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林/牧/漁> 《憫農》教案

《憫農》教案

《憫農》教案精選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憫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憫農》教案1

  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註釋:

  禾:穀類植物的統稱。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禾、日、午、下、土、中”這6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汗、誰、知、盤、粒、辛、苦”的讀音。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容,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內容。

  (二)能力教學點:透過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學習生字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會看圖,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使學生懂得農民勞動的艱辛,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愛惜糧食。實踐和創新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理解古詩內容,學習生字。

  難點:會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解決辦法:教師要透過範讀,領讀,指導學生讀好古詩,結合看圖,體會詩意。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學習生字時,先讓學生自學,然後進行猜字、搶讀、找朋友的遊戲。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藉助拼音讀熟課文,理解字、詞意思,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練習背誦。

  2、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分析字形、學習生字,並練習默寫古詩。

  (二)整體感知

  這篇課文是一首古詩,全詩共4行,兩句,有兩幅插圖,第一句講農民頭頂烈日,在田間辛勤勞動,第二句講作者看到農民辛苦勞動後的感想:糧食來之不易,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艱辛勞動之苦。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啟發談話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的糧食是怎麼來的嗎?農民伯伯種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著老師一起去看看農民伯伯是怎樣種田的。

  (板書課題:4憫農)

  (二)初讀古詩,大致瞭解圖意。

  1、出示投影1

  圖上畫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

  2、出示投影2

  圖上畫的什麼人?在做什麼?

  3、藉助拼音讓學生讀準每個生字的音,把全詩讀正確,讀熟。

  4、使用生字卡,蓋上音節,檢查學生對字音掌握的情況。

  讀詩時,下面幾個字,指導讀準

  誰,翹舌音,讀shu0

  知,讀“zh9”,不讀“z9”

  5、指名讀古詩,教師予以指導評價

  6、教師範讀,指導讀

  (三)理解古詩內容

  1、學習第一句

  (1)指導學生仔細看圖,農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做什麼?他怎麼樣了?

  (2)結合句子理解“日當午”“滴”、“禾下土”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炎熱的夏天,中午最熱的時候,農民頂著烈日給禾苗鋤草。農民累得全身是汗,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禾苗下的泥土裡)

  (4)透過學習這兩句,你想到了什麼?體會農民勞動辛苦的情景。

  2、學習第二句

  (1)過渡語。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作者想到了什麼?

  (2)齊讀第二句,體會“盤、餐、粒粒、皆”這些詞語的意思。

  盤——碗裡

  餐——飯

  粒粒——每一粒

  皆——都

  (3)想象第二句話的意思,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誰知道碗裡的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苦的汗水換來的)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指導朗讀,讀準字音和停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引申、擴充套件:學習了這首古詩,你懂得了什麼?

  6、小結。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勞動人民,珍惜糧食。

  (四)指導背誦:出示憫農(二)讀一讀

  教學反思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情景,在現代也賦予了新的意義,一切收穫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特別是現在提倡節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這首詩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早熟記於心,甚至達到倒背如流。對於這樣的古詩又如何進行教學呢?我想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以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幾點創新:

  一、獨特引入,貫穿線索

  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學科。語文教學我認為應從孩子們熟悉的語言故事入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學開篇就引入了孩子們熟悉的動畫人物“賣火柴的小女孩”,孩子們眼前一亮,我隨即匯入了和食物有關的課題《憫農》。然後以這一線索激勵學生為小女孩努力掙得食物,完成了“朗讀課文”“認讀詞語”“認識生字”等教學環節,學習效果較好。

  二、遊戲滲透,興趣濃厚

  在朗讀課文環節,我變換多種朗讀方式,如“自讀”、“同桌兩人共用一本書讀課文”、“指名讀”、“黃金搭檔讀”等。

  在認讀詞語環節,我加入了“小老師”進行指導,學生積極性很高,小老師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鍛鍊的機會。

  在認識生字環節,我重點滲透了“遊戲識字”,如:“快速反應站立讀”“擺長龍”“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車”“打撲克牌”“收麥子”等,又用“開火車”的方式進行了學習效果檢測。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新課改下的“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三、運用影片,突破難點

  在理解古詩含義時,有一定難度,我給學生播放了“小豬吃米飯”的影片,讓後發問“你喜歡小豬嗎?”,透過學生的回答,我適時地講解了古詩的含義,學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後播放了《宏都拉斯飢餓兒童》的影片,學生看後吃驚的表情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我及時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此時的想法,學生說了很多令我感動的話,也深刻的認識到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課主題。在評選出“表演小明星”後,我以影片“絢爛煙花”加以表揚,在歡快聲中結束了本課教學,學生感覺意猶未盡。

  四、看圖表演,加深認識

  我請學生欣賞圖片,並根據圖片內容在小組內挑選人員,上講臺進行表演,表演時老師負責攝像,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把自己的狀態表現出來,都想成為今天的“小明星”。我適時引導“要想成為小明星,平時應該怎麼做呢?”學生都能說出“要愛惜糧食”,我以總結的方式再次給孩子們強調“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在此環節學生不僅需要自己組織語言,同時還要設計動作,這一過程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到現在提倡節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

