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篇1

  一、課程設計指導思想與理念

  貫徹新課程要求,尊重、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開設良好師生互動的課堂。在教學資料的選取,教學環節的安排上,遵循“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理解生活,熱愛生活,更好的融入生活,讓學生深刻體會政治原來政治課與我們的生活聯絡得如此緊密,它就是在講我們的生活,讓學生樂學、易學,愛上政治課。

  二、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1、《傳統文化的繼承》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組3《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題內容。

  本框題分為三個目:(一)傳統文化面面觀,(二)傳統文化在今天,(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圍繞“傳統文化的繼承”這條主線,分別分析什麼是傳統文化,為什麼要繼承傳統文化;怎樣認識傳統文化的特點和雙重作用;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2、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闡述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本框題地位:我們今天享有的文化,是在世代傳承和創新的基礎上形成的,而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只有善於繼承吸取傳統中精華的東西才能更好的發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讓我們看的得更遠。所以如果我們不理解繼承,不理解繼承的意義,那也不能準備把握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可以說這一框是學好下一框和下一課的鋪墊,本框對整單元甚至整個文化生活的學習都非常重要。

  三、學情分析

  1、在“韓流”、“日潮”等外來文化的強烈攻勢下,不少學生盲目崇尚外來文化,追捧外來文化,甚少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不瞭解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透過本框的學習,從直觀的賞析入手,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思辯中進一步明確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觀點。

  2、高二學生經過中學階段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接觸瞭解了不少的傳統文化,具備一定歸納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能夠自主地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為。這為教師引導他們透過分析傳統文化的一些具體內容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3、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在體驗,感受中形成、歸納知識點。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透過介紹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現代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延續及其影響,讓學生了解文化的繼承性。 分析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而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則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礙社會發展的消極作用。

  明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的道理;闡述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培養分辨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的能力,透過對“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作用”,以及“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的分析,嘗試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從學生生活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入手,透過豐富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強感性認識。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討論中形成觀點,掌握知識。 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觀點、態度,並且能學以致用。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體現新課改學生主體地位。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五、教學重點、難點

  文化的雙重作用;辯證看待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繼承觀。

  六、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探究法、討論法、引導法、講授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 篇2

  一、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文化的繼承性。分析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而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則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礙社會發展的消極作用。明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的道理;闡述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本領;透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辯證觀察和認識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過程:指導課前學生課前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探究中國傳統習俗、建築、文藝和思想,瞭解文化的繼承性;利用課堂時間讓個別小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師在學生探究得出結論的基礎上加以歸納總結;在學習中,繼續與學生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明確其作用的雙重性,並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2、方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透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傳統文化的特點,對傳統文化的辯證認識

  三、教學過程設計

  1、傳統文化面面觀

  (匯入)張岱年老先生的話引出課題——傳統文化的繼承

  (多媒體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

  設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嗎?(陶瓷)什麼瓷?——青花瓷

  也許我們許多同學對青花瓷並不熟悉,但這種傳統藝術品卻與我們古老的文明的國度有著不解之緣,產於唐代,成熟於元朝,盛行於明代,而在清康熙年間達到巔峰,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幾百年間,民族精神的火炬薪火相傳,青花瓷不但沒有灰飛煙滅,卻因其珍貴而成為收藏家們的'摯愛,因其繪畫裝飾清秀素雅而成為中國曆代文人家居瓷器的首選,更因其間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而讓某些人陶醉、歌唱……

  今年的春節晚會上,周杰倫演唱的歌曲——《青花瓷》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觀眾,歌中古箏撩撥,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國風分外動人,加上週董含糊的哼唱,一種超凡的意境盎然而生……

  下面我們一起欣賞這首歌,在這之前,請大家留意:歌詞中有哪些詞彙傳神地描繪出傳世青花瓷的風采?——

  (多媒體播放)《青花瓷》

  學生:認真觀看、思考、討論。

  師:提問並歸納總結。“素胚”“天青色”“仕女圖”“牡丹”“潑墨山水畫”等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詞彙描摹了傳世青花瓷的風采,周杰倫的唱腔柔情而古樸,略帶江南戲曲的雛形,絕妙填詞配復古音樂,構成了一首佳作。綜觀周董的歌,幾乎每一首都在演繹著傳統——民俗、古建築、傳統樂器以及影響著中國人幾千年的“孝”都有所體現。

  一言以概之,從周杰倫的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延續,而我們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繼承性……

  2、傳統文化在今天

  (過渡)接下來我們再運用上述事例,進一步探討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1)傳統文化的民族性

  當週杰倫站在春晚的舞臺上,他要表達的不僅僅是對音樂的熱愛,而是一個歌唱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年輕人,一個用傳統去演繹現代、創造經典的歌手,一個黑眼睛、黃皮膚的“龍的傳人”,對祖國統一的強烈的認同感,我們透過歌中的傳統文化元素可以明顯感受到濃郁的中華民族風。這就是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的體現。

  (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歌詞中傳達出的“孝”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之本,古代人們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甚至認為只有對長輩的絕對服從才是“孝”。而現代我們提倡的“孝”,則是周杰倫在歌詞中表達出來的意思,即在長輩與晚輩人格平等前提下晚輩對長輩的尊敬,當然還有關愛和陪伴。

  設問:從“孝”的演變,我們可看出傳統文化具有什麼特點?

  也就是說,“孝”這種中華傳統思想在世代相傳中仍保留著基本特徵――即尊敬長輩,但具體內涵卻因時而變――即去除盲目的部分,封建的等級思想,順應社會生活,強調了在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尊敬與孝順。

  (3)作用的雙重性

  透過以上對“孝”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如果傳統文化能夠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能夠與時俱進,就會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就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們成長的作用。(過渡)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既可能起積極作用,又可能起消極作用,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其積極作用呢?

  3、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1)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

  (展示)歷屆奧運會開幕式的特色

  一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

  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

  (張藝謀)08奧運會開幕式之困惑

  設問:面對浩如煙海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如何繼承,發揮其積極作用呢?

  學生:思考,出謀獻策。

  師:總結歸納。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予以批判地繼承,做到“移風易俗,古為今用”。

  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的、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