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集合13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1

  在這個假期當中,我看了《給教師的101條建議》。之前聽幾個同事都有提到過這本書,都說這本書對自己的教育生涯特別有幫助,於是我特意找到了這本書好好學習一下。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句話,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果不其然,這些建議給所有的教師都提供了幫助。例如:教育教學當中的一些小技巧;老教師和新教師之間的探討方法和互動方式;提高老師教學水平的指導方法和實際案例等等。我認為這本書是我們在教育生涯當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指南。

  這本書當中收錄了101個教育的小故事,涉及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每一條建議都會針對一個問題,作者用樸素卻又幽默的表達方式,將教育孩子的心得,關愛孩子的收穫,課上意外事件發生後的感受,教育觀念的轉變等等寫得生動具體,讓人過目不忘,回味無窮。這本書當中的101條建議注重了實用性和可行性,它並不是光談理論,而是有具體的事例和方法。強調了情感教學與創造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理念,要深入瞭解每個孩子的情感世界。

  在讀這本書當中,有一點我印象特別深刻,想要跟大家好好分享一下。書中提到了一點,不要放下任何一個孩子。其實,我覺得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存在這樣的一個現象,都特別喜歡成績好聽話的學生,於是久而久之,成績薄弱或者調皮的學生就成為了我們放棄的物件。我們上課的時候,就會只關注那些成績好的學生。而我們有沒有想過,其實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一樣,我們要學會因材施教,成績差的同學有可能某方面特長就很突出,我們沒有必要放棄他們,相反的應該是多鼓勵,多引導,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你對孩子多一份耐心,他們必將回饋你更多的感動。

  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就意味著我們要培養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就更應該有耐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對一個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必定是一生的。看完這101條建議,我收穫很多。它給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讓我在教學過程當中少了很多疑惑,多了一份思考,學會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要繼續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和素養,也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多閱讀類似這樣的好書,能在教育事業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2

  最近我看了《給老師的建議》這本書,作者是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翻譯得很好,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我們不得不佩服大師的偉大,他怎有如此多的思想,他怎有如此妙的建議,他怎有如此深的見地?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示和感想。

  首先,我覺得我們的思想好落後,蘇聯在一九四幾年就有那麼好的教育理念,對學生權利的尊重。我記得自己上學時,對老師必恭必敬,對老師說的話也是惟命是從,不敢有半點不敬和懷疑。可現在的學生卻不同,他們和老師有說有笑,有時,老師不對的地方他們敢當面挑刺,和老師說話也總以一種同輩人的語氣,似乎老師在他們眼裡算不了什麼。一開始有點接受不了學生的這種態度,但讀了此書,受到啟發:雖然學生是未成年人,認識問題有不可克服的侷限,但發揚民主卻是對學生權利的尊重。凡事多與學生商量,多與學生溝通,在商量中體現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在商量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價值。需要特別注意對話的平等,民主作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和基本追求。

  再次,從此書中我發現自己作為班主任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育轉化的一些錯誤態度和做法。學習困難的學生指的是:前一樣東西還沒弄懂,後一樣東西就該要學了;剛學完這一樣,另一樣又忘記了。我認為要減輕這些孩子的學習負擔,只要把教材上的基本內容掌握好就可以了,不要讀其他的什麼東西,以免分心。但當我讀完了《給教師的建議》後,就深深感到這種意見是錯誤的,這種對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學習越感到困難,他的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閱讀。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的學生”腦力勞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讀中提出問題,讀中感悟。學習的問題不僅在閱讀中能挽救某些學生免於考試不及格,而且在與藉助了閱讀發展了孩子的智力。這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躍。這也是教師對後進生個別因材施教的重要實踐工作。

  蘇霍姆林斯基明確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同時,我深深體會到:在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不讀書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多讀書、勤思考,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吸取營養,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才能充實我們的大腦,提高我們的素養。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

  總之,在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書中講述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也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人格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教育豐碑。他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給學生髮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熱情。老師們,讓我們一起努力把!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善於思考的人,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3

