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高中文言基礎知識複習資料

高中文言基礎知識複習資料

高中文言基礎知識複習資料

  《陳情表》

  一.虛詞

  1.以

  (1)臣以險釁,夙遭閔凶(連詞,因為)

  (2)猥以微賤,當侍東宮(介詞,憑藉)

  (3)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4)謹拜表以聞(連詞,表目的)

  (5)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2.於

  (1)急於星火(介詞,比)

  (2)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介詞,對,向)

  3.之

  (1)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助詞,的)

  (2)臣之進退(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二.實詞

  1.通假字

  (1)夙遭閔凶(通“憫”,憐憫)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蓆)

  (4)四十有四(通“又”)

  (5)五尺之僮(通“童”,童僕)

  2.古今異義

  (1)九歲不行

  古義:不能走路今義:不可以或能力不夠

  2)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古義:優秀人才

  今義:明清兩代生員的通稱

  (3)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古義:報答

  今義:向上級報告或刊登在報紙上

  (4)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古義:成人自立今義:(組織、機構等)正式建立

  (5)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古義:申訴,訴說今義:說給別人聽,讓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古義:辛酸苦楚,苦衷今義:身心勞苦

  (7)臣欲奉詔賓士

  古義:趕快往前今義: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義:尚書部的屬官今義:中醫醫生

  3.詞類活用

  (1)是以區區不能廢遠(形容詞作動詞,遠離)

  (2)臣具以表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知道)

  (3)且臣少仕偽朝(名詞作動詞,做官)

  (4)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

  (5)夙遭閔凶(形容詞作名詞,憂患不幸的事)

  (6)臣之進退(動詞作名詞,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7)舉臣秀才(名詞作動詞,做秀才,為秀才)

  (8)察臣孝廉(名詞作動詞,做孝廉,為孝廉)

  (9)猥以微賤(形容詞作名詞,微賤的身份)

  (10)沐浴清化(形容詞作名詞,清明的政治教化)

  (11)凡在故老(形容詞作名詞,年老之人)

  (12)少多疾病(名詞作動詞,患疾病)

  (13)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名詞作狀語,像犬馬一樣)

  4.一詞多義

  矜

  猶蒙矜育(動詞,憐惜)

  小矜名節(動詞,自誇)

  憫

  夙遭閔凶(名詞,通“憫”,指可憂患的事)

  憫臣弧弱(動詞,悲痛,憐惜)

  (3)薄

  門衰祚薄(形容詞,淺薄)

  日薄西山(動詞,靠近)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非臣隕首所能上報(用“非”表否定判斷)

  (2)今臣亡國賤俘(直接表判斷)

  (3)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非”表否定判斷)

  2.變式句

  (1)急於星火(於星火急,介賓後置)

  (2)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臣於陛下盡節之日長,介賓後置)

  3.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動詞“嬰”本身具有被動語態)

  四.重點語句翻譯

  1.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譯文:臣子因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遇到了不幸。

  2.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譯文:我進退兩難,處境十分狼狽。

  3.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譯文:因為這些,我的內心實在是不忍離開祖母而遠行。

  4.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譯文: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

  5.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譯文: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實在卑微到不值一提,

  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

  6.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譯文: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聞達。

  7.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譯文: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裡又沒有照管門戶的僮僕。

  《項脊軒志》

  一.虛詞

  1.以

  (1)娘以指叩門扉曰(介詞,用)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連詞,表承接,可譯為“來”)

  (3)能以足音辨人(介詞,憑藉,根據)

  (4)以手閹門(介詞,用)

  2.而

  (1)而庭階寂寂(連詞,表並列)

  (2)牆往往而是(連詞,表修飾)

  (3)客逾庖而宴(連詞,表修飾)

  (4)而母立於茲(代詞,你,你的)

  (5)呱呱而泣(連詞,表修飾)

  3.之

  (1)頃之,持一象笏至(語助詞,調整音節)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語助詞,調整音節)

  (3)他日汝當用之(代詞,代象笏)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詞,的)

  二.實詞

  1.通假字

  某所,而母立於茲(通“爾”,你的`)

  古今異義

  (1)人至不去

  古義:離開今義:前往

  (2)吾妻來歸

  古義:女子出嫁今義:返回、還給

  (3)牆往往而是

  古義:處處今義:常常

  (4)比去,以手閹門

  古義:及、等到、並排的今義:較量、緊靠

  2.一詞多義

  得

  不能得日(動詞,得到,獲得)

