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醫生職業道德要求和規範

醫生職業道德要求和規範

醫生職業道德要求和規範(通用6篇)

  職業道德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物件、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係。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徵的、調整一定職業關係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範。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醫生職業道德要求和規範(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醫生職業道德要求和規範1

  醫德觀念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式,它的形成和發展受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醫學科學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醫學科學的進步、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防病治病方法的重大突破,傳統醫德觀已經明顯地制約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在加快社會主義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今天,我們應本著繼承、發揚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確立一種正確、全面、科學、新型的醫德觀念,用以指導醫務人員的思想和行為,貫徹“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更好地擔負起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的神聖職責,不斷促進醫德建設和醫療衛生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商品經濟的競爭性、求利性,金錢的誘惑和利益的驅動,使少數醫務人員忽視了道德修養,見利忘義,醫患之間出現了信任危機,嚴重影響了醫務人員的良好的形象。如何養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醫德,與病人保持和諧的醫患關係,樹立高尚的敬業精神,醫務人員應該注重自己的醫德修養。怎樣才能貫徹正確的醫德觀,體現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我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有現代意識的人強調權利和尊嚴,強調人的生存價值。醫務人員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明確人為什麼活著,怎樣生活才有意義。如果把個人的生活目標鎖定在“金錢確定價值”上,就會在醫療工作中自覺不自覺地將技術、人格像商品一樣等價交換,追逐物質利益,最終喪失自我,誤入歧途。

  二、樹立人文的行醫理念。

  隨著醫學事業的發展,醫學人文精神不斷受到人們重視,醫學人文主義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精神的需要,注重對人的關心和關懷。古代醫學家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貴於千金”,醫務人員應以治病救人為本,以仁愛精神為準則,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生,應當具有愛人助人的仁愛精神,關心病人,愛護病人,幫助病人解除疾苦。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存觀念向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同時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也對醫務人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滿足病人的需要。同時作為醫務工作者,精益求精地提高醫術作為重要的醫德內容,提倡醫者做一個醫德高尚、醫術精良的“良醫”。當然,醫生自己也是一個人,和大家一樣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身體不適,情緒不佳的時候。但是,所有這些都不應該被夾帶到工作中去。穿上白大衣,醫生就必須摒除一切雜念,“淨化自己的靈魂”,

  三、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為病人著想。

  在明確醫患雙方各自權利和義務的基礎上,醫務人員應當奉行“仁愛救人”的精神,應該說“對工作極端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對人民極端熱情”的提法是非常正確的,應該永遠是醫生的職業信條,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道德標準。醫務人員要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弘揚高尚的醫德,透過精湛的醫療技術,優良的服務質量,化解醫患信任危機,重塑“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精益求精,鑽研醫術,體現了醫生的高度責任感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對於加速醫學科學現代化和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水平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醫生面臨著醫學科學突飛猛進,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湧現,迫切要求醫生要有刻苦鑽研精神,及時瞭解醫學發展的動態,把握吸收新理論、新技術,儘可能多掌握與醫學有關的新學科知識,做到博學多才,創造性地應用於醫療衛生實踐,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其次,當今醫學科學的發展已突破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的框框,發展為“生物—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這就要求醫生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高度重視心理和社會診治。因此,醫生應該適應新醫學模式的轉變,更新知識,善於拓寬知識面,學習有關的人文科學知識如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美學、行為學等並有機地運用到臨床實踐中,更好地為防病治病、促進病人身心健康服務。所以,醫務人員的基本責任就是關心病人的生命,同情病人,竭盡全力挽救病人的生命,增進人的健康。醫學中的這種人道主義思想,保證了醫學為人類健康服務的“仁學”性質,對推動醫學科學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醫生職業道德要求和規範2

  1、研究物件和方法

  本文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4年實習生為調查物件,隨機抽取120名實習生髮放調查問卷,回收問卷114份,有效問卷102份,所得資料用EXCEL2007進行處理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實習生對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的瞭解和關注程度

