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巨人的 花園》評課稿

《巨人的 花園》評課稿

《巨人的 花園》評課稿

《巨人的 花園》評課稿1

  聽了陳老師的課,我受益匪淺,也一直不停地學習思考她的教學方法,然後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際中。

  下面是我對本堂課的幾點感受:

  一、她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勵學生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引導學生了解故事內容,激發閱讀童話的興趣,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透過多種形式讀課文,品味課文生動、形象,語言準確。

  二、奇思妙想,讓想象張開翅膀。

  多媒體課件製作恰到好處,一開始,多媒體螢幕打出課題,同學們就喜歡上童話故事,一份想象快餐油然而生,能發揮同學們的想象力,構思一個美麗的故事。那些色彩絢麗、想象豐富的畫面就立刻吸引了學生的眼球,一下子將他們帶入到情境中,奇思妙想更是層出不窮。正因為有了課件的引導,孩子們的想象之門被打開了,陳老師又及時引導孩子們想象(多媒體螢幕打出課題)深入的探討花園裡所發生的一切。

  三、激勵指導,讓學生在多元評價中享受快樂。

  很欣賞陳老師的評價語。每個孩子講述完,陳老師都有精彩的點評。如“你真是個善思的孩子,多有愛心啊,我替巨人謝謝你了。”……看似信手捏來,卻給予孩子們莫大的鼓舞,激發孩子們創作的慾望。

《巨人的 花園》評課稿2

  《巨人的花園》是一篇優美動人的童話,充滿奇妙色彩的故事情節能大大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在劉超老師的教學中,孩子們感受童話帶來快樂的同時,也能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劉超老師的教學思路很清晰,課堂節奏也比較緊湊,從精美的教學課件到流暢精簡的教學語言,可見其備課認真充分。在《巨人的花園》這一課學習中,老師從童話中的人物入手,引導學生認識童話奇妙的特點。讓學生看圖讀題後,老師問學生從哪裡看出這是篇童話時,學生很快把握“巨人”一詞,因為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巨人,這是想象出來的。老師不露痕跡地引導學生了解了童話的特點,學習了語文知識點,可謂獨具匠心,開篇匯入就是一大亮點。

  教學中,老師主要以提問導讀促思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這個童話。老師先是一個問題提出來:為什麼孩子們這麼喜歡到花園裡玩耍?使學生感受到花園在春、夏、秋、冬四季裡如畫般的美景,也明白了當時正值巨人外出旅行之時。緊接著,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思考:巨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把握關鍵語句,體會人物形象,讓學生漸漸掌握抓人物形象這一學習童話故事的好方法。再讀再悟,“巨人回來後是怎樣對待孩子們的?”這一問題引導孩子從人物語言、行為上把握人物形象,並指導朗讀巨人的話語,讓孩子找提示語來感悟巨人的感情,學生理解體會巨人的語言來體現巨人的自私、冷酷。

  此外,劉老師的課堂設計抓住花園景色的奇妙變化,透過引導學生朗讀體會要表達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她讓學生透過對比,反覆朗讀,邊朗讀邊想象畫面,重複感受有孩子的花園才是鮮花盛開、美麗可愛,沒有孩子的花園卻是冷清蕭條,透過對比感受,進行小練筆,從而理清主線,揭示寓意: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

  這節課的亮點還有很多,劉老師引用作者王爾德的話走進巨人的內心,透過讀演結合的方式,指導孩子們體會巨人的自私、冷酷,利用圖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等,使我受益匪淺。確實,教學是一門藝術,走進藝術的大門,條條大路通羅馬,教學方法得當,就能在有效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孩子們亦是收穫滿滿!

《巨人的 花園》評課稿3

  本案例付老師沒有因守傳統教學中的就閱讀而閱讀,就訓練而訓練,而是以誦讀為“經”,以想像為“緯”,引導學生在角色扮演,交際應對,言語訓練等具體、靈活開放的閱讀實踐活動中感受童話語言的魅力,人物形象的魅力,積累語言精華,展開聯想,放飛想像,倘徉於童話王國,既培養了語感又感知了文字的內涵: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突出表現有以下三點:

  1、啟發疑問,展開想象:

  學生的想像不是漫無目的妄想,而是需要教師巧妙的引領。如:教師引導學生讀了巨人叱責孩子們的三句話後,順勢問,巨人說這些話的時候,心裡可能是怎麼想的?他說話的時候可能是什麼樣子的?這裡的問題設定帶有啟發性,同時給學生留有疑問的空間,為學生展開想像留下了餘地,從而開啟了學生的智慧。

  2、移情表演,互動交流:

