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貿易/消費/租賃> 加工貿易發展對策論文

加工貿易發展對策論文

加工貿易發展對策論文

  一、我國在較長時期內發展加工貿易的必然性

  加工貿易,通常是指兩頭在外、中間在內的貿易方式,即從國外進口原材料或零部件,在國內進行加工裝配,產成品出口到國際市場。我國發展加工貿易無論從外部條件還是從內部發展需要來看,都有其深刻的必然性。

  從外部條件上看,國際間生產要素的差異,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在各國表現的差異,為我國發展加工貿易提供了理論基礎;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協作,為我國發展加工貿易提供了時代背景;跨國公司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為推行全球戰略而盡力尋找低成本的生產區位,為我國發展加工貿易提供了操作空間。中國應當順應這一潮流,接受國際產業轉移,發展加工貿易,併成為重要的世界出口加工基地。

  從內部發展需要上看,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比較優勢仍集中在土地,廉價的勞動力,豐富的原材料以及具有一定基礎的、門類較齊全的工業部門等。透過發展加工貿易,能夠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儘快地參與到國際分工行列中去,加快這些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同時,加入WTO之後,逐步實現的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也會使我國的加工貿易獲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加工貿易在我國仍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倘若不顧我國國情,強行排斥加工貿易的發展,只會給我國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目前,加工貿易出口已佔我國出口總額的50%左右。在加工貿易中,外商投資企業已經成為加工貿易的經營主體,外商投資企業84%的出口採用加工貿易方式,佔全部加工貿易出口的2/3。加工貿易增加的就業人數達到3000多萬人。加工貿易為沿海地區製造業創造了1/4的銷售市場。

  因此,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綜合考慮我國國情,今後我國加工貿易仍將獲得進一步發展,加工貿易在我國必將長期存在。

  二、影響我國加工貿易可持續發展的不利因素

  1.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加工貿易模式使加工貿易缺乏增長潛力。

  我國的加工貿易仍處於傳統發展階段,發展水平較低,技術含量不高,出口產品仍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即使是高技術產業加工貿易,也主要集中在高技術產品生產環節中的勞動密集型部分。當前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在大力吸引外資,發展加工貿易。這必然會造成與我國爭奪加工貿易專案的競爭局面,而且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更為廉價,所以,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加工貿易模式將日益受到發展中國家的挑戰。

  當前,發達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迅猛,開始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轉移。我國加工貿易主要部分處於簡單加工和組裝型的發展階段,缺乏承接國外某些高技術生產環節加工專案的能力,這不利於我國加工貿易的快速增長。

  2.有的經營格局不利於調整加工貿易結構和提高加工貿易能力。

  加工貿易是我國利用外資的重要形式,但在加工貿易特別是來料加工中,外商投資企業完全掌握市場和銷售渠道,嚴格控制關鍵技術,把技術產品的開發能力大多留在境外,而中方只參與簡單的加工裝配環節。還有些外商投資企業甚至將技術水平低、環境汙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我國生產,給我國的環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此外,加工貿易以外商投資企業為主造成了我國原有的大工業基礎和技術基礎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影響整個加工貿易加工能力的提高。

  3.有的加工貿易區域佈局有礙加工貿易的快速發展。

  當前,我國加工貿易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且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但是東南沿海地區正面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不利影響。而且東南沿海地區加工貿易中勞動密集型所佔比例過大,嚴重影響了東南沿海地區加工貿易結構調整以及承接國外轉移的高技術加工專案的能力,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國加工貿易層次的提高和規模的擴大。

  4.材料質量及相關工業水平低下削弱了我國加工貿易對外資的吸引力。

  一些外資企業在嘗試將零部件的生產轉移到我國,以降低生產成本,但是至今加工貿易的本地採購比例仍很低,因為我國原材料及相關工業發展滯後,國內有關企業在零部件生產成本、質量穩定性和供貨週期等方面不能滿足外商的要求。因此,外資企業在我國開展加工貿易專案主要是受廉價勞動力和優惠政策的吸引,如果取消給予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將必然引起外資流入的減少,影響我國加工貿易的持續發展。

  三、我國加工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只有把加工貿易與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確保加工貿易健康穩步地發展。為此,重點應作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改善出口商品結構。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品的`加工貿易,必將大大加速我國產業結構向高新技術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改善出口商品結構,避免加工貿易出現"貧困化增長"。由於我國城鄉勞動人口多,就業壓力大,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加工業仍將繼續存在。因此,在繼續發展現有加工貿易的同時,有必要選擇開放式發展模式,大幅度降低以資訊科技產品為主的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口關稅,參加WTO資訊科技產品協議,同時借鑑國外科技工業園的經驗,將有條件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辦成規範的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加工區,從而對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整體突破產生強大的示範效應。

  2.以中間投入品本地化為連結,帶動國內產業結構升級。

  加工貿易中間投入品本地化,對外商來說可以降低採購成本,對我國來說可以帶動上游工業品的生產和出口,延長產業鏈,提高加工深度,帶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因此,加工貿易中間投入品本地化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目前外商反映的資訊、政策、運輸問題以及國內企業缺乏開拓創新精神和融資渠道不暢的問題,嚴重阻礙了國產中間投入品進入加工貿易市場。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調整有關的產業政策。我國基礎產業(包括機械、電子、化工等行業)的基礎材料、元器件等生產發展滯後是一個長期未得到解決的問題,而價格、投資、稅收等政策幾乎都是向下遊最終產品傾斜。如果不從根本上扭轉對中間投入品的"歧視政策",就難以實現對加工貿易中間投入品的進口替代。因此,有關部門應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吸引外商投資於零部件製造業,由核心企業的進入帶動其配套企業的進入,另一方面要盡力推動新產品的自主開發和創新。我國加工貿易生產結構的最佳化,最終取決於創新產品的開發,新材料、新工藝、新裝置的運用。

  3.建立出口加工區,對加工貿易進行集中監管。

  透過設立出口加工區,引導加工貿易企業向出口加工區轉移,並對在出口加工區內經營的企業進出口產品予以保稅,開放加工貿易的產品範圍,吸引大量外資,提高加工貿易的質量,為加工貿易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目前,我國東部地區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發展趨緩,技術含量高的加工貿易具備了發展的條件。而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比較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在中西部地區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在東南沿海地區要創辦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加工區,在中西部地區要設立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區,承接由東南沿海轉移過來的一些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

  4.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準則,建立和國際接軌的加工貿易綜合管理體系。

  加工貿易管理涉及貿易、財政、稅收、外匯、產業等多方面的政策,涉及多個管理部門、多個行業、多個環節,需要齊抓共管、綜合管理。當前,各主管部門成立了加工貿易部級聯合會,促進了加工貿易的綜合管理體系的成立。海關、工商、稅務、銀行和外經貿等部門要通力合作,加強對加工貿易的綜合管理。需要強調的是,我國有必要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加工貿易綜合管理體系,對於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準則的規定要加以更正,以符合國際通行的標準。

【加工貿易發展對策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