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的人格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的人格教育

關於班主任工作中的人格教育

  班主任工作是“人文關懷”的重頭戲。實施人格教育,首先,以“師愛”盡心正面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理想人格目標。其次,針對新時期的特點,把人格教育與社會現實即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豐富學生課餘生活,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最後,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與完善。

  新課標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呼喚主體精神,班主任工作更是這“人文關懷”的重頭戲。如何培養學生既獲得豐厚的知識,又使學生明確人生目的、意義等健康個性、完善的人格?這就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人生境界。

  教育的目的在於育人,學習的目的在於實踐。作為人文教育的班主任工作,在於讓學生獲得豐富的人文知識,更在於引領學生理性地認識社會與生活。因此,班主任在整個學生生活中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真正做到“敦品勵學,厚德載物”。中科院院士楊叔子先生曾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精神,沒有現代技術,一打就垮;而沒有優秀的歷史傳統,沒有名字人格精神,不打自垮。”這段話極精當地闡述了一個人的人格素養所體現的人文精神對國家、民族至關重要。作為班主任,應如何構建學生的精神世界?鑄造學生的靈魂,是首要任務。因此,用人格精神點亮學生的心靈,是班主任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麼,如何實施人格教育呢?

  一、以“師愛”盡心正面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理想人格目標

  人格教育的特徵之一就是強調對人本身的尊重、愛與理解,以往的`德育偏向以政治教育、紀律教育向學生正面灌輸,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消極方法,不利於學生身心的發展。人格教育則側重於以愛心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與控制能力。必須把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放在首位,堅持啟發誘導,讓學生明理、覺悟和警醒,因此使學生逐漸形成健全的個性和獨立的人格。

  在日常班團活動中,可以倡導學生從古聖先賢、領袖英雄、仁人志士的典範事蹟、精闢論述、名言警句中汲取營養與力量,這都是我們正面進行人格教育的寶貴資源。班主任可以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充分發揮“以點帶面,深入闡述”的方法,使學生銘記於心,成為他們理想的人格目標,從而受用終身。

  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關愛社會,關愛人生的高尚情操;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人格尊嚴;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當上下而求索”的人生追求,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班主任還可以讓學生從古人在道德情操、明辨事理、待人接物、對待功名利祿方面,對於修身、齊家、治國;對於節操、志向、求學、事業;對於廉潔奉公關心國家大事,孝敬父母方面取得的成就受到啟發。班主任用愛心引領學生與大師們進行心靈對話、精神的交流,重視薰陶感染、重視情感體驗、啟發學生良好人文素質的內在需求,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心靈塵垢得以盪滌,靈魂得以昇華。

  二、針對新時期的特點,把人格教育與社會現實即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豐富學生課餘生活,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各種新事物、新思維不斷湧入校園,這一切必然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班主任的教育觀念要與時俱進,這就要求我們將人格教育與生活的社會環境聯絡起來,社會生活是由相互聯絡的人構成的,一個人不可能與他人“絕緣”,因此,人格教育就要教學生學會與他人共處、共生、共謀發展。一個人格高尚的人,共生能力強,而一個人格低下的人,共生能力弱。人格素質教育應從學生的共生做起。人格是共生的基礎,共生是人格的體現。

  因此,班主任應時刻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他人的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分析社會現象,利用班團活動進行演講會、讀書會、維護班級校園環境行動、討論會等活動;從影視評論到時事點評,從獻愛心到保護環境、社會調查等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增強學生的生活積累與體驗的同時,學會暢所欲言、共同合作、開闊視野、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增強與社會的親和力和參與意識。

  三、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與完善

  “善待自我方可為師”,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處處為學生起到模範作用,必須在師愛之中融於“嚴”:嚴肅,嚴格要求。教之有法,張弛有度,真可謂一門高超的管理藝術。對於個別學生的不良表現班主任應學會“愛心期待”,運用鼓勵性評價,既不捧殺也不扼殺學生的人格尊嚴,或許在不經意間,就潛滋暗長起來。

  總之,我們本著重視人的培養,關注人的塑造這一觀念出發,重視感悟薰陶,重視情感體驗,透過情景設定,把學生自然而然的帶入美的境界之中,就能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格。

【班主任工作中的人格教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