  五、不足之處:

  1、在欣賞圖片表演環節,由於前面環節進行的不緊湊,時間不夠用了,我只好以老師指導的方式,引導學生說一說圖片內容,告訴大家“這樣做對嗎?”“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未能進行完整表演,這是本節課的一大遺憾。

  2、本節課開始時,我已告訴大家要評選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進行完整表演,評選環節我只是以口頭表達的方式表揚,沒有在“絢爛煙花”的音樂聲中進行頒獎活動,這又是一處遺憾。

  也許,每次上完課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遺憾,沒有遺憾就沒有下一次的亮點,更不會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長、進步,期待自己今後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

《憫農》教案2

  〔解題〕

  《憫農》是南宋大詩人楊萬里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歷任縣丞、國子博士、常州知州、秘書少監等職。楊萬里在南宋詩壇上,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合稱“中興四大家”,在文學史上引人注目。楊萬里一生寫詩逾兩萬首,現存四千餘首。

  本詩詩題中的“憫農”,“憫”是可憐的意思,“憫農”即可憐農民。本詩是楊萬里寫的反映農民生活的詩。詩人描述了農民的不幸遭遇:由於天氣不好,農作物沒有好收成,只能準備忍飢挨餓過殘冬了。全詩滲透出詩人對農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結構分析〕

  全詩共4句,可分兩個層次。

  第一層(第1、2句),描述田地裡農作物長勢不好的情景。農作物長勢不好的原因是氣候不好,風不調,雨不順,又過早下了霜。

  第二層(第3、4句),寫在歉收之年,農民只能忍飢挨餓了。先寫因歉收必定受飢寒,再寫今年是閏年,又多了一個月,受飢寒的時間也更長了。

  〔語意理解〕

  “稻雲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稻”,稻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葉狹長,花白色或綠色。子實叫稻穀,碾去殼後叫大米。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不雨”,不下雨,指天旱。無論水稻還是旱稻,雨水不充足是難以生長的。如果夏天時節,雨水不足,稻便難以成熟。“不多黃”,稻穗黃的不多,說明成熟的不多,自然收到的稻穀也不會多。“蕎麥”,子實磨成粉供食用。蕎麥也是一種農作物。“空花”,不結果實的花。“早著霜”,早早地被秋霜打了。這兩句的意思是:老天有云卻無雨,田裡的稻子黃的很少,豐收希望不大了。而蕎麥只是開了不結果實的空花,並且已經早早地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沒有什麼希望的。這兩句詩,勾畫出遭災圖景,為後兩句表現農民的疾苦與憂愁打下基礎。

  “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

  “分”,是料定、早知道的意思。“已分”,就是已經料到。“歲”,即“年”。“殘歲”,就是一年中剩下的時間。“堪”,是忍受的意思,本詩句的“堪”是“不堪”“何堪”之意。“閏”,指閏年,農曆有閏月的一年叫閏年。每3年一閏,5年兩閏,19年7閏,每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叫閏月,閏月加在某月之後就稱閏某月。有閏月這一年為13個月,即383天或384天。本詩指農曆的閏年。“添長”,增加了一個月,這一年變得更長。這兩句的意思是:農民已經料定自己必定要忍飢挨餓去度過殘冬了,然而,更為不幸的是今年又是閏年,更無法忍受延長了的艱難歲月。

  〔寫作特點〕

  1.展現正直詩人的憂民之心。

  楊萬里是一個剛正廉潔和愛國的儒者。他自詡“誰言月餐雲客,中有憂時致主心”。因此,他的詩雖多從自然景物吸收題材,但他也寫下不少表現憂國憂民情感的詩,本詩與他的《插秧歌》《竹枝詞》等都對農民的痛苦深表同情。本詩先寫年成不濟,穀物歉收,繼而用農民的語言道出歉收之年,只能忍飢挨餓。詩人為強化“憫農”之情,又設定這一年是“閏年”,天數長,因而痛苦更甚。“已分忍飢度殘歲”“更堪歲裡閏添長”,字裡行間滲透出詩人的憂民之情。

  2.於平淡中見新奇。

  詩中沒有寫重大事件,也無慷慨的憤世嫉俗的語句,只寫一個極為平凡的農村現象:雨水不調,莊稼歉收,農民生活會更苦。寫莊稼歉收,也只貌似平淡地寫稻子不黃,蕎麥空花。但細一讀,就能體會到詩人愁苦的情緒及對統治者不關心農民的憤懣不平,使人彷彿看到詩人正望著歉收的莊稼嘆息。

  3.活潑自然的語言。

  楊萬里繼承了民歌的樸實之風,以及白居易、張籍和杜荀鶴等人的語言傳統,寫詩時力求語言淺近,並大量吸收俚語謠諺入詩。給當時詩壇注入了新鮮的空氣。本詩除第3句的“分”,第4句的“堪”稍生澀外,其他都平白如話。

《憫農》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透過誦讀兩首古詩,使同學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艱辛,懂得勞動果實來之不易。從而訓練同學喜愛人民,敬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

  2、熟悉本課11個字,一個多音字“沒mo”,會正確書寫8個字。

  3、指導同學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文,背誦詩文,激發同學學習古詩的愛好。

  二、教學重點

  1、把握本課的會認字和會寫字。

  2、理解古詩內容,會背誦兩首詩。

  三、教學難點

  感受古詩的意境韻律的同時,感受勞動人民的辛苦。

  同時,培育同學喜愛古詩、愛學古詩的愛好。

  四、教學預備

  字詞卡片、電腦課件或圖片、課前查詢有關資料。

  五、教學時數

  3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圖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的糧食是怎麼來的嗎?

