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機械/重工/工業自動化> 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設計與研究論文

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設計與研究論文

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設計與研究論文

  摘要:從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常用的功能需求出發,提出OA總體設計方案,規劃設計了OA的整體框架及其主要功能模組。選擇Eclipse作為主要開發工具,運用該視覺化程式設計工具實現OA系統的介面互動,對Tomcat伺服器和資料庫進行最佳化設定,確保企業OA的資訊釋出、工作流應用、知識共享和公文管理等功能完整呈現。

  關鍵詞:辦公自動化;工作流;功能;模組;Eclipse DOI:10.11907/rjdk.143798

  作者簡介:戴延軍(1983-),男,湖北武漢人,碩士,武漢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資訊工程。

  引言

  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資訊化建設已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應用滿足了企業無紙化辦公、業務資訊化的需求,使企業打破辦公時空的限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業內部的管理水平,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從而全方位提升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綜合實力[1]。

  1 系統概述

  本文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基於Web應用程式,採用基於Windows/Unix/Linux作業系統的開發平臺,B/S模式的三層體系架構,運用Oracle資料庫,以門戶Portal伺服器和J2EE伺服器(Tomcat)為基礎支撐[2]。該系統的難點之一是如何構架系統核心“協同引擎”。為此,將其分為4類:①資訊協同:處理知識資訊資料;②流程協同:整合剛性流程和柔性流程;③人員協同:處理多通道、多空間之間的使用者關聯;④業務協同:處理業務系統的構建和異構系統間的整合。辦公自動化系統如何從網路資訊資料中高效、快捷提取資料,並簡易封裝成業務空間和流程模板,對於B/S結構的辦公自動化系統軟體至關重要。為了提高協同引擎的靈活程度,對系統工作流資料的自定義和匹配演算法進行最大限度的封裝和最佳化,並結合資料庫觸發器、儲存過程、臨時表功能,採用非同步互動通訊技術AJAX開發Web應用程式,使系統的工作流配置更靈活、簡易。使用者在系統維護過程中基本無需程式碼開發。同時,本系統採用了先進的資料最佳化和資料處理技術,讓同時線上應用的併發訪問連線數達到了最大化,以滿足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對併發能力和訪問高效性的要求。

  2 層次體系與開發平臺設計

  該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設計採用了目前最為流行和實用的三層架構體系(UI及整合元件層、業務邏輯層、資料基礎支撐層),運用面向物件的`封裝和多型的技術對操作類封裝,提高程式的安全性、可維護性及可移植性[3]。其中,UI及整合元件層主要包括:介面整合(Web門戶、Mobile應用、智慧客戶端)、流程整合(工作流)和資訊整合(表單、圖表/報表、BI、全文檢索、資訊轉換平臺);業務邏輯層包括:Spring框架、IOC、AOP、Hibernate業務邏輯支撐、相關開發工具和API、訊息元件、MOM、配置管理、License、快取元件、CA元件、安全審計、異常處理、效能監控、日誌服務、完全稽核等業務模組;資料基礎支撐層包括:作業系統(Unix/Linux/Windows)、資料庫(Oracle/SQL Server)、門戶Portal伺服器和J2EE伺服器(Tomcat)。三層架構體系是企業Web服務平臺最重要的服務框架(Service Framework)之一。本系統體系結構設計基於三層分散式計算機體系結構,編譯中間程式碼SIL(Intermediate Language),由JVM (Java Virtual Machine)虛擬機器來執行。採用Java語言,運用JSP和Javascript進行Web頁開發[4]。其UI框架建立了傳統客戶端/伺服器Web互動的抽象模型,使使用者能夠使用支援快速應用程式開發(RAD)和麵向物件程式設計(OOP)的平臺開發工具來進行應用程式程式設計。

  3 系統功能結構設計

  系統功能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功能結構

  4 系統主要功能模組

  4.1 使用者身份驗證模組

  其主要功能是驗證使用者進入系統的身份,以及對該賬號在不同功能模組下功能許可權進行身份驗證。

  4.2 員工通訊錄模組

  員工可及時維護更新個人基本資訊,方便查詢、使用。

  4.3 日程/計劃/會議模組

  使用者可新增、修改、刪除和檢視自己的日程安排列表,系統根據安排的日程計劃進行提醒。普通員工提交日誌需要得到主送人員的審批。日程及計劃模組極大地增強了工作的計劃性,方便工作團隊溝通交流。會議管理包括會議議程起草和釋出、會議資源安排、參會人員通知、參會人員參會回執、會前預警提醒及會議紀要編寫等,提供會議全程管理。

