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圓柱認識》評課稿

《圓柱認識》評課稿

《圓柱認識》評課稿

《圓柱認識》評課稿1

  聽了張老師的這節課,感覺到張老師對教材進行了細緻的分析,教學環節清晰、完整,教學目標達成情況較好。但整體來看,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想抓的內容太多,一節課40分鐘,容量太大。建議:

  1、備課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知道什麼學生已經知道了,課上就不要再浪費時間,哪些新內容的教學需要用到舊知識,這些知識掌握的怎麼樣?都要有清楚的把握。

  比如:在上課伊始,老師課件出示的這些常見的物品中除了書中的圓柱形物品,還增加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品,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六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了對於圓柱的初步認識,和長方體、正方體一定能區分開,做如此安排浪費了時間。建議本換節的情境創設可以這樣,課前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形的物品。上課了,先出示書中的情境圖,讓學生從中找出圓柱,之後,讓學生把你課前準備的圓柱形物品高高的舉起來,大家互相看看,都是圓柱嗎?然後找出不是圓柱的,說說原因,以此來匯入新課。

  2、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要針對教學目標,要有目標指向,不做無用功。

  3、探究側面積公式環節,這節課看似學生在動手,實際是在教師的牽引下操作,每一步都是按教師的要求去做,缺少獨立思考。建議放手讓孩子去做,課前讓孩子準備圓柱形物品時可以建議他們準備側面容易剪開的,可以讓孩子們自己試著剪,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去做。

《圓柱認識》評課稿2

  本節課在簡約化的課堂中還原數學本色,復原學科的本位,做到了讓課堂返璞歸真。

  1、課堂教學體現數學知識的生活化。

  新課標中指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劉老師透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過的圓柱,然後在課件展示生活中的圓柱體,這一環節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透過觀察、交流、介紹,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慾望。由此匯入新課,到課的結尾,展示圓柱體在世博會建築中的應用,首尾呼應。特別是強調在生活中要根據實際情況辨別圓柱的高,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觀察、操作、交流的空間,透過學生觀察、思考、歸納,在充分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親歷探索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中,劉老師淡化了活動的形式,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盡情展示的舞臺。透過讓學生摸一摸、量一量等方式初步感知圓柱的特徵。再透過剪一剪、撕一撕等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什麼平面圖形,然後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探索沿高剪開的平面圖形與圓柱的關係,充分體現了課標提出的“有效的教學,學習活動不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作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的教學理論。這樣設計,既能激發學生探索的自信心,有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3、重視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三維目標得到充分體現。

  課標中把“空間觀念”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一個重要學習內容。劉老師在本節課中以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為基礎,從直觀的圓柱體實物,抽象出幾何圓柱體,透過讓學生觀察測量,動作操作等方法,感知圓柱的特點,然後又以梯形、半圓、直角三角形等圓形的一邊旋轉,看能不能得到圓柱。透過課件演示類比,猜測等手段,讓學生體會面動成體這個概念,發展了學生的三維目標。

  4、以有效的練習使新知學習及時鞏固。

  練習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新知並逐步形成技能,進而發展數學思維,進而發展數學思維,形成數學思想,劉老師的練習,設計了基本層,辨認哪一個是圓柱,綜合層切完或剪完後的截面是什麼圖形,哪個圖形是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拓展層算一算圓柱形飲料罐的長度、高等練習設計,結合學生的`已有經驗和所學新知,進一步鞏固圓柱的知識,適當拓展,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總之,本節課學生在倡簡、務本、求實、有度中經歷一個探究和發現的過程,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一個師生互動、合作共享的過程。

《圓柱認識》評課稿3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胡老師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原有知識進行新課的引課,讓學生有話可講,每個人都能講出原有知識的點點面面。從而引出圓柱這個圖形,因為學生之前對圓柱有一定的瞭解,知道什麼樣子的圖形是圓柱,只不過沒有透過概念的方式進行系統的學習,在學生說出圓柱的相關知識後教師引導學生從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方式方法進行學習。

  二、新授新知

  1.先從圓柱的構成開始教學,有摸一摸等方式對圓柱進一步的學習,感受到圓柱的底面是圓形的,而圓柱的側面則是一個彎曲的面,教師適時的引導學生叫做曲面。對於圓柱的兩個底面的面積計算是已經學習過的圓的面積計算,本節課就不需要過多的講解。胡老師在這個環節要求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交流溝通,體現了小組互動的教學方式對教學的重要意義。

  接下來就是從學生的觀察與發現中找出圓柱的概念,特別強調的是上下一樣粗的要求,這樣學生就不會搞不清什麼樣子的圖形是圓柱了。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用問題“你可以透過什麼方式來驗證上下兩個底面是一樣大小?”此時學生就開始驗證的過程,有的畫線,有的測量,等等方式出現,此時也可採取同桌為小組交流的方式協同合作,胡老師這個地方忽視了這一點。然後是彙報驗證的方法和結果,測量直徑、滾動圓柱形物體(注意起始點),這樣就能等到圓的周長相等,從而得出圓的面積也是相等的。然後以練習題的方式讓學生判斷哪個圖形是圓柱。

  2.教學圓柱的高,從兩個高低不一的圓柱引出圓柱的高,順其自然的進行下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教師教學高的概念(上底面與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學生回答到圓柱的高有無數條的時候教師這裡可以問下學生為什麼是無數條?而胡老師這個時候並沒有深究。然後就讓學生開始畫高,學生在畫高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的進行演示。畫好了之後有開始讓學生自己測量圓柱的高,此時就出現了圓柱體的平放和豎直放等情況出現,教師及時引導學生什麼才是圓柱的高。

  教師解釋生活中的圓柱體的高,有深、厚、長等。

  3.圓柱側面展開,因為學生準備好了學具,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剪開之後展示,與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開始引導學生解決這個問題,水到渠成。

  三、歸納總結

  從板書上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從認識圓柱體開始,學習了圓柱體的各部分名稱以及圓柱的側面展開,對後面的圓柱的表面積學習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圓柱認識》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