  一、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

  學習優秀經驗,這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地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在教育工作中,沒有一種結果是單靠某一項措施就能取得的——只要如此這般去做,就一定會得到這樣或那樣的結果。每一種結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於上十種、上百種乍看起來跟所研究、觀察、探索的物件相距很遠的,沒有直接聯絡的因素決定的。

  你對年長的同事們的經驗研究和觀察得越多,你就越加需要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的基礎上,你就會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書中說“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麼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因此要提高教學法的工作的前提條件是要有個人的思考和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聯絡到我們的教學工作,我們在學習別的教師經驗的時候,看到一個好的教學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要有一份思考和探究的精神。在學習別的教師經驗時也不能盲從,要有目標,學習前應充分思考好從哪裡入手,不要忽視細節。

  二、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

  我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並不是什麼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

  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那種連續記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師日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師,都有他自己的體系、自己的教育學修養。在日記裡,關於後進兒童的記載佔有重要的地位。記日記有助於集中思想,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三、要思考,不要死記

  對於沒有充分思考過的規則進行死背,只能獲得表面的知識,而表面的知識是很難在記憶中保持的。

  學生應當識記和在記憶中保持的抽象真理越難,越是需要像使用鑰匙一樣用它來解釋各種事實和現象,這條真理概括的事實的範圍越廣,那麼,要識記和在記憶中保持這條真理,就在更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究竟獨立地分析和思考過多少事實對一些規則,先理解,再運用,運用多次以後,這條規則對學生來說就像一把學著使用的鑰匙,一把鑰匙如果你學會了用它開門,你就不會輕易把它忘了的。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4

  讀《給教師的建議》讓我很有感觸。學生學業落後,成績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沒有學好。一句話一針見血的概括了後進生產生的原因。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這條建議裡,就建議老師們"走到這些學生的跟前去,看看每一個人遇到什麼困難,給每一個人提出專門為他準備好的作業題。" 想想從教的這些年裡,每學期開學初,通常用不了幾節課就可以發現班裡的學困生,無論是聽課習慣還是聽課效果都很差,這直接導致他們掌握知識困難。一開始,我總是雄心勃勃的要逐一輔導他們,但是過一段時間之後,因為時間的關係、精力跟不上等等最終放棄了個別輔導。就這樣每天每節課哪怕只拉下一點點,到了最後複習就是一塌糊塗。新知識都沒掌握好,何況是系統複習呢?就如同跑步一樣,起步都不穩當,又怎麼能在接下來的賽程中奪冠呢?說起跑步,我想起了世界百米飛人博爾特,他的教練格倫.米爾斯曾告訴他,"只要起步好了,之後就是一馬平川"。由此可見起步的重要性。那麼如何讓學生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就能掌握好,不至於掉隊,書中教給了我們很多方法。

  學習較差的學生的腦力勞動效果如何,首先取決於他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當堂能否正常、有系統的工作。一定要設法讓他獨立思考,促使他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取得哪怕一點點進步也好。我們總是在埋怨班裡人數太多顧不過來,總是怪學生課堂懶得動腦筋,其實如何關注這些學困生的學習效果呢?關鍵是要在第一次學習新知識時讓他們參與進來,學會獨立思考,透過自己的努力哪怕只解決一個小的問題,學到一個小小的知識,取得一點點進步。總之讓他們感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長此以往,他們會在這點滴的進步中改變,最終趕上大部隊。我們應該對學生寄予希望,也許他們的能力很一般,也許他們並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但是我們應該堅信,沒有天生的差生,沒有不想進步的學生,只要我們能夠時刻關注他們,在必要時給他們幫助,給他們進步的信心,讓他們在起步時就不至於拉下太遠。

