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元宵節> 國小生元宵節日記

國小生元宵節日記

小學生元宵節日記5篇

  小學生元宵節日記300字(一)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佳節,也是過年的最後一天,正月十五鬧花燈,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以吃元宵、逛花市、賞花燈、觀禮花、猜燈謎,舞龍舞獅,來寄託對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們一家剛吃完團圓飯,爸就說帶我去看花燈,我非常的高興。傍晚,一輪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幾顆星星頑皮的向我眨眼睛。銀白色的月兒隨我一起逛花燈。我們一家隨著熱鬧的人群來到花市。我認識的“小魚兒”被爸爸頂在脖子上,她手裡拿著熒光棒,頭上帶著紅牛角,穿著紅色的外套。臉上帶著開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處都張燈結綵,各式各樣的電子花燈,簡直叫人目不暇接,隨著一陣陣鑼鼓喧聲,兩條蛟龍,在人群中間交叉飛舞。

  這時,幾聲巨響,美麗的禮花接二連三地在空中開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滿天的星辰,還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賞花燈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滿足,幸福,愜意的神情離開了。

  小學生元宵節日記300字(二)

  今天我們一家人一起來到了外婆家吃了鹹酸粥,大家聚在一起吃元宵,看元宵節晚會。看見一包元宵,我對外婆說:“外婆,今天晚上的元宵節尤我來露一手。”外婆說:“好啊,你試試看不會的叫我,小心一點!”“耶,好高興啊。我終於可以試一試怎麼燒元宵了,讓你們瞧瞧我的廚藝。”我得意地說。第一步:先把水倒入鍋中,開啟煤氣等水燒開聽著媽媽這麼說下去,我頭都大了。對媽媽說:“行了,媽媽這麼簡單,我已經知道了怎麼煮元宵了。”於是我把媽媽“請”了出去,把上了廚房的門。按照媽媽說的,我已經準備好了第一步,就等著水燒開把元宵放下去煮上一會就大功告成了。於是我拿了一本書看了起來,等我想起來時水已經燒乾了。再來一次,我不灰心。這次我死死地盯住鍋裡,不一會兒水燒開了我把元宵全部倒了下去,不一會兒元宵浮了上來我把煤氣關掉。把元宵盛在碗裡,大功告成了。吃了元宵,我的心裡像吃了蜜一樣,因為這些元宵是我親手煮的,別有一番滋味。

  今年的元宵節,我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元宵節。

  小學生元宵節日記300字(三)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節。

  下午,我們來到馬村,馬村大街上真熱鬧,有賣風箏的,有賣玩具的,有賣小吃的,時代廣場還有表演呢!媽媽說趙董睿也在看錶演,可是人太多了,我找不到他。我費了九牛二虎火力擠到前面,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錶演。有唱歌,有跳舞,節目精彩極了!

  散場的時候我找到了趙董睿,我們一起去白鷺溼地公園玩。那這個公園非常大,公園裡面有一大片湖,湖裡有魚兒在自由地游來游去。湖中央有一個小島,我在想,怎麼才能上到那個島上去呢?

  傍晚的時候,我們回到了奶奶家。今天是元宵節,晚上當然要吃元宵啦!除了元宵,奶奶還打了茶飯,茶飯裡面還有餃子,吃著香極了!吃過晚飯後,我們來到門口放煙花,點旺火,我們這家家戶戶都點旺火,意思就是日子要過得紅紅火火!

  元宵節可真熱鬧!

  小學生元宵節日記300字(四)

  剛送走了喜慶的春節,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如期而至。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在農曆正月十五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在元宵節,有吃湯圓的習俗,大清早,我媽媽就叫我起來:琪琪,快點起來啦!吃湯圓了!我一骨碌爬起來,衝到廚房。“媽媽,湯圓可以吃了沒有?”我問道。媽媽說:快去刷牙洗臉,洗漱完,湯圓就可以吃了!

  我用很快的速度洗漱完。這時,媽媽已用碗給我盛好了一碗熱騰騰的湯圓。一看,五六個湯圓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擠在一起,像團團圓圓的一大家子。咬上一小口,充盈的黑芝麻餡就迫不及待地湧了出來,誘人的濃香撲鼻而來。烏黑的餡、雪白的外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又甜又濃的黑芝麻,軟軟的糯米麵從始至終纏綿在我的嘴唇、牙齒、喉嚨口,讓我意猶未盡。

  元宵快樂!

  小學生元宵節日記300字(五)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元宵佳節。

  我們一家人歡歡喜喜地聚在一起,吃餃子、吃元宵。傍晚,天剛暗下來,就聽到外面傳來了“噼噼啪啪”的炮竹聲,我迫不及待地拉著爸爸媽媽的手來到院子裡放煙花,我小心翼翼地點燃煙花,只見一道亮光升到了天空,“啪”的一聲,美麗的煙花綻放在空中。

  抬頭仰望天空,只見一朵朵美麗的煙花,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喇叭花,有的像梅花······它們綻放的多姿多彩,照得夜空五彩繽紛,像白天一樣。

  伴隨著煙花的綻放時一聲聲清脆的響聲,有的像哨子,有的像鳥兒叫,此起彼伏,熱鬧非凡。那煙花燃後的碎片就像流星一樣灑落人間。

  大家欣賞著這美麗的景色,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我更是歡天喜地,唱啊、跳啊······這是多麼難忘的一天啊!我祝願大家像這美麗的煙花一樣綻放出多姿多彩的人生,也祝願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國小生元宵節日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