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音樂課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走進京劇大世界》。它是人音版初中音樂教材第十五冊的內容,適用於八年級的學生。下面,我將從六個方面談談這堂課中資訊科技與音樂學科整合的設計思路和教學意圖。

  一:說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唱(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京劇藝術是我國的國粹藝術,它是一種綜合性舞臺表演藝術,僅靠老師的語言介紹,或聽唱段欣賞,對學生認識其綜合性表演藝術特徵有很大的侷限性,因此,採用資訊科技多媒體手段能拓展學生的認識視野。

  2、學生分析:八年級學生對京劇瞭解不多,他們對拖著長腔的京劇不是很喜歡,但他們具有求知慾望強、表現慾望強、好奇心大、積極性高的特點。能熟練使用Internet,有較高的資訊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且具備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3、教學環境分析:本節課在多媒體教室授課,便於使用視聽結合的教學手段,這是滿足學生情感與認知需求的最有效、最實用的途徑。

  二、說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以典型範例欣賞激發學生興趣,喜歡聆聽和觀看京劇。

  2、認知目標:

  藉助資訊科技手段,瞭解京劇的行當、臉譜、表演特點及京劇的伴奏樂器。

  3、能力目標:

  啟發學生積極體驗與感受京劇音樂,從而提高學生鑑賞京劇的能力。

  三、 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京劇藝術的四大行當、四大功夫等相關知識,初步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

  難點:調動學生將課堂變成展示自我的舞臺,積極參與欣賞、模仿和富有創造性的藝術活動。

  四、說教學方法

  為了突破課的重點、難點,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情景教學法、談話法、體驗教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營造濃郁的京劇氣氛

  為了營造濃郁的京劇氣氛,激發學生對京劇的興趣,課前,多媒體播放京劇《蘇三起解》影片片斷,學生隨京劇音樂進教室,營造課堂濃郁的京劇氛圍。

  (二)、課中——創設情景,加深感受。

  第一環、談話法提出問題,引出課題。

  課開始,我問學生“你知道剛才播放的是我國戲曲中的哪個劇種嗎?”結合學生回答,引出課題“走進京劇大世界”。

  第二環、自主合作,瞭解京劇常識。

  課前我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並給他們提供了三個主題學習網站:“中國臉譜網”、“ 走進京劇 ”網 、“ 時代國粹”網,讓學生課外在網路上搜尋相關京劇常識,然後整理所查到的資料,分別做成圖文並茂的簡報發到我的郵箱,我挑選其中幾個較好的,由學生在課上給大家展示、分享,這時的學生儼然成了老師,教與學角色的變換,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熱烈、高漲的課堂氣氛中,透過自主合作,大家瞭解了京劇的四大行當,四大功夫,臉譜特點,伴奏樂器等京劇基本常識。學生對京劇藝術的熱愛之情也由然而生,初步達成了課的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資訊科技網路象本大百科全書,大大拓展了教學內容的資訊量,簡報展示方便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積極。

  第三環、創設情景,加深感性體驗。

  老師使用多媒體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影片片斷,為學生創設看得見、摸得著,京劇就在自己身邊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跟著媒體示範念一念有音調的京劇韻白、看一看精彩的武打動作、做一做京劇的表演程式,這是學生感受和體驗京劇的良好途徑與方法,使他們在輕鬆愉快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能。資訊科技多媒體影片的演示解決了一般音樂老師無法達到的京劇表演專業水準的難點,體驗教學法能便於調動學生將課堂變成展示自我的舞臺,積極參與模仿和富有創造性的藝術活動,更好地感受體驗京劇的表演特點。

  第四環、綜合欣賞,提升能力

  在前面各環節的基礎上透過影片欣賞京劇《鍘美案》選段《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試圖利用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在直觀性、趣味性、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透過觀其形,辯其色、聽其聲、會其意來學習欣賞。資訊科技多媒體的使用給學生展現了京劇表演的舞臺,讓課堂充滿戲臺的味道,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視聽結合,聲像一體,提供的外部刺激多樣化,能使學生獲取更為清晰的音樂形象,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大大激發了學生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課後延伸

  為了拓展京劇文化視野,提議學生在班裡辦個京劇藝術牆報。可提示學生在網路上搜尋有關京劇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京劇故事,藝術家的軼聞,可用文字、圖片、唱譜等各種形式。

  六、說教學反饋

  1、教學氛圍和諧,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課堂上有師生熱烈的討論聲,也有學生激情昂揚的發言聲和學生髮自內心的由衷感嘆“京劇,你真ok!”。這一切說明,資訊科技多媒體手段在這節課上起了橋樑的作用。

  2、活動形式豐富,學生實踐成效顯著。聽一聽、念一念、看一看、做一做,學生的實踐活動串連了本堂課。

  3、交流方式多樣化,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師機交流,生機交流,使課堂生機勃勃,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必將帶領學生成為網路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節課中,資訊科技運用的創新點是:憑藉資訊科技手段,營造京劇氣氛,最佳化音樂教學過程。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您的指導。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2

  一、說理念

  器樂是音樂的重要表現形式,在當今普及音樂教育過程中,器樂教學已成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沒有器樂教學的音樂教育絕對是不完整的教育。器樂教學對於學生來說,既是很好的音樂實踐,又能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而器樂演奏對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等方面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本課旨在透過薩克斯管的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根據教學實際,學生能力,我自選教材《薩克斯管演奏教程》,並精選入門小曲《搖籃曲》,作為學生演奏學習的曲目。這是一首具有搖籃曲風格的四三拍子的曲子,一段體結構,旋律優美簡單,全曲只有G、A、B三個音符,學生容易掌握。

  2、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薩克斯管及歷史。

  (2)、能力目標: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體驗演奏的樂趣,樹立信心陶冶情操。

  3、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包括姿勢、口型、手型及簡單的指法),並演奏樂曲《搖籃曲》。

  本課的難點是:學生對樂器的控制及能奏出輕鬆而美的聲音。

  三、說教法、學法

  七年級學生是學習管樂較佳時期,身體發育等已經具備學習條件,只是薩克斯管看似複雜,一般學生望而興嘆,認為挺難學,其實越複雜的樂器,越易上手。我根據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及學生實際設計如下教學方法:

  1、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創造最佳心理狀態,樹立信心,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多動腦、動手、動眼、動口、用心去演奏、去感受和表現音樂,多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樂器去"歌唱".具體運用以下教學方法:

  (1)探究發現法,

  (2)器樂講解示範法,

  (3)實踐練習法,

  (4)模仿、接龍,

  (5)欣賞體驗等。

  2、學法

  (1)、學生要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究,大膽地去模仿,去演奏,去競爭,充分表現展示自我。