  同時,我們還應該嚴格要求學生,在第一次學習新教材的課上就不許在自己的書面練習中有錯誤。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蘇大師的分析也的確在理。只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犯任何一個錯誤,他才能夠成為讀寫無誤的人,只有在能夠做到在課堂上沒有錯誤,才能做到在家庭作業中沒有錯誤。仔細思索,這大概就是"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的道理吧。儘管蘇大師一再以語文教學為例來談教師如何進行新教材的教學,但是學科之間都是相通的。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更明白知識之間的系統性,基礎知識學不好,後續教材會更吃力;計算能力有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就會更加困難,低年級的基礎打不好,中高年級就明顯比別人遜色很多。可見,每次學習新教材是多麼的重要。那麼我就要求自己,每一次教學新知識,每一節教學新內容,不讓一個學生對事實現象做出膚淺的理解,不讓一個學生學習數學規律性時就解錯題,因為,起步很重要。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5

  寒假時,我拜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一顆顆乾渴的靈魂,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究問其原因,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著“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裡還有時間去樂呀!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這本書還給了我們教師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教師的時間要多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著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著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於“抱佛腳”。有時為了一節公開課,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網上和雜誌上搜索著相關的圖片和知識;有時為了寫一片論文也是絞盡腦汁,趴在電腦前浪費時間。想起來真是可悲!我想這就是平時不學習,急來“抱佛腳”的後果。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說:“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讓我明白給孩子時間,給自己時間, 和孩子一起讀書,和學生一起進步,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6

  我從事教育工作八年時間,一直做班主任。雖然積累了個些工作經驗,但是在工作中依然有許多困擾。《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就像是每一個教師心中的聖經,頗受推崇。從中我知道了很多的道理,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在此我就其中一條談談我的感受。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談到如何對待“後進生”的工作時說道: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後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恐怕沒有哪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有那麼一些學生,他們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比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多2、3倍;主要不是因為他們笨,只是他們把時間多數用在想其他的事情身上。頭一天學過的東西,第二天就忘;為了防止遺忘,需要在教過教材後3、4個星期(而一般是3、4個月)就進行鞏固性的練習。

  首先的一個問題是,究竟後進生是怎麼產生的?相信每一個教師一般都會覺得這部分學生永遠是一個最為頭疼的群體,數量不算多,為害卻甚大,投入的精力不可謂少,但得到的結果卻總不令人滿意,甚至更多的時候往往是徒勞無功的。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孩子從邁入小學的第一天開始,他就一定是個後進生嗎?我想,這個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那我們想想造成他們現在這種狀況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知識如果不能轉化為能力,還不如不學。古人不是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嗎?我們需要學生掌握的很多所謂的知識,除了應付考試,究竟有多少在生活中有用呢?為什麼很多後進生過早地進入社會後,往往後面的發展比某些所謂學校裡的高才生好得多?我一直在反思,後進生的學習興趣究竟是如何一點一滴消失的,他們在學校中每天最感興趣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如何才能真正走近他們的內心,調動他們內心中的那些積極的因素,活躍他們身上積極的那些細胞。而不僅僅把發展的眼光侷限在一些可憐的知識上面?我們應該更重視一些他們想要的東西上。

  所以,面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如果有識之士和更多的老師們能在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考慮現在的學生們全部教育的連貫性和階段教育目標的一致性,那麼,所謂的後進生應該是另有發展能力的一個可塑群體吧。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7

  寒假裡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得到了很大啟發。這些建議使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它就像一盞指路明燈一樣,指引著我在教育事業上不斷前行。教師的工作物件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學生關懷。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作為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使我深切感受到在當前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在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

  一、愛學生,須知如何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友誼。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暱關係,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係,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

  二、愛學生,就須讓他們愛上閱讀。

  作者提到:“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說:“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因此,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因此,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

  三、愛學生,就須引導他們去接近學好的發源地。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學生不僅要學會學習,還要在實踐中學會發現、創造。這就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不偏愛分析能力強的優等生,不歧視具有實踐創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後進生。努力使中等生和後進生特別喜歡一門學科,然後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

  “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因此我們應該愛學生,這種愛是拿他們當朋友的朋友之愛。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學習善於鍛造"優秀學生"的卓越人格;實施民主科學與個性化教學,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後進生"。