  從調查資料分析可以得出,平時對醫師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關注的實習生佔調查總人數的61.76%,有時關注的佔總人數的32.35%,很少關注的佔3.92%,不關注的佔1.96%。在人文素養方面,有59.80%的被調查者認為醫生提高自身文化底蘊和社會學常識對救治患者幫助很大,31.37%的被調查者認為幫助比較大,8.82%的被調查者認為有很小的幫助作用,0.00%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幫助。在我院實習生對目前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和人文素養的總評價中,認為體現優良的佔總調查人數的14.71%,認為體現比較好的佔38.24%,認為體現一般的佔46.08%,認為基本無體現的佔0.98%。

  2.2實習生職業道德的基本情況

  (1)實習生在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方面的自我評價。

  透過調查,我院實習生在醫院實習和工作中,有26.47%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方面做得非常好,能時刻為病人著想,能做到治療上的幫助與心理上的安慰相結合,有56.86%的被調查者認為做到比較好,有16.67的被調查者認為做得不盡如人意。

  (2)實習生在廉潔自律、恪守醫德方面的自我評價。

  調查顯示,有41.18%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廉潔自律、恪守醫德方面做得非常滿意,能嚴格自律,嚴格遵守科室對實習生的相關規定,無遲到、早退、無故脫崗現象,有51.96%的被調查者認為做得比較好,認為做到一般的佔5.88%,0.98%的學生認為不太好,不能遵守科室對實習生的相關規定,常有遲到、早退、無故脫崗現象。

  (3)實習生在優質服務、醫患和諧方面的自我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有42.16%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優質服務、醫患和諧方面做得非常好,能做到舉止端莊,語言文明,態度和諧,經常同情、關心和體貼病人,能發揚大醫精誠理念和人道主義精神。有50%的被調查實習生認為做得比較好,有5.88%的被調查者認為只能做到一般,有1.96%的被調查者認為做得還不太好。

  (4)實習生在嚴謹求實、盡職盡責方面的自我評價。

  在被調查的實習生當中,有39.22%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嚴謹求實、盡職盡責方面做得非常好,能做到態度嚴謹、精益求精、誠實守信,勤學好問、慎思勤勉,努力鑽研業務,提高專業修養,認為做得比較好的佔50.00%,認為做得一般的佔8.82%,認為做得不太好的佔1.96%。

  (5)實習生在樂於奉獻、熱心公益方面的自我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有33.33%的被調查實習生認為在樂於奉獻、熱心公益方面做得非常好,能熱心為患者解決實際困難,在能力範圍內做到讓患者滿意,家屬放心,能積極參與愛心公益活動,認為在該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佔44.12%,認為做得一般的佔19.61%,認為不太好,從不參與愛心公益活動的佔2.94%。

  3、實習生職業道德人文素養的現狀特點

  在繁瑣的臨床醫療工作環境裡,對初到臨床、業務生疏的實習生會感到壓力很大,所以他們往往會忽視職業道德和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就本次調查結果來看,有超過半數的實習生認為在繁忙的醫療工作中增加醫生職業道德和人文關懷對構築良好醫患關係有非常大的幫助,這說明目前實習生對醫學人文素養有著一定的認知和認可度,在思想意識上體現出一定的先進性和開放性,在觀念層面上已經超出了一些臨床執業醫師。有超過半數的實習生對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重要性有著足夠的認識,但是在職業道德實際體現和人文素養綜合評價方面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被調查者能夠達到良好的標準,說明思想意識和行為表現之間存在差異,但總體在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原因可能在於職業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質培養進入醫學校園比較晚,實習生不能將理論知識很好地應用到實踐,實習機構對此方面監管不夠完善,實習生的自律性不夠強等。

