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荊棘鳥讀後感

荊棘鳥讀後感

荊棘鳥讀後感(精選1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荊棘鳥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荊棘鳥讀後感 篇1

  我用了兩天所有的空閒時間,不玩電腦、不看電視。把《荊棘鳥》這部書重讀了一遍,我在唸高中時看過一遍,那時就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忘卻,連主人公的名字都忘了。

  這部書分上下兩冊,作者是澳大利亞人,名為科林·麥卡洛。這部家世傳奇出版後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這部書是以澳大利亞的一個名為德洛耶達牧場為基地,描述牧場主一家人顛沛流離、曲折離奇的生活故事。女主人公——麥琪,一個溫柔美麗的女孩,愛上一個不能談愛的教士,一個愛她卻不敢承認的教士。男主人公——拉爾夫,一個完美與智慧的結合體,一個全身心都奉獻給上帝的男人,卻是麥琪一生都愛的男人。

  她們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有一個讓人留戀的故事,但是我只想沉浸在麥琪和拉爾夫的愛情故事中。拉爾夫第一次見麥琪時,麥琪只有十歲,但見第一眼時,拉爾夫的心就被麥琪俘虜了,雖然那時麥琪並不懂得愛情是什麼,只知道喜歡和他在一起,聽他禱告,聽他做彌撒,一起騎馬,一起散步。直到麥琪長大,懂得了愛情,但拉爾夫拒絕了她,拉爾夫是不能結婚的,他把自己奉獻給了上帝,麥琪心冷了,到後來遇到了盧克,一個長得非常象拉爾夫的男人,一個處心積慮騙財騙色的大騙子,一個心裡只有錢的守財奴。麥琪和她結婚後的那一段日子,是麥琪一生中的地獄生活,沒有丈夫的呵護、沒有丈夫的陪伴,就連懷孕分娩時,丈夫都沒有回來看一眼,幸好有一對好心的夫婦——路第、安妮,一直守護著,照顧著,讓麥琪度過艱難的日子。

  麥琪結婚沒有告訴拉爾夫,也不讓家人通知他。她想徹底的忘記他,想要好好的生活,沒有想到盧克是一個守財如命的吝嗇鬼,婚後麥琪心灰意冷。隨後拉爾夫透過麥琪家人,找到了麥琪,在一個度假村裡,她們終於走到一起,融合在一起,拉爾夫終於短暫的拋棄了上帝,麥琪因此懷上了拉爾夫的孩子,但麥琪並沒有告訴他,麥琪離開了盧克,回到了德洛耶達,回到了自己的家。當她和盧克的孩子——賈斯丁(女孩)滿十六個月時,她為拉爾夫生下一個男孩,取名丹尼,但家人都以為是盧克的孩子。都沒有多想,只有麥琪的母親——菲,一個心細而又美麗的母親。當孩子一生下來,她就看出了是拉爾夫的孩子,儘管麥琪從未提起過見過拉爾夫,她還是看出來了,但是沒有對任何人說,包括麥琪。

  荊棘鳥讀後感 篇2

  傳說中有一種鳥,它畢生只歌唱一次,但歌聲卻比世界上任何生靈的歌聲都悅耳,它一旦離巢去找荊棘樹,就要找到才肯罷休。它把自己釘在最尖最長的刺上,在蓁蓁樹枝間婉轉啼鳴。它超脫了垂死的劇痛,歌聲勝過百靈和夜鶯。一次絕唱,竟以生命為代價!然而整個世界都在屏息聆聽,就連天國裡的上帝也開顏歡笑。只有忍受極大的痛苦,才能達到盡善的境界……也許傳說就是這樣”。

  當我第一次看到《荊棘鳥》一書的前引時,我的心就被震撼了。帶給我心靈震撼的書有很多,震撼我的不僅是作者那精妙的語言、巧妙的結構、精緻的故事,更是作者對哲理人生的深刻思考,像上初中時閱讀的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英國女作家艾米莉的《呼嘯山莊》、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等,然而這次的震撼只是在我看到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的前引時就產生了。以至於多年後當我申請QQ時就毫不猶豫的給自己取了“荊棘鳥”的網名,在主頁說明中也用的是《荊棘鳥》一書的開篇引子。

