提問技能指導》歐陽芬中國出版集團

  7、《新課程下中小學教師說課、聽課、評課技能指導》歐陽芬中國出版集團

  8、《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蘇]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學出版社

  9、《陶行知教育名篇》方明教育科學出版社

  板塊二教育教學實踐與考察

  本板塊主要內容:骨幹教師每學期上一節示範課,採取講教學設計、上課、自評(反思)、互評以及主管領導同學科點評等方式,教學案例評析,交流教學經驗。

  透過開展示範課、交流研討等活動,使骨幹教師提高自我反思、自主發展的能力,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形成個人特色的教學風格,提高實施基礎教育新課程的能力和指導教育教學實踐的能力。

  板塊三課題研究

  本板塊主要內容:研究中學教育研究方法,課題開題準備(包括選題、收集資料、制定研究計劃、擬定研究提綱、填寫課題研究計劃書、開題報告等),確定研究課題,並在崗位上實施研究,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結題等。每位骨幹教師必須參加一項科研課題的研究,每年寫出一篇有質量的教育日記或教學反思在縣以上刊物上發表。

  透過開展課題研究,使中小學骨幹教師增強教育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善於對本學科的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提高實施基礎教育新課程的自覺性和創新能力。

  六、培養形式

  骨幹教師培訓主要採取:集中研修、自主研修、教學實踐、經驗總結交流等方式。

  1、集中研修

  集中應結合學科特點和骨幹教師實際,主要採取專題或系列講座、專題研討、現場教學評析、經典案例分析等培訓方式進行。

  2、自主研修

  骨幹教師在崗位上收集相關資料,查閱文獻書籍,緊密結合基礎教育改革實際和本學科的教學實際,認真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做讀書筆記,寫反思性和研究性文章。

  3、教學實踐

  組織骨幹教師上主題實踐課(或示範課),透過集體備課、上課、聽課後互評、教後反思等形式提高骨幹教師的教學能力。

  七、學時與學分

  骨幹教師培訓週期為20xx—20xx年,總計120學時,其中集中培訓12學時,自主研修72學時,教學實踐16學時,教育教學講座20學時。每10學時記1學分,共計12學分。

  八、培養管理辦法

  骨幹教師應是全校教師的楷模,在各項工作中起到示範帶頭作用,並接受上級培訓部門的動態管理。

  (一)骨幹教師職責和任務

  骨幹教師應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努力創新。

  1、骨幹教師應在提高全校教育教學質量上起好表率和推動作用,積極提高教學效率,大力推動學校學科教學發展。

  2、骨幹教師每年需分別在校級以上範圍內上高質量的研究課一節,在校級及以上範圍內作講座一次。

  3、積極參與學校課程改革,推動所在教研組建設。

  4、積極承擔和參與各級教學研究、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學交流活動,每年有研究課題或參與相關課題研究。

  5、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我修養。每年閱讀理論專著不少於一本,撰寫讀書筆記不少於一篇。每年至少撰寫一篇有一定學術水平的教育教學論文。

  6、完成師徒結對工作,在本校與青年教師結對子,以老帶新。

  7、積極配合上級行政、業務部門舉辦的送教下鄉活動。在各種教科研觀摩研討活動中積極承擔出課任務。

  (二)培養措施

  1、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張洪偉

  組員:孟慶樓徐淮昌王剛姚連玉

  2、在教師職務評聘以及各類評先評優中,對符合條件的骨幹教師給予優先考慮。

  3、建立校級骨幹教師資料庫,促進骨幹教師的持續發展。並配合教師進修學校建立骨幹教師資料庫。

  4、建立年度考核制度。每年對骨幹教師的履職和成長情況組織考核和評估,對履職和成長情況不合格的,學校將推薦取消其骨幹資格。

  5、對各層次骨幹教師在科研立項、課題指導、進修學習、經驗研討等方面實行傾斜政策,給予優先考慮。

  教師的培養計劃2

  一、指導思想:

  為構建一支思想水平高、師德修養好、教育教學業務能力強的青年教師隊伍,保證學校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特制定如下青年教師培養計劃。