  (2)、注意與他人和教師溝通合作。

  (3)、注意養成良好的器樂學習習慣,慢練是學習最好的方法。慢的過程中能更好的去聆聽,去體驗,去感受正確的演奏。

  四、說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3分鐘左右)

  首先,我用bβ高音薩克斯管演奏《回家》片段,激發學生對薩克斯管的興趣及求知慾。

  (二)新課教學

  1. `認識瞭解薩克斯管(5分鐘左右)

  1)、薩克斯管的簡介(阿道夫-薩克斯的頭像掛圖)

  2)、薩克斯管的種類及音域(五種薩克斯管的掛圖)

  3)、薩克斯管的構造(bE薩克斯管示範)

  (薩克斯管主要有:上段管體、下段管體、喇叭口、連動杆、彎勃、笛頭、掛帶。笛頭又分為哨片、卡子、笛帽。)

  2. 掌握薩克斯管的基本演奏(12分鐘左右)(包括姿勢、口型、手型及簡單的指法、吐奏與連奏等)這個環節中,主要透過教師本人規範而科學的示範演奏,()以及自我探究,師生交流、互動,引導解決本堂課的重點,教師在這一環節中既要講清演奏要領,又要及時糾正學生錯誤。

  3. 學習吹奏《搖籃曲》(15分鐘左右)這是一個實踐練習的過程,學生興趣濃厚,可以採取模仿接龍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很快的掌握樂曲的演奏。注意樂曲三拍子的律動,及連奏,儘量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樂器去"歌唱",儘可能的用美的聲音去表現音樂。練習時可以分組合作探究與他人和教師溝通。

  4. 展示自我表現自我,並進行創造性的表演。這是本節課的高潮部分,課程進行到這裡,學生都躍躍欲試,表現自我展示自我,將得到更好的體現。這時可以進行生生評價、自我評價、教師將給與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勵,表現特突出的,教師將贈與爵士名盤給與獎勵。

  (三)拓展延伸

  欣賞爵士薩克斯的演奏片段《母雞公雞》,介紹薩克斯管演奏風格(古典與爵士),並介紹我國薩克斯管演奏現狀及國際水平,激起學生努力學習併為我國管樂事業做出貢獻。

  (四)結課

  同學們在《回家》的樂曲中走出教室。

  五、設計自我評價

  本節課是一堂實實在在的器樂教學課,就從薩克斯管那金燦燦的外型就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讓他們滿懷探究之情主動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參與,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另外,本科設計背景:在我校,學生大多家庭條件較好,一件初學樂器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不存在困難,並且在我校管樂學習氛圍很好,學校有一百多人的管樂團,因此完成此節課的教學是可能的。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紅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兒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根據日本詩人三本露風(1889—1965)回憶童年情景的詩作譜而成。歌曲為三四拍,共八小節,短小精煉。曲調自然流暢,感情真摯,具有夢幻般的意境。1924年歌曲問世後,不僅在日本廣為傳唱,還被改編為管絃樂曲等各種形式,流傳到其他國家,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

  歌曲分為兩個樂句,第一樂句旋律上行,第二樂句以下行作為呼應。歌曲中設定了較多的力度記號,力度變化細膩、頻繁,但基本上都與旋律的起伏結合緊密。第二聲部的哼鳴,烘托了寧靜而深遠的氣氛。

  二、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定的:

  知識目標: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紅蜻蜓》,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嚮往。

  技能目標:學生能專注地聆聽歌曲,樂於用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表現音樂,認識漸強漸弱記號、換氣記號,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並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情感目標: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緒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情緒,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養良好聆聽習慣,感受童年帶來的美好回憶。

  四、教學難點:

  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五、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幫助學生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以"美"為突破口,以實踐為中心,以技能為手段,以能力為重點,運用創設情境法、聽唱法、對比感受等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不斷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六、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透過"看""聽""唱"等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把握歌曲內容。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匯入:同學們,歡迎大家走進今天的音樂課堂,這節音樂課,我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動聽的音樂。.師提問:你聽到了什麼?聯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後透過教師詩一般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學生興趣。

  二歌曲教學

  過渡:童年生活快樂而難忘,聽!晚風中有傳來了一陣優美的旋律——

  1.初聽《紅蜻蜓》伴奏。師提問:它描寫了什麼?給了你怎麼樣的感受?

  2.教師鋼琴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歌詞。

  3.聽教師範唱

  4.學唱歌曲

  (1)跟琴唱第一段,認識換氣記號。

  (2)再次跟琴唱第一段,認一認漸強漸弱記號。

  (3)自學第二段、第三段。

  師:給你們半分鐘時間,請你練唱一下第二段歌詞。

  師:能馬上把第三段歌詞唱一唱嗎?(注意:第三段歌詞和第一段歌詞的不同)

  (4)齊唱全曲。

  三對比體驗快速演唱

  師:由於這首歌曲的廣泛傳唱,如今它已有許多版本,讓我們來唱一唱這個速度的版本,給你們什麼不一樣的感覺?(播放快速伴奏)設計意圖:速度、情緒的變化,能表現出不同的情境,這正好比學生在欣賞同一首樂曲時,會因個人喜好和經歷的不同,產生不同的聯想、感受,音樂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現正是應證了音樂的多元化。

  四二聲部合唱

  欣賞日語演唱的合唱曲《紅蜻蜓》對比合唱與齊唱——合唱比齊唱效果更豐富、飽滿、有變化。接著用"lu "跟琴哼唱二聲部。最後把學生分成兩大組,演唱不同聲部,體會合唱效果。此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兩聲部歌曲的合唱學習,體驗二聲部合唱歌曲所表現的和聲效果,學習合唱知識,練習二聲部合唱技能。

  五表現歌曲

  為每一段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比如:齊唱+領唱+合唱)

  設計反思:在整堂課中,我都注重了個體性與整體性相結合,這種結合體現在既有一些音樂特長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體性的合作演唱;體現在小組化的探究與整體的共鳴。本堂課最重要的一點是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願望,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對比、體驗,找到解決的方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性、簡捷性、靈活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4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風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態的音樂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居住在我國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們的歌聲像遼闊的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淨,舞蹈藝術更是豐富多彩,表達了蒙古人民對草原、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弘揚民族文化,培養學生們的民族情結是我們音樂教育者的責任和使命。根據教學設計,結合課標“感受、鑑賞、創造、探索”精神,本節課安排了以下內容:

  ①學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讚歌》。

  教學目標

  1.透過唱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們瞭解蒙古音樂的風格特徵和基本常識;瞭解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

  2.培養學生們熱愛美好生活和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培養學生們對民族音樂藝術的想像力、鑑賞力和探索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透過學唱歌曲《牧歌》和欣賞教學使學生們瞭解蒙古音樂的風格和特徵,培養學生們對民族藝術豐富的想像力和鑑賞力。

  教學準備

  鋼琴、音響資料、課件。

  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我主要採用了視覺影象法、設定疑問法、啟發引導法、評價激勵法。