  拉爾夫,一個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獻給上帝的人,一個以成為紅衣主教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的一個作為普通人的權利,他不能談愛情,他也以為自己可以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歲月中,他就是這樣度過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內心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儘管那時的梅吉只是一個9歲的女孩,卻照亮了拉爾夫的內心。在梅吉長大成人之前,兩人有過一段溫馨美好的時光,因為那時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隨著梅吉的長大,痛苦和矛盾也就與日俱增。最終,拉爾夫選擇了他的事業,他的上帝,他的教會,遠離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來和幸福。但是,誰能想到,梅吉選擇的丈夫,居然也只是因為他酷似拉爾夫呢?婚姻自然是不幸的。在這樣的境況之下重逢,終於情感戰勝了理智,拉爾夫屈從於梅吉的願望,梅吉也如願地從上帝那兒偷來了拉爾夫——一個屬於他們的兒子。因為她知道拉爾夫永遠也不屬於他,那麼得到他的兒子,就已經是上帝的恩賜了。從此,梅吉離開了她的丈夫,守著一雙兒女回到了家鄉。結局,偷來的東西自然要還回去的,當他們唯一的兒子也永遠離開他們的時候,他們覺得也卸下了心頭的包袱。拉爾夫在臨終的一剎那,他的心裡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將要面對的是往後更加孤獨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個堅強的人。

  初中時我還是個懵懂無知的孩子,不可能太理會那字裡行間透出的深沉的滄桑。無論是帕迪的含蓄溫雅,或是菲奧娜的冷漠脆弱;無論是暴烈渴望的弗蘭克,或是驕橫尖酸的卡森夫人;無論是單純執著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絲婷。一個個有血有肉、有稜有角的面容交替出現,我卻無法真正地感覺到他們的愛恨糾纏中所蘊涵的複雜的思想。直至現在,我依舊是無法完全理解這個家族的命運。而我所最鍾愛也是最痴迷的,只有梅吉和拉爾夫神父之間的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

  曾經有人把荊棘鳥和枯葉蝶作為對比。荊棘鳥,把所有的'生命精彩都演繹在最後的絕唱中,雖然短暫卻是絢爛萬分;枯葉蝶,在單調寧靜中渡過它的一生,雖然單調卻是歲月綿延。截然不同的選擇,也就註定了截然不同的命運。一個,縮短了生命,只為了瞬間燦爛;一個,放棄了華麗,只為了延長生命。而這本書,正是說明了荊棘鳥存在的意義,即使付出生命,也要所夢想的一切。

  作者考琳·麥卡洛用細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從20世紀初葉到半個多世紀後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亞廣闊恢弘的畫面,充斥著克利裡家族傳奇式的家世歷史。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曲折優美的情節發展,刻骨銘心的愛情歷程,都深深地把我帶入了那個傳奇的時代,那片美麗的土地。而到現在,當我重啟記憶,當初的那份熱情早已冷卻,少了些稚氣,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漸漸能從人生的角度來看待這本曾經深深吸引我的小說,最終發現的,也是猶如新大陸般豐盈的感受。這,的確是一本值得讀的充滿魅力和生命精華的書。

  荊棘鳥讀後感 篇3

  我是在春節期間讀的《荊棘鳥》,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一方面是世俗熱氣騰騰的生活,另一方面是人性掙扎與涅盤的痛苦。當我行走在鄉間小道上時,我一邊跟親人閒談說笑,一邊在想著德羅海達牧場的玫瑰。當我坐在觥籌交錯的飯桌前,我一邊嬉笑喧騰,一邊在心中回味著拉爾夫的矛盾與痛苦。——這,是不是一種很美妙的狀態?

