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麵積單位》評課稿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麵積單位》評課稿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麵積單位》評課稿(通用7篇)

  評課就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及由這些活動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麵積單位》評課稿相關內容。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麵積單位》評課稿 篇1

  4月26日上午,我聽了胡老師執教的《面積和麵積單位》這節課,下面就這一節課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面積和麵積單位》是一節典型的概念課,而且教學內容也很抽象。整節課胡老師圍繞兩個核心問題進行教學:一個是什麼是面積?一個是什麼是面積單位?教學時充分注重了面積和麵積單位這兩個重要概念的生成過程,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數學模型。

  例如,在課的開始,胡老師在黑板上畫了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四邊形,讓學生去塗色,比一比誰先塗完。學生都願意選擇小的圖形,老師追問:為什麼選小的?引出平面圖形的面積有大有小。接著透過觀察黑板面和國旗、課桌面和數學書的封面理解物體表面的大小是物體表面的面積。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進行教學,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利於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從中獲得較為豐富的感性認識,為理解面積定義做了鋪墊。瞭解了面積的內涵之後,讓學生透過“觀察、重疊、數格子”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體驗到沒有統一的面積單位不便於交流,從而自然地匯出面積單位。

  2.重視在操作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學習面積單位時,教師出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瞭解1平方分米的大小,透過小組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擺一擺、量出桌面的大小。在認識1平方米的時候,胡老師先準備了邊長1米的正方形的布,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接著讓學生體驗1平方米的地面能佔多少個同學,學生對面積單位概念有了深刻的印象。

  本節課胡老師設計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在具體情景中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注重了學習過程的探索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重視了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麵積單位》評課稿 篇2

  1、能把握好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將“面”在生活中的應用有趣化,貼近了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維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環節設計鬆緊有度。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我你的生活,數學又在生活中運用。

  2、教學環節層次分明,條理性強。這節課的概念比較多,比較散,備課時,基本能抓住教材的邏輯關係,理順了教學內容間的關係,從大處上做文章,在小處中潤色。

  3、本課成功的關鍵是在教學理念上的轉變。以前自上課總不放心讓學生自主探索,總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灌輸一點,提高課堂“效率”。課堂中,教師成了“職業灌輸器”,學生充當了“專業接收站”,造成了老師累,學生煩的局面。這次師傅思想開放了,讓學生“活”學“面積和麵積單位”。課堂上做到了“三活”——“學生活中的、在活動中學、靈活地學”。總之“活”貫穿於整個課堂。整節課,學生是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索、自主總結歸納。想不到教學效果那麼理想,比以前的滿堂灌強多了。所以說,放心讓學生探索,精心引導學生是成功的關鍵。

  但也有可以引起我們的深思和探討之處,新課程標準下的新課堂,釋放了學生,考驗著老師。這節課的小組活動,有的學生不知所措,有的學生參與感不強,有的學生在交流時沒有認真聽別人發言……等。

  我想結合新課標,如何上好數學課,當中還有許多值得自己思考的問題。透過這個課例,感覺要上“活”概念課,就要適時給概念下定義。定義下得過早,等於是索然無味的簡單灌輸;下得太遲,則又怕學生的思維呈現零亂狀態,不能及時地整理和總結。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麵積單位》評課稿 篇3

  聽了三位名師的3節課,又聽了三位名師指導的3節課,受益非淺。現在就馬老師的《面積和麵積單位》談談自己的看法。馬老師在課堂上做到了“三活”,“學生活中的”、“在活動中學”、“靈活地學”。雖然整堂課的概念比較多,比較散,馬老師能抓住教材的邏輯關係,理順了教學內容間的關係,從大處上做文章,在小處中潤色。

  一、教學環節層次分明,條理性強。

  從理解“面積”概念,到用不同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引出“面積單位”要統一,到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環環緊扣。尤其在理解“面積概念”時,從初步感知——引出面積概念——再次認知,進一步鞏固面積概念。

  二、迴歸生活的數學讓學生學得更有“味”了。

  把數學經驗生活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數學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為了給學生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讓學生找找身邊哪個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顯而易見的,學生的反饋熱情高漲。

  三、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第一節課,馬老師忽視了書本的作用,本節課加入了自學的環節。“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都是透過自學,自己找答案。培養了學生從書本中獲取知識的能力,教會學生學習。