  (農夫伯伯辛勤耕種出來的)請大家到田間看看他們是怎麼種田的。(課件演示或出示圖片)

  2、指導同學看圖,圖上畫的是什麼時間?誰在做什麼?

  再認真觀看農夫伯伯的動作、表情,說一說你有什麼感覺。

  3、有位詩人看到這種情景,心裡有許多感慨,他就寫下了一首詩。你們知不知道這位詩人是誰?寫的是什麼詩?(板書課題)憫:當憐憫講。憫農是憐憫農夫的意思。

  4、同學介紹課前查詢到的資料,瞭解唐代詩人李紳。

  5、這首詩大家並不生疏,會背的同學請站起來背給大家聽。

  (二)在朗讀中理解詩句。

  1、對比拼音,自讀古詩。

  2、同桌互讀,讀準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讀明白了什麼?

  3、小組裡相互爭論,然後全班溝通。

  4、再次用課件演示農夫耕作畫面。

  邊讀邊看圖,理解第一句。

  (1)結合插圖讀一讀第一句,說一說什麼意思。

  (2)再看插圖,想象當時的情景。

  (一位上了歲數的老人頭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間鋤草。中午的太陽掛在空中,天氣非常酷熱,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裡的禾苗上,農夫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5、指導朗讀。這句詩應當怎樣讀?自己練,在班裡讀。(飽含辛酸的語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範讀、領讀、指名讀)

  6、學習其次句,領悟其義。

  (1)個人讀句,小組爭論,說說讀懂了什麼。

  (2)理解詞語的意思是:“盤”指吃飯的碗,“餐”指飯,“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詩的意思。(誰知道碗裡的飯,每粒都是農夫用辛苦勞動的汗水換來的)

  (4)指導朗讀,體會詩句表達的情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吟誦全詩,聯絡實際。

  1、大聲誦讀,練習背誦。(採納詩句、單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學習這首古詩後,你想對農夫伯伯說些什麼?你想對鋪張糧食的人說些什麼?

  (四)拓展延長。

《憫農》教案4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的內容,能按古詩的韻律、節奏朗誦,體驗詩中所表達的情感。2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活動準備:古詩掛圖,小朋友的書。

  活動過程

  一、分組引導幼兒討論

  1白米飯從哪裡來的?2是怎麼來的?容易嗎?

  二、教師朗誦古詩,解釋詩意。

  1、“鋤禾日當午”中的“鋤”是鋤草的意思;“禾”是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

  2、“汗滴禾下土”是農民的汗水一滴滴地到禾苗下面的土裡。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

  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盤”指碗,“餐”指糧食,“皆”是都的意思,誰知道碗裡的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種出來的。

  三指導幼兒朗誦:1韻律節奏為:每一句的前兩字相連,後三字相連,中間略停頓。2重音字為: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四.結合學古詩,帶幼兒去田間觀察農民勞動的情景,從而幫助幼兒自然而然地習得古詩。

  五、教育幼兒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憫農》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會認本課:“農、午、汗、粒、辛”五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體會農夫勞動的辛苦,懂得糧食來之不易,初步培育同學敬重勞動、疼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教具預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會認五個生字;朗讀、背誦古詩。

  2、教學難點是透過朗讀古詩使同學體會農夫勞動的辛苦,初步培育同學敬重勞動,疼惜糧食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1、創設情境,誘發動機。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同學的愛好,透過這樣一個同學饒有愛好的詩歌,引出課題,進而極大的誘發同學的學習動機。

  2、深情範讀,激發情感。《憫農》這首詩,形式短小精悍,語言簡潔通俗,感情真摯樸實。教學中,利用課件飽含深情的範讀,使同學能在學習之前,有一個整體感知,受到薰陶、感染。

  3、品讀感悟,讀有感情。現在孩子過於嬌慣,許多孩子挑食,飯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鬧,不想吃就扔掉,鋪張現象日益嚴峻。對於這首詩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詩的魅力,還應注意對同學的情感訓練。當然,這種訓練不是生搬硬套地強加給同學,而是結合多媒體,引導同學細細品嚐詩句,從飽含深情的朗讀中去細細感悟,從妙趣橫生的故事中娓娓道來,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薰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激趣。

  1、師描述: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聽一段音樂。想不想?(好)那咱們抓緊去聽一聽吧!(課件播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音樂。)聽了以後覺得怎麼樣?好不好聽?

