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五年級語文《海倫·凱勒》評課

五年級語文《海倫·凱勒》評課

五年級語文《海倫·凱勒》評課

  40分鐘,讓人覺得時間過得太快!這是我聽完陳老師執教《海倫·凱勒》一課後的感受。原因很簡單:情境感染了我。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教師以“不屈不撓”這個詞貫穿全文,將海倫的不幸、勇氣和信心有機地組合起來,配以恰當的情境烘托,使學生隨情而動、依境而學,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聚於其中,自然而不刻意,讓我們再一次體悟到了語文的魅力。

  “文以情而生”“情動而辭發”,兒童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怎麼會從“入情”到“動情”呢?讓我們先回顧一下陳老師的教學過程。上課伊始,在學生尚未深入課文之前,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師: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情來輕聲的呼喚一下(指課題)。生:海倫·凱勒。”從學生的呼喚聲中,教師可以瞭解到學生對人物瞭解的程度。接著,介紹海倫生平。再次呼喚……這個環節可以理解為教師在引導學生“入情”。入情是被動的,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怎樣入?入到哪兒?入的程度如何?這就是俗話說的“火候”,把握起來是不容易的。陳老師的“入情”切入點應當說找得很準,對學生初學時的情感要求也沒有人為設定門檻。

  我們知道,學生情感的產生是與他們的認識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失明失聰的海倫將面臨怎樣的艱難,僅從字面上學生是難以感受的。陳老師採取的策略是運用課件演示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海倫的距離,效果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課堂上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可能有,但我還沒想到(模擬情境體驗也做了)。隨後,教師反覆抓住第6自然段,透過引導學生評詞析句步步為營,打下情感共通的基礎,使學生的朗讀拾級而上,最後達到最佳狀態。在這一過程中,有兩個環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在指導第7自然段朗讀時,教師用自己的激情有效地點燃了學生的激情,“爸爸,媽媽,我回來了!”三次引讀,學生的情感已被充分調動了起來。“要想學生被打動,自己首先要被感動!”這一直是我的觀點,教師的這三次引讀沒有做無謂的技術要求,那一句句充滿激情的導讀語,就是最好的榜樣!

  二是在引讀之後,教師沒有戛然而止,而是乘勢而上又搭建了一級臺階——出示了“這是興奮的'淚水,也是心酸的淚水。因為他們(爸爸媽媽)彷彿看到海倫曾經,曾經,曾經。”引導學生回味、想象、說話。以本為本,卻又不唯本是本,我以為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就在我以為教學將要結束的時候,教師卻又殺了一個回馬槍“讓我們再飽含深情地讀一讀第6自然段。”,進得去,出得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境界,教師務必具備很高的教學技能和對教材的透徹領悟。所謂高屋建瓴即是指。這最後的一讀,學生是真的動情了,直到現在,學生們那飽含深情的朗讀猶在耳畔縈繞。

  最後,用我最喜歡的一句海倫的名言作為結束語:“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

【五年級語文《海倫·凱勒》評課】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