  首先,民族藝術是從勞動人民的生活勞動中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緒,要了解一個民族的音樂語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風土人情,所以,我選了一部分有關蒙古人民生活場景和精美畫面在導課時播放,既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又豐富了學生們的人文歷史知識,開拓學生們的視野。

  其次,根據學生們好奇愛動,愛展示自我的特點,我採用了設定疑問,啟發引導和評價激勵的方法,以“老師為主導、學習為主體”,讓學生們動靜交替、熱情活潑的氛圍中增長知識,得到美的薰陶。

  說學法

  聆聽法、小組活動法。

  首先,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聽是我們感知音樂、理解音樂的基礎。培養學生們用心聆聽音樂是培養學生們表現和創造音樂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組活動法,讓學生們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識,不僅培養學生們的團體協作精神,又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創造優良的課堂氣氛。

  說教學過程

  一、導課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後上題目:選擇與本片內容相符的項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國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習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設定意圖:透過觀看聲像具備的短片,可以抓住學生們的好奇心、注意力,並透過討論,師生交流引發學生們聯想,豐富學生們有關草原人文歷史方面的知識。

  在這環節中,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們瞭解地理環境與人們的生活習俗及音樂文化之間的關係。如寬廣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搖籃,人們熱愛草原就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寬廣的草原賦予人民寬闊的胸襟和豪爽熱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聲像遼闊草原和天空一樣嘹亮明淨,舞蹈更是豐富多彩,有表現生活場景的“盅碗舞”、“擠奶舞”等。下面欣賞合唱《牧歌》。

  二、新課

  (一)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

  欣賞前,把學生們分組,讓他們用蒙古風景或歷史人物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隊”、“千里鐵騎隊”、“成吉思汗隊”、“呼倫貝爾”。

  提出問題:歌曲用什麼聲音,塑造了什麼音樂形象?

  [播放樂曲]

  聽後討論問題,在這個環節,鼓勵學生們暢所欲言,老師適當引導激發學生們想象。僻如:歌曲純粹用人的聲音,用不同的音色組合,不同的力度變化,展示出草原美麗遼闊的景象。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讓學生們一起朗誦書上《牧歌》的歌詞,共同回味合唱帶來的美好回憶和聯想。並讓學生們瞭解無伴奏合唱的知識。

  (二)學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師有感情地範唱一遍。

  提出問題,歌曲旋律有什麼特點?

  寬廣、悠長、深情,表現大草原的遼闊美麗及人們無限的熱愛之情。

  2、學唱歌曲

  1)跟老師學唱譜子,並找出樂譜中旋律相近的小節,這樣有助於學生們對旋律與節奏更準確地把握。

  2)跟琴唱歌詞

  要求學生們輕聲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學完後,採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勵學生們創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鳴附和”等,這樣既練習了歌曲,培養了學生們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在此環節,補充蒙古歌分長調和短調知識。

  三、欣賞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

  介紹馬頭琴是蒙古族比較有特色的樂器,因琴頭上雕刻馬頭而著稱,演奏時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樂曲]

  找學生們簡單談一談樂曲表現的內容:萬馬奔騰的壯觀場面。此環節只作欣賞了解。

  四、創作與探索

  播放背寫音樂草原歌曲《讚歌》

  在這個環節,鼓勵學生們大膽運用各種藝術形式來表現蒙古草原的美麗遼闊與生活習俗。比如唱歌、舞踏、美術、朗誦、模仿表演摔跤、賽馬等,老師要行當地指導。

  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表演,以調動學生們積極性,此環節占課時比較長,約十五分鐘左右。

  五、結束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蒙古草原豐富的自然資源是蒙古人民賴以生存的基礎,人們熱愛草原,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蒙古草原豐富多彩的音樂藝術表達了蒙古人們對美好生活無限的熱愛之情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請學生們收集有關蒙古草原的資訊。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鑑賞》(全一冊)第一單元《學會聆聽》第一節《音樂與人生》。 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以及講授音樂的基本要素。①《草原放牧》選自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吳祖強、王燕樵、劉德海作曲。《第六悲愴交響曲》是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創作的,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學目標為以下兩點)

  2.教學目標:

  ①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草原放牧》、《第六悲愴交響曲》思想情緒,感受音樂的形式要素,培養學生音樂鑑賞和評價的能力。

  ②初步學習和認識音樂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標,我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3.教學重點、難點:

  ①透過欣賞作品和對音樂的理解,學生能夠認識部分音樂形式要素是怎樣發揮藝術作用的。

  二、說教法說學法

  高中的學生,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達到視覺聽覺的高度結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將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下面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①匯入部分:首先播放騰格爾《天堂》的音訊,配合草原風光圖片匯入,營造氛圍,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

  ②之後我將提問學生“從他的歌聲中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回答,最後我來總結“騰格

  爾把大草原,他的家鄉比喻成天堂,可見他對大草原的熱愛,接下來我們再聽一個發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這個故事很特別,是用琵琶來講述的”

  ③完整聆聽《草原放牧》之後,問學生音樂情緒是怎樣的?(富有生機和朝氣、天真、活潑)聯想和想象到了什麼?(聯想到美麗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然後介紹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②樂曲表現的是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抗嚴寒、鬥風雪、保護集體財產的內容。

  ④接下來我將有請本班學習舞蹈的同學配合《草原放牧》的音樂,展示幾個蒙古族舞蹈動作,意圖是加深音樂記憶,培養和激發持久興趣.

  ⑤然後欣賞《第六悲愴交響曲》,瞭解作品創作背景與作曲家的性格特徵,讓學生從社會、文化、歷史等多維度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特點和體會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培養學生音樂鑑賞和評價的能力。下面有來了介紹柴可夫斯基:(④書上第6頁)

  ⑥接下來引導學生初步學習和認識音樂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內容。(⑤書上第8頁)之後再次聆聽 《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透過對音樂的理解,向學生提出問題“是哪種音樂形式要素髮揮藝術作用的”討論最後總結

  四、拓展

  ③聆聽管絃樂曲《森吉德瑪》,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想象樂曲的音樂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點及其變化。

  五、總結

  透過欣賞《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愴交響曲》,可以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6

  一、課題:西南風情(第一課時)

  二、教學目標

  1、能用熱情歡快的情緒演唱《愛我中華》,體驗與表現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情感內涵。