  2、好吧,今日老師和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憫農》(貼上卡片)揭示課題,熟悉生字“農”,(出示“農”的帶拼音生字卡片),強調讀準後鼻音。齊讀課題。

  二、範讀古詩,.。

  1、出示課件:(本首詩的插圖)老師描述:我們今日要學習的這首詩是唐朝的一位詩人李紳寫的。李紳呀是當時的一個大官。有一年夏天,他來到農村,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在地裡幹活,不由得隨口吟誦……

  2、播放課件:配樂朗讀古詩。

  三、初讀古詩,識字。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2、再讀古詩邊讀邊用自己喜愛的符號給要求會認的生字做上記號。

  3、小組同學合作讀生字。

  4、反饋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齊讀。

  (2)去掉拼音帽子認讀生字,齊讀。

  (3)現在該把它們送回家了。請同學們再讀古詩,信任大家肯定能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

  四、逐行讀詩,品嚐。

  1、指導朗讀1、2行。

  (1)下面讓我們跟詩人一起到田間去看一看(課件出示一個夏天的中午老農在田間鋤禾的畫面)。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指名說)

  (2)(課件出示第1、2行詩)這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老師相機依據同學的回答播放課件範讀)你們情願像這樣讀嗎?抓緊練一練吧。(同學練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3)是啊,夏天的中午,太陽火辣辣的,多熱呀!假如是你,你想做什麼?而這位老農呢?(指名讀)

  (4)誰能再讀一讀這兩行詩?(指名讀、男女生讀)

  (5)你們讀得真好!假如能表演讀就更好了。誰想來試一試?(指名錶演讀、全班讀)

  (6)現在,你和詩人就在田間,你想對這位老農說些什麼?(指名說)

  (7)是啊,這麼酷熱的夏天,老農還在鋤禾,他身上的汗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裡,多辛苦啊!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兩行詩。(齊讀1、2行)

  2、剛剛我們大家都讀得很不錯,為了表揚和鼓舞大家,播放一段小故事給大家看好吧?好!

  (1)觀看小故事。(仔細地看,認真地聽,一會兒我要找同學起來回答問題)

  (2)請同學說說剛剛樂樂和他的爸爸說了些什麼?

  (3)學習最終兩行(剛剛樂樂的爸爸告知樂樂要留意疼惜糧食)

  (4)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3、4句。(也就是告知我們知道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課件出示讀3、4句。

  (6)指名仿課件讀。

  (7)讀了這兩行詩後,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吃的糧食是怎樣來的嗎?

  好!我們一起來看“樂樂和爸爸對話的插圖”。

  (樂樂的爸爸也告知了我們大家這碗裡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夫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3、聽一聽大螢幕裡面是怎樣讀的,我們跟著一起小聲地讀,學一學。(聽大螢幕裡配樂朗誦古詩)

  4、跟音樂一起讀。(請一個同學起來跟著音樂一起讀全詩)

  5、全班跟音樂齊讀。

  五、誦讀競賽,展現。

  1、分小組演讀。

  2、師生評議,鼓舞表揚。

  六、課外延長,小結。

  今日的課就上到這兒。《憫農》還有另外一首詩,同學們課外時間去讀一讀,學一學。

  憫農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籽。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憫農》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並能用語言表達一句話。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要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古詩、圖片

  活動難點:

  1.理解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運用辛苦一詞。

  活動過程:

  一、幼兒念兒歌《大饅頭,哪裡來》,引出主題。

  師:“老師這裡有一首兒歌,想請我們小朋友來聽聽,豎起耳朵聽仔細了哦!”

  1. 師:我的兒歌唸完了,請你來說說看“大饅頭是從哪裡來的? ”(白白的麵粉做出來)白白的麵粉哪裡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小麥哪裡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2.農民伯伯種出來容易嗎?(不容易)

  附: 大饅頭,哪裡來?

  大大饅頭哪裡來?白白麵粉做出來。

  白白麵粉哪裡來?黃黃小麥磨出來。

  黃黃小麥哪裡來?農民伯伯種出來。

  農民伯伯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二、朗誦古詩,解釋詩意。(重點)

  師:還記得《憫農》這首古詩嗎?請我們小朋友來唸一念。先聽沃老師來唸一遍,聽聽我是怎樣來唸的。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憫農的圖片。

  師:沃老師這裡有一張農民伯伯鋤地的圖片,你能看著圖片說說古詩中“鋤禾日當午”的意思嗎?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裡鬆土、鋤草。“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裡,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有誰知道碗裡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3.師:這整首古詩的意思是: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裡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裡。可是有誰知道我們碗裡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三、學習詞彙“辛苦”,來說一句話。(難點)

  師:古詩裡有個詞語“辛苦”,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很累,很忙)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媽媽幹家務辛等。

  師:哪除了農民伯伯,和老師辛苦之外,在你身邊還有誰也很辛苦呢?(請個別幼兒說說)

  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媽媽做飯很辛苦,爺爺奶奶送我們上幼兒園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掃衛生的照片及幼兒吃飯的照片)師:小朋友知不知道我們幼兒園除了老師還有誰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員阿姨每天給我打掃衛生很辛苦,還有給我們做飯的廚師阿姨很辛苦)。

  四、老師小結。

  我們應該怎麼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我們要愛惜糧食,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廚房阿姨辛苦把飯菜燒好,阿姨每天給我們打掃衛生,我們要愛惜糧食,把飯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乾淨……)

《憫農》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並能說一句話,發展幼兒詞彙的運用能力。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古詩掛圖、小米粒的頭飾若干。

  2、兒歌:《撿米粒》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別把它看不起,農民伯伯早出晚歸,忙著種田地,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出主題。

  1、圖片上有誰?在做什麼?