  4、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對走出醫患關係困境的影響因素

  4.1道德因素

  每個人都有被禮貌對待和被尊重的權利和需要。尊重病人的選擇,保證病人的生活質量,時刻把病人的利益擺在首位,是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為患者提供好醫療服務的基礎。醫師在尊重、嚴謹、禮貌、奉獻等道德原則下救治病人,是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應享有的權利。不遵守職業道德也就是侵犯了患者的權利,是造成醫患關係困境的首要因素。因此,要改善醫患雙方不和諧的局面,首先要在職業道德層面上嚴格要求,給醫患之間創造一個互相尊重的環境。

  4.2情感因素

  中華民族是一個很講究禮節和情感的民族,與人打交道就更離不開人情二字。根據醫學心理學理論,人渴望受到愛護和關心是一種心理需要,如果這種需要匱乏,則容易進入一種低落抑鬱的狀態。情感因素是人文素養對醫患關係影響中的重要因素,患者在遭受疾病折磨、精神打擊、經濟壓力、家庭關係等多方面磨難時,更加需要他人尤其是醫務工作者在自己身上傾注更多的關懷和安慰。這就需要醫務工作者有著極高的人文素養和交際能力,抓住患者和患者家屬的心理特點,用情感和仁愛呵護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4.3認同因素

  目前醫生與患者在診療過程中的相處型別有三種:一種是主動被動型,這種型別就是醫生說一不二,病人處於相對被動和從屬的地位:第二種是引導參與型,也是目前大多數臨床大夫所採用的型別,相對第一種型別這種方式更加能讓患者接受,但容易引起價值觀的衝突;第三種是共同參與型,是目前所倡導的一種型別,醫生與病人攜手共渡難關,這種方式需要患者有較高的認知水平。所以認同因素也是消除醫患矛盾的重要因素,只有病人瞭解疾病,認可醫生,才可以讓病人與醫生站在同一戰線共同對抗病魔。

  4.4溝通因素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最基本形式,也是影響醫患關係的關鍵因素。溝通技巧主要從溝通的態度,溝通的方法,溝通的內容,溝通的效果這四個大方面來衡量。溝通態度做到主動,熱情,誠懇,耐心,理解患者,能讓患者感受到醫師是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溝通方法可以做到耐心細緻,用詞準確,在充分了解患者和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態下,做到更充分更準確的交流溝通。對溝通內容,要做到規範,詳實,讓患者真切感到對醫師的一種信任感和安全感。溝通的效果是檢驗溝通技巧的最終標準,也就是透過交流,贏得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充分理解和認同,幫助患者克服恐懼與疑慮,溝通效果越好,患者的意見就少。

  5、結論與建議

  大部分實習醫生對提高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表示關注並在思想上認識到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是救助病患、建立良好醫療環境的助力因素,認為目前醫務人員在遵守醫德醫風和體現人文關懷還存在諸多不足,有著很大的上升空間。要解決醫患關係緊張問題,首先還要從醫務工作者自身做起,即更加嚴格地恪守職業道德規範,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講究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的技巧,傳播一定的醫療科普知識,給患者適宜的人文關懷,同時瞭解相關法律常識,學會保護自身的權利,促進醫療事業的健康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醫生職業道德要求和規範3

  1、忠於職守、患者第一熱愛護理職業。

  尊重患者的生命價值和人格,尊重患者平等就醫的權利。——視同仁,任何情況下,不以各種手段輕視和侮辱患者醫務人員職業道德規範醫務人員職業道德規範。

  2、勤奮學習、精益求精勤奮學習、對技術精益求精。

  及時更新知識結構,在不斷開闊醫護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積極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美學、倫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做好護理工作。

  3、熱情體貼、認真負責熱情做好基礎護理和生理護理、注意運用語言激勵。

  給患者以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援,幫助患者保持治療、康復中所需要的良好心理狀況。