  2、欣賞部分西南少數民族歌舞片段,透過旋律、節奏等音樂要素感受與體驗其音樂風格。

  3、樂於合作,積極參與音樂實踐與創編活動。

  三、教學內容

  1、用熱情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愛我中華》。

  2、欣賞《什麼水面打跟斗》,進行歌詞創編。

  3、欣賞《竹竿舞》,進行合作表演。

  四、教學重點

  感悟民族音樂風格,拓寬民族文化視野

  五、教學難點

  參與音樂創編與實踐

  六、學情分析

  我所面對的八年級學生,在歌曲的演唱上,雖然能夠較好的'理解歌曲的情感與內涵,並喜歡歌唱。但囿於變聲期的嗓音條件,在演唱的水平與表現能力上卻有所不足。在音樂作品的聽賞方面,他們有較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老師適當的啟發與引領下,能夠較好的把握與理解作品的節奏、風格、情緒、情境等特點,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表述。在音樂的探究、創編、合作上,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還怯於大膽的嘗試與展示,需要老師和其他有能力的同學帶動並給予鼓勵。

  七、設計的環節與作用

  我所設計的環節為歌曲《愛我中華》學習與演唱之後的拓展學習環節。目的是讓同學們進一步接觸西南少數民族的音樂與舞蹈,並透過音樂創編與實踐活動深化對西南少數民族音樂風格的感受與體驗。

  八、設計環節中所用到的資源及手段

  1、壯族民歌風格的對歌《什麼水面打跟斗》。感受壯族人民充滿生活情趣的對歌場景,並進行填詞創編活動。

  2、流傳在西南廣大少數民族中的舞蹈遊戲《竹竿舞》。感受與模仿其特有的節奏,或是進一步進行“竹竿舞”的創作練習。

  九、設計的理念與擷取這兩個資源的原因

  在這個環節中,我的設計理念立足於《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等基本理念,透過體驗、模仿、創造、合作等途徑,以期對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與合作協調能力等能有所促進。依託教材,我選取了壯族民歌風格的《什麼水面打跟斗》,以及流傳在西南很多少數民族中的《竹竿舞》。讓學生們透過歌唱的創編、節奏的模仿、舞蹈的律動等多種形式充分體驗與感受西南少數民族的獨特音樂風情。

  十、教學過程簡述

  1、匯入:傣族舞蹈《孔雀舞》影片片段,匯入與引出課題

  2、學唱歌曲《愛我中華》

  (1)欣賞歌曲,感受風格

  (2)展示節奏難點與旋律難點,視唱練習與解決

  (3)練唱歌曲

  (4)完整而充滿感情的演唱歌曲

  3、拓展學習與音樂實踐

  (1)欣賞壯族風格的對歌《什麼水面打跟斗》即興創編對歌的歌詞,進行現場對歌

  (2)欣賞西南少數民族舞蹈《竹竿舞》模仿與擊打舞蹈的節奏,兩兩合作進行“竹竿舞”表演

  4、課堂小結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7

  一、說設計思路

  本課是第六單元中的一個課題,我在學生現有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深挖教材,以複習為切入點,側重於基礎技能和技巧的鞏固,強化學生的動手和小組合作能力,在學生基礎技能和技巧的鞏固方面作一個嘗試。

  二、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教材選自人音版八年級15冊第六單元冬之韻中的兩首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踏雪尋梅》,這是兩首旋律優美、格調清新高雅的歌曲,唱出了冬天之韻味,唱出了冬天給人們帶來的歡樂,把冬天一幅幅至純至美的景色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給我們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

  2、教學目標

  初二的學生已接觸到許許多多的音樂作品,對事物有自己特定的思想和感受,音樂的基礎技能和技巧有一定的積累,並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透過對音樂的感受,體驗冬之韻,以樂觀的精神對待自然、對待生活。

  (2)複習《踏雪尋梅》,製作打擊樂器並創作簡單旋律。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集體合作能力。

  3、教學重難點

  音樂是抽象的,雖說學生學習音樂的技能技巧有一定的基礎,但實際操作中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把感悟冬之韻,製作樂器和創作簡單旋律,作為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三、說學情

  初二的學生對音樂作品,具備一定的感受能力,加上多媒體展示的畫面,對他們感悟冬之韻有一定的幫助;他們本身具有的動手能力和原有的技能技巧以及教師的引導示範、小組合作的智慧,對難點的突破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說教法

  根據音樂課要讓學生多聽多練多體驗的特點,我自制電腦課件,採用啟發講解法、示範演練結合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在上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引導、啟發、激勵學生,從而利於達成教學目標。

  五、說學法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製作畫面精美的課件,讓學生全方位地感悟音樂。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把學生分成三個學習小組,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能主動的有效地參與實踐創作,並協同解決實踐創作中的問題。

  六、說教學程式

  1、播放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匯入課題。

  這是啟動環節,學生透過欣賞影片,設定問題:

  (1)歌曲怎樣描繪雪?

  (2)你看到了怎樣一個冬天?

  學生說說冬之韻,初步感悟歌曲描繪的冬之韻。

  2、為了讓課題得到拓展,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文學作品所描繪的冬之韻,我讓學生找找相關的詩句,發現所描繪的共同點:以詠梅為主,主要是冰雪的潔白無暇、晶瑩剔透;臘梅的不畏嚴寒,笑傲風雪。隨後,我摘選了幾首詩詞,讓學生概括冬之韻:冰雪的潔白無暇、晶瑩剔透;臘梅的不畏嚴寒,笑傲風雪。從而突破難點。

  3、複習歌曲《踏雪尋梅》,尋找音樂的源泉。讓學生複習演唱歌曲,加入打擊樂,進行伴奏,並設定問題:歌曲中的哪一句出自我們生活中的聲響?這一問題的提出對下一環節的順利進行有著提示作用。

  4、拓展思維,動手作一作。這一環節中有兩項活動。

  活動1、利用玻璃杯、碗等製作有音高的打擊樂器。

  活動2、用“1、2、3、5、6”五聲音階為下面詩詞創作簡單的旋律。

  第一首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第二首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第三首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

  創作簡單的旋律,填上以上詩詞,唱一唱。

  在活動開始前,我展示製作好的玻璃杯樂器,向學生講解制作的方法,加入不等量的水,得到不同音高的玻璃杯樂器。然後我把學生分為三個學習小組,在實踐操作前進行講解、示範。在學生實踐時,我在學習小組間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引導、激勵學生,從而使難點得以解決。

  5、學生展示與評價,我讓學生展示作品,並讓他們進行自評和互評,最後我概括,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指出不足和改進。

  6、在課堂小結中,我讓學生先小結,我再概括:大自然的美景,美不勝收,我們要用心才能感悟;生活中的音樂,妙不可言,我們要用心才能聆聽。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8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初中七年級音樂課的一首作品。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譽的著名作曲家王洛賓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從一個高階知識分子口中學得,並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個樂句都是基本相同的節奏,同樣的旋律重複而讓人百唱不厭,只在第三樂句的旋律上稍許變化,就能給人以新鮮感。最末兩小節是樂段的擴充,在稍許變化的旋律中,用鄉間土味的虛詞襯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結束全曲。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唱歌曲使學生體驗作品中輕快活潑的情緒。