  二、培養目標和任務:

  從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更新教育觀念,加強對教育新理論,新知識的學習,透過多種途徑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根據學校提出的提高青年教師素質總體目標及要求,教齡5年以下的青年教師均為培養物件。透過培訓,力爭使每位青年教師在政治思想、師德修養、業務素質和教書育人的實際工作能力方面達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礎上,培養一批有較高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的校級青年骨幹教師。

  1、新教師的入格培訓。

  主要指剛進入教師行列的青年教師。一是引導他們做好角色的轉換,對他們加強工作責任心教育,以及組織能力的培訓。二是狠抓教學常規,在備課與上課、作業與輔導、聽課與評課等方面著重指導。三是實行“青年教師導師制”,我們為每位新教師安排了一位富有經驗的骨幹教師為師傅,在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共青團工作、校外工作中進行“知、能、操、行”的傳、幫、帶。四是建立學校考核制度,考核專案有寫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學彙報課、寫一份教學

  體會、設計一份活動方案,組織一次公開班隊活動、寫一份全面的工作總結。

  2、青年教師的升格培訓

  主要指教齡10年以內的青年教師。他們是一支充滿生機、奮發向上、樂於進取、大有希望的隊伍。我們對青年教師的培訓,堅持政治上高標準,嚴要求;業務上壓擔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熱情關懷,為他們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促使他們上一個臺階。

  三、具體工作:

  (一) 加強青年教師的思想建設,把師德修養放在首位

  1、組織青年教師學習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德育綱領性檔案、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等,用正確的思想和理念激勵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生,安心於自己的教育教學崗位的思想觀念。

  2、堅定不移地圍繞“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學校教育總目標以此作為每個青年教師的工作追求。

  (二) 透過教研組和學校的培養措施,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

  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學技能、教學藝術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師工作的基礎。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因此,我們把培養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作為培養工作重點。

  1、“師傅帶徒弟”的培養

  教研組從最初建立就採用了所謂的“師傅帶徒弟”的新老傳承機制和辦法去做年輕教師的培養工作,具體做法是由老教師積極向下傳授自己在理論和實踐教學環節的經驗,而年輕教師積極承接老教師的成功經驗和方法。實踐證明這種 “師傅帶徒弟”式的培養措施卓有成效。

  2、“先承接再提高”的培養

  教研組在青年教師培養的有效措施還有所謂的“先承接再提高”的辦法,具體做法是先要求青年教師必須跟隨老教師全程聽課和參與完成課程教學全部環節,然後青年教師提出自己的'提高和改進意見,從而使年輕教師能夠在一個較高的臺階上起步,並且能夠達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培養效果。

  3、“走出去請進來”的培養

  這是學校在青年教師培養方面的另一個有效措施。其中:“走出去”包括選派青年教師與外校骨幹教師、名師結對子, “請進來”主要包括邀請外校骨幹教師、名師前來講學和安排青年教師去參加各種培訓。這些措施不僅培養了我們的青年教師,而且使我們的課程建設吸收了很多他人的經驗和做法。

  4、“定期知識分享”的培養

  這是指教研組定期組織教學和教改的研討,研討中按照頭腦風暴的辦法使青年教師相互之間和青年教師與老教師之間實現充分的知識分享,從而去提升青年教師對於課程內容的理解和對於教學方法與

  手段的掌握。實踐證明這種措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它使得組內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大大提高,所以他們在教學競賽中有人多次獲獎。

  5、鼓勵青年教師學歷提高的長期培養

  學校認為年輕教師的學歷最好在本科以上,鼓勵年輕教師參加培訓、函授、自考等形式來提高青年教師的學歷等。所以在培養年輕教師的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對於他們的長期培養。

  我校將以“以老帶新“,“以優帶新“,“以學促新“,“以優促新”等方式,牽動整體教師隊伍業務素質的提高。透過老教師對青年教師的跟蹤培訓,即指導備課——聽課——評課——總結等環節,推進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

  (三) 加強教科研培訓,認真進行校本研究提高青年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搞好教科研和注重教育、教學實際效果相結合的原則,我們提倡青年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鼓勵教師出科研成果。

