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煢煢孑立典故

煢煢孑立典故

煢煢孑立典故

  煢煢孑立的故事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晉滅東吳,所謂“降孫皓三分歸一統”,結束了幾十年的割據局面,統一了中國。

  晉武帝司馬炎為了鞏固一統,採取了有效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廣攬賢能”,著重於西蜀與東吳的遺老故臣,凡有聲望的、有本事的,都極力籠絡;籠絡不成,就設法除去,以達到不為我用也不許為我害的目的。同時,把“以孝治天下”作為其倫理總綱,提倡孝父母,敬老人,撫卹孤寡。

  在“廣攬”中,西蜀的一個故臣引起了司馬炎很大的關注。此人姓李名密,又名虔,字令伯,武陽人。生下六個月時喪父;四歲時,其母何氏改嫁;靠祖母劉氏扶養成人,西蜀時,官居尚書郎,是個不大不小卻很重要的官。入晉後,蜀地的先後兩名的地方官都曾推薦李密做官,可李密卻故國難忘,不肯出仕,都藉故謝絕了。

  司馬炎格外看重他,特地下了一道詔書,要李密做供職於宮廷的郎中,李密未允。後又改為顯要的太子官屬洗馬,李密仍藉口推辭。司馬炎火了,又親手下令,指責李密傲慢。地方官日夜嚴逼,聲稱如再遲緩,就要逮治下獄,甚至按律問斬了。這使李密很為難:出去做官吧,仍懷戀故國,而且這麼出去,也將大丟臉面;不出去吧,是會被殺頭的。

  經過深思,他就寫了一篇《陳情表》,呈給了司馬炎,表中以“以孝治天下”為主旨,說他幼時,“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至於成立。”,多虧了老祖母把他撫養長大。沒有老祖母,就沒有他的今天。

  而今,老祖母已九十六歲,又長年臥病在床,沒有他,祖母怎麼度過晚年!便說“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臣四十有四,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意思是他才四十四歲,報效國家的日子還長,而孝敬祖母的`時間已不多了。懇請司馬炎體諒他的苦衷,讓他先盡孝再盡忠。司馬炎看了很感動“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無法怪罪,又為了籠絡人心,派了不少僕人幫他侍奉老祖母,並且說可以等到他祖母死後再出來做官。

  司馬炎看了很感動,且無法怪罪,又為了籠絡人心,索性派了兩個女僕幫他侍奉老祖母。

  煢煢孑立解析

  【釋義】孤身一人。形容一個人無依無靠,孤苦伶仃。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無依無靠

  【相近詞】孤苦伶仃、舉目無親

  【反義詞】四世同堂、兒孫繞膝

  煢煢孑立的成語故事

  日復一日,我們尋求亞里士多德在《倫理學》中提出的那一古老問題的答案:一個人應該如何度過他的一生。

  但,問題的答案總是在規避著我們。當我們力圖使我們的手段合乎我們的夢想時,當我們力圖將我們的思想融入我們的**時,當我們力圖讓我們的慾望變成現實時,那一問題的答案始終躲藏在飛速流逝、難以捉摸的時間後面。我們猶如乘坐一艘飛船,險象環生地穿行在時間隧道之中。如果我們想讓飛船減速,以便捕捉人生的模式和意義,人生就會像一個格式塔一樣撲朔迷離:時而嚴肅,時而滑稽;時而靜止,時而狂亂;時而意味深長,時而索然寡趣。重大的世界事務完全在我們的掌控之外,而個人事務又往往鉗制著我們,儘管我們無不努力用雙手牢牢掌握著自己的方向盤。

  傳統上,人類一直基於四大學問——哲學、科學、宗教、藝術——來尋求亞里士多德問題的答案,試圖從每一門學問中得到啟迪,從而編織出一種人生意義。

  但如今,如果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誰還會去讀黑格爾或者康德?科學曾經是最偉大的闡述者,如今卻將人生解釋的支離破碎、艱深複雜、令人困惑。誰還會不帶譏誚地去傾聽經濟學、社會學家和政治家的高談闊論?宗教對許多人來說已經變成了一種掩飾虛偽的空洞儀式。隨著我們對傳統意識形態的信仰日益消減,人們轉而尋求我們依然相信的源泉:故事的藝術。

【煢煢孑立典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