  能力目標:透過音樂活動,瞭解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

  情感目標:透過學唱歌曲,使學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啟發學生珍惜光陰。

  (三)教學重點:體會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

  (四)教學難點:感受歌曲的音樂表現形式,理解歌曲的歡快情緒,鍛鍊對新疆民族舞蹈動作的創編能力。

  二、說學情

  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音樂的基礎知識,但他們把握音樂的情緒和表現音樂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和提高。對於我們所教的學生,都是鄉鎮的學生,他們從小就很少跟音樂接觸,因此,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不夠濃厚,還缺乏一定的主動性、積極性。想要讓學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樂知識,那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有了動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說教法

  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談話法、討論法、表演法等。

  四、說學法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如下學法:整體感知法、視聽法、討論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實踐法。

  五、說過程:

  (一)情景匯入 引情激趣

  1。教師範唱新疆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

  2。要求學生聽後說出它是哪個民族的歌曲,並說說歌曲的音樂情緒。

  設計意圖:課前學生的注意力都比較分散,因此,運用提問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透過情景創設,運用視聽法、提問法,讓學生感受新疆民歌歡樂的歌舞場面,激發他們的興趣,為新課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從而引入新課教學《青春舞曲》。

  (二)整體感知 引導掌握

  1。教師範唱《青春舞曲》

  設計意圖:讓學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2。學唱歌曲

  (1)隨老師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師唱旋律,學生唱詞。

  (4)教師根據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分析、糾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歡快的情緒和拍的韻律感)

  (6)分小組和組合進行歌曲的演唱

  設計意圖:七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都已經趨向於成熟階段,已經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能夠感受、體驗歌曲的風格特點。

  (三)音樂活動———探究表演展現自我

  教師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動作。

  設計意圖:透過教授舞蹈動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

  (四)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這手歌曲揭示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道理?

  2。討論(師生、生生互動)

  設計意圖:音樂也是一門學科,它滲透著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透過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交流、討論,不僅能夠掌握歌曲中蘊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們青春易逝,一寸光陰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時間,珍惜時間。)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鑑別、分析和表達能力。

  (五)小結:

  今天我們從學習《青春舞曲》這首歌曲中,對我們美麗的新疆已經有了一些瞭解,我們要熱愛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繼承和發揚具有我們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同時還要謹記歌曲給予我們的人生道理:珍惜時光,展現自我。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著眼於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貫穿整堂課。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初中音樂教材第15冊第四單元中的一首京歌——《唱臉譜》。我的說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說教材分析、說學生分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點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教學效果、說我個人的作為音樂教師的基本功。

  本節課教材對學生了解和認識國粹京劇極其重要的引領作用,著重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京劇的特點和獨特魅力,特別是對京劇藝術進行深入的探索與感知。使同學們願意探索與京劇藝術有關的文化知識並參加創造性的實踐活動。

  八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樂於接受新鮮事物,京劇藝術對他們來說很新奇,八年級還是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京劇興趣產生與否,決定了他們對音樂審美的態度。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夠感受、體驗京劇的行當、臉譜、服飾、唱腔、情緒,能初步分辨京劇的行當、角色、文武場等音樂文化識。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對京劇行當、唱腔、情緒的判斷力,增強對京劇藝術的理解能力,感受、體驗京劇的美。模仿京劇的韻味,演唱戲歌《唱臉譜》,能夠伴隨鑼鼓經走臺步及亮相。

  3、情感目標:能對京劇藝術感興趣,喜歡聆聽和觀看京劇,願意探索與京劇藝術相關的文化知識

  【教學重點】:瞭解京劇的相關知識並能用一定的京劇韻味來演唱歌曲《唱臉譜》。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多種審美實踐活動中初步感受京劇的特點,培養學生對京劇的興趣。

  【教法】我運用了講授、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做多種形式的參與和感受。啟發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歸納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做到聲像結合、視聽結合,很好的調動學生的興趣,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使之貫徹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音樂的意境。

  【學法】體驗、比較、探究、合作的學法

  對於音樂課,我的設計理念是: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音樂氛圍,讓他們藉助已有的知識獲得新的感受。在本節課上我一直以激發學生對京劇藝術的興趣和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為主線,喚起每個學生的心靈共鳴,使他們盡情地暢遊在戲曲藝術的海洋中。

  為此,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

  【環節一:創設情境,匯入主題】

  我採用了動感時尚的表演京劇節目形式,歌曲《粉墨人生》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上課伊始,就對本課充滿了好奇。激發了學習熱情。精彩的教師示範,引發學生共鳴。

  設計意圖:創造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情感。

  【環節二 視聽感知,走近京劇】

  精彩京劇選段影片欣賞,引出京劇的行當。徹底征服學生的注意力,接著完成對京劇行當及相關知識的認知,在合作體驗中引發學生的思考。流暢的完成從興趣到知識的過渡。

  教學意圖:學生經過視、聽、演加強對京劇藝術知識的理解。

  【環節三 勇於實踐,提升審美】

  1、整體聽賞歌曲《唱臉譜》,用學過的知識來感受歌曲。

  2、欣賞美麗的臉譜圖案,並引匯出臉譜圖案的含義。

  3、完整演唱歌曲,難點部分教唱。

  4、“我是小戲迷”環節,實踐中提升審美能力。

  教學意圖:在實踐學習中,進一步體驗京劇的樂趣和美妙。

  【環節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完美的課堂應該能夠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和投入,通過幾個有特點的戲歌例項向學生表明,美妙的京劇離我們並不遙遠的,在流行音樂中完美結合,產生精彩的效果。只要大家積極的探索,夢想總會實現。

  【環節五:教師寄語——小結】

  京劇讓我們音樂更加絢爛;音樂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美麗多姿;音樂為我們插上尋找夢想的翅膀,讓我們在音樂的曼妙天空下,自由的翱翔!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喜歡、熱愛音樂,用音樂美化我們的人生!這也是我這樣設計這節課的目的。

  【板書】我的板書展示出了這節課的知識要點——京劇的相關知識及教學流程。

  【效果】我認為我的這節課能夠讓學生體驗和感知京劇的特點及獨特魅力,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到戲曲的美,是一種享受。同時能激發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使同學們願意探索與京劇藝術有關的文化知識並參加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也因為我個人的教學和藝術功底與課堂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首先,我簡單說一說我對於教材的理解。

  《江河水》是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節欣賞課,是一首雙管獨奏曲,它從另一個側面演繹著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江河水》五十年代初經加工整理成為一首雙管獨奏曲,六十年代初由黃海懷移植為二胡獨奏曲後流傳更為廣泛。無論作為雙管獨奏曲,還是作為二胡獨奏曲,《江河水》都能展示其驚天地泣鬼神的獨特魅力,樂曲開始,雙管從最低音區起奏,旋律連續四次四度上揚,悲憤之情迸發,隨後旋律即層層下落引出主題。樂曲第二部分音調平穩,採用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同音轉調方法,由第一部分的激越的A羽轉入暗淡的A徽同主音調使他和第一部分形成調性色彩的對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樂曲展現出激動、憤怒之情,音樂由哭訴、沉穩變成憤怒的聲討和激昂的反抗,極大地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二、說學情