  (四) 提高青年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要將提高青年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為培養的立足點,結合繼續教育培訓的內容,強化青年教師對素質教育理論,現代教學改革聽認識;鼓勵青年教師訓練掌握現代教育資訊科技,並運用到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去(要求每學期至少上一節多媒體教學公開課)。學校將創造條件,給青年教師鋪設實踐和進修學習的平臺。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使自己的實施素質

  教育的能力不斷攀升。

  (五) 加強青年教師隊伍中班主任的培訓工作

  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責任人,有些自身素質具備的年青教師己經擔起了班主任的重任,但如何更好地做好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當好學校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的得力助手,不還需要對他們進行進一步的培訓。帶領他們學習各項班主任工作法規,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班主任培訓班,定期學習,記好讀書筆記和心得,請校內的優秀班主任做具體工作實踐中的指導教師,以便理論聯絡實際,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教師的培養計劃3

  一、活動思想

  以三年發展規劃為指導綱要,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主題,以踐行兒童立場為目標,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和質量。進一步提高我校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努力培養教育理念先進、知識底蘊深厚、教學風格獨特、創新能力較強的青年教師隊伍,為我校最佳化師資隊伍結構,儲備、培養名優骨幹教師奠定基礎。特此舉辦青年教師教學大比武活動,為廣大青年教師搭建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

  二、活動目的

  1、透過課堂教學比武活動,進一步更新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在課堂中踐行兒童立場,努力打造生本綠色課堂;

  2、透過開展教學比武活動,積極開展集體備課,透過教師間的相互質疑、相互探討、相互溝通,促進教師群體共同進步;

  3、透過開展教學比武活動,推進成熟老師示範帶頭作用,為青年教師搭建學習的平臺。

  三、組織機構

  活動領導:蔡靜

  活動組長:李金權

  活動副組長:舒苑

  四、參賽物件

  教齡在五年以下的所有青年教師。(因為人數較多,經研究決定曾在集團、區級參加教學比武活動的老師不參加此次賽課的上課環節。)

  參賽教師名單:

  語文組:

  數學組:

  英語組:

  綜合組:

  五、活動時間

  20xx年3月

  六、活動流程

  (一)組內磨課

  1、由教研組長提前分配好磨課組,並確定磨課組長,磨課分組如下表所示

  2、 生本綠色課堂將體現以下幾個特徵:

  安全、寬容:對學生足夠的寬容,始終懷揣“學校就是孩子犯錯的地方”的教育理念,課堂對孩子的寬容、理解和愛護能讓孩子感受到安全。

  賞識、讚揚:對學生要不吝讚揚,始終懷揣“孩子會朝著你讚揚的方向發展”的教育思想,課堂上對孩子真誠的肯定、讚揚能讓孩子充滿自信。

  合作、互助:引導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始終堅持“合作、探究是學習的主要方式”的新課程理念,創造適合的合作內容和問題,讓學生在合作中感受互幫互助的幸福,逐漸形成利他的品質。

  質疑、善思:智起于思,思起於疑,我們的課堂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善於思考。教師始終堅持“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思維品質為首要目標”。

  由磨課組長組織開展集體備課,重點圍繞生本綠色課堂最突出的一個關鍵詞為研究主題,進行多輪磨課。每次磨課要求所有組員必須參與聽課和評課活動,組長做好磨課情況記載。

  語文組課堂打磨關鍵詞:合作、互助 研究主題:咀嚼文字,共鳴情感

  數學組課堂打磨關鍵詞:質疑、善思 研究主題:有效反饋

  英語組課堂打磨關鍵詞:質疑、善思 研究主題:繪本研究

  體育組課堂打磨關鍵詞:合作、互助 研究主題:重難點突破的有效性

  美術組課堂打磨關鍵詞:賞識、讚揚 研究主題:創意思維

  (二)賽課觀看

  1、青年教師賽課,其他老師提前調課進行觀摩。要求:本學科的賽課必須全程參與,教研組長記錄考勤。

  2、沒有參與磨課的老師可以自由選擇賽課進行觀摩。要求:每個學科必須都有涉及,至少參與六次課堂教學觀摩。

  3、鼓勵跨學科聽課,請評委組長記錄好非本學科聽課的老師。

  (三)評委點評

  由學科評委組長負責安排點評嘉賓(學科評委、大眾評委或非本學科聽課教師)對本堂課進行現場點評並與賽課老師進行答辯。

  六、評比辦法

  學科評委(60%)+大眾評委(40%)。

  七、評委組成

  語文組:

