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二下冊生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反思1

  上週在學校上了一節公開課《鳥的生殖和發育》,結合杜郎口中學之行談一下自己粗淺的認識。

  鳥的生殖和發育這節課的重點是鳥卵的結構和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難點是探究鳥卵的結構及其適於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雞卵對於每一個學生來說並不陌生,但真的要讓學生詳細的說出各部分的結構及其作用恐怕很難。因此在課堂中讓學生親動手解剖雞卵,讓學生詳細的觀察,使學生對雞卵的結構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的水平。由於過高的估計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以至於學生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沒有把一個雞卵完整的解剖開放在培養皿裡面,這樣就耽誤了整節課的推進速度,從而導致臨下課時草草收尾,讓我感到非常的失敗。從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低下也反映了我們平時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嚴重問題,過於注重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學生分組實驗沒有有效的去落實,老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猜想鳥的卵細胞是由卵的哪幾部分組成時,學生不能準確的猜出,此時教師也沒有及時有效地給學生點撥或點撥不到位,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現在回想很是不應該。總的來說我自己認為這節課和自己的期望值相差太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透過學習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讓生物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成為學生展示自我風采的舞臺,成為學生不斷提升能力的階梯。

  一 、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學高為師,如果一個老師在學生面前沒有博學的知識,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是不會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的。“沒有金剛鑽,就不能攬瓷器活”此話說得一點都不假,如果我們老師沒有實實在在的業務水平,沒有教育理論作支撐,我們就很難在課堂中表現的遊刃有餘,我們就不可能把教學工作做好。語言的簡練、普通話水平的提升、專業知識的強化與提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處理課堂突發問題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等都是需要我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首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從尊重學生開始做起。 教師要尊重學生。當教師把孩子作為一個權利主體尊重時,他們身心發展的巨大潛能就會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這樣,既可以顯示教育的人情味和人性化色彩,也有利於促進民主、平等的習慣意識的培養。重視孩子的感情,培養學生敏感、豐富的體驗也是完整的和諧教育所需要的'。人的感情是心靈中最隱秘、最脆弱,也是最容易被激發的區域。教師重視學生感情;學生得到尊重,受到重視,有助於學生養成溫順、謙和、樂於分享、善於溝通的性格習慣,而教師自己也會更有人情味。

  要有一顆公正之心。 實施和諧教育。優秀教師應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學生們對教師公平與否的事情特別敏感,如果學生們看到教師一直用一視同仁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論對方是男生、女生,不論對方漂亮、醜陋,也不論成績好、壞,他們就會受到啟發和激勵,會感到教師的誠實和公正。由此,學生會獲得安全感,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信的習慣。反之,學生會懼怕錯誤,產生孤獨和排斥心理,不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其次,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還應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學生。教師應用積極的、樂觀的眼光和態度來估計學生的天性,多關注學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種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內在需要和傾向,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可以造就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因而對教育好每個學生應充滿信心。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好心做壞事”的例子。例如在教室門鎖了的情況下一個學生為了幫助同學拿丟在教室裡的文具翻窗而入。我們的教師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該如何處理呢?我相信大多數老師會首先肯定學生助人為樂的精神,然後再把翻窗的危險性告訴他,最後告訴他今後遇到這樣的事該如何處理,我也相信這個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會更樂於助人,而且處理起事情來也會成熟很多。我們再試想一下,如果教師採取相反的態度,忽視學生助人為樂這一良好動機,而一味指責他違反校規爬窗戶這一行為,那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可想而知。

  再次,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應以讚賞的眼光鼓勵學生。這是我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相信也是每一個老師對學生的期望。每個教師都應相信學生的確潛藏著巨大的發展能量,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獲得成功的。 教師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①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②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③讚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④讚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三、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使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之後的自豪和幸福感。

  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學習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們必須做到因材施教。特別是在生物教學中探究性的實驗比較多,因此我們設計探究性實驗必須貫徹適宜性的原則,不能急於求成,應與學生的已有能力相適應,與具體的教學內容相聯絡,與學生實際技能相適應,形成一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相互銜接的實驗體系。有些探究性實驗難度較大,最好採取分步走的辦法有計劃的分散難點,教師可把一個探究性實驗分解為幾個逐步遞升的階段,透過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實踐及教師的適當引導逐步突破各階段的障礙,培養他們由淺入深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體系中教師將要探究的目標轉化為明確可見的探究活動,逐個分解到程度不同的探究實驗中,在實驗中採用不同的途徑,使學生在教師逐步的引導下運用已有知識和方法技能去親自“發現”新知識,成為科學知識的主動探究者,同時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維果茨基把學生在教學中的發展分為兩個水平:一個是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學生現在就能獨立完成教師所提出的智力任務;另一個水平是“最近發展區”,即學生的一些思想過程正在形成,但還不能獨立完成智力任務,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經過自己的緊張努力,才能完成任務。學生的第二個發展水平一旦轉化為第一個發展水平,他們的智力也就提高了一步。可見,為了引起學生認知上的衝突,引起最佳或最大限度的不平衡,探索性實驗的設計要“適度”。“適度”是指設計既要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的聯絡,同時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樣的設計如同樹上的果子,學生必須“跳一跳”才能摘下來,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並轉化為學習上的一種內驅力。想吃桃子,得跳一跳;跳一跳後,保準能摘到。