  喜歡讀這本書,甚至捨不得看完這本書。廣袤美麗而又多災多難的德羅海達牧場,性情各異而又同樣倔強的克利裡家族,表面平靜實則矛盾痛苦的內心世界,糾結纏繞而又苦苦追尋的複雜人性……細細品味,不忍釋卷。

  “鳥兒胸前帶著荊刺,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荊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荊刺扎進胸膛。”書的結尾這樣寫,我的頭腦中出現祖孫三代中的三位女性:菲奧娜,梅吉和朱絲婷。

  菲奧娜本為貴族之女,因為愛上一位政治家有了身孕不得不下嫁給巡迴剪羊毛工帕迪,然後生了一大堆的孩子。她純潔、高貴、隱忍而又痛苦,一直到她發現帕迪是個值得愛的人時,帕迪卻在大火中喪生了。

  梅吉與神父拉爾夫相愛,這又是一段不能被世俗承認的愛。拉爾夫在“上帝”與梅吉之間選擇了前者,但是內心卻又難以割捨梅吉。梅吉為了保全拉爾夫和這份感情,跟相貌與拉爾夫相似的盧克結婚了,盧克卻一心只念著他幻想中的土地,一味攢錢,不懂愛與生活。

  朱絲婷是梅吉與盧克的女兒,相貌與性情都不像梅吉,但卻有著同樣的倔強。因為盧克的原因,梅吉對這個女兒有著複雜的感情:又愛又恨。因而兩人總是不能融合。而緊接著出生的兒子戴恩因為是梅吉和拉爾夫愛情的結晶,獲得了梅吉所有的感情,梅吉甚至都忽視了朱絲婷。朱絲婷自立自強,有自己對生命的認識和追求,她不想一輩子待在德羅海達牧場。做一個演員,她這樣想,也這樣做,並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在愛的能力上,她還是像一隻刺蝟,一探頭便警惕地縮回去,用濃密的刺將自己包裹起來。她與雷納的相處就是這樣,深愛著卻一直在逃避著,因為懷疑自己的愛的能力。

  荊棘鳥讀後感 篇4

  前兩天,我在整理上學時留下來的舊書,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說《荊棘鳥》落入到我的眼前。這是一部我關注了40多年,但從未靜下心來認真的把他看完的一本書。

  《荊棘鳥》自1977年問世以後,不僅走紅美國,而且迅速成為風靡全球的“國際暢銷小說”,先後改編成電影,拍成電視連續劇,是20世紀80年代暢銷書之一。

  這兩天我從喜馬拉雅下載了這部作品,一週的時間內,我和演播者一起分享了這部不朽的文學作品。

  有關《荊棘鳥》主題,自作品問世以來大多認為他的主題是愛和命運,我想拋開主題談談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拉爾夫神父。

  如果把《荊棘鳥》人物形象進行分列的話應分為兩列,一列是以拉爾夫為首的,一列是以帕迪·克利裡為首的。他們的交匯點是帕迪·克利裡應老姐姐瑪麗.卡森之召,攜妻子和七個子女從紐西蘭遷居澳大利亞德羅海達牧羊場繼承遺產,他們的命運在德羅海達牧羊場交織在一起。當瑪麗.卡森的遺產被拉爾夫神父選擇性的繼承之後,他們的分列點產生了,在之後50多年的歲月裡,兩列人物走出了兩條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就像座標軸,一列走成了Y軸,一列走成了X軸。

  50多年來,拉爾夫從教士、主教、紅衣主教到紅衣大主教,從澳大利亞走向了羅馬,達到了事業的巔峰,登上教會權力的頂峰,就像座標軸中的Y軸。

  50多年來,克利裡家族不與世界接觸,不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不探索生活的全部意義,始終沒有離開德羅海達,滿足於有大房子住、從一個低階打工者變成了高階打工者,日復一日的重複著往日的生活,沿著地平線走出了一條沒有任何坡度的直線,就像座標軸中的Y軸。如果克利裡家族繼承了遺產,拉爾夫神父註定不會成為紅衣大主教,克利裡家族註定不會只知道在德羅海達掙年薪,帕迪·克利裡和一個兒子也不會死在辛勤的勞作上,其他的男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也不會扭曲到只知勞作不會結婚。