  學科評委:劉強(組長)、向雙瓊、張麗麗、王小靜、徐蜜蜜、鄒芸雅

  大眾評委:語文組所有老師

  數學組:

  學科評委:潘虹瑛(組長)、蔡靜、周攀波、戈萌、趙金宇、章皓

  大眾評委:數學組所有老師

  英語組:

  學科評委:商玲(組長)、倪華平、覃煜、王可敬、張倩

  大眾評委:英語組所有老師

  綜合組:

  學科評委:李金權(組長)、洪圓圓、李珺、鄭媛、張華

  大眾評委:綜合組所有老師

  說明:

  評委要全員參與全過程,有課的提前到課程處調好課,有事的自己提前調整,不得請假。所有評委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給每位參賽選手打分,認真填寫評價表,並在課後當堂交給組長,組長收齊後交給武毅欣。

  八、獎項設定:

  個人獎:以學科組為單位,按30%的比例評出一等獎及若干二等獎。

  團體獎:根據個人獲獎情況,獲得一等獎的磨課組成員將評為優秀團隊,並在個人考核中加3分,獲得二等獎的磨課組成員將在個人考核中加1分。

  九、主要安排

  (一)前期準備

  1、2月20日釋出內網釋出競賽活動方案,要求人人閱讀,全員知曉(負責人:舒苑) 2、2月20日為各科教研組長髮放紙質競賽活動方案,要求各教研組長積極組織,各磨課組

  認真準備。(負責人:丁凡)

  3、2月25日前教研組長上報賽課老師的課題及上課班級,制定賽課登記表。(負責人:李姝慧)

  4、2月25日大課間,上課老師進行抽籤確定上課時間及節次,制定賽課日程安排表。(負責人:時瑤)

  5(負責人:武毅欣)

  6、電子屏顯示(負責人:劉強)

  7、會場佈置(總負責人:丁凡 3月10日下班前佈置完成):

  (1)橫幅、背景PPT

  (2)40套桌椅、移動黑板、投影儀、實物展臺、粉筆、黑板擦

  (3)無限話筒四個、音響裝置除錯

  (4)評委席佈置、評委牌、評分表列印

  (二)賽課階段

  1、參賽教師應認真準備,積極參與。所講內容必須是本學期自己所授學科的教學內容,授課班級可以用自己的班,也可用同年級其他班級上課;

  2、由於校內開展活動,所以賽課期間所用到的班級,由該授課教師自己與該班班主任具體聯絡;組織學生進出場由該班班主任全面負責並做好相關的協調,並請提前5分鐘進入會場等候;

  3、本次競賽活動統一在四樓報告廳舉行,由評委組組長帶領所有的評委為這次參賽的每一位教師進行綜合評判、分別打分,按得分多少排名;

  4、本次打分實行評委當場打分不唱分,每個評委所打的分由評委組長收齊後上傳總分人武毅欣處,由總分處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後所得的平均分為參賽者的最後得分;

  5、參賽教師請於賽課前給學科內每位評委遞交一份教學設計,賽後將賽課的教學設計電子版傳送至丁凡老師郵箱。(傳送郵箱的材料格式要求:1、字型:宋體。 2、標題為三號字。

  3、正文為四號字。4、標題下面一行要註明單位、姓名。)

  6、大賽期間,所有教師必須參加任教學科聽課,並作好聽課記錄和擔任好大眾評委。

  (三)活動後續

  1、新聞報道宣傳(負責人:時瑤)

  2、聚焦課堂推送(負責人:李姝慧)