  但馬老師在課中某些環節的處理上有待於商榷。

  1、“面積概念”不是很完整,應該指出“電視螢幕的大小是它的面積”。

  2、雖然找了身邊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體,但是人體中的部位,如手指甲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手掌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應讓學生掌握。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麵積單位》評課稿 篇4

  又一次走進數學課堂,聆聽了本校劉老師執教的三年級《面積和麵積單位》這一課時的學習。為本節課劉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終因突然停電而使所有的課件準備都成擺設與徒勞。記得五年前有一次參加鎮小的一次大規模課堂教學觀摩展示活動,興沖沖走進一個當時比較出挑的名優女教師的課堂,觀摩她的二年級數學課。大概開始了十來分鐘,她在使用課件的時候突然電腦出了故障,於是她就停了下來,請來了學校管電教的,管教學的副校長琢磨了好一陣子,最後連校長也親自趕來救援。花了近二十來分鐘,終於又可以繼續了。這半節課時間裡,她就把數學課改成了學生的即興才藝表演,幸虧她所帶的那個班級是學校唯一的實驗班,學生唱歌什麼的都還拿得出手。然後接下去的課是可想而知,當然最終也沒進行評課,不過我想擠擠挨挨聽課的老師心裡頭都有嘀咕。當聽完課,我實在感受不到這一課件對本內容的學習能起多大的效果。頂多只是花了心血準備最終沒用上是個遺憾罷了。

  劉老師也是位年輕的老師,此意外卻絲毫沒有影響他的課堂,課依然那麼流暢。他利用學生手頭的小學具,依然讓學生學得那麼投入而有興致。只是我們聽課老師看不到他的課件裡還藏著什麼覺得遺憾罷了。

  縱觀整堂課,劉老師不停地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發現問題,並從中形成概念。第一環節透過摸與看,懂得物體的面有大有小,並得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然後透過認識封閉圖形的大小,讓學生自己得出什麼叫面積,板書整理出定義。第二環節仍然小組合作,想辦法比較三張彩紙的面積大小。在第一次交流後引導學生第二次藉助學具來進一步比較大小,並對方法有取有舍,怎樣比較才是最確切的。第三環節認識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這些面積單位時,有扶到放,不僅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到具體的大概大小,還能正確定義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邊長是1平方米。最後及時回顧與小結。

  生動地設計總能吸引學生來興趣昂然地投入學習探究,不用擔心學生無事可做,不用擔心學生利用探究時間講空話聊天。他們就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就是知識的主人,講數學聯絡生活,將抽象的概念轉變成有形的東西。這都是教師理念的與時俱進帶來的課堂氛圍的良好轉變,是值得肯定的。另外以一個數學門外漢的角度看這堂課,亦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1.如何更好地利用知識的遷移,減少舊知識的負遷移?學生在實際解決問題時,很容易把面積與周長相混淆,把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相混淆。而且從課堂上已經不難發現,學生認為周長與面積存在一定的關係,周長長的面積就大。在交流時,也有學生老把面積說成周長。所以,我覺得在認識面積後再讓學生摸一摸物體或封閉圖形的面積和周長,加以區分概念。

  2.面積單位是個新概念,建立時是否可更深刻些?作業時,學生把單位都填寫成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只要當時教師在板書後再把面積單位強調一下,就不會出現這錯誤。另外找1平方釐米的物體時,只能說是“約1平方釐米”,畢竟都不是標準的邊長為1釐米的正方形。

  由線條的認識到平面的認識,在成人眼裡看似簡單,但對於學生而已可以說是質的跨越。要讓每位孩子都有清楚的認識,是否還有更多值得推敲的成分。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麵積單位》評課稿 篇5

  我們數學團隊的張老師本週為大家呈現了一節精彩的數學課《面積和麵積單位》。在這節課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學習。

  1、創設整體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開課伊始教師創設了小猴子和小松鼠到小兔子開的玻璃店給鏡框鑲玻璃的故事匯入新課。很快的將學生帶入問題情境,展開學習。效果很好。

  2.引導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

  在學習面積的概念時,學生透過自主探究活動,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感受到了什麼是面積,並在教師有層次的習題設計中,不斷完善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善於引導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概念,使我們感到概念的形成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3、教學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