  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夠對待差生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有耐心,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善於思考,相信學生在我們的教導下會越來越進步。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我也希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8

  一、認同的觀點

  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著名的教育家,但也只聞其名,從未閱讀過其作品,只是在某些文章中偶見對其理論的引用。拿到這本《給教師的建議》,還真有些驚喜。讀完後,覺得受益匪淺,很受用。雖然有很多是寫給兒童的,但對我們同樣很有啟發。比如說“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等等。該書不僅對教學有所啟發,對教師的自身成長也很有幫助。在100條建議中,我最有感觸的是一條建議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

  二、聯絡實際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這與我們學校提出的“有為教育”不謀而合,就是讓我們的學生有所作為。書中說“學生怎樣利用自由支配時間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你一定要使自己的學生形成合理的愛好。”這一點對我們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大家都知道,我們很多學生對課堂上的學習並不感興趣,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有些純粹是為家長而讀。對於這樣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就放任自流了嗎?絕對不行。那樣只會讓他們越來越消沉,越來越沒有目標,渾渾噩噩地混一天是一天。更有甚者,沒事幹了,就專動些歪腦筋,做些不該做的事。其實不是他們不想學,也不是他們無是處,而是他們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目標,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找到自己的特長,從而明確目標,有所作為。

  三、重構

  那麼,我們該怎樣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或特長呢?我想最簡單的就是從閱讀中尋找。閱讀是種樂趣,更能從中汲取養分。我們的有些學生不愛學習,但並不代表他不愛閱讀,引導學生讀書,讀好書,從書中獲取樂趣與知識,尋找自己的目標。像我們學校很多班級都建立了圖書角,這是一種很好的做法,在班級中營造了閱讀的氛圍。其次,讓學生多動手。雖說我們的學生考試成績不怎樣,但並不說明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差。再說我們更加註重的是學生的技能,是實踐操作能力,所以讓學生多動手。比如讓學生裝裝鎖、修修窗戶,幫老師做些需要些技巧但又力所能及的事,讓學生髮現原來我也有特長,我也會別人不會的事,從而樹立信心,找到方向。另外,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活動各種比賽,比如學校的興趣小組、週末社團活動、課外活動等等。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透過這些活動,讓學生髮現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

  目標是動力,目標是方向,沒有方向就如隨風飄搖的浮萍,幫助學生找到方向,找到目標,讓學生有所為。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9

  藉著讀書活動的東風,我閱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理論及指導實踐的書籍。讀了此書,好像有一位教育前輩站在我的面前,使我平時在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像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如何做好後進生的工作等等。書中講述了好多與我類似的教育教學生活中的故事以及一些如何解決這些困難的方法,還有許多關於教學管理、教學經驗,教師對課程的計劃和組織,以及如何全面管理班級的能力提高教學成績等等。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是《怎樣靠閱讀擴充知識》, 我們知道閱讀是需要興趣的,那如何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呢?書中提到“你在講解大綱規定的新教材時,就應當用大綱以外的知識的火花來照亮某些問題。有經驗的生物、物理、化學、數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好象只是微微開啟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視窗,而把某些東西有意的留下來講,學生看見了越過必修的大綱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勵著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讀那些書,這也就是閱讀的興趣。”是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中領悟到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每一次給學生教授新課文之前,我總會讓學生先讀一讀《新補充讀本》上的課文助讀,透過一個個有趣、生動的小故事,讓學生在意猶未盡中帶著對新課文的期待來閱讀課文,從而做好課前預習工作。當學生帶著熱情學習時,教學往往就事半功倍了。在一篇課文學好以後,我也會讓學生在《新補充讀本》上找相應的文章讀一讀,比如,在學完《有趣的發現》一課以後,我請同學讀其他科學家的故事,大家找來了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故事,他們讀得可是津津有味。為了增長他們的課外知識,還和他們一起利用週二、週四下午的閱讀課一起讀了牛頓的故事,阿基米德的故事。學生們在閱讀中可認識了不少有名的科學家。