  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瞭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於音階基礎知識和音樂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夠自己獨立演唱簡單的音樂;這一階段學生學習自制力不夠,自主學習能力不是很強,所以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多引導多關注;初中階段處於變聲期階段,在進行演唱之前一定要提示學生保護嗓音,並注意健康、衛生用嗓。在這一階段學生比較喜歡流行歌曲,可以適度的在講課過程中穿插一些流行音樂進行組織授課,讓學生能夠樂於學習並忠於學習。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絡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欣賞樂曲《江河水》,感受歌曲中表達的悲憤情感。

  過程與方法:學習過程中運用聆聽、比較、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知道哭腔音樂和樂曲《江河水》的音樂特點。

  知識與技能:能夠了解雙管;能夠用語言表達出對音樂的感受。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是分析各段落音樂所表達的不同感受,並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難點是試著學唱主題部分的旋律,根據音樂要素進行分段分析。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聆聽法、對比法、分析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匯入、感受體驗、分段聆聽、鞏固提高、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匯入環節

  好的匯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將採用影片匯入法,播放不同樂器演奏出來的樂曲,包括巴烏、鋼琴、葫蘆絲、雙管,學生說一說能聽出哪些樂器的聲音並說出樂器得名稱,之後向學生們展現雙管,觀察雙管的外形特點。透過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出不同的樂器能夠吹出不同的音色,今天我們就共同學習一首用雙管演奏的樂曲《江河水》。在學生的回答中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既鍛鍊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節是感受體驗環節

  感受體驗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會為同學們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江河水》,並提問同學們歌曲歌曲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透過初聽,學生能夠說出歌曲從低音區起奏,整首樂曲讓人感受悲傷、淒涼、低沉。隨後復聽歌曲並繼續提出問題:歌曲的曲式結構是怎樣的?可以拿出之前蒐集的資料進行討論。學生談論分析後可以回答出,樂曲為三部曲式,包括引子、第一段、第二段、第二段。在學生回答後,我會對學生進行鼓勵性的評價並總結。

  透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音樂特點以及樂曲最表面一層的音樂資訊,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學唱歌曲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節是分段聆聽環節

  分段聆聽樂曲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這一環節,我選擇用對比聆聽的方式展開教學,精心誘導,變枯燥為生動,學生親身實踐、自主探究。

  首先是聆聽引子部分,學生聆聽後分享歌曲的情緒是什麼樣的,透過聆聽學生可以發現節奏自由、情緒是淒涼地。緊接著聆聽第一段並進行分析,第一段的速度是慢速、悲痛、傾訴的,感受樂曲所表達出主人公的茫然無奈,帶領學生學唱歌曲的樂譜旋律,並跟琴彈唱,便於學生更好的理解樂曲。教師引導學生聆聽第二段,並讓學生說出第二段跟第一段對比有什麼樣的不同,學生可以發現速度變換了,第二段為原速,情緒為若有所思地。

  其次,學生對比聆聽第三段與第一段,學生可以發現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現,速度與力度與第一段形成鮮明的對比,樂曲展現出激動、憤怒之情,音樂有哭訴、沉思變成憤怒的聲討和激昂的反抗,極大地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最後學生帶著情緒完整的聆聽歌曲。

  透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高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並讓音樂變得生動有趣。教師播放二胡版的《江河水》,學生對比欣賞,開拓視野,更深一步的感受《江河水》的音樂情緒,以及不同音色的樂曲特色。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學生又可以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也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有哪些收穫,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

  在作業部分我會佈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請學生蒐集收集《江河水》有關的其他知識,下節課共同分享。

  這樣既可以重新為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起到加深記憶的作用,同時又可以將課堂延伸到課下,充分發揮音樂的作用。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11

  我今天的課題是《讓世界充滿愛》下面讓我來解說我整堂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人音版初二一單元歌曲,1、《讓世界充滿愛》是一部獻給1986年“國際和平年”的組歌,由四部分組成,教材中選用了第二部分,其音樂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溫馨抒情,B部在調性上與A形成對比,最後四個樂句完全再現。本課以“愛”為線索,透過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題音樂作品的欣賞,使學生感受音樂與心靈的溝通;在學唱歌曲的過程透過分析,討論,體驗,使學生意識到各音樂要素在表現歌曲內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後地歌唱中,對音樂要素能自己進行分析,合理地處理歌曲。

  根據教材的內容要求,我制定了我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讓同學們在各種愛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動中體驗、感受:愛——————人類永恆不變的主題。

  (2在學習中,探索學唱新歌的方法,練習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護啜子。

  教學內容:《讓世界充滿愛》

  三教學重點

  1、探索學唱新歌的方法,練習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種表演活動中體驗和感受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並積極參與活動

  教具:多媒體、手式卡紙、小品道具、鋼琴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教學重點。透過運用多媒體、手式卡紙、小品道具、鋼琴等教具讓學生聽,看,等形式來實現我教學的目的

  五說教學過程

  1我透過愛心故事匯入創設情景向同學們

  (1展示四幅有關愛心的多媒體畫面A非(典事蹟B抗洪搶險C美國9。11救災現場D希望工程,在背景音樂《讓世界充滿愛》的旋律中動情解說)然後提問同學們這四幅畫面共同說明了一個怎樣的情感主題?

  (2在我總結學生回答後,展示主題《讓世界充滿愛》

  (3播放歌曲《讓》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向他們展示多媒體畫面介紹音樂人————郭峰並簡單的介紹《讓》作品。

  (4在學生對《讓》的背景有了解的情況下在讓學生仔細的欣賞一遍歌曲

  歌曲聽完後我提供三種學習新歌的方法讓學生按自己學習習慣選擇學習(A跟鋼琴演唱歌詞B跟鋼琴演唱歌譜C跟鋼琴哼唱旋律)

  4、跟鋼琴練習,要求找到自己感覺演唱比較困難的地方

  5、請學生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幫助解決並提出OX節奏與X———在演唱時應如何把握。

  6、再次跟鋼琴練習,要求聲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嘗試用領唱、合唱的方法練唱。

  要求:(1)聲音統一氣息通暢(2)節奏準確充滿感情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音版八年級第十六冊第三單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鄉》創作於1983年,王立平詞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喚》的主題歌。歌曲旋律平緩,優美動聽;歌詞質樸深情,如敘家常;結構簡練,富有敘事性。特別是最後兩句,情深意長,表現了主人翁對大海、故鄉和母親深摯的感情。本節課是一節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