  把抽象的知識融入情景,融入生活,寓教於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課堂便由被動走向了主動。教學中,付老師引導學生扮演巨人演出他們的神情、動作、語言,再現了文字,豐富了文字,拓展的文字,開放了文字,重構了文字,為師生建構了互動交流的平臺。學生主動地參與,積極地交流,面對五位巨人的表演,他們說出了自己的感受:這個巨人好狠、好無情!這個巨人真厲害啊!在交流中他們在解讀生命,感悟人性。

  3、思維碰撞,言語實踐:

  沒有思維的碰撞,就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沒有言語的實踐,課堂就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本案例,付老師在與學生對話交流中不斷產生思維的撞擊與交流,不斷地開拓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逐漸形成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如:讀了以後,大家看到一個怎樣的巨人?學生說道:一個善良的巨人,一個慈祥的巨人,一個幸福的巨人,一個快樂的巨人等等,至此,學生已與文字引發了強烈的共鳴,“潤物細無聲”的課堂交流已使師生雙方都在悄然發展。

《巨人的 花園》評課稿4

  三位老師的上課,讓我們共同嘗試、體驗了一次全新的學習形式和過程。

  三位老師能從全面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點出發,在整體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學習童話的特點,分別設計了“讀童話”、“說童話”、“寫童話”三個相對獨立,又彼此整合的教學版塊,以長短課的形式(30分鐘,20分鐘,30分鐘)分步實施教學。這種教學形式,立足於教材,又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把《巨人的花園》看作是師生對話的“話題”和案例,為學生學習童話,學習語言,提供了多樣的條件和途徑,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和形式始終有著期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言的熱情。

  三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和過程,體現著很強的目標意識。關注周老師“讀童話”的目標設計,我們發現,“緊扣‘沒有孩子就沒有春天’這一主線,抓住花園情景及人物態度的變化,透過朗讀感悟童話表達上的特點,感受童話的魅力”;陳老師的“說童話”的目標:“……學習認真傾聽,並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與人商討……培養學生敢於交際,樂於交際的情趣”等目標,既考慮了符合課程要求的語文學習導向和要求,又能充分考慮到實施過程中的操作性,對於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緯度有較好的把握。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這些目標的設定,為學生愉快地、認真地讀童話,說童話,寫童話,“感受童話的魅力”,奠定了行動的路徑。

《巨人的' 花園》評課稿5

  聽了坐看雲起講的《巨人的花園》一課,覺得值得講借鑑的地方很多。《巨人的花園》一課可以分三大塊:一,花園沒有主人時,花園美;二、巨人回來,趕走孩子,花園不再有春天;三、花園變美了,變漂亮了,首尾照應。

  老師抓住第二部分重點段,引導學生明白由於巨人的冷漠讓花園不再美麗了,不再漂亮了。這一部分中,出示:禁止入內的告示牌讓學生談談體會到什麼?從這兒入手。還應該抓住“砌”到後面的“拆”做做文章,不一定要按順序。

  教師教學時還注重了朗讀指導巨人的三次話,先是一次一次出示,教師充分帶領學生走進巨人,讓孩子說說巨人心理想什麼,分別敘述三次巨人的話,讓學生體會,直到小男孩的出現才讓學生理解分享帶來了幸福。最後一句出示完成,抓住凝視,為什麼凝視?凝視是小男孩給巨人一個思考的機會,凝視裡有提醒和暗示。“手一捏,花開了”,告訴巨人,有孩子花園裡就有孩子。很有哲理,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敞開心扉和別人分享,就是幸福。最後的幸福論壇很好,聯絡這一單元談對幸福的認識。

《巨人的 花園》評課稿6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舉行了陽光課堂觀摩,我有幸聆聽了我校幾位語文老師的課,聽後收穫頗多。周老師執教的四年級的《巨人的花園》,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老師在這節課上,努力創設了一種和諧、融洽的人文氛圍,讓整節課成為了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舞臺,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課堂上,周老師讓朗讀成為學生閱讀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為之一顫,為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透過多層次的多形式的反覆品讀、體會巨人的心理變化。教學時,周老師先讓學生找出巨人的言行,反覆品讀,引導學生想象,體會巨人性格的變化,透過自由朗讀、指名朗讀、範讀等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體會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因為描寫巨人冷酷無情的語氣是文章朗讀評論的重點。這個地方理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後面重點句子“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這句話的理解。這一部分,周老師指導得非常到位,學生在她的指導下,已經完全進入到課文設定的情景中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也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

  課文裡有許多想象的空間,比如巨人趕孩子們的時候是怎麼想的,會有什麼樣的表情,小男孩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他想告訴巨人什麼呢。又比如當巨人看到小男孩這種眼神後,他心裡火辣辣的,為什麼火辣辣的,他感覺到了什麼?……周老師就指導學生進行想象、揣摩、練說,最終讓學生明白了“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懂得了“美好的東西應與別人同享”。這樣既加深了對文字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雖然這節課結束了,但卻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巨人的 花園》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