  閱讀興趣培養起來之後,那讓學生讀哪些書?書中又提到“特別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閱讀現代前沿科學問題方面的科學著作和科學讀物。閱讀這些書籍,也能使學生把學校所學的基礎知識理解的更清楚。”由於我們班的學生年齡還小,有些深奧的科學讀物還讀懂,為了不打消、減少他們讀書的熱情,我就建議學生讀一些簡單的,容易理解的科學小知識。在我的建議下,帶有插圖的《十萬個為什麼》成了班裡最搶手的書,學生經常聚在一起閱讀,有些同學讀完以後經常相互提問,閱讀熱情十分高漲。

  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我不僅讓學生在課外多讀書,在課堂上我也儘量拿出多一點的時間讓學生閱讀。大多時候是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透過品詞讀句並集體討論,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透過大半學期的訓練,學生的閱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部分學生讀課文一遍就能讀得很熟練。看來閱讀真的很重要,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鼓勵孩子多讀書。只要有時間就讓他們閱讀,要多佈置一些閱讀的作業,讓他們養成自覺閱讀的好習慣。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10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扣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在這個疫情期:間,我利用教學空餘時間拜讀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著《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感受頗深。書中每一條建議都結合生動的事例,加以精闢的分析,無不充滿教育的智慧。

  在前面幾條建議中,把閱讀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條建議中,他說:“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書上作了這樣一個比喻,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閱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沒完沒了的補課,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因為閱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我們當教師的工作起來也就更容易。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身邊有不少家長竭力反對自己的孩子閱讀課外書籍,而讓他們死摳書本。認為書上的學會了,學習成績自然會好起來,其實不然。學生死記硬背也不可取,因為今天會默,明天就忘,就是記住了不知道怎麼去用,也只能成為一種“死”知識。更嚴重的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慢慢失去學習興趣,產生逆反心理,最後真正淪落為後進生。而且他這章節中,他講述了一個數學老師培養學生閱讀。這讓我更有感觸,閱讀不再是語文學科功利性的東西,而是一種培養思維的方法,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由此看來,我們教師轉變觀念是當務之急,理解素質教育的實質,為這些孩子推薦合適的讀物,讓優秀的文學作品來充實他們的頭腦,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真正成為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

  他還說到“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可是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發現,有許多同學他們整天都在忙於補作業,忙於訂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時間來進行閱讀,他們的閱讀量少,閱讀速度慢,由此迴圈下去,閱讀對他們來說就越來越困難,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

  如何保證孩子充足的閱讀時間,這也是我們老師當思考的。以後在工作中,不再認為閱讀是課外的份,可以適當對作業慢的同學少一些抄寫背誦的作業,讓他們抽出時間來閱讀,培養他們閱讀的習慣和興趣。

  教育是一個週期性很長的特殊職業,教師要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即使補丁,也能鏽成一朵花。先只管耕耘,不要問收穫。教育因我們而精彩,我們因教育而幸福。我們既要為孩子的一生成長奠定基礎,也要使自己的生命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增值。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11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他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語言能力差,不僅會影響課堂效率,而且也會讓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和這門學科。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語言,爭取用準確、輕鬆、易懂、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把學生當成朋友。

  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你的這門學科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愛學生,用真誠平等的態度,贏得所有學生的愛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世界。愛學生,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說:“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蹟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我經常在課後和學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學生交朋友,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學生一起打籃球,慢慢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透過我的真誠,讓學生喜歡我,進而喜歡我的課。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每個班級都會有學習不用功、成績比較落後的差生,如何對付這些學生往往是很多老師頭疼的難題。我們應該嘗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慢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所謂的“差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努力去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點,我都會去讚揚、鼓勵他,試著讓他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結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一些一開始上課不認真聽課的學生現在慢慢也能堅持認真聽課,甚至還記起了筆記,當天的作業沒能及時完成。第二天會把做好的作業親自送到辦公室向我道歉,這時,我會毫不吝嗇我讚揚的語言。因為我記住了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我們的話:“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我不能一一列舉,這些建議都是我們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話題。這些建議的背後所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這些建議也是我們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去實踐和思考的。透過閱讀這本書,我體會和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從中得到許多啟迪和教育,透過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教學得以有效地提升。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彷彿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又象慈祥師長,不斷地給我們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遠。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學習這100條建議,用它來指導自己的工作。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12