  帕迪·克利裡為首的這一列,之所以這樣行走,和他們身上的奴役性有關係,他們已經習慣了被奴役的生活,工資高一些、住得好一點就滿足了,同時還感恩於拉爾夫神父,因此就連小說中的律師都為他們叫屈和打抱不平,拼盡全力也想幫他們贏得官司,拿回本應有的繼承權,這樣的正義之舉也被帕迪·克利裡他們無知的拒絕了。

  克利裡家族雖然辛勤勞作,但他們內心平靜、生活富足,沒有慾望、沒有痛苦,祥和的走過了一生,也是一種人生的幸福。

  拉爾夫神父與他們恰恰相反。作者將他描寫成一個外表完美,本性自私、內心糾結的善良人。就這樣一個外表完美的男人為了他的宗教事業偷走了克利裡家族的財產,背叛了他和梅吉的愛情。由於割捨不了和梅吉的愛情又給了梅吉一個兒子,因此,他既背叛了愛情、又背叛了上帝。但是他又是一個善良的人,他的善良又讓他一生都活在自責和羞愧之中,愧對愛情、愧對上帝。他得到了無上的榮譽和至高的權利,也遭到了上帝懲罰,讓他知道自己有了一個兒子,兒子又早早的死於心臟病,最終拉爾夫因悔悟和自責死在了心愛的女人梅吉的懷裡。

  這部作品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內心的寧靜比事業的輝煌更重要,作者本身也是這樣認為不然的話也不會對克利裡家族人物的描寫以及對景物的描寫那麼細膩那麼的生動,把他們的生活寫的既簡單、福足,安寧和美好。

  因此我想對拉爾夫說,你儘管外表光鮮、事業有成、權力無邊,卻在糾結中渡過了一生,在悔悟中結束了一生,得到了上帝對你的懲罰。拉爾夫,你是個貪婪的人,是個不擇手段的人,是個為了自我勇於背叛的人,我瞧不起你。

  荊棘鳥讀後感 篇5

  本書講述了克利裡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其中的主線是梅吉與拉爾夫神父之間的刻骨銘心的、橫跨五十多年的愛情。

  梅吉的媽媽菲是位家境優渥的千金小姐,卻愛上了事業有成、有家有室的政治家,即使他不要她,她還是生下了孩子弗蘭克。家族以她為恥,讓她下嫁給工人帕迪,逐出家門。對丈夫言聽計從的菲,成為了一個了無生趣的人,唯有弗蘭克是她的光芒之源。然而弗蘭克二十出頭就踉蹌入獄,分離了三十年。對於丈夫帕迪她有的只是感激,帕迪那麼愛她,她都始終緊閉心門,直到帕迪在大火中燒死,她才發現早已愛上了帕迪,為時已晚。

  梅吉是唯一的女孩,繼承了母親那種淡然的品質,從小被忽視,只有弗蘭克疼她。在她10歲那年,收到有錢姑媽的召喚,舉家來到德羅海達,遇到了28歲的拉爾夫神父,神父對這個獨特的小女孩一見傾心。拉爾夫教士身材頎長,相貌英俊,是不可多得的美男子。他照顧梅吉,陪伴她成長,他的存在貫穿了梅吉的整個青春期,兩人的感情也在不斷升溫。而這一切都被梅吉的姑媽看在眼裡,女人的嫉妒和佔有慾使她報復拉爾夫,她本來立的遺囑是把財產留給梅吉一家,臨死改成了留給教會,並讓拉爾夫掌管。如果他選擇銷燬這份遺囑,梅吉一家將得到1300英鎊。但拉爾夫成為主教的野心使他公佈了這個遺囑,放棄了和梅吉的愛情,離開德羅海達奔向事業,夢想成為紅衣主教。

