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觀後感> 觀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觀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觀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十七歲的單車》該片主要圍繞進城打工的農村少年小貴和學生小堅兩人之間關於單車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下面品才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觀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今天,我觀看了《十七歲的單車》這部電影。

擁有一輛腳踏車,是兩個孩子十七歲那一年的夢想。

他們分別從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來達到他們相同的夢想。為了這輛車,他們可以起早貪黑地做快遞員,每天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受盡成人世界的冷眼、嘲諷、侮辱,甚至暴力。他們可以發奮學習,用優異的成績換取家長的一個許諾——獎勵一輛腳踏車。他們也可以把家人僅有的積蓄偷偷拿出來,在二手車市場裡買下這夢寐以求的東西。

這部電影的大致內容是:一個十七歲的男孩去做快遞員,老闆給他了一輛腳踏車。一個月後,這輛車已經屬於他的了。結果,有一次腳踏車被別人偷了。那個偷車的人把這輛腳踏車拉到二手車市場去賣。另一個十七歲的男孩偷了自己家的錢,買了這輛車。後來,他找到了另外一個十七歲的男孩,知道這輛車是自己的。後來,他們輪流騎。結果,在有一天交車的時候發生了意外。

觀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這城市很大。它有幾乎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場、劇院、宮殿。大到不得不修很多地鐵來縮短人們的距離,大到不得不修很多環城路和蛛網般的立交橋。這城市很大。大到在它的一些小角落裡發生了些辛酸的事也不會有人注意,大到它的喧囂可以湮沒無助的吶喊,大到它的燈火可以吞噬悲傷的淚光。小貴和小堅就是這大大城市中的小小人物。一個為生計奔波,但那絕不僅僅是為了活而活,那更是一種渴望公平,希望獲得尊重並充分尊重自己的行為。一個追求張揚個性,但那絕不僅僅是年少輕狂,那更是一種弱者的反抗與掙扎,是一種對自身獨立人格的激烈保護。小貴,他流淚、號啕、吼叫、奔跑、憤怒,一股生之熱力在體內激盪。他篤定地堅信“公平”,於是飛速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為了微薄的報酬,為了擁有一輛屬於自己的單車--他真的和祥子很像。他的行為體現出他對“公平”的信仰,這正是對社會表象的諷刺。那如同機器般運轉的身體告訴了我們這樣的道理:在所有以生存為目的、以競爭為手段的社會中,其經濟關係只是表象,只能改變人受壓迫的形式,卻無法改變人受壓迫的事實。小堅,他怒吼、打鬥、報復、爭取又捨棄,看似桀驁的軀體卻包裹著一個柔弱的靈魂。車是他買的,錢也並非他偷的,因為他拿父親的錢時的心理,必定不是像小偷那樣的猥瑣卑劣。經濟上他是窮,地位上他是低,然而在愛情上他絕不讓步。是他的自負讓他失去了愛情,同時也是自負讓他以一種近乎瘋狂的姿態去挽留。他挽留的是青春的酸澀,更是僅存的那分自信的資本。單車毀了,但我相信他們不會因為十七歲的生命中失去了單車,就成了七十歲的人。小貴的身影很決絕:扛起了殘損的單車,也扛起了今後人生的辛酸與命運的捉弄。像祥子,不一定就是祥子。看慣了城市的繁華,品膩了做作的矯情,我想我們應當繞到城市的背面。只有那樣,我們才能見到一個完整的城市,領略人間真切的情感。

觀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十七歲的單車》講述的是關於單車的故事。單車——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而在加上了十七歲的修飾之後,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含義。導演以他獨特的視角表達了他對城市中下層人的遭遇的看法,以及對於青春的別樣的解釋。整部影片充斥了反差,紀錄片紀實風格的拍攝,沒有特技,沒有什麼高科技,帶著一種黑色幽默的色彩講述著現實。

單車作為影片標題的核心詞在片中不僅僅只是一件道具。對於貴來說,那是他的一切,失去了它,他就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存工具;對於小堅來說,單車表面上是他多年來的一個夢想,但實際上只是他虛榮心的表現,而在他失去它之後,又變成為了他在城市中立足的尊嚴的體現。

小貴和小堅都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一個是外來打工的進城者,而另一個則是生活在重組家庭中生活不富裕的類似於小混混的角色。而在現在看來十分平常的單車也就成為了他們共同爭奪,並共同擁有的東西。在導演眼中,即使是美好的青春,物質也是異常重要的。對於小堅,有了單車他便輕而易舉地走向了漂亮女生瀟瀟。而瀟瀟和小堅交往後說的.第一句話是“車不錯!”,這是多麼諷刺的。而他失去她也因為他先失去了單車。這種青春單純的愛戀也是建立在物質之上的。相比而言,單車的意義對於打工仔貴來說要純粹得多——單車的後架上載著的不是虛榮,而是他整個的生活。因而即使在他昏迷的時候,他的手還緊緊地握著單車輪子的鋼條——他的青春更加殘酷,為了在城市中生存下來,守衛著單車。在城市中,即便是本因該最美好的青春,也因為城市本身而變得物質,變得殘酷。

影片主要就是表現了兩個下層者無奈、殘酷的青春。城市人的一種冷漠充斥了整部影片。城市太大,人群太冷漠,足夠湮沒一個悲苦小角色。當小貴拿騎著自己的單車逃避小堅的追趕拼命前行而撞上卡車飛到車上,我們看到的是旁觀者的冷漠。導演把鏡頭遊離於理性之外,忠實的長鏡頭,記錄著北京街頭時常可見的群毆民工的悲劇。當衚衕小巷中幾個小混混追殺小貴和小堅,幾個大爺們照樣悠閒的下著棋,依舊是冷漠。小貴為了生存來到城市,但是他卻並不屬於這座城市,在城裡人的冷漠與非難中他的生存環境一步步地縮小,一步步地艱難,最終陷入了絕境。最後小貴在城市人的麻木的眼光中揹著單車艱難的在大街上行走使冷漠達到了高潮,而小貴的悲慘命運也一顯無遺。

影片的配樂也令人印象深刻。主旋律明快的節奏感的反覆,伴隨著滾滾的腳踏車輪和人流,烘托著城市的現代感快節奏。之前提到了,貴於小堅日復一日交換單車時背景那輕快的音樂造成的聲畫對位,也成為片中少有的暖色調。而結尾時蒼涼的背景樂則使觀眾的情感達到了一個極至。

《十七歲的單車》並沒有充滿著青春的氣息,我們聽到的並非清脆的車鈴聲與歡快的笑聲,我們看到的卻是對生活的無奈與命運的妥協。本該青春年少,卻因為社會的無情的現實而變得殘酷無奈。北京,大都會,繁華下掩飾不了暗淡;衚衕,小巷道,暗淡之中凸顯了現實。衝動、暴力、唯美、現實,導演用他的鏡頭語言,敘說著他對北京和青春的印象。


【觀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