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教師花傳書》讀後感

《教師花傳書》讀後感

《教師花傳書》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花傳書》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花傳書》讀後感1

  新時代的教師要從技術性的熟練者向反思性的實踐者轉變。他們必須是“工匠性”與“專家性”兼備的專家。作為匠人,教師的世界是由“熟練的技能”、經驗、“直覺或秘訣”構成的;而作為專家,教師的世界則是由“科學的專業知識”、技術、反思與創造性探索構成的。二者的互相結合才能形成教師真正的力量。

  新時代的教師也要從空洞的理論家向理論的實踐家轉變。所謂好教師,不是沒有問題的教師,而是敢於挑戰的教師。僅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僅有空洞理論的教師,僅靠單打獨鬥的教師,都不是教育實踐家。只憑借自上而下規劃或指標的設計,也難以造就教育實踐家。

  新時代的教師更要從知識的灌輸者向內心的傾聽者轉變。課堂上教師的中心活動是傾聽,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傾聽教材所蘊含的聲音,傾聽教師自身內在的聲音,使得教師能夠完全的接納學生,接受教材的課題、接受內部的聲音。

  現代社會訊息萬變,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才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生一直在變,每一代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價值觀和特點,教師更不能停滯不前,兩耳不聞窗外事。如何不被這個時代淘汰,如何能更瞭解學生更貼近學生,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學習和自我成長。

  教師的人生就是持續學習的人生。向自己的`學生學習、向教材學習、向周圍的同事學習、向社會學系、從自身的經驗中總結學習。正式這樣學習的過程和步伐,造就了一位成熟的教師。教師的成熟都是透過自身認真工作,體味工作中積累得來的。

  中考和高考正在不斷地教育改革,教育改革風暴不斷向教師襲來。我們每一位教師回到自己的本職崗位,努力養成教師的自我修養,找到一線教師的尊嚴,獲得教師的自我滿足感和自豪感。教師的本職工作不僅僅是教學,更重要的是學習。教師要同時具備匠人和專家的雙重屬性,盡全力將工作做好,或用最先進的知識和最高的智慧來工作。

《教師花傳書》讀後感2

  初拿此書,便愛不釋手。理論深度、案例探討、語言精闢,在閱讀、反思的過程中,我頗有收穫。從匠人到專家,也許就是一個紮根成長的過程。

  許多時候,我們以教書匠自稱,專家,那是一個太過遙遠的過程,而教育是為了成就人才,若只為自己難免功利。但是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懂得紮根的重要性,根基夯實,作為匠人的基本功得有,視野開闊,成不了專家,也要有走向專家的學習與反思。

  也從養蠶開始講起。兒子很早就說想要養蠶,而我覺得軟體動物太過可怕,駁回了兒子的這一要求。當我看到書中所講案例,古屋老師把養蠶做為自己“學習共同體”的協同學習的研究課程,學生們實踐操作,並從養蠶博物館以及網上學習知識,每個學生都自自然然的懷著雀躍的好奇心,共同思考和交流著。這種知性的共同研究打動了作者,也震撼了我。總是說我們的孩子缺乏創造性,而我們究竟扼殺了多少孩子的創造性,而我們的“學習共同體”是否真正建立了呢?

  這種反思貫穿了我整個閱讀過程。作為一個教書匠,也許侍弄好自己的一畝二分地,即可。那要想種好自己的地,開出最美麗的花,結出最飽滿的果實,又不是那麼簡單即可。

  有許多專家,會指責現在的老師都不讀書,我覺得這話也片面了些。多少默默無聞、踏踏實實的老師在自己的崗位上付出著學習著成長著,只是我們的學習,可能不夠理論不夠系統。而本書作者提出的學習概念“作為對話實踐的學習”,“與物的對話(創造世界),與他者的對話(結交夥伴),與自己的對話(重塑自我),這三種對話的實踐成為學習。

  這也是我們現在高考改革中強調的“學習共同體”,我們閱讀教材、化為靈魂的存在,我們結交夥伴,共享資訊共同成長,我們迴歸內心,從文字到思想從外界到內在,反思重塑,期待著學習後的自己困惑少一些,能給孩子們更廣闊的天空,而教學相長,同時也成就了自己,如果一味坐井觀天固步自封,學習成長,又從何談起?!

  學習需要紮根的精神,只有你踏踏實實紮根下去,靜水流深,從體悟教材從尊重學生,從內心身處的自律,走向教師個人的成長。我想我們也會開出妙之花。

【《教師花傳書》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