  2、當時的天氣怎麼樣?

  二、朗誦古詩,解釋詩意。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裡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裡。唉,誰知道我們碗裡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3、“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裡鬆土、鋤草。“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裡,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誰知道碗裡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學習詞彙“辛苦”,來說一句話。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圖片)媽媽幹家務辛苦等。

  5、爸爸、媽媽、農民伯伯這麼辛苦,我們應該怎麼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三、遊戲:(撿米粒)教育幼兒日常中要愛惜糧食。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給幼兒提供了一個想說、敢說、有話說的環境,幼兒在與環境、老師、同伴的互動中自主的、自在的發展,同時在進行此活動時我對教材內容全面、透徹的分析,從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等多方面分析 ,抓重、難點進行教學,這樣就能較好的發揮作品的功能。

《憫農》教案8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熟悉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並能按筆順規章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勞動成果,疼惜糧食,喜愛勞動,喜愛勞動人民。

  教學重點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熟悉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並能按筆順規章正確、工整地書寫。

  2、能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預備

  同學預備:訪問農夫或到農田體驗勞動生活,或查閱資料,瞭解大米是怎麼生產出來的。

  老師預備:生字卡、掛圖、朗讀錄音帶、實物投影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藉助畫面,引入課題

  孩子們,我們今日吃的大米飯是怎麼來的?(出示掛圖)圖上畫的是什麼?齊讀課題,解題義。憫:哀憐。憫農:憐憫農夫。

  二、老師範讀,同學看書聽讀,留意聽清晰每個字的讀音

  三、同學藉助拼音,自由讀詩句,把不熟悉的字作上記號

  1、不熟悉的字,請大家幫幫忙(抽同學上臺展現)。

  2、覺得哪些字的讀音要提示小伴侶們留意,教一教大家。

  3、老師檢查,留意指導讀準“誰”、“知”、“辛”、“農”的讀音。

  4、你用什麼好方法把這些生字娃娃給記住。

  (1)留意區分“午—牛”的字形。

  (2)老師指導同學熟悉“”(完字頭)這個偏旁。

  (3)鼓舞同學用聯絡生活實際和“合一合”的方法記憶生字。

  5、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伴侶,它們手拉手就成了伴侶,你情願給它們找幾個伴侶組成詞嗎?

  生生、師生溝通,學會積累詞語。

  老師總結:平常留意從生活中、課外讀物中積累詞語。

  四、再讀詩句,留意讀通順、流利

  1、聽朗讀錄音帶。

  2、讀給同伴聽。

  3、讀給老師聽(跟錄音帶)。

  五、藉助畫面瞭解古詩的意思

  1、農夫伯伯在幹什麼?這是什麼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詩來表達?(鋤禾日當午)

  2、正在為禾苗鋤草的農夫伯伯怎麼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話來表達?(汗滴禾下土)

  3、孩子們,農夫伯伯種糧食多麼辛苦啊!請聽朗朗的媽媽是怎樣對朗朗說的(錄音):朗朗,我們碗裡的每一粒飯都是農夫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肯定要疼惜糧食啊!你能把朗朗媽媽的話用詩句表達出來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讀詩句,要留意讀出感情

  朗讀停頓參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採納多種形式美讀。採納多種形式抽背。

  七、你學了詩句,明白了什麼

  八、自主探究,指導寫字

  1、認真觀看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樣寫才美麗。

  2、生生、師生溝通,老師範寫。

  3、同學書空,自己寫。

  4、評價。

  (1)自評:在你認為寫得最滿足的字下畫顆星,以表鼓舞。

  (2)互賞、互評。抽生上臺展現,評好在哪兒。

  九、老師推舉古詩,觀賞古詩

  1、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讀、悟)

  2、出示李紳另一首《憫農》詩,小組爭論學習,熟讀成誦。

  春種一粒慄,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3、課外你還讀過哪些詩?全班溝通。

  十、作業:(任選)

  1、寫寫生字或背背詩歌

  2、收集古詩。

《憫農》教案9

  【教學設想】

  能用自己的話說清楚古詩的意思。會背誦課文。體會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糧食來之不易,初步養成尊重勞動、愛惜糧食的思想感情和行為習慣。

  【教學過程】

  1.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我們吃的米飯哪裡來的?