  4、互尊互助、團結協作同事間相互尊重、互幫互助,主動與醫、技、工等人員團結、協調地完成各項醫療任務。

  5、儀表端莊、慎獨守密儀表端莊、言行輕穩,服裝整潔、主動熱情;單獨操作時,不論有無監督、不做有損於患者利益的事,為患者保護隱私。

  醫生職業道德要求和規範4

  醫生作為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一直以來都是受人愛戴和尊敬的一種職業。可是近來北大實習醫生治療致死,偷菜醫生害死一兒童等事件的發生,醫院收費貴,治療效果差等反映,引起人們廣泛關注醫生的職業道德情況。為了更好的瞭解現在的醫德狀況,我們經過查閱資料,發放調查問卷,做出如下總結:

  醫生的'職業道德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醫德。總的來說就是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精神的需要,注重對人的關心和關懷。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生,應當具有愛人助人的仁愛精神,關心病人,愛護病人,幫助病人解除或減輕病痛的折磨。對於醫德這個概念,被譽為“藥王”的唐代名醫孫思邈有過精當的論述:“凡大醫治病,必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見彼苦惱,若已有之,深心悽愴,勿避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孫思邈的這一論述,被後世奉為懸壺濟世的圭臬。《宋史》載,名醫龐安時,為人治病,很多痊癒的。對上門求診者,專設病房,供其居住,且親自照料飲食、藥物,待完全治癒,才讓病人離開。有的病人確實無法治好,亦必實言相告,從不敷衍。龐大夫行醫數十年,“活人無數,病家持金來謝,不盡取也。”象這樣認真負責,對病人關懷備至的醫生確實不少。

  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醫學高科技的不斷湧現,醫德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戰。傳統的醫德已顯露出明顯的侷限性:醫務人員在行醫過程中,除了履行應盡的義務、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按照醫德的基本要求約束自己的行為以外,追求個人的正當利益在情理之中,法律規定以內;可是隨著西方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逐步滲透進醫療領域,導致一部分醫務人員的醫德觀念悄然發生變化,對個人物質利益追求的現象日趨凸現。單純的醫德對醫務人員的約束力,正在明顯的下降。一次次的“紅包事件”,一次次的“藥物回扣”,一起起的醫療事故使得近來我國醫患糾紛和醫療事故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更誇張的在美國,醫療事故平均每年竟治死近10萬人。這是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雜誌》週刊公佈的調查結果。人們對醫生的信任度明顯降低,“醫院是賺取黑心錢的地方”也是大部分人心照不宣的觀點。

  根據我們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對於醫德是否值得我們關注和討論的問題,選擇很值得和值得的是100%,由此可見醫德的重要性。在關於檢測建議的問題上所有的醫生都說自己沒有向患者提出做不必要的檢測,但50%的患者認為自己做過不必要的檢測。在關於醫生開的藥物是否必要的問題上,所有醫生都選不會開給病人不必要的藥物,卻有接近90%的患者認為醫生有開不必要的藥物。而在關於醫生的態度問題上,也有50%的患者認為一般,甚至20%認為冷淡。在這次的調查問卷中,我們認為病人實在沒有任何理由詆譭醫生,由此病人卷的可信度更高。而縱觀全部的病人卷,對醫生的評價滿意的竟然只有一人,60%的病人對醫生的評價為一般,由此可見醫德狀況實在是不容樂觀。

  作為一位醫生,他們的所作所為關係到病人的生命健康,是不容許有半點差錯的。而近年來,醫生為了利益,回扣,亂開或多開藥物,進行不必要的檢測等

  現象十分普遍,導致很多病人對於醫生沒有了信任感,這一點,我們從調查問卷中已經深深地感受到了。75%的病人認為醫德會影響病人健康的,這充分體現出醫生,這個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職業的責任所在,而醫德就是它的核心和精髓,只有明確了自己的責任,才能貫徹醫德所規範的內容。為此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對醫生的建議:

  1.最重要的作為醫生,應時刻為病人著想,千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病痛;救死扶傷;

  2.尊重病人的人格與權利,對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別、職業、地位、財產狀況,都應一視同仁;