  得不焚(助動詞,能,能夠)

  日

  日過午已昏(動詞,指時間超過)

  不能得日(名詞,陽光)

  過

  大母過餘曰(動詞,探望,看望)

  人往,從軒前過(動詞,經過)

  歸

  吾妻來歸(動詞,女子出嫁)

  吾妻歸寧(動詞,返回。歸寧,出嫁的女兒回孃家探望)

  書

  借書滿架(名詞,書,書籍)

  或憑几學書(名詞,字,文字)

  從

  吾從板外相為應答(介詞,自,由)

  從餘問古事(介詞,向)

  自

  餘自束髮(介詞,從,由)

  自語曰(代詞,自己)

  置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動詞,安放)

  內外多置小門(動詞,設定)

  當

  以當南日(動詞,擋住)

  他日汝當用之(副詞,理當,該當)

  3.詞類活用

  (1)前闢四窗(名詞作狀語,在……的前面)

  (2)東犬西吠(名詞作狀語,向西,朝西)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詞作狀語,親手)

  (4)垣牆周庭(名詞作動詞,砌上圍牆)

  (5)明月半牆(名詞作動詞,月兒明亮地照著)

  (6)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名詞作動詞,上朝)

  (7)垣牆周庭(形容詞作動詞,圍繞著)

  (8)亦遂增勝(形容詞作名詞,美好的景緻)

  (9)時至軒中(名詞作狀語,時常)

  (10)客逾庖而宴(名詞作動詞,吃飯)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項脊軒,舊南閣子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直接表示判斷)

  2.省略句

  (1)(餘)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省去主語“餘”)

  (2)日過午(室內)已昏(省去主語“室內”)

  (3)使(之)不上漏(省去動詞賓語“之”)

  (4)讀書(於)軒中(省去介詞“於”)

  3.變式句

  (1)家有老嫗,嘗居於此(於此居,介賓後置)

  (2)其制稍異於前(於前稍異,介賓後置)

  4被動句

  得不焚,殆有神護者(“不焚”,即不被焚燬)

  四.重點語句翻譯

  1.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譯文:在農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牆上,月光下桂樹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風吹來,枝影搖動,煞是可愛。

  2.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譯文:東家的狗(聽到西家的動靜)對著西家叫,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棲宿。

  3.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譯文:我家的讀書人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功名,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成就功名)了。

  4.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譯文:回憶往日的這些事,好像昨天剛發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場。

  5.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譯文:院中有一棵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親手栽種的,今天已經是幹直葉茂,像把開啟的巨傘一樣了。

  《報任安書》

  一.虛詞

  1.以

  (1)及以至是(通“已”)

  (2)僕以口語遇遭此禍(介詞,因為)

  (3)退論書策以舒其憤(連詞,來)

  (4)重為鄉黨所戮笑,以汙辱先人(連詞,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介詞,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繩墨之外,以稍陵遲(連詞,因而)

  2.為

  (1)為十表,本紀十二(動詞,寫成)

  (2)季布為朱家鉗奴(動詞,做了)

  (3)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動詞,當作)

  (4)然此可為智者道(介詞,給,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介詞,因為)

  (6)重為鄉黨所笑(介詞,被)

  3.且

  (1)且勇者不必死節(連詞,況且)

  (2)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副詞,暫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連詞,再說)

  4.於

  (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介詞,比)

  (2)幽於圜牆之中(介詞,在)

  (3)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介詞,被)

  (4)少卿視僕於妻子何如哉(介詞,對)

  (5)無益於俗(介詞,對)

  5.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副詞,卻,竟然)

  (2)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副詞,才)

  (3)然後是非乃定(副詞,才)

  (4)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動詞,是)

  6.然

  (1)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代詞,這樣)

  (2)然此可為智者道(連詞,表示轉折)

  (3)闕然久不報(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二.實詞

  1.通假字

  (1)及以至是(通“已”,已經)

  (2)其次剔毛髮(通“剃”,剃光)

  (3)被棰楚受辱(通“棰”,木杖)

  (4)古者富貴而名摩滅(通“磨”,磨滅)

  (5)見獄吏則頭槍地(通“搶”,碰撞)

  (6)幽於圜牆之中(通“圓”)

  (7)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通“抵”)

  (8)網羅天下放失舊聞(通“佚”,散失)

