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報告範文> 國小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國小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小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小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一個學期的學習暫時告一段落,同學們可以過個愉快的寒假了。同學們的寒假生活到底怎麼樣呢?我透過我的親身經歷,細緻調查,發現同學們在寒假裡的生活方式並不相同,少部分同學把自己的寒假生活安排得有條不紊,他們在寒假剛開始就為自己制定了周密的寒假計劃,把寒假裡的學習、實踐活動、鍛鍊身體都列入計劃之中。每天作息、活動都嚴格按照計劃執行,什麼時候做作業,什麼時候錘鍊身體,什麼時候起床、睡覺,都很有規律,這樣,他們的寒假生活非常充實,既學到了知識,又參與了各項活動,還錘鍊了身體,收穫很大。可是,大多數同學的寒假過得並不理想,我在調查中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作息沒規律。許多同學認為反正不用上學,晚點起床也沒什麼關係,天天睡到九、十點,有的甚至整個上午都窩在被窩裡,不肯起床;到了晚上,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又把他們吸引住了,遲遲不肯睡覺,這樣就產生了惡性迴圈,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

二、放鬆學習。有些同學認為寒假主要是玩的,於是把學習拋到腦後,沒有很好地利用時間複習知識,閱讀書籍。至於老師佈置的作業,那也是應付了事。有些同學認為寒假很長,一開始作業少做些沒關係,過一天是一天,當這種惰性慢慢發展起來,作業越積越多,寒假過了一大半後拿起作業本一看,“啊!”大吃一驚,然後就開始“臨時抱佛腳”,拼命地補作業,作業質量當然不高;還有些同學是“急性子”,總想著快點把作業做好,然後就可以放放心心地去玩,作業很快就做好了,質量也是令人大跌眼鏡。

三、生活單調。部分同學的寒假生活不是做學校佈置的作業,就是看電視、玩遊戲,寒假的時間就這樣被白白浪費了,失去了參與活動、開闊眼界,錘鍊自己的機會。

怎樣讓同學們的寒假生活變得充實而有意義呢?我認為應該向第一種學生學習,在假期之初就要制定好計劃,安排好假期要做的事情;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假期生活,要關心和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街道社群也要關心少年兒童,利用社會資源,組織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這樣,我們的寒假生活一定會更加精彩!

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一、 概述: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小學所取得的成績是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後,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

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建立程序。

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群眾生活脫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中小學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並且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為此,筆者對所在的濱州市濱城區堡集鎮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為深入的調查。

二、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於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於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

透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資訊。然後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重點採用訪談法,正是想透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鎮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共謀改進我鎮義務教育的大計。

在訪談人群選擇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採取發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鄉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三、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及成因分析:

透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經過分析整理,我們概括出了我鎮義務教育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僅佔gdp 2%的比例。就這2%而言,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學教育中,等到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到了區、縣、鎮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他們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卻充分利用這一經費,在城區大興“示範校”、“視窗校”,不遺餘力地標榜個人政績。

筆者在一篇教育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一個僅有60萬人口的小縣,不顧百姓的反對,不惜斥資近億元將原本就修建得相當不錯的一所重點中學易地重建。這般層層卡扣,最後到達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幾乎是微乎其微。

由於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員的政績膨脹,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由於資訊渠道不暢,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不足半數,遠端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了夢想。

現狀二:師資力量薄弱

筆者所處的鄉鎮,六處完全小學中,除了中心小學師資力量相對較為雄厚一點外,其他小學,沒有幾個是個正規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民轉公”。

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培訓,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

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透過查閱所在鄉鎮的教師檔案資料,發現全鎮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47歲,其中,50歲以上佔51.8%。不僅年齡老化,而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

六處小學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幾乎為零;初中學校,稍有改觀。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一支隊伍擔負著我鎮中小學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艱鉅的任務,談何容易?!

造成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和事業人員編制的制約,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

現狀三: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數十年來,農村中小學教師一直無法走出這一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鎮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中考升學率、非畢業班優秀率、合格率,統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老師的晉級加薪。

於是乎老師們也顧不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有道是:“不管黑貓白貓,考得高分就是好貓”。筆者所在地是一處偏僻的農村小鎮,老師們早晨5:30天矇矇亮,就要早起跟班輔導,晚上初中部的老師還要輔導到9:30。一天下來,師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現狀四: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生衝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援。不少學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財物、出入網咖、集結團伙、侮辱師生等現象絕無僅有。


[小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1.誰有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國小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