  透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歌曲;運用各種音樂要素對歌曲進行藝術處理,並根據設

  計進行演唱。

  (2)在音樂實踐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

  集體主義精神。用過對歌曲的演唱抒發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

  (3)在分析處理歌曲的過程中,採用自主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各項學習活動並

  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鼓勵學生運用音樂要素對歌曲進行處理。

  二、說學情、教法、學法

  八年級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音樂知識不斷積累,對樂曲各種音樂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斷增強,本節課根據學生年齡特徵,認知規律以及已有的音樂水平進行教學,所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採用如下教學方法:

  1、教師點撥、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的生想象力和觀察分析能力,讓學生聯想歌曲情境,動手創作,動腦分析,動口說想象的思路。學生親身參與樂曲的分析、創作,充分體現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原則。

  2、採用討論法,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找出歌曲的特點,併為歌曲進行藝術處理,使學生在嘗試學習中自主地得出結論從而來完成能力目標,最後透過親身體驗來驗證結論。

  3、採用嘗試教學法,指導學生自學,讓學生動手進行音樂創作,觀察分析,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說教學過程

  (一) 熱身活動

  根據歌曲特點我設計了一條三拍子的發聲練習和一條二聲部練習,目的是為下一環節的演唱歌曲和處理歌曲做鋪墊。

  (二)匯入環節

  首先我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我會用大螢幕和音響相結合的方式向學生們呈現有關海鷗、海風、海浪的聲音。隨後我會讓同學們說說查詢到的關於大海的資料。我會順勢總結出:大海不光有美麗的外表,還有豐富的物產,大海對我們非常重要,它是我們的.朋友,更是我們的故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大海啊,故鄉》

  (三)學習歌曲

  在這一環節,首先我會讓學生首先聆聽一遍整首歌曲,讓他們能夠初步感受歌曲的曲調和節奏。然後由我整體鋼琴演奏一遍,由於考慮到初中生對這首歌本身就比較熟悉,這個階段的學生接受能力也很強,透過前面的兩大板塊的聆聽,學生對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我將直接讓學生跟隨我的鋼琴伴奏帶歌詞演唱,當然,可能會在個別細節方面唱的不到位。我會重點提示學生如果歌曲的結尾的氣息不夠,可以進行換氣演唱。在學成歌曲結束後,我會讓學生分組演唱本歌曲,同時在歌曲的曲調中再次感受歌曲所傳達的意境。

  (四)練習歌曲

  讓學生透過演唱歌曲自己發現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歌曲的藝術處理:

  1 。欣賞合唱版《大海啊故鄉》,並思考:

  (1)歌者是透過什麼表達的這種情緒

  (2)歌曲的演唱形式

  啟發學生透過音樂要素分析歌曲,為下一環節的藝術處理做好鋪墊。

  2 。小組討論並展示

  引導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從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變化為歌曲加二聲部等,對歌曲進行處理。這一環節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合作意識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體現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原則。

  (三)、拓展欣賞

  欣賞《夢駝鈴》和《故鄉的雲》再次加深對思鄉情結的理解和體驗,引導學生對家鄉的熱愛,激發學生立志建設家鄉的情感。

  在《大海啊故鄉》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次參賽課的內容,是初二上冊第六單元教材。本課共分三個課時,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本課時的主要教學內容有:歌曲《新年好》、綜合訓練(一)(二)(三)。

  《新年好》是一首英國兒童歌曲, 拍,F大調,是由兩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曲調優美、流暢,表現了人們在新年到來之際歡樂歌舞,互相祝賀的愉快心情。

  綜合訓練

  (一)是認識鈴鼓並掌握其演奏方法;

  (二)是用鈴鼓、碰鐘為歌曲伴奏。

  (三)讓學生按節拍用踏腳、拍手、等方法為《新年好》伴奏。

  2、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輕鬆愉快的情緒,柔和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新年好》。

  (2)、認識鈴鼓,掌握其演奏方法,並會使用其為歌曲伴奏;進行創編練 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學重點:

  (1)、學習用輕鬆愉快的情緒、柔和而具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2)、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表現歌曲。

  4、教學難點:掌握歌曲節奏,用各種方式為歌曲伴奏。

  二、說教法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統一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主動積極地學習。要使學生學得主動,必須靠教師的啟發、指導,“教”為“學”服務。只有遵循音樂學科的規律,充分發揮學科特點,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學時應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徵,採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習時保持主動、自然、愉快的心境。基於以上原因,我設計如下教法:

  1、根據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原理,運用知識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無形中掌握了知識,把枯燥的學習變成了樂學。

  如在教學節奏時,我採用了用學生與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讓學生按節奏說話,學生便在玩中學會了本歌的節奏。

  2、創設情境法:透過開火車的遊戲,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了音樂的快樂。

  3、根據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的新課程標準理念,我運用了“音樂感知實踐教學法”和“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如,我在匯入新課時就是透過聽範唱讓學生感知的。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重在對音樂作品表現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之後的有理解的真情實感地表現。在學會唱歌曲後,我透過學生自編節奏為歌曲伴奏及,選擇表演形式自編表演動作,對歌詞二度創作,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表演、舞蹈、創作等綜合音樂藝術中,使學生獲得感知與創造音樂美的能力,在音樂情感的體驗與抒發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

  4、運用談話法、討論法以引起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這兩種方法在本課中主要體現在理解歌曲內容和對歌詞的二度創作及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上。

  5、視覺圖象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直觀教具,聯絡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節奏練習時,透過直觀教具小兔子的說話,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在歌曲匯入時,我充分運用了VCD範唱及圖片,使學生既理解了歌曲內容又激發了興趣,並使學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鑑賞》(全一冊)第二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第二節《高亢的西北腔》。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兒”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兒,在全國各地頗具影響,聲譽極高。《腳伕調》是陝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現腳伕的複雜心情。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學目標為以下兩點)

  2.教學目標:

  ①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認識“花兒”、“信天游”等民歌體裁。 ②引導學生探究有關民歌的基本知識,初步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徵。

  (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標,我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3.教學重點、難點:

  ①引導學生按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分辨西北的民歌

  二、說教法說學法

  高中的學生,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達到視覺聽覺的高度結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將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下面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①匯入部分:首先播放阿寶《山丹丹開花紅豔豔》的音訊,配合西北風情圖片匯入,營造氛圍,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

  ②之後我將提問學生“《山丹丹開花紅豔豔》這首歌曲是我國哪個地方的民歌;哪位同學能夠用幾個詞,形容一下這首歌曲的旋律特點”學生回答,我來總結“之所以西北民歌的旋律高亢、遼闊、悠長,這與西北人民長期在高原山川之上演唱有著很大的關係。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西北,去感受(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感覺”