  梅吉只想過普通人的生活,當一名長相酷似拉爾夫的剪毛工盧克出現時,被追求的梅吉以為自己愛上了盧克,嫁給了他。然而盧克看上的是梅吉的錢和名義上的婚姻,他不關心梅吉的需求,甚至不考慮新婚妻子的身體是否適合長途跋涉,不給她錢花,讓她去別人家做管家,不與她生孩子。這時的梅吉更寂寞、無助。用計才懷上盧克的孩子朱絲婷。

  拉爾夫知道梅吉嫁人以後才幡然醒悟,自己愛梅吉是如此的熾烈。為什麼人總是在失去以後才想到要珍惜?拉爾夫在度假的小島上找到梅吉,終於在一起。在短暫的美好時光,有了拉爾夫的孩子戴恩,他有著和拉爾夫一樣出色的外表。梅吉不僅偷到了上帝的男人,還偷到了上帝之子。

  朱絲婷就像兒時的梅吉得不到菲的關注一樣,她也得不到梅吉的關注。朱絲婷只喜歡弟弟戴恩,她和弟弟相親相愛。戴恩成年後也要去做教士,這讓梅吉難以釋懷。她把戴恩送到拉爾夫身邊,拉爾夫天天看著自己的孩子卻不知情,直到他溺水而亡。而在拉爾夫知道戴恩是自己兒子之後,也病逝了。一時之間,梅吉失去了她從上帝那兒偷來的兩個男人。

  朱絲婷是克利裡家族的第三代人,從小在沒人關注中長大的她也不太善於表達自己的愛情。她的外婆和母親都成了愛情的殉道者,而在最後母親的釋懷與接納下,朱絲婷也接納了自己,贏得了愛情。這也是本書裡唯一的喜事。

  故事有點虐心,太細節細膩的我沒記住,就記錄一下當下的感受和發散點吧:一,得到任何東西,做任何選擇,都要支付相應的代價;二是童年時期與母親的關係,影響了我們的愛情和婚姻模式。

  荊棘鳥讀後感 篇6

  細細口味了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長篇小說《荊棘鳥》,富有詩意的環境描寫,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畫,美麗而悽婉的愛情悲歌,這一切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打動了我。但是讀後感觸最深的還是那種痛,那種無奈,那種由於自己造成的無奈,正如荊棘鳥,之所以會痛就是因為自己找的荊棘。

  首先使我觸到悲傷的是弗蘭克———這個私生子,我總是不可避免把它和希斯克裡夫放在一起想象。儘管他們沒有任何背景的相似。他的出場也太少,只有幾年的時間他的生活對我來說是可知的,它使我悲傷,是因為他對於母親和妹妹那種不可比擬的愛。我總是細細去品味這一個細節,當在學校被阿加莎鞭打了的梅吉找到弗蘭克,撲在他懷裡尋求安慰。只有在弗蘭克懷裡梅吉才能毫無顧忌地哭出來。對於梅吉來講,弗蘭克是她幼年時期的唯一一個可以依靠和信任的港灣吧。

  可是弗蘭克一出場就註定要走,不只是因為他的身世。更因為他對現有生活的一種厭惡和悲哀,在他心目中,母親永遠像一個女神般美麗,而即使父親對母親足夠的重視和崇拜,也不能彌補他氣質上的差距—————在我看來的確如此,一個美麗的貴婦人,一個憨厚老實的長工,完全不是可以生活的人。弗蘭克總是固執地認為父親侵犯了母親,她在弗蘭克明白男女之事後的日子裡,每一次懷孕都讓弗蘭克大為光火———他怎麼能忍受一個老大粗騎在自己那高貴的母親的身上呢?

  弗蘭克因為身高矮小而自卑,他不得不用強壯的身體來彌補這一不足,於是他成了全鎮氣力最大的人——————這一優勢也讓他成為打架的一把好手,事實上,他更樂於以此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合上最後一頁,忽然想起泰戈爾的一句詩:“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不知怎麼,卻覺得格外地應景。荊棘鳥,是不是也正是夢想著那夏花般絢爛的歌唱呢?

