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冬至節> 立冬進補還是冬至進補?

立冬進補還是冬至進補?

立冬進補還是冬至進補?

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節氣,於每年的11月8日前後,2016年11月7號,是立冬,對於這一天有些小夥伴在問:立冬進補還是冬至進補好呢?請閱讀以下文章內容,跟著pincai小編一起來了解!

“冬令進補,來年打虎”,立冬是冬天進補的開始。但有中醫專家提醒,現在進補並不是最佳時機,冬至進補價效比更高。據專家介紹,進補首先注意要不要補,中醫的原則是“有虛才要補”。而進補也要根據人的體質來補,不同的人進補所需要的東西也不同。體虛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普通民眾一般沒辦法自己分辨,因此建議大家在中醫師辨證論治後,根據自己的體質來補。

民間有三種說法:

一是在立冬後至立春前;

二是在冬至前後;

三是三九天。

立冬和冬至的區別:

立冬在每年的11月7日前後,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是進入冬天的開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

冬至是地理上的學術用語,主要是指每年的12月22日這天,正好是太陽公轉到南迴歸線,日影最長,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長,並開始進入數九寒天,表示冬季最冷的時候到了,從冬至起,每九天為一個“九”,俗語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杏花開;八九燕歸來。意思是冬天最冷在三九,之後就逐漸春暖花開了。

立冬和冬至吃什麼?

很多朋友問立冬和冬至的時候要吃什麼,其實立冬和冬至的飲食習俗,說法不盡相同,有的是立冬進補冬至吃餃子,有的則相反。其實這兩個節氣的飲食重點都是要擺在如何禦寒保暖。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不過,在進補的時候,還是注意別補過頭。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而在我國北方,人們愛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餃子也賣得很火。

然而在冬至時,進補則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總言而之,大家在冬季應少食生冷,尤其不宜過量的補。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例如牛、羊肉,同時要多吃新鮮蔬菜以及一些富含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

進補註意事項:

立冬補冬,不可盲目“進補”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這裡須要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 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除此之外,還應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不宜盲目食用狗肉

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絕不能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了狂犬肉,染上狂犬病。此外,吃狗肉後不要喝茶。

不宜經常食用沙鍋菜

沙鍋燉制的菜餚由於加熱時間過長,煮出的食物反而不利於人體消化吸收。另外,由於密封較嚴,原料中異味物質也難溢位,部分戊酸及低脂肪還存在於原料及湯汁中,在熱反應中易生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吃火鍋三不宜

第一,吃涮羊肉,不宜單純講究肉“嫩”。雖然七八分熟的羊肉片吃起來“帶勁兒”,但這樣做容易感染上旋毛蟲病。第二,不宜貪食火鍋湯。火鍋湯中含有一種叫“卟啉“的物質,經肝臟代謝生成尿酸,可使腎功能減退,從而引發痛風。

忌吃有黑斑的紅薯

表皮呈褐色或黑色斑點的紅薯是受到黑斑病菌汙染的結果。黑斑病菌排出的毒素含有番薯酮和番薯酮醇,使番薯變硬、發苦,對人體肝臟有害。

不要喝過熱的飲料

飲用溫度過高的飲料,可造成廣泛的皮膚粘膜損傷。

不宜過多食用橘子

橘子是含熱量較大的水果,一次性過多食用會導致“上火”。若已“上火”,用海帶50克,洗淨後切碎,煎水代茶飲,可“去火”。


【立冬進補還是冬至進補?】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