  看課文插圖。你們看,我們吃的米飯就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勞動出來的。(出示課題《鋤禾》)

  2.教學“鋤禾”。禾:禾苗,各種作物的幼苗。(插圖上畫的是玉米苗。)

  鋤:翹舌音。不要讀成“cú”,左中右結構,鋤頭的鋤,課文中指的是動作。

  誰能說說“鋤禾”的意思?(課文中指農民除草、鬆土)。

  農民為什麼要為禾苗除草、鬆土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結合觀察插圖,想想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什麼,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講讀詩句,學習字詞,理解內容。

  (1)看圖。農民伯伯是在什麼時候鋤禾的?你從哪裡看出來?

  讀一讀“鋤禾日當午”。理解“日當午”的意思:太陽當頭照,正是中午的時間。

  看看圖,自由說說,想想“鋤禾日當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當頭照。農民伯伯卻在地裡給禾苗除草、鬆土。)

  (2)仔細看圖,你從哪裡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他熱的滿臉通紅,口乾舌燥,汗水不斷的從臉上一滴一滴的淌下來,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裡。)

  讀一讀“汗滴禾下土”,講講“汗滴禾下土”的意思。(農民伯伯熱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斷地滴到土裡)

  (3)農民種糧這麼辛苦,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的想法。)

  讀一讀“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誰知盤中餐”:有誰知道這碗裡的飯是從哪裡來的?

  讀一讀“粒粒皆辛苦”教學“粒”“皆”“辛苦”

  誰能說說“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朗讀課文。

  (5)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鞏固、複習字詞。

  5.用自己的話講講整首古詩的意思。

  (1)同桌一個讀詩,一個釋詩。在交換。

  (2)指名講講整首詩的意思。(說清楚,說通順。)

   6.指導朗讀。

  7.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麼?

  (農民種糧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

  8.平時你是怎麼愛惜糧食的?(正面教育學生,表揚學生中愛惜糧食的好人好事。)

  9.背誦課文。(形式多樣)

  10.總結談話。

  這首詩講了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糧食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愛惜糧食。

《憫農》教案10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錄音,米飯,場地佈置(雜草地)。

  活動目標

  初步理解詩句意思,感受農民的辛苦和糧食的來之不易。

  活動過程

  1.情境匯入引出主題,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師角色扮演並提出問題。

  提問:你們知道香噴噴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嗎?農民伯伯是怎樣種地的呢?

  2.看圖片,理解古詩大意。

  (1)師:當太陽高高地掛在天空的時候,我扛著鋤頭去種地。(出示教師角色表演時的種地圖片)

  你種過地嗎?和我一起去怎麼樣?今天你們可要幫我的忙,把地裡的雜草拔光,要仔細地一個挨一個地拔,千萬別漏掉哦。(幼兒體驗拔草,體會農民鋤地的辛苦)

  提問:為什麼不想拔了? (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結:拔了這麼一點就累了,每天我不僅要拔這麼多草,而且還要種糧食,你說我累嗎?我辛苦嗎?

  (2)邊出示圖片,邊提問。(出示第二張圖片)

  太陽照到身上什麼感覺?熱了會怎麼樣呢? (流汗)

  (出示第三張圖片)

  小結:我看到糧食變成餐桌上的美食時,就更高興了。

  (出示第四張圖片)

  提問:可有時候我還是會生氣,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出示第五張圖片)

  提問:為什麼我會生氣呢?

  3.看動畫,聽錄音,進一步理解古詩。

  (1)聽古詩,說詩名。

  提問:誰聽到了古詩的名字,是什麼?

  (2)看動畫,欣賞古詩。

  (3)觀看動畫,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提問:大米和所有的糧食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我們吃飯時,應該怎麼做呢?

《憫農》教案11

  教案目的:

  1、結合讀本和幼兒自身經驗,幫助幼兒豐富、深化有關影子的認識,特別是人物的活動和影子的變化之間的關係。

  2、理解“也”字如何運用,學習運用句型—誰在做什麼,誰也在做什麼?

  3、引導幼兒充分觀察和討論圖畫。

  4、結合讀本內容,進一步深化對光和影子的關係的認識,特別是人物和影子的變化之間的關係的認識。

  5、幫助幼兒熟悉書中的文字內容。

  教案准備:

  大書《影子和我》、幼兒人手一本小書

  教案過程:

  1、教師以猜謎的形式引出活動的主題:人人有個好朋友,烏黑身體烏黑頭,燈前月下陪著你,卻是啞巴不開口。(影子)。教師提問:你在什麼地方看到影子?引導幼兒發散思維。

  教師提出本次閱讀的主題—影子: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本很有趣的書。

  2、教師出示大書:小朋友猜猜這本書在說一個什麼?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見解。

  3、教師翻開大書的第一頁,提問:

  1)、你看到了圖上有什麼?

  2)、為什麼要有蠟燭?