  4.4 資訊釋出模組

  資訊釋出模組用作資訊管理員傳送通知、公告、新聞、討論、調查等,被髮送使用者都可以查閱資訊內容,只有傳送資訊的管理員使用者有權修改、刪除該資訊內容。本模組提供企業內部資訊分享、有效資訊釋出和討論交流功能,使員工能夠及時瞭解單位的發展動態,將有關通知資訊及時傳遞到單位內部的各層級,包括資訊動態、資訊釋出、資訊瀏覽、公文公告等子模組。

  4.5 知識中心模組

  本模組主要分為文件中心、個人知識中心、知識廣場、我的部落格等子模組。其中:①文件中心對系統註冊使用者上傳的檔案進行管理,對各種電子文件進行保管、利用和分享,按文件管理員所分配的許可權進行使用和共享;②個人知識中心將註冊使用者上傳的文件、釋出的部落格進行集中管理,可按照型別分類,形成個人的個性化知識社群;③知識廣場由單位文件管理員將所分享的文件按照類別集中管理,形成單位知識社群,供註冊使用者分享;④我的部落格,使用者可以將自己所需要分享的知識內容寫成部落格,按許可權釋出,供資訊接收者瀏覽,瀏覽者可進行評論。

  4.6 公文管理模組

  系統可設計發文單和電子印章,實現公文全流程線上辦理。主要包括:發文處理類、收文處理類、簽報、公文查詢等功能。

  4.7 表單應用模組

  系統執行後,企業的辦公流程全部轉移到系統中操作。在“表單應用”模組中,可將企業的所有紙質表單電子化,並預製固定的審批流程,實現工作表提交審批等各種辦公業務的操作[5]。

  4.8 業務系統模組

  對企業相關業務系統,如營銷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e-HR)、檔案管理系統等進行入口整合,形成統一的辦公入口,將辦公自動化系統與業務系統進行整合,將業務系統中的業務流程直接推送到OA中進行流轉審批,審批後將業務資料迴轉到相應業務系統,以提高企業整體反應速度和決策支撐能力。

  4.9 綜合辦公模組

  本模組可以進行車輛管理、辦公用品管理、辦公裝置管理、圖書資料管理,滿足相關管理部門對辦公資源合理調配和管理的需求。

  4.10 電子郵件模組

  本模組可實現外部郵件和內部協同之間的轉化。將郵件伺服器配置在辦公自動化系統的郵件模組內,可將收到的外部郵件轉化為內部協同進行審批,也可將內部協同轉發為外部郵件。

  5 系統執行環境及系統性能分析測試

  5.1 系統執行環境

  伺服器:①作業系統:Windows 2012 server/Windows 2008 server R2;②資料庫:Oracle 10g/11g;③瀏覽器:IE8.0及以上;④伺服器硬體配置:Intel Xeon 5500 cup(L2=8M)、8G記憶體、500G硬碟、100M網絡卡。

  客戶端:①瀏覽器:IE8.0及以上;②客戶端硬體配置:Intel E5300 cup、2G記憶體、320G硬碟、100M網絡卡。

  5.2 系統性能分析與測試

  訪問效能和穩定性是系統設計需解決的關鍵問題。而對效能影響較大的兩個因素是:同時線上連線辦公自動化系統的併發訪問人數和OA系統各類資訊的數量。辦公自動化系統在正式上線使用之前需進行嚴格的軟體功能和效能測試。逐一對各模組進行測試、調整和修改。測試內容包括功能模組、軟體效能、相容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等。

  本系統採用的測試工具主要為:QALOAD、WAS和LoadRunner。系統在網路客戶端和伺服器端均能正常執行,在於不同顯示解析度下辦公自動化系統介面也能夠正常展現,並確保網頁介面中的巢狀連結正確無誤。疲勞測試結果表明,系統完全符合OA系統的疲勞測試標準要求;壓力測試表明,OA系統5分鐘內每秒平均併發連線次數為378次/s,說明該辦公自動化系統可以承受較大的負載,能夠滿足多使用者同時線上併發連線訪問。

  6 結語

  企業OA系統融企業日常管理和辦公自動化於一體,是企業資訊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系統的應用,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辦公成本。同時,整合了企業各種業務資訊系統,規範了資訊規則,消除了資訊孤島。本系統應用到企業各分公司、專案部,將有利於資訊共享、交流和分享,有利於企業自身規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為企業運營構建一個統一、高效、協同的辦公資訊化平臺。由於工作流程本身處於動態變化之中,本系統提出了OA系統工作流類別體系自動更新機制,減少了資訊管理人員對分類標籤及程式碼的維護工作量,適應企業業務需求動態變化。各類企業的業務及流程不盡相同,但辦公系統具有相似性,本文所開發系統功能齊全,可為辦公自動化系統開發提供借鑑參考。

  參考文獻:

  [1] 範玉順.企業資訊化規劃的基本框架與方法[J].新技術工藝,2004(9):18-21.

  [2] 王中兵.Java Web主流框架整合[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3] 沃爾斯.Spring in Action[M]. 北京: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企業辦公自動化系統設計與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