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清明節> 清明節吃冷飯的習俗由來

清明節吃冷飯的習俗由來

清明節吃冷飯的習俗由來

  清明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早在唐代,清明就已成為法定節日。

  我國人民有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據《夢粱錄》記載:在古代,每到清明節這一天,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去上墳、掃墓、祭祖,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懷念。這一天,掃墓是最重要的活動。不過至今在我國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飯的習俗。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國的君主晉獻公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妃子驪姬。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將來繼承皇位,就用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驪姬的迫害逃離了晉國,一路上受盡屈辱。有一次,重耳因為飢餓暈倒了,大臣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後捧給重耳吃。就這樣,他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終於在19年後回到了晉國,重耳後來成為歷史上很有名的晉文公。

  晉文公做了國君之後,對那些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進行了封賞。也許是大意了,他唯獨忘了介子推。後來有人提起此事,晉文公猛然想起,內心十分不安,馬上派人去請介子推。可是去了幾趟,介子推都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來到介子推家,卻見家門緊鎖,一問鄰居才知道,介子推已揹著老母親躲進了綿山。於是,晉文公便讓士兵上山去找介子推,可找來找去也不見蹤影。這時,有人出了個餿主意:乾脆放火燒山吧,火著起來,介子推就會自己走出來。於是,晉文公便下令燒山。誰也沒想到,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也沒見介子推走出來。等火熄滅後,人們再次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和母親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名為介山,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告知全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要禁菸火,只吃冷飯。

  第二年,晉文公和大臣們來到介山祭奠介子推,發現那棵燒焦的柳樹竟然復活了。晉文公為柳樹賜名清明柳,並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其實,清明在我國是有雙層意思的一天,它既是節日,又是節氣。民間有這樣的諺語: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清明穀雨緊相連,浸種春耕莫遲延。就是說,一到清明春耕播種就要開始了。清明節日的寒食迎來的卻是清明節氣的播種。

【清明節吃冷飯的習俗由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