  荊棘鳥讀後感 篇7

  書友強烈推薦閱讀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創作的長篇小說《荊棘鳥》,為了儘早品賞精彩,我首次選擇了當下最為便捷的網路收聽方式。只用了幾天的時間,長達五十多萬字的故事就如潺潺流水般湧入腦海,意猶未盡之際,又買了書,繼續翻閱,思考。

  書名中的荊棘鳥在傳說中一生只唱一次歌。從離開巢的那刻起,它就尋找著荊棘樹,當如願以償,它會將自己嬌小的身體扎進棘刺,留著血淚放聲歌唱,直到曲終命結,這絕唱比世上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為婉轉動聽。

  以荊棘鳥為名的這部小說描述了大半個世紀中,從紐西蘭遷居澳大利亞德羅海達牧場的克利裡家三代人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這洋洋灑灑的鉅作圍繞家族三代女人的愛情故事層層展開,她們明知面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感情,卻仍冒著危險,固執地把那根愛情的棘刺扎進自己的胸膛,最後只能留下悽美的故事,這正像傳說中的荊棘鳥一般(第三代最終完成了鳳凰涅槃)。

  《荊棘鳥》篇幅巨大,人物眾多,筆者不想就故事情節多做介紹,僅就小說中的主要女性人物性格與命運進行些探索性的思考。

  第一代女性菲奧娜是名門之女,因為愛上了已婚政治家並生下私生子而遭家族放棄,並被下嫁給羊毛工帕迪。婚後,儘管生育了多個子女,但她一直沉默寡言,將心中的愛始終留給初戀和他們的兒子(該子後因牢獄之災,最終無所成就)。對於深愛著她的丈夫帕迪,直到他離世前兩天,她才醒悟並發現自己有多麼愛他,但還沒等她來得及表白,帕迪已經帶著對菲奧娜忠貞的愛在森林大火中永遠離去了。

  菲奧娜是不幸的,但也是幸福的,她年輕時曾經追求過自己的真愛,儘管求而不得,但她擁有了愛情的結晶,在兒子的陪伴下,她至死都把這份愛存在心底,時時地懷念。之後的婚姻生活中,丈夫對她愛得情真意切,但她緊鎖心門,空洞地活著,當那扇門終於開啟時,丈夫永遠地離去,留給她的只能是無限的回憶和遺憾。

  第二代女性梅吉是菲奧娜的獨女,當她隨父母來到德羅海達時,年僅十歲的她認識了風度不凡的拉爾夫神父。隨著梅吉日漸長大,她越來越信賴和依靠拉爾夫,直到墜入愛河。拉爾夫也是一樣,他無法自拔地愛上了一天天長大的梅吉,併為自己曾立下獻身上帝的永恆誓約而無比痛苦,但在野心的驅動下,他最終選擇接受了梅吉姑媽臨終的財產贈與,而走上了紅衣主教之路。傷心的梅吉找了個外貌酷似拉爾夫的丈夫,但這個愛錢、冷酷的丈夫在留給梅吉一個女兒後就消失在賺錢、攢錢的自我陶醉中去了。梅吉開始重新思考人生,並做了一個冒險的選擇。一次意外,她懷上了拉爾夫的兒子,她沒有告訴拉爾夫,而是獨自將孩子撫養成人。這俊美的孩子長大後,竟然義無反顧地追隨拉爾夫成為了真正的教士,最終在年僅二十出頭的時候,為下水救人而葬生大海。

  梅吉相比媽媽更為勇敢,但也更為不幸,她先是愛上了不該愛的人,而且從沒放棄過這份愛,但這愛傷了自己,也傷了侍奉上帝的拉爾夫。梅吉嫁給了拉爾夫的替代品,以為可以逃避一切,結果卻落得傷痕累累。當她效仿母親,在真愛中孕育了孩子,獨自享受這愛情果實成長中帶來的美好時,那麼完美無瑕的孩子又在命運的安排下,離去了。這一切使梅吉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誰都不怨恨,我不能對此有片刻的追悔。”