  例如,比較黑板和電視機的螢幕的大小,用的是觀察法;比較數學書和田字本封皮的大小,用的是重疊法;比較兩個不同的長方形的大小,用的是拼擺法……這些學習方法的傳授是非常必要的。

  4、環節清晰,探究目標明確。

  5、多媒體的運用為本節課情景的創設,重、難點的突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議:

  在學生探究之後應多給學生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教師不要急於講解,應有意識的去發現學生思維中的閃光點,相信學生經過小組合作一定會解決這些問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麵積單位》評課稿 篇6

  下面我就梁老師早上執教的《面積和麵積單位》一課與大家作簡單的交流:

  一、準確的評價促進了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1.知識性目標: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理解面積的含義有兩個知識點,一是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這個物體的面積,二是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這個圖形的面積。

  2.過程性目標: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化,豐富自己的經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課堂中有這樣幾個片段:

  兩張紙誰大?學生用重疊的方法比較,梁老師說:“你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比較圖形大小的方法”

  擺圖形時,展示彙報中梁老師問:“為什麼沒有選三角形擺?”學生說:“有空隙”。梁老師說:“說的多好呀!”使學生感受到選的圖形在擺的過程中密鋪。

  教學面積單位的規定學生回答以後,老師說:“說的真棒,語言規範。”

  課堂小結時,梁老師說:“希望同學們能夠學以致用”

  梁老師用準確的`評價使的這些目標都得到有效落實。

  二、釐清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活動。

  這節課各個知識間的邏輯關係是什麼?

  理解面積的含義,引入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當一眼能看出大小時,直接比較,當一眼看不出在大小時,需要重疊的方法比較,當重疊的方法也無法確定誰大時,需要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然後學生經歷用不同的形狀做單位的測量活動,知道正方形做統一面積單位的科學性,空間觀念的培養除了在以上每個知識中進行之外,還有專門的習題進行培養。

  梁老師對本節課知識之間的邏輯關係有著深刻的理解,因此,她設計出了順暢的、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教學活動。

  三、評價促進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數學學習的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加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梁老師在課中就很好的落實了這一目標。比如:

  課前交流時,師:你們對老師有什麼瞭解嗎?生:你姓梁。師:你真是個善於觀察的孩子。師:涵涵、彬彬,你們想得到它們嗎?學生用好奇而熱切的目光望著老師手中的吉祥物,異口同聲:想要。師:這可不能輕易給你們,如果你們課堂上勤學、善思、好學、會問,就會得到老師的獎品。

  全課小節時,師:你覺得哪位同學表現的好?(學生思考片刻,推薦了一名他認為表現好的同學)師:為什麼?他在哪個方面表現的好?學生回答後,老師接著說:我也覺得這個同學表現的好。不僅表揚了表現好的同學,還表揚了發言的同學。

  總之,梁老師在本節課中,用有效的教學評價,促進了教學目標的落實,促進了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為學生未來工作、生活和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麵積單位》評課稿 篇7

  宋老師講這節課,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聽了之後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效果。有許多地方設計很是讓人耳目一新。

  1.激發學生挑戰的心理。首先教師給與學生出示例題,學生猜測鳥巢的佔地面積大約是20讓學生猜測單位。雖然學生用了自己學過知識,進行猜測試填,但是學生們都結合自己的實際掌握的知識,認為自己填的單位不合適。這個時候,老師再適時的給與學生一個沒有學過的單位。這樣進入新課即使學生感覺有挑戰性,又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在已有的知識上進行猜測,這樣學生已經有了經驗,能夠較容易的進行學習。

  2.給與學生建立腳手架。學生的學習需要有支撐。在上本課內容之前,教師給與學生進行適當進行復習。這樣能夠在回顧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生能夠較好的進入新知識情景,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的腳手架建立起來,或者是重新樹立起來。這樣學生們能夠更好的去學習和理解本節課的知識。

  3.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教師的在教學中舉了很多的例子,而這些例子都是學生周圍現實世界接觸的地方,這樣學生能更好形成自己的數學形象,進行更為容易的形象思維,建立學生的表象。

  4.本節課,教師在教學中,重在學生感受。學生只有透過自己的感覺器官去感受,才能夠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這樣非常容易給以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5.建議在最後不知一下作業,學生親自去體驗一下相關的面積,這樣學生能夠在有意識的觀察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級數學下冊《面積和麵積單位》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