  3.必須文明禮貌舉止端莊,態度和藹,關心和體貼病人,注重和病人良好的溝通和交流;

  4.廉潔奉公。自覺遵紀守法,不接受患者紅包、宴請,不向患者或家屬借錢、借物;

  5.不洩露病人隱私與秘密;

  6.嚴謹求實,奮發進取,鑽研醫術,精益求精。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水平。

  只有堅持以上的幾點,才能使病人和醫生之間再次建立起信任的圍牆。更好的推動醫療事業的發展。作為醫生的確責任很重大,壓力也很大,但所有這些都不應該被夾帶到工作中去。穿上白大衣,醫生就必須摒除一切雜念,“淨化自己的靈魂”,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為病人著想。作為醫生要時刻謹記:高尚的醫德應該是醫生的靈魂,是醫生在各種工作過程中貫徹始終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

  醫生職業道德要求和規範5

  1、醫學倫理學的內涵

  現代醫學倫理學對醫務人員職業道德的要求有三大原則:一是擁有人道主義醫學觀;二是敬畏與關愛每一條生命;三是患者的健康利益高於一切。三大原則相互補充、相互聯絡、相互支撐,缺一不可。醫學實踐在本質上講就是一種救死扶傷的醫學倫理道德實踐,“健康所繫,性命相托”是廣大患者賦予醫務人員的使命,給予醫務人員的信任。醫務人員要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保障廣大患者的健康作貢獻,做到醫心赤誠。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個醫者的靈魂,是醫務人員貫穿於工作始終的行為準則。

  2、當下醫生職業道德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醫生作為“社會人”,價值觀念也受到了影響,一些醫生職業道德水平滑坡,醫患糾紛問題頻繁出現,醫生這一職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醫學倫道德挑戰。

  2.1價值觀扭曲,盲目追求經濟利益

  當前,社會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觀念開始被一些人接受,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人道主義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有些醫生經受不住這些不良觀念的誘惑,價值觀念扭曲,導致在醫療工作中做出了一些與醫學倫理學道德標準相背離的事情。“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下,有些醫生置醫德、責任、原則與不顧,違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把治病救人的醫療過程變成了獲取個人利益的手段。由於患者對醫學專業知識的匱乏、對醫生的信任以及對醫療行業奧秘的未知,使得部分醫生有機可乘。有些醫生為增加醫院經濟效益,獲取更多的個人提成,“開大處方、小病大治”、“開貴藥、新藥”現象屢見不鮮。“收受紅包”更是已經成為某些醫院的診療潛規則,在這種就醫環境下,患者擔心不送紅包醫生不給予好的治療,而醫生收了紅包在診療過程中就會更細緻、更認真,無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就醫負擔。

  2.2職業意識淡漠,責任心缺乏

  醫患關係緊張是現今社會的一個熱點問題,醫務人員職業意識淡漠、責任心缺乏、主動性差、耐心度不夠等都是造成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有些醫生自身職業道德素養較低,對患者的治療過於程式化、機械化,盲目停在單純的技術範圍內,過度依賴生物醫學技術,沒有從人性的角度來實踐醫學倫理學的要求,在治療過程中缺乏足夠的醫學人文關懷。有些醫生置職業道德於不顧,為避開醫療風險拒絕接診危重患者,使得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危及生命。這種漠視生命的行為有違醫學倫理道德規範,有違醫生職業操守,對患者以及社會帶來極壞的影響。有些醫生對患者有差別待遇的情況,熟人或熟人介紹就醫均可享受特權,不僅可以免去排長隊的煩惱,還可以得到醫生細緻耐心的診療,甚至可以節省一些不必要的就醫費用。這種行為不但使患者心理產生不平衡感,更有違醫學倫理學公平原則,不利於醫患和諧相處。