  第三代女性朱絲婷是梅吉的女兒,也許是母親把太多的愛都給了弟弟,所以她從小的性格就是獨立和冷傲,但在完美的弟弟面前,她始終表現得非常細膩,和弟弟無話不說,堪稱知己,也許正因如此,她對與弟弟的感情之外的愛情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弟弟的離世喚醒了朱絲婷,她終於發現身邊一直有一個理解她、愛她、等他的雷恩,當她接受了這份真摯的感情後,總算走出了家族女性“荊棘鳥”的宿命。

  朱絲婷是幸運的,她沒有像外婆和母親那樣用一生去追求可望而不可得的愛情,她冷靜看待婚姻,在沒有找到真愛的時候,她根本就不打算結婚。儘管失去了最親近的弟弟,但她在重生之後,發現了愛情,守護了愛情。

  《荊棘鳥》透過三代人的愛情故事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閱讀過程中,一直覺得荊棘鳥悽美的歌聲猶如炫麗的愛情,它是需要苦苦追尋、奮不顧身、強忍創傷來獲得的,儘管短暫,但堪比絕唱。

  但當看到書的結尾,特別是朱絲婷的鳳凰涅槃時,我不禁想,在愛情面前,這種不顧一切、固執堅守、向死而生的態度未必是對的,當朱絲婷獨立而高傲地追逐事業、追逐智慧的時候,她的愛情其實已經悄悄守候在了身邊。

  作者在當時的歷史時期,透過《荊棘鳥》大概就是想要啟發女性自我意思和自我價值的覺醒吧?

  荊棘鳥讀後感 篇8

  中外名著賞析課上,主講的同學開篇問了一個問題,愛情和事業你們認為哪個更重要?認為愛情重要的人舉手者寥寥,一個支援愛情的男生說“攘外必先安內”全班笑聲一片。

  好像時代變了,人人都是獨立新女性或者理性的男性,都願意去追求那份可能更穩定的事業,不做別人的附庸,不要或許虛無的愛情。

  可是愛情是人一生的事業啊。事業就算從一而終,也有退休的一天,愛情是可以從遇見陪你到墳墓前頭的。我說愛情更重要,也並不是二者取其一,而是在兩者衝突時,我不會像拉爾夫神父那樣不停止對事業的追求,而更願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愛人中去。可能我身上追求童話的天真幻想還沒有褪去吧…所以這樣一部太現實的…為了名利放棄真愛的小說…讓我看的有些惱火…小說不應該是追求真善美與宣揚為了真愛放棄一切的飛蛾撲火一般的愛情嗎!荊棘鳥的反其道而行之算是給了我充滿不切實際幻想的腦袋結結實實的一棒。

  梅吉和菲的命運真是驚人的相似,都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人,為這個人生了一個男孩,隨便嫁給了另一個人,然後把自己驚豔高貴的生命消耗在平凡的柴米油鹽裡。總覺得這樣是對她們本應該更加浪漫輝煌的生命的浪費。但至少她們有錢,好歹能有物質上的富裕。

  在我的眼裡,拉爾夫和盧克在本質上其實也沒有什麼區別。從來沒有哪本書這樣討厭男主。為了自己冠冕堂皇的事業棄真愛於不顧。你選擇事業放棄愛情我尊重你的選擇,但既然對於你的身份這是一道單選題,就請不要走了一條路又常常望著另一條。你手上的白玫瑰沒有那朵牆外的紅玫瑰嬌嫩欲滴,你拿著白玫瑰俯身嗅紅玫瑰的芬芳,那紅色的美人把芬芳全給了你,她什麼都沒有,你又走回自己的路上去拿著自己的白玫瑰。撩完就跑不就是典型的渣男嗎!盧克給梅吉的是關於虛無縹緲未來的描繪,你給她的是彷彿唾手可得又觸不可及的愛情。這兩座空中樓閣就這樣伴隨著梅吉活過一年又一年,然而全都是泡沫。