  (9)則僕償前辱之責(通“債”,債務,指下獄受腐刑)

  (10)及罪至罔加(同“網”,法網)

  2.古今異義

  (1)所謂強顏耳

  古義:厚顏無恥今義:勉強裝出笑容

  (2)下流多謗議

  古義:負罪受辱的處境今義:下游;卑鄙齷齪

  (3)所自樹立使然也

  古義:立身處世

  今義:建立(多用於抽象的好的事情)

  (4)念父母,顧妻子

  古義:妻子和兒女今義:配偶

  (5)意氣勤勤懇懇

  古義:誠懇,懇切今義:勤勞而踏實

  (6)南面稱孤

  古義:面向南

  今義:方位名詞,與“北面”相對

  (7)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古義:落入,沉沒

  今義: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8)恨私心有所不盡

  古義:自己的心願今義:為自己打算的念頭

  (9)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

  古義:不一般

  今義:程度副詞,相當於“很”“十分”

  (10)僕以口語遭遇此禍

  古義:言論

  今義:談話時所用的語言,與“書面語”相對

  3.一詞多義

  就

  卒就死耳(動詞,接近,趨向)

  草創未就(動詞,完成)

  用

  而用流俗人之言(動詞,採用,引申為“附和”)

  用之所趨異也(介詞,因為)

  重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詞,慎重)

  重為鄉黨所笑(副詞,更加)

  通

  通邑大都(動詞,暢通,沒有阻礙)

  通古今之變(動詞,通曉,精通)

  通其狂惑(動詞,達,這裡指抒發)

  4.詞類活用

  (1)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名詞作狀語,像牛馬一樣)

  (2)倡優畜之(名詞作狀語,像樂師優伶一樣)

  (3)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名詞作動詞,這裡指囚禁)

  (4)太上不辱先(動詞使動用,使……受辱)

  (5)且勇者不必死節(動詞為動用,為……而死)

  (6)韓非囚秦(動詞被動用,被……囚禁)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素所自樹立使然也(“也”表判斷)

  (2)李斯,相也(“也”表示判斷)

  (3)至激於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乃”表示判斷)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所以……者,……也”,解釋原因的判斷)

  2.疑問句

  (1)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疑問語氣詞“乎”,表疑問)

  (2)與螻蟻何以異(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3)安在其不辱也(疑問代詞“安”,表示疑問)

  (4)少卿視僕於妻子何如哉(疑問代詞“何”,表疑問)

  (5)寧得自引深藏於巖穴邪(“寧”與疑問語氣詞“邪”,表反問)

  (6)無乃與僕私心剌謬乎?(“無乃”與疑問語氣詞“乎”,表反問)

  3.省略句

  (1)(書)草創未就(省去主語“書”)

  (2)(先人職位)近乎卜祝之間(省去主語“先人職位”)

  (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賢進士(省去賓語“之”)

  (4)聲聞(於)鄰國(省去介詞“於”)

  (5)韓非囚(於)秦(省去介詞“於”)

  4.變式句

  (1)不得通其道(其道不得通,主語後置)

  (2)灌夫受辱於居室(於居室受辱,狀語後置)

  (3)無益於俗(於俗無益,狀語後置)

  5.被動句

  (1)至激於義理者不然(“於”,表被動)

  (2)重為鄉黨所笑(“為……所……”,表被動)

  (3)韓非囚秦(“囚”,被囚之意)

  (4)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

  (5)流俗之所輕也(省去的“為”與“所”,表被動)

  四.重點語句翻譯

  1.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譯文:人總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人(死得)比鴻毛還要輕,這是由於應用死節的地方不同的緣故。

  2.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阱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

  譯文:猛虎在深山(的時候),所有的野獸都非常害怕它;待到被關進籠子裡或落入陷阱之中,(卻)搖尾(向人)討吃的,這是(人)以威力逐步制服了它的結果。

  3.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

  譯文:落入微塵一般輕賤的境地,從古至今都是如此,怎能不受侮辱呢?

  4.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

  譯文: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願被囚禁在糞土一般的牢獄之中,是因為我的心願尚未完全實現,恥於默默無聞而死,而文采不能顯露給後世的人們。

  5.《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譯文:《詩經》三百篇,也大多是聖賢們為抒發鬱憤而寫出來的

  6.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譯文:也想用來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規律,弄清從古至今的歷史發展過程,成就一家的學說。

【高中文言基礎知識複習資料】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