  3、4月教師例會,各學科評委組組長進行活動綜述(語文低段:向雙瓊,語文高段:張麗麗,數學:潘紅瑛,英語:商玲,美術:洪圓圓,體育:李珺)

  4、4月份教學反思將圍繞本次競賽主題進行撰寫,可以是磨課心理歷程、也可以是課堂賞析等。

  5、將此次活動的所有資料整理成集。(負責人:丁凡)

  教師的培養計劃4

  一、教學理論得到轉變、對數學教學的信心有所提高。

  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學習觀上,要以學生為本,將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學生的主人;在課程觀上,教學不再只是忠實地傳遞和接受的過程,而是建立與開發的過程;在教學觀上,教學是師生互動、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思考與交流。新課程注重過程與方法,注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經歷。不僅教師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而且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教師應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自己也體會到,要轉變觀念,解放學生,讓學生學會生活,引導學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並用教師的人格力量去引導學生,去感染學生才是我們應有的教育價值觀。新時期師生關係在業務上應是雙方積極性、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應充分體現個性、民主和發展精神;同時我們應該去做一個創新型的老師,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全新的教育觀念,合理的知識結構,熟練 教學監控能力,熟練地課堂教學管理藝術。在教學評價上,應著眼於學生,注重長期的效應,注重過程的評價。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發展。聽了蔣興華老師的精彩的講座,我深受啟發:在數學教學中,學會更好的設計教學模式,選擇適當的教學問題,上好每一節數學課。透過培訓,我體會到,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既然是科學,就要按規律辦事改革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提高教學的質量。同時要講究藝術性,儘量上好每一節課。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體會一:課堂教學要注重教學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才能保證有效的教學。

  體會二:要處理好兩個關係,

  1、,教材、教師、學生之間的關係,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2、,課前、課內、課後的關係,課前要吃透教材和學生,課內要重視示範、點評、變式的教學,課後要及時跟蹤、反饋,暴露學生的錯誤。

  3、,教師要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的教學風格;第四,教學中要有創新精神,要常教常新。

  二、教一天書,學一天知識、做科研型教師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終身學習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保證。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教師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現在新世紀、新時代的教育則要求:教師不再是一桶水,而是一條源源不絕的河流。當今時代,新知識層出不窮,知識更新週期不斷縮短,每個人都要加強學習,終身學習。教師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連線著文明進步的歷史、現在和將來,她更需要與時俱進,不斷以新知識充實自己,成為熱愛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楷模。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

  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我深刻地瞭解了研究型教師所要具備的要素:即善於學習,善於思考,善於改進自己的實踐行為。這幾位培訓教師就是研究性教師,因此他們的收穫也頗豐,與普通教師相比,研究型教師所具備的特點,更讓我產生了許多感想,好像知道了自己今後該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有了更多的反思,也明確了自己今後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標。

  三、 今後我們該怎麼做

  透過兩天的培訓學習中,我深刻認識到,做一名的教師,必須具有堅定的信念,赤誠的教育情懷,開闊的知識視野,豐富的文化底蘊,紮實的教學基本功,高超的教育智慧……只顧低頭走路是不行的,教師應該讓自己不時地停下來思考,傾聽自己心跳的聲音。教育教學工作是繁瑣的,在忙碌中擁有一份獨立安靜的空間,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讓智慧在反思中閃光,讓思考成為前行的助推器。做教育的“千手觀音”,並非要求我們要“博覽群書”,而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學生,走在時代的前沿。當我們不能改變周圍的環境時,那麼就要改變自己。從能夠改變的地方開始,不斷探索,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兩天中,很多優秀教師進行了精彩講座,關於多媒體教學的,微課錄製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還有關於青年教師成長曆程的。這些都對我們幫助很大。隨著科技的進步,高科技的多媒體教學也在走入課堂,作為老師,要第一時間掌握這些技能,才能很好的用於學生,才能高效有序的完成教學任務。