  總之,探究學習是學生自主性的,應安排好探究難易的“度”。使學生即感到有點難、又興致沖沖,跳一下很有成就、並興奮不己,下次還想跳。

  以上只是我個人粗淺的認識,還望大家多多提出寶貴意見。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反思2

  以往的生物教學主要讓學生背誦課本知識,因此學生只是機械性地死記課本內容,一碰到理論聯絡實際地問題就無從下手。為此我們應從傳統的教學方法、觀念中解脫出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勇於探索,注重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強化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以下是我個人對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為“興趣生活”

  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透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為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覆實驗,查閱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綴入一點文學味,讓“課本劇”化為“教育詩”優秀的文學作品無不閃耀著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輝,而且蘊涵一定的科學道理。如在講到“動物的發育”時可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若根據所學的生物知識,可將其改為“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外還可引用成語、諺語來說明生物學道理。同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潛在的情感,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心理需求,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教學中“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自主式學習

  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並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應做到洋思中學的“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會的不教,學生教學生”。洋思中學一直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而且制定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短短的八個字,卻體現了該校的教學理念。為此我們學校也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六步教學法”,而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滲透素質教育首先轉變教育觀念,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新課程、新教材強調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僅僅是少數尖子生。

  這就意味著教師應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造能引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他們透過學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從教案的設計到課堂教學的實施,都力求滿足每一個學生,承認他們理解能力以及最終發展程度上的差別,在討論中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從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去看待學生,用賞識教育的觀點評價學生,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使每個學生都充滿學好生物課程的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地備學生,而且要從學生地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分層備課,精簡講授時間,為學生創造更多地自學、觀察、操作、思考、表達、交流、表現地機會。在作業的設計上,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依照不同學生的需求,儘量留一些發散和開放性的題目,為不同的學生留有餘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這樣可以給教師創造性地教和學生創造性學留有充分的空間。總之,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及探究性很強的學科,應充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這樣學生不僅主動地獲取了知識,領悟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反思3

  學習不是教師將知識直接呈現給學生的過程,而是幫助其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如何將探究性學習與基礎知識的教學統一起來,讓學生透過探究性學習來建構概念,是生物課程改革急需深入研究的問題。”基於這樣的思考,針對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為課堂學習的三個基本維度,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指導,以側重科學方法教育為目標,在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引用和拓展,使教學過程( )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創造實踐條件,教師及時引導,讓學生真正在 “ 做中學”,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生物學基本概念的建構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健康發展。透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依然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 的認知層次,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識”的東西硬塞給學生,那麼學生即使學得再多,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個人雲亦云的“人形鸚鵡”或者是讀了一輩子書的“兩腳書櫥”。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課程如何實施?這節課留給我們的啟示無疑是立體的;我們應該逐漸走下講臺,成為學生學習的夥伴;教材應該逐漸蛻去“權威”的外衣,成為教學內容的載體和教材資源的組成。

  課堂應該逐漸從教室擴充套件到校園、社會和學生生活的每一個空間,緊緊植根於社會現實生活實際;課堂教學應該逐漸從刻板、僵化、單一走向民主、開放和富於個性,從而變得越越來越鮮活和富有生命的活力。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反思4

  在上節課的基礎上,本節課主要講述的是生態系統中各生物之間的關係——相互依存,而生物之間主要存在的捕食關係構成的食物鏈及多條食物鏈構成的食物網是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而該節內容也是在上學期基礎之上延伸了一些知識點,所以主要是讓學生沿著已有知識內容順藤摸“瓜”,集思廣益,找到問題的答案;在探究路上,學生學會了與同伴相處、交流,學會了思考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在講解食物鏈時需注意以下問題:

  (1)食物鏈必須以綠色植物為開端;

  (2)食物鏈頂端應該是一級的消費者;

  (3)注意各生物在不同食物鏈中所屬的不同營養級。

  對於能量流動在食物鏈中損耗是有一定的規律,以例項為學生講解,如草鼠蛇鷹,這條食物鏈中,等級越低,數量越多,能量越多,能量按照10%—20%向後傳遞,

  故食物鏈越短,能量損耗越少。

【初二下冊生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