  3、醫生職業道德缺失原因分析

  3.1市場經濟的影響

  改革開放加快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腳步,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一些負面因素也逐漸凸顯出來,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選擇都隨之發生了改變,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趨勢,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個道德真空的時代,人們處於道德的迷茫期,很容易走向歧途。當然,醫生也不例外。有些醫生受市場經濟利益最大化思想的影響,自身價值觀發生嚴重偏差,違背醫學倫理職業道德,把自己所掌握的醫療知識變成了一種謀取私利的工具。有些醫生偷換概念,曲解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等價交換原則,認為作為醫生這個職業所付出的辛苦與自己收到的回報不成比例,並以此為藉口將灰色收入合理化。這種行為不但嚴重干擾著我國醫療事業的行業秩序,也嚴重製約醫療事業未來的發展。

  3.2監督管理機制不到位

  目前,許多醫療機構內部沒有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用來約束醫生的日常行為。監督管理機制是依靠硬性制度條款來約束醫生提高自身職業道德水平的方式。醫生的職業道德規範不能單純的靠醫生的自律,還要輔助嚴格的、完善的制度監管。這樣不但能夠保證醫學倫理規範的有效實施,還能促進醫生自身道德水平的建設和提高。我國目前已經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來約束醫生的日常從醫行為,明確指出醫生不得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具體案例根據情節來判定,情節嚴重者可吊銷從醫資格證。雖然我國法律對醫生的執業行為進行了明文規定,但是實際處罰的案例卻並不多見,這並不代表醫生利用自身職位便利收取利益的現象就不存在,而是由於立案程式繁瑣、取證困難等原因使得執行困難,也暴露出我國目前相關法律、法規的監管機制仍然存在弊端。

  3.3醫學倫理學教育缺失

  我國的醫學教育模式過分側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知識,忽視倫理道德教育,重視專業技術的積累,輕視人文精神的培養。使得有些醫學生對醫學及醫學倫理學的內在價值缺乏正確認識,不重視醫學倫理學修養,錯誤的認為“作為一名成功的醫生擁有高超的醫術是首要的,醫生職業道德排在第二位”。在醫學倫理教學中,傳統的“說服”教育模式沒有改變,老師授課形式單一、內容僵化,忽視學生的需要與興趣,填鴨式的教育方式,迫使學生硬性接受所講授的內容,毫無新意。這種教育方式往往無法與學生內心的思想相契合,被動接受的道德價值觀念往往會令學生反感,無法起到主觀能動作用。長此以往,致使學生缺乏思辨能力,卻得不到積極正確的引導,為將來從事醫療工作遇到道德問題時埋下隱患。

  4、解決現階段醫生職業道德缺失的對策分析

  4.1加快衛生經濟體制改革

  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因素決定了社會個體的生存與發展狀態,社會個體追求經濟利益在所難免,醫療機構也以社會個體形式而存在,因此,想解決醫生職業道德問題,首要任務是調整衛生經濟體制。醫療行業屬於公益性福利事業,以服務於社會,體現博愛與公益為宗旨。然而,由於我國現階段的衛生經濟體制下“以藥養醫”的模式,醫療機構行業內追求經濟收入的規則已經形成,現階段國家應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步伐,出臺相應的制度嚴格限制醫療機構醫生的報酬與個人業務收入掛鉤的做法,從源頭上斬斷醫生灰色收入利益鏈。提高醫務人員福利待遇,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同時,應健全全民醫療保障體系,擴大基本醫保體系的覆蓋面積,提高醫保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推進醫保病種範圍改革,增加醫保病種種類,將重大、特大疾病列入其中,並建立相應的救助機制。

  4.2強化醫學倫理學德性教育

  醫學倫理學德性教育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堅持對醫務工作者的德性教育既有利於醫生職業道德素養的提升,更有利於個體“人”的完善。在醫學倫理學教育過程中,必須堅持將道德教育與被教育物件的自主意識和理效能力相結合的方式,鼓勵和正確引導為主,培養醫務人員獨立的人格精神和完善的道德導向能力。強化醫務人員道德自律教育,樹立正確的道德觀。醫務人員的道德觀作為個體意識應該自覺地遵照社會形態下道德要求,不斷地審度自己、磨練自己、改造自己,形成個體道德活動的內驅力。醫務人員的道德修養要求醫務人員應自覺地由“他律”向“自律”昇華,形成完善的道德約束內動力。這是一個積極的自我完善過程,對醫務人員來說有著特殊的倫理道德意義。