  現代的教師應成為學生潛在品質的開發者;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成為學生的心理諮詢者和健康的引領者;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促進者、合作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從挖掘和理解教材中去摸索教學方法。經過這次培訓,我覺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根本的轉變。我深深的感覺到,作為教師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只會“傳道授業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師,只有與時俱進,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尊重學生,具有專業化知識和技能,才可以做一個好教師。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思考不同,才能有創造。做為一名有創造力的教師,他所做的,都是經過思考的,他所使用的方法都是最簡單有效的。不僅如此,他還要善於整合資源。他能夠認識到:智力、想像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所能達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

  我們日常的工作,常常是缺少創造。一節教案講了五年,教材都變了,教案還在用。一篇講稿,反覆改了幾遍,聽眾都變了,還在講,內容仍停留在最初那個年代。經驗永遠是創造的羈絆,我們卻捨不得扔。我們的工作質量需要透過創造去改善,我們的生活境遇需要創造去點亮。沒有創造,就沒有不同,沒有創造,就沒有傑出的表現。

  經過學習,我認識到高新課堂的重要性。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 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那麼,在教學中如何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呢?透過反思自己平時在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鬥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鑽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教師的培養計劃5

  青年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生力軍,是學院教學科研發展的希望所在,為提高青年教師隊伍的

  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充分發揮青年教師在學院教學科研工作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計劃。

  一、培養物件

  1、新分配或調入本院工作,尚未取得中級職稱的青年教師。

  2、進入本院工作,雖然取得中級職稱,但未從事過教學工作的青年教師。

  二、導師制度

  1、培養物件在到校工作的兩年內,可透過雙向選擇的方式確定一名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擔任其指導教師(簡稱導師),導師一般根據培養物件所學專業特點,由相同或相近學科、專業的教授、副教授擔任。雙向選擇後仍不能確定導師的,由學院指定,導師和培養物件不得拒絕。

  2、導師一般由教授、副教授擔任,1名導師一般指導1—2名培養物件,其主要職責是:

  (1)向培養物件傳授教學經驗,幫助培養物件熟悉備課、編寫教案、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論文等教學環節,組織研討教學難點,透過教學過程的培養,提高培養物件的教學能力;

  (2)協同教學系(教研室)、培養物件一起制定《人文學院青年教師培養計劃》,並指導、督促培養物件的工作。每學期末向教學系(教研室)填報一份《人文學院青年教師培養工作情況表》,對培養計劃執行情況做出全面總結;

  (3)督促與指導培養物件搞好專業理論與技能的學習;

  (4)為培養物件確定研究方向提供諮詢和幫助;

  3、培養物件要在導師的指導下,熟悉各個教學環節,認真練好教學基本功,並開展一定研究工作。

  4、根據教學工作的實際,學院可以對導師人選進行調整,但一般應在學期初或學期末進行。

  三、培養計劃

  1、助課。培養物件一般不獨立擔任課程教學(學院教學工作需要的除外),而主要為導師助課,即協助導師進行課程輔導、組織討論、批改作業、組織教學實踐、草擬試題、批改試卷等。 培養物件每學期要系統聽完導師的一門以上課程,認真記錄每一節課的內容摘要,教學要點等教學活動內容,並努力熟悉教學各個環節。助課期間在導師指導下,可試講課內部分章節,逐步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2、獨立授課。根據學院教學工作的需要,培養物件在完成助課任務的同時,也可獨立擔任一定的課程教學任務,但必須在導師指導下準備好至少三週的教學大綱、教案、講稿、課件等教學材料; 導師對獨立授課的培養物件要進行期初、期中及期末聽課檢查,並做好指導記錄,記錄中要指明其優缺點,提出改進意見。導師每學期至少要聽培養物件授課4 課時,並將聽課情況與培養物件交流指導,填寫記錄備查。

  四、管理計劃

  1、各教學系(教研室)要對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執行情況進行督促、檢查、考核,導師每學期末要對培養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書面小結。