  4、教師:請小朋友猜一猜書上的人會和影子做什麼?請幼兒看書的第二頁。教師提問:你看到了小朋友和影子在做,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5、出示書的第三頁,將人物遮住,教師提問:我看到了圖上的影子了,但是我不知道書上的小朋友做了什麼樣的動作?你們知道嗎?我們一起來做做吧。請幼兒站起來模仿影子的動作。教師掀開遮住的紙張,並請幾個模仿得比較象的幼兒站到前面做動作,和大書中的人物比較一下。教師提問:為什麼

  6、出示遮住人物的第四頁,教師提問:請小朋友說說這個影子象什麼?發散幼兒的思維,引導幼兒說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師提問:你知道小朋友是怎麼做的嗎?讓幼兒比比動作,教師掀開紙張:原來是用手做出了影子的牙齒。

  7、教師出示遮住影子的第五頁,請幼兒說說:牆上的影子會和小朋友做什麼樣的動作?教師引用原句進行小結。

  8、出示第六頁,教師提問:圖上的影子在做什麼?小朋友也在做什麼?

  9、教師:我們看看小朋友怎麼啦?影子怎麼樣了?引導幼兒想象的情節。

  10、出示第八頁,教師提問:小朋友發現這頁和前面顏色有什麼不一樣?你發現什麼不見了?為什麼?引導幼兒說出:影子不見了。原來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11、教師:剛才我們一起看了有趣的,現在我們完整的看一遍吧,教師指讀大書上的文字,將完整的講述一遍。教師:原來我們身體的各部分都可以和影子做各種好玩的,比如:手、腳、嘴等。是不是這個小姑娘做什麼?影子也會同樣跟著做什麼?

  小姑娘和她的影子有什麼區別?(問題回答方向:影子永遠是黑色的,只有輪廓,沒有細節)。

  12、教師:我們一起來分享這個有趣的吧。幼兒自己拿一本小書,跟著教師進行的指讀,並注意引導幼兒:一個一個字進行指讀。

  13、教師:現在我們也要和影子做了。

  1)、到操場上去找影子,並能告訴老師你在什麼地方找到影子?

  2)、同伴互相玩踩影子的

  3)、幼兒組合影子游各種造型,請一個幼兒用粉筆將地上的影子畫下來。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內容,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背誦古詩,瞭解農民勞作的艱辛。

  3、知道糧食來之不易,萌發對農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提前透過圖片、影片等了解水稻種植、種植過程等。

  2、物質準備:PPT圖片、米飯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匯入,激發興趣。

  出示各種米飯的圖片,引入活動,討論: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指導我們吃的米飯是從哪裡來的嗎?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朗誦故事,理解詩歌意境。

  1、引導幼兒傾聽詩歌朗讀《憫農》,欣賞理解古詩。

  2、討論理解古詩的含義。

  3、學習詞語"辛苦",並用"辛苦"說一句話。

  4、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味美。

  三、嘗試背誦,加深理解。

  在幼兒對古詩內容及含義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看圖,嘗試背誦。

  四、交流討論,瞭解農民種田勞作的艱辛。

  1、提問:你見過農民伯伯種地嗎?他們是如何種田的?請你學一學。農民伯伯勞作這麼辛苦,你有什麼想法。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透過討論表達對農民的敬意,懂得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2、小結:《憫農》這首詩歌描寫出農民勞作的艱辛,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費。

《憫農》教案1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尊重家民伯伯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2、學習古詩《憫農》

  活動準備:

  米飯、饅頭、花捲等幼兒常見的食物;農民伯伯和他們的勞動成果

  基本過程:

  一、 匯入活動

  教師通過出示多種食物的圖片引出活動的主題

  出示圖片後,教師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字?

  二、 關鍵步驟

  1、教師請幼兒觀看農民耕種的FLASH的動漫,告訴幼兒糧食是農民辛苦種出來的。

  2、教師大志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

  3、幼兒學習朗誦古詩《憫農》

  三、 結束活動

  師生共同朗誦古詩,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泥塑區

  在泥塑區投放採泥,指導幼兒學習團、搓、壓、捏的技能,練習製作好吃的麵食

  2、其他活動:比比誰最節約糧食

  製作一張大表格,寫上小朋友的名字,誰吃的最乾淨就給誰蓋上小印章

  活動反思:

  1、孩子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為什麼?、

  2、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是什麼?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憫農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憫農》教案13

  教學目標:

  1、藉助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並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並試著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農”、“當”的寫法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稻穗圖、小黑板、磁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今天,向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願意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學生觀察。

  這就是向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師出示“辛苦”,教讀。

  你見過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民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朋友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麼?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農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並貼在黑板上。

  3、你怎麼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裡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於這首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裡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二)認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圈出帶紅色音節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後,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5、抽生教讀生字。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出示詞語:憫農 日當午 誰知 汗滴 粒粒 辛苦)

  抽生讀,齊讀。

  7、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麼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當讀到“午”時進行擴詞,從而理解“日當午”。)

  8、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裡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著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9、齊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麼?

  2、抽生答。(……我知道了農民伯伯很辛苦)

  3、你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了農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讀一讀。

  重點指導: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

  指導方法:先透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4、師範讀全詩。

  5、齊讀。

  6、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一)撿稻穗遊戲,複習生字

  1、秋天來了,農民透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後,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裡,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後面的生字,然後放到籃裡。(師貼稻穗圖,畫籃子)

  2、抽生上臺拾稻穗,然後反過面貼於籃子裡。

  3、你打算把帶哪個字的稻穗送給誰?為什麼?

