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合併運用

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合併運用

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合併運用

  【摘 要】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不僅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時空限制,而且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的心理狀態。同時,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最佳化,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最佳化;效率

  隨著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最初的視聽技術的運用到目前計算機的廣泛普及,已經使傳統的直觀教學方式拓寬為多種媒體的教學。在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技術手段進入課堂教學已成為一種趨勢。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語文教學,不僅能多渠道地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而且能使教學內容化靜為動,化難為易,突破學生對學習時空的限制,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內化學生的素質,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畫龍點睛突破難點

  多媒體技術在綜合處理和控制語言、文字、聲音、圖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運用這一特有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從而化枯燥為生動,化靜為動。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過程中的障礙就是我們教學的難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幫助學生解除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語言理解表達方面的困繞,使教學中的難點得以順利突破。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透過讚美白楊樹,謳歌了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紮根邊疆的奉獻精神。課文雖然篇幅不長,卻構思精巧。作者透過對白楊的讚美歌頌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建設者,歌頌他們無論在怎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像白楊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的崇高品格。這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另外,本文是作者六十年代初的作品,現在的小學生對那時的社會背景很陌生,這就給本文的學習加大了難度。為了在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做的:

  1.利用“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的錄影突出教學重點

  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了解白楊的特點。當學生透過自學、討論體會了白楊樹“高大挺秀”的外形特點和“生命力頑強”的品格特點後,播放自治的第一段錄影:《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畫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楊樹,直插藍天,在漠漠黃沙中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學生在學習感悟、想象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看到這樣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了白楊樹的特點,所配優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情境之中,接著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建設者建設新疆及新疆變化”的錄影突破教學難點

  瞭解新疆建設者的品格,發現白楊樹與建設者的共同點。當學生透過交流查詢的資料,初步瞭解了一些新疆建設者建設新疆的事蹟後,再放這段錄影,學生親眼目睹了邊疆建設者艱苦創業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變化,心中充溢著對建設者由衷的敬佩。同時也發現了建設者與白楊樹的共同點: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3.利用“文字片”和“圖文片”鞏固教學難點

  在學生透過對比發現了白楊樹與建設者的共同點後,用自治的文字片出示爸爸說的話,請學生朗讀,從而進一步理解爸爸話的深刻含義:借對白楊樹的讚美來表達對邊疆建設者的讚美之情。然後,再出示“圖文片”,本片中的文字部分還是爸爸的話,背景部分的圖片共6幅,上面3幅是白楊樹在戈壁灘上防風固沙的景象,下面3幅是建設者辛勤勞動的情景,爸爸話的兩層含義:既讚美白楊樹高大挺秀、生命力頑強的品格,更讚美了建設者不畏艱苦、紮根邊疆的精神,在這張“圖文片”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到這裡,可謂是水到渠成,學生終於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借物喻人,借讚美白楊樹讚美邊疆建設者。

  從《白楊》一課的教學中不難發現: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所起的畫龍點睛的作用正是因為它要解決的問題往往是教學中的重、難點,是藉助與其他教學手段難達到最佳效果的部分。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品詞析句體味語言美

  古詩用詞非常精煉,一字一詞都經過作者的千錘百煉,因此抓住重點字詞分析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傳統的古詩教學採取的大都是“串講法”。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使學生的思想感情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學習成為負擔。而電教媒體能克服時空限制,透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於學生抓住“詩眼”,反覆推敲、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妙處。如教學《泊船瓜洲》一詩,引導學生理解“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悟“綠”字的精妙,我用多媒體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紅柳綠,草長鶯飛的江南春色畫面將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細細地品味詩的語言美,而且很快領悟到了“綠”字的神韻。“綠”字既涵概了“滿”、“入”、“過”的意思,又突出了東風催春勢不可擋的盎然生機。

  實踐證明,在古詩教學中,應充分發揮電教媒體傳遞、變動、再現的作用,從而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體味詩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將學生帶入詩所描繪的境界中,因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提供自悟的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感悟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中介,是衡量學生是否讀懂課文的重要標準。如果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僅僅停留在層面上,那麼這種感悟是淺層次的,不完整的。網路的互動性使學習者不再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傳送者,為學生的自悟提供了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提煉出重點問題研讀,而後進行網上交流。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來安排學習方式和內容,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學生首先進入校園網站,輸入關鍵詞“圓明園”,啟動搜尋引擎,在網上進行搜尋。

  然後,學生開啟相關網頁進行瀏覽,使學生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過去的恥辱,今天的現狀有了一個全面的深刻的瞭解,還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在此基礎上,我提出:“你讀懂了什麼?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等問題讓學生再讀課文,因為有了知識的儲備,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喚起情感體驗

  要想使學生得到更多的藝術享受,教師必須對作品進行鑑賞,深入文章挖掘情感因素的基礎上,抓住語言訓練重點設計教學,以有效的引導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情境之中,感受語言文字所提供的情感資訊。如在教學《月光曲》一課時,我用多媒體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讓學生在《月光曲》的情境中,欣賞、品味,激發學習的慾望。課文重點段內容含蓄,我用精心製作的軟體,把寧靜的大海,皓潔的月光、輕紗似的微雲,狂風巨浪,雪亮的浪花展現在學生面前。

  五、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寫作的樂趣

  在作文教學中,不難發現有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好半天也開不了頭,即使寫了也是三言兩語,無話可說。在教學中,我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在有聲大課堂裡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有了興趣,產生了寫作慾望,才能用心作文,從而提高作文教學效果。

  總之,多媒體技術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手段,藉助這一手段,可以促進教學思想和觀念的轉變,引起教學內容、方法、模式的更新,也形成師生角色的新轉化。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善於透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為學生的多樣化學習創造理想的環境,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場所,從而使教學進入最佳狀態。

【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合併運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