  2、培養物件每學期嚮導師和教學系(教研室)書面彙報一次培養計劃執行情況,並聽取導師的指導意見。

  3、培養物件每學年度書面向學院彙報一次培養計劃執行情況,並由導師和系(教研室)主任簽字,寫出審查和指導意見。

  教師的培養計劃6

  新課程改革推進到今天,我國教育總體上正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從繼承性教育向創新型教育轉變。這種變化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勞動的複雜程度和創造性質。傳統的經驗型、技術型和半專業化的教師已難擔此重任,因此,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便成為歷史的必然。學校的發展程度從根本上說取決於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實際水平。為此,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就是學校的必然選擇。

  一、教師結構:

  我校現有85名正式教師。從年齡結構上看,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5名,佔5、8 %;31——50歲63名,佔74 %;51歲以上17名,佔20 %。學校教師平均年齡為40歲。隨著優秀老教師的逐漸退休,一批中青年教師要迅速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堅,也就需要一個更為合理的發展平臺。

  從學歷結構上看,全校教師學歷達標100%,其中大學本科17名,佔20 %;大專學歷49名,佔62 %;師範及高中學歷19名,佔21 %;此外,還有7名教師本科在讀。

  從教師職務結構上看,我校現有中學高階教師2名(其中有一名為四川省特級教師),佔2 %;小學高階教師68名,佔80 %;其它教師職務15名,佔18%。

  我校現有雅安市知名校長一名;學科帶頭人5名;(其中市級3名,區級2名);市級優秀班主任1名;骨幹教師10名(其中市級5名;區級5名);骨幹教師培養物件17名(其中省級2名,市級2名;區級13名)。在雅安市範圍內,我校名師比例在同類學校中最高。

  二、總體目標:

  鼓勵教師提高學歷,用三年時間,再培養3名學科帶頭人,2名市級優秀班主任,3名省級骨幹教師,5名市級骨幹教師,10名區級骨幹教師,整體提升我校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三、工作思路:

  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的人才發展觀,以校本培訓為依託,構建校本研究模式,為名師和骨幹教師打造發展平臺;制訂並落實有關制度,為教師培養計劃提供保障。

  四、具體措施:

  (一)、以校本培訓為依託,構建我校校本研究模式,為名師和骨幹教師打造發展平臺。

  校本研究是基於學校工作實際,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行動研究為主要方式的一種教育研究活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各種實際問題也不斷冒了出來,特別是在如何將優秀成果加以吸收、內化,以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方面表現尤其突出,而能夠改變這種局面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大力開展校本研究。斯騰豪斯曾談到:“如果沒有得到教師這一方面對研究成果的檢驗,那麼就很難看到如何能夠改進教學,或如何能夠滿足課程規劃。如果教學要得到重大的改進,就必須形成一種可以使教師接受的,並有助於教學的研究傳統。”除此之外,我們重視校本研究還基於它能夠充分地促進教師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學校積極開展校本研究就是為自己的教師構建了一個發展平臺。

  我校歷來十分重視校本研究,特別是承擔新課程改革試驗以來,我們在整合傳統優勢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創新,逐漸形成了以下四層次立體結構,九種具體形式的校本研究實施方式:

  第一層次——個人探索。具體一點說就是從學校的角度提出3點明確要求,即經常寫自己的教育筆記,經常做自己的教育反思,會講自己典型的教育故事。學期末由學校組織檢查。

  第二層次——集體會商。集體會商有三種組織形式:其一、教育沙龍。教育沙龍是我校教師自發的群眾讀書和教育研究形式,一般由30歲以下和剛到我校工作的教師組成。學校給一定的活動經費,沙龍定期開展讀書、交流等活動。其二、教研組。學校按年級、分學科設定了16個教研組,間周開展活動。第 三、課題組。我校目前承擔的各級在研課題5個,全校70%的教師都是教育科研課題的直接參與者。

  第三層次——名師帶徒。前兩種形式只能滿足大多數教師的發展需要,而對於個別非常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則採用名師帶徒的形式。名師必須是由在省、市有較高知名度的我校教師擔任,雙方有明確的責任和義務。

  第四層次——專家引領。校本研究要上較高的檔次,就需要先進的理論指導,因此,專家引領顯然是非常必須的。我們一般是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兩種辦法。