  這本書是閨中密友十八歲生日時她媽媽送她的禮物還順帶捎上給了我一本。她媽媽給她的美好祝願是,在愛情上一定要找到心靈相通的人,能夠溝通的人。不然一步錯步步錯,像梅吉問她媽媽菲奧娜的那樣: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做錯了呢?菲奧娜說,從一開始。

  所以雖然這本書挺慘,對於美好的愛情,我依然懷有一份嚮往。

  荊棘鳥讀後感 篇9

  拉爾夫和梅吉之間的愛情是全書最打動人的地方,縱然註定了是悲劇,依然讓人動容。

  從拉爾夫選擇了一千三百萬英鎊放棄梅吉開始,他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再真實不過的人而已,偽善卻真實。

  梅吉的出現對他來說是個幸福的意外,打破了一直高傲堅守了二十八年的絕不涉及世俗男女之情的準則。他享受一切和她相處的時光,認為愛著這個與之相差了十八歲的女孩猶如愛著上帝一般,是靈魂的愛,但能表露出的只有對上帝的愛。當需要他在鉅款、一直追求的權利和地位與梅吉之間做出選擇時,他毫不猶豫選擇前者,這就是人性,真是再真實不過。

  拉爾夫自以為離開梅吉,就能斬斷與她的感情,極力的剋制,就能掩埋那種感情,他不願意承認梅吉對他的重要程度超過了一切。可是當帕迪與斯圖爾特意外死去,他冒雨騎馬趕來,更多是為了看一眼他愛著的梅吉是否安好;當他得知梅吉結婚並遠走他鄉,氣的快瘋了。還需要更多地證明梅吉對從不流露任何感情的他影響有多巨大嗎。可他就是不願承認,自以為可以騙過自己,自以為是上帝的代言人,自以為身為教士從來都不應該是一個男人。當他在梵蒂岡加冕的同時,梅吉糊塗地與盧克成婚,他就這樣直接或間接地造就了她悲慘的命運。

  梅吉對拉爾夫而言,是縈繞一生的痛苦根源,但同時也是讓他明白自己先應該身為一個男人然後才是教士,而不是冰冷的空殼。而拉爾夫對於梅吉而言,是她從小到大都希望得到的那個人,即使怨恨也依然深愛著的那個人。

  即使他們不能廝守,甚至不能相見,但那份愛在他們之間從來沒有改變過,她永遠只會是他的玫瑰灰,他也永遠是她願意給予一切的男人,唯一的那個男人。

  無論是在基蘭博火車站第一次相見時透過彼此眼睛地凝望,還是拉爾夫過世前靠在梅吉臂彎中的最後一次對望,他們彼此都明白,即使歲月被時間洗禮,那份對彼此的愛,從來都是真正的永恆。

  荊棘鳥讀後感 篇10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林·麥卡洛的長篇小說,小說敘述的是一家祖孫三代人的愛情故事,其中主線是梅吉與拉爾夫的愛情悲劇,作者以一種平鋪的文筆演繹了克利裡家族及相關人物的命運,其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拉爾夫,一個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都獻給上帝的人,一個以成為紅衣主教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不能談情說愛,在遇到梅吉之前,他做到了,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是內心就發生了巨大變化,伴隨著梅吉的長大,他們的感情愈來愈深,矛盾與痛苦也與日俱增,最終拉爾夫選擇了他的教會,遠離了梅吉。可上天弄人,梅吉結婚之後,他們卻又重逢了,而且拉爾夫也理智讓位於情感,他們有了自己的兒子,梅吉也因此離開了自己的丈夫,可兒子後來又永遠的離開了她,接著是拉爾夫的離去。梅吉,這個痴情的女人,將孤獨的過完她的人生。

  看完這本書,我不禁地在想:難道美好的東西只能因最深痛的巨創甚至於生命來換取嗎?中國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與織女,外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斯嘉麗與白瑞德,無不如此。那麼,當我們遇到這種情形時,是要一份刻骨銘心的愛,卻要受盡磨難,還是要一份平靜無波的情感,庸碌地度過一生?我想,我們要解決這問題,應該再不是什麼難事,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我們是幸福的現代人。

【荊棘鳥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