  在閱讀教育類書籍時,經常看到一個響亮的名字——蘇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經典名句。可從未真正靜下心來閱讀過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剛好遇得一本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它真是一本好書!書中提到,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就應成為教師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師的時刻從哪裡來》後,我真的觸動很大。我也常抱怨沒有時刻,忙啊。每一天早早到園,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備課、上課、準備教具,還要處理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問題,已有點應接不暇,還要忙著管孩子們的吃喝拉撒。正當我看不清方向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答案——教師的時刻從讀書中來。“只有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優秀教師,課堂上總是那麼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管孩子出現什麼突發事件,他們都能巧妙引導,讓課堂因生成煥發精彩。想想自己的課堂,也做了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環環相扣,但課堂上卻總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費力。這才恍然大悟,優秀教師是平時的點點積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練,借鑑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用一輩子來備課,而我只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書到用時方恨少”,效果當然不一樣。

  一位優秀的高階教師曾說過:“只讀兩本書(教材、教參)的教師無論如何是不能成為優秀教師的”。讀書能夠提升自己的教育的愛心和社會的良心。這是做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說‘沒時刻讀書’,關鍵還是他不想讀書……”這樣的讀書箴言,我完全贊成,並深有同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愛讀書的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推薦》一書中,睿智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論深深影響、啟迪著我,讓我如獲至寶。我要發奮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篇13

  讀了《給教師的一百個建議》這本書,我對怎樣才能更好地當好一名合格教師,怎樣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以及一些教育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特別是建議第五十七條:讓孩子們心裡的詩的琴絃響起來。蘇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可問題是,這些詩人為什麼年齡越大越沒有詩情了,逐漸喪失了想象力與表達能力呢?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關鍵是沒有足夠的智力訓練,學生沒有會如何思考和說話。他整天都在重複著別人的話語,而沒有自己的思想。因此,要開啟學生思維的創作的源泉。而這個源泉在哪裡呢?在大自然裡。要讓語言詞句成為他們觀察自然、表達情感的一種工具,要讓書中的故事觸動孩子那稚嫩的心靈,使他們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學會表達與思考。“讓鮮明的思想、生動的詞語和兒童的創造精神來統治學校的王國吧。學生的精神生活和智力發展的全部內容和全部性質,都應當建立在這三要支柱上。”

  教育家從實際問題入手,為我們指點迷津。使得我對自身的工作有了更深的體會,感覺自己工作起來也更加有方向感了。我想,如果把培養學生看承建造一座漂亮的大廈的話,我們小學教師的的工作就好比為這座大廈打地基。“萬丈高樓平地”,擔負如此重任的我們更應該好好對待自己的工作。

  現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把孩子交到我們手中,就是把對未來的希望放在了我們的手中。家長們對我們寄予如此厚望,我們更是不能出差錯。要知道一時的疏忽缺漏對我們也許是一轉身就忘了,但是對於一個獨生子女家庭來說,教師的不負責也許會使得一個孩子沒有學會學習,從而造成他的人生旅程中有更多的挫折與失敗。

  而在工作中,除了要儘量避免失誤的同時,對一些出現的不足要多作些反思,對如何更好地完成今後的工作多做計劃,這些思考,肯定都是大有益處的。作為一線老師,我們和孩子接觸的時間很長,更應該時時刻刻處處用心,不能有一絲一毫的不負責任,工作中首要的就是去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等等。這些我們平時也都在做,如果能做好,是對每個學生負責,也對每個家長的負責;是對學校的負責,也是對整個社會負責;是對工作的負責,更是對自己的負責。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