  以上四個層次是我校校本研究的基本骨架。由於校本研究有情境性、具體性和實效性三個特點,因此,我們據此總結出了9種與之相適應的校本研究形式:即學習反思、論文交流、案例展示、專題研討、情境示範、教學診斷、集體培訓、民主評價和基於校園區域網的資源共享。其中,學習反思是整個校本研究的基礎,而集體培訓、民主評價和校園網路滲透在其各個環節之中。特別是民主評價,我校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之初,緊扣新課程的理念,擬訂了以教師發展為宗旨的學科教學評價,切實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培訓方式:

  1、以問題研究為中心,以教師參與和反思的互動式培養活動方式為主,其它多種方式兼用。

  2、合理、謹慎運用教授方式。

  由於目前的教育教學實踐仍難走出傳統培養活動方式的窠臼,依然採用“以班級授課製為主要活動形式,培訓者處於支配地位,受訓者處於被動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新時期教師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阻礙了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因此,對教師進行有關課程改革通識性培訓就很有必要。

  3、搭建溝通理論與實踐的橋樑,改變教育實踐與教研相脫離的現狀。

  一方面要主動與上級教育研究部門聯絡,使他們親臨指導教學和研修,使新理論、新方法儘早應用於教學實踐;另一方面,要整合學校培訓資源,透過合作,努力促進教師分析、反思、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使反思、參與和實踐基礎上的培養活動方式真正變成現實,確保教師變成真正的研究者,從根本上形成創造能力和創造精神,以實現在教學實踐中終身的、連續的專業化發展。

  4、明確培養層次和培養物件,推行分層次分類別培養。學校提出人人是培訓者,人人是受益者。透過“三定”方式具體實施。

  (1)定時間:每週下班後固定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培訓(數學組每週二下午5:00——6:00;語文組和綜合組每週四下午5:00——6:00)。

  (2)定人員:學校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的教師必須參加;中老年教師自願參加。按照學科分類別並指定負責人。語文組(副校長趙平);數學組(教導主任賀建平);其它學科整合為綜合組(副校長張雲龍)。

  (3)定專題:每學期開學初,每個組擬訂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專題。由教師根據自身情況確定主講專題,以互動形式開展討論。

  五、培訓內容:(暫列以下10個內容)

  1、教師發展與教師職業道德教育;

  2、新課程改革通識性理論培訓;

  3、學科《課程標準》學習;

  4、教學方式如何適應學習方式的變革;

  5、教育與教學管理;

  6、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

  7、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問題;

  8、研究性學習探討;

  9、教育與教學評價的問題;

  10、教師該如何進行教育教學反思。

  六、制度落實、提供保障。

  1、認真執行《實驗小學結構工資改革方案》中有關鼓勵教師提高學歷和骨幹教師的制度,落實具體的責任和義務。

  2、由學校教導處督促和檢查學校16個教研組的工作情況。

  3、由教科室督促並且檢查課題組的工作情況。

  4、由校長督促和檢查名師帶徒的實施情況。

  七、實施難點:

  1、名師如何發展:

  已經是名師的教師要進一步發展,關鍵是缺少一個高水平的平臺。

  2、專家資源稀缺。

  放眼全市,專家資源稀缺是一個嚴峻現實。儘管我校有7名名師,但實際上都沒有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體系,也就不足以從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結合的高度來引領我校教師的進一步發展。

  3、學校經費不足。

  我校即使在教育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每年也堅持安排一定數量的教師外出學習,但這根本滿足不了廣大教師專業發展的緊迫需要。也想過聘請國內、省內知名專家到學校講學,但請專家的費用不是我們能夠承受的。

  以上三方面問題制約了這個計劃的實施。不過,我們得悉清華—中大金融財務MBA尊敬的老師和學生心繫災區,以救災報國的一腔熱情給予我校大力支援。我們除了感謝之外,將會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在你們的幫助下,透過分期分批派教師到北京接受培訓,或者透過你們聘請專家到我校指導,我們相信:我校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在你們的支援下會進一步得到提升,我們將會加倍努力,把災區的花朵培養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樑。

【教師的培養計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