  ③完整聆聽《上去高山望平川》之後,分小組討論:音樂情緒是怎樣的?讓你聯想和想象到了什麼?下面我來介紹“花兒”。①“花兒”是流行在青海、甘肅、寧夏的一種山歌。其基本特點是:旋律高亢悠長,多用假聲或真假聲結合的方法演唱。

  ④接下來在欣賞《腳伕調》之前,我將有請音樂課代表為大家朗誦《腳伕調》的歌詞,

  由我來介紹“腳伕”這一職業。讓同學們帶著問題(《腳伕調》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去聆聽歌曲。之後我來介紹“信天游”。②“信天游”是流行在陝西、甘肅、寧夏的一種山歌。

  ⑤最後再次聆聽 《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腳伕調》,讓同學們分組討論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徵,我來引導學生按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分辨西北的民歌。

  四、拓展

  課後聆聽歌曲《黃土高坡》。思考為何這首歌曾紅遍海內外,家喻戶曉,震撼了一代人的心靈。

  五、總結

  透過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腳伕調》,可以培養學生髮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東方之珠》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七年級第13冊第一單元《七子之歌》之綜合欣賞課《東方之珠》。本單元以"祖國統一"為題材,本課時主要包含"迴歸"和"盼歸"兩個部分,以"同為炎黃子孫"、"濃濃的思鄉情懷"抒發"迴歸"、"盼歸"、"渴望統一"的愛國情感。歌曲以含蓄而富於詩意的語言描繪了香港的地理位置、歷史滄桑和迷人的夜色,並擬人化地表現了人們對香港的無比眷戀。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從單元的安排上來講,前面已經學了《七子之歌——澳門》這篇課文,對如何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激發學生的愛國激情,陶冶學生的愛國情感做了很好的鋪墊。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時需要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歌曲在本單元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這篇課文在這一學段這一單元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

  二、教學目標:

  根據《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情況,結合教材,我確定了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香港的地理位置,人文及相關的歷史知識。

  技能目標:欣賞《東方之珠》,能夠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意境,體驗歌曲的內在情感,並在學唱、思考、討論、探討的過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內涵。

  情感目標:能夠用歌聲體驗期盼祖國統一,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情況,我將這篇課文的重點、難點設定為:突出本單元"祖國統一"的思想教育主題,深刻體驗歌曲中所蘊含的思歸、盼歸的真切情感。

  四、說教法:

  現在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師生互動為特徵的學習共同體,重視學習情境的創設,從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和探索。在這個理念的指導下,在教授本課時,我利用多媒體的直觀形象性來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運用情境教學法、討論法、體驗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而透過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是我落實這些教學方法的途徑。

  五、學情分析:

  這節課我是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的。本課的教學物件是剛剛步入初中一年級的學生。由於本校地處農村學校,學生的知識面普遍較窄,音樂素質相對較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透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畫面,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音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地氛圍中接受音樂的美感與音樂知識。

  六、設計思路:

  本單元的教育主題為:用音樂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期盼祖國早日實現統一。音樂是情感藝術,在音樂教學中應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緒的勃發與激動中,享受音樂的美感。本課時包含"迴歸"和"盼歸"兩個部分,因而本課時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使學生透過多種形式聽、唱歌曲《東方之珠》,並在學唱、討論、思考、探究的過程中,深刻體驗歌曲中"依戀祖國、渴盼迴歸"的思想內涵;在師生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裡,透過實踐、對歌曲的再表現等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七、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爾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而創設情境,就好比是一把開啟學生知識大門的鑰匙,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使他們愉快的進入學習。

  教學一開始,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香港迴歸政權交接儀式"的影片,同時提出問題:"這是發生在什麼時間的一件什麼事?"眾所周知,多媒體課件非常直觀、形象,而且視覺衝擊力強,它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等多種感官,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能夠緊緊抓住孩子們的心,從而將他們的無意注意轉向有意注意。相信學生透過觀看影片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而且能夠自然而然的記住"香港迴歸"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激發學生的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學生也對香港產生了好奇心。緊接著,我對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相關歷史稍作介紹,使學生對香港有個感性的認識。

  2."走進香港"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秘決是興趣。"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慾,那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香港一定充滿興趣。這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導遊的身份,結合圖片帶領學生"遊覽"香港,讓學生對香港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並引出本課的課題——《東方之珠》。

  3.欣賞歌曲《東方之珠》

  (1)視聽結合,整體感知

  讓學生隨著多媒體畫面完整地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和音樂所表現的意境。視聽結合、動靜結合、聲像一體、形神兼備,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對音樂所描繪的景象產生聯想和想象。透過視聽結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藉機引導:"這麼美麗的地方,作者是怎樣描述它的呢?"

  待學生欣賞完後,讓學生談談對歌曲的感受,並適當的給予肯定。

  (2)熟悉旋律,教師自彈自唱,學生跟著哼唱。(師生互動)

  (3)分析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內涵。

  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以下問題:

  A.把你聽到的優美抒情的旋律,用橫線畫出來,並用個符號表示這部分。

  B.把你聽到的比較激昂的旋律,用波浪線畫出來,並用個符號表示這部分。

  C.說說這兩個部分分別描述了什麼?

  D.歌曲中最能夠表達作者內心情感的是哪個部分?如何理解其含義?

  在這個環節中,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歌曲中所蘊含的"思歸"、"盼歸"、"渴盼統一"的思想感情,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這首歌曲是作者在香港迴歸之前創作的,香港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被英國佔領了150多年,不能與祖國母親團聚。如果你是這個孩子,離開自己的媽媽那麼多年,心情會怎樣呢?請個別學生談談感受,以喚起學生的心靈共鳴,體會"思歸"、"盼歸"的情感。尤其是歌詞中"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多次的強調,深刻地揭示了香港同胞同為炎黃子孫,渴望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渴望祖國早日統一的愛國之情,從而將一顆熾熱的赤子之心奉獻給親愛的祖國。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在課堂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部分中,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共同交流、合作、探討、學習,加強學生的合作精神,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鼓勵學生髮表見解,提出看法。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學生在交流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4.實踐活動

  《標準》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

  (1)在充分了解香港的基礎上,教師彈琴,男女對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一起唱。

  (在師生平等互動的學習氛圍裡,透過對歌曲的演唱,再表現等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5.拓展

  (1)欣賞香港迴歸十週年主題曲——《始終有你》

  (簡要介紹香港迴歸十年間的變化)

  6.課堂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7.趣味作業,展示個性

  (1)愛寫作的你,不妨寫寫你"遊"香港的感受;

  (2)愛畫畫的你,不妨畫一畫你對香港的印象;

  (3)愛蒐集資料的你,不妨到網上搜一搜與香港有關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這樣的趣味作業,在很大程度上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示了獨特的個性,同時也培養了一些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初中音樂課說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