  4.3完善醫療衛生行業法律制度

  我國有關醫療衛生行業的法律、法規存在缺陷,急需進一步修改、完善甚至重建。立法原則應以堅持保障基本人權為前提,從而使相關法律、法規更加合理,更能體現公平、公正,以便可以更好地規範醫生的醫療行為。目前,我國用以規範醫師執業規範的法律僅有一部,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醫生在診療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已經無法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得到解決。因此,我們應積極修正、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從而使醫療衛生行業更加規範化,為醫患創造和諧的醫療環境。健全的法制不但能夠強化醫生職業道德理念,還能有效促進醫生職業道德水平的提升。另外,政府應進一步強化法律監督機制,加強執法能力,嚴懲違法行醫行為,切實維護患者的權益,以人為本,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就醫環境。

  4.4重建“以人為本”醫療理念

  醫患關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是醫療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人際關係的核心。現階段醫患關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醫患關係冷漠困境之中,如何走出困境?需要我們重建“以人為本”的醫療理念。醫患關係問題的存在絕非單純的技術性問題,想要解決這一難題就必須迴歸到“以人為本”的醫學上。打破傳統觀念中醫學即是先進技術的誤區,重拾醫學人文主義精神。“以人為本”應強調醫學實踐過程中“人”的主體地位,尊重生命。醫生所面對的不是單純的疾病而是複雜的“人”本身,是一個有意識的個體,所以醫生所要提供的不僅僅是技術服務,還應富有責任心,將心比心為患者提供必要的人文溫暖和人道主義關懷,從而增加患者信任感。“以人為本”呼喚著具有主體性的.人拋棄機械、麻木、被動,回到醫學實踐中來。

  5、總結語

  我國目前正在積極地進行醫療衛生體系改革,我們要基於全國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的大背景下,進一步加強醫生的職業道德建設,用更加理性和崇高的思想來看待醫生職業道德現存的問題,積極思考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來提高醫生職業道德的實踐情況,滿足時代發展對我國醫療事業的需求,進一步推動我國衛生醫療事業的發展。

  醫生職業道德要求和規範6

  1)救死扶傷,愛崗敬業

  以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為己任,不謀私利,不畏風險,不辭辛勞,千方百計為患者解除病痛,把維護患者生命、增進人類健康作為崇高職責;遇到危重患者,須盡力赴救,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誤搶救時機;發生差錯事故要及時報告,自覺維護患者利益;保持病案材料、統計資料的原始性、真實性和科學性。

  2)尊重患者,關愛生命

  對待患者不分民族、職業、外貌、地位,一視同仁,不隨意將醫者的意志強加於患者,實施醫療行為應以尊重患者人格為前提。

  3)尊重同事,平等相處

  在醫療活動中,臨床各科室間和同部門上下級醫師要顧大局,識大體,一切以患者和集體利益為重,互相配合,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團結協作,合力共事。

  4)儀表端莊,舉止文明

  著裝整齊,舉止文明,態度熱情、和藹,語言親切、文明,主動關心和體貼患者,主動與家屬聯絡、溝通,有問必答,不講忌語。

  5)醫術求精,慎言守密

  虛心好學,刻苦鑽研,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努力提高技術水平,堅持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維護患者的各種利益,嚴格執行保護性醫療制度,向患者和家屬告知病情時,使用規範性語言。

  6)遵紀守法,廉潔行醫

  堅持依法行醫,清正廉潔,不以醫謀私,不收受、索取病人錢物,不接受吃請或饋贈,拒收紅包

【醫生職業道德要求和規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