  (二)指導寫字

  (出示“農、當、汗、午”)

  1、你記住了哪個字?怎麼記住的?

  2、重點指導“當”,認識小字頭,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筆順,然後書空。

  指導“農”,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筆?

  3.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

  4.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後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板書)

  憫農

  辛苦

  教學點評: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並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為此,教師在設計時可以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瞭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並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並樂於去解決。

  2、現在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透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絡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緻。

《憫農》教案14

  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憫農》教案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並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

  教學重點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並能按筆順規則正確、工整地書寫。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藉助畫面,引入課題

  孩子們,我們今天吃的大米飯是怎麼來的?(出示掛圖)圖上畫的是什麼?齊讀課題,解題義。憫:哀憐。憫農:同情農民。

  二、教師範讀,學生看書聽讀,注意聽清楚每個字的讀音

  三、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詩句,把不認識的字作上記號

  1、不認識的字,請大家幫幫忙(抽學生上臺展示)。

  2、覺得哪些字的讀音要提醒小朋友們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師檢查,注意指導讀準“誰”、“知”、“辛”、“農”的讀音。

  4、你用什麼好辦法把這些生字娃娃給記住。

  (1)注意區別“午—牛”的字形。

  (2)教師指導學生認識“”(光字頭)這個偏旁。

  (3)鼓勵學生用聯絡生活實際和“合一合”的方法記憶生字。

  5、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們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願意給它們找幾個朋友組成詞嗎?

  生生、師生交流,學會積累詞語。

  教師總結:平時注意從生活中、課外讀物中積累詞語。

  四、再讀詩句,注意讀通順、流利

  1、聽朗讀錄音帶。

  2、讀給同伴聽。

  3、讀給老師聽(跟錄音帶)。

  五、藉助畫面瞭解古詩的意思

  1、農民伯伯在幹什麼?這是什麼時候?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詩來表達?(鋤禾日當午)

  2、正在為禾苗鋤草的農民伯伯怎麼樣?(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書上的哪句話來表達?(汗滴禾下土)

  3、孩子們,農民伯伯種糧食多麼辛苦啊!請聽朗朗的媽媽是怎樣對朗朗說的(錄音):朗朗,我們碗裡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一定要愛惜糧食啊!你能把朗朗媽媽的話用詩句表達出來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讀詩句,要注意讀出感情

  朗讀停頓參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採用多種形式美讀。採用多種形式抽背。

  七、你學了詩句,明白了什麼

  八、自主探究,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樣寫才漂亮。

  2、生生、師生交流,教師範寫。

  3、學生書空,自己寫。

  4、評價。

  (1)自評:在你認為寫得最滿意的字下畫顆星,以表鼓勵。

  (2)互賞、互評。抽生上臺展示,評好在哪兒。

  九、教師推薦古詩,欣賞古詩

  1、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讀、悟)

  2、出示李紳另一首《憫農》詩,小組討論學習,熟讀成誦。

  春種一粒慄,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3、課外你還讀過哪些詩?全班交流。

  十、作業:(任選)

  1、寫寫生字或背背詩歌

  2、收集古詩。

  《憫農》教學反思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二、三歲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學這首古詩,對於中班幼兒要求背誦並不難,能作過多的要求。於是,教學中關鍵重點引導小朋友體會糧食來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糧食。為此,我從看圖瞭解“辛苦”到讀詩感受“辛苦”來展開教學活動。

  1、讓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兒教學要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所有的教學活動不能憑空開展,一定要在幼兒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中,我他們做彎腰姿勢保持五分鐘來感受“辛苦”,他們個個都覺得累。這種親身體驗比憑空解釋效果好。另外,為了讓幼兒真正瞭解糧食,特准備了水稻,讓幼兒進行實物觀察。看到幼兒臉上擺出好奇和驚喜,我別提有多高興。我講解了水稻的生長過程到收穫,再到稻穀變成米飯的漫長經歷以及期間的農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們都聽得很認真,並知道糧食是來之不易的。

  2、看圖瞭解“辛苦”: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插圖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實現早期閱讀教學的自主化、個性化。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片時,我不作任何要求,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空間。在他們充分交流的基礎,再讓他們舉手發言。有個孩子的發言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蔡均易,他說:“我知道這是夏天,很熱很熱的,我外公去種田的。”“你是怎麼知道的?”“圖上有太陽的。”這時,妞妞也說是夏天,我也要她說明理由。她說:“那農民伯伯都流汗了。”我便問:“農民伯伯這麼熱,還在幹活。那你們覺得怎樣的太陽好一點?”這一問,激發了孩子熱情,課堂就熱鬧了。在孩子們討論的基礎上,我重點引導孩子們對比春天與夏天的太陽。孩子們就更加了解了農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陽下勞動的辛苦。

  3、以朗讀感受“辛苦”: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師生合作讀,引讀,範讀等,讓幼兒從朗讀中體會勞動的辛苦。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這種表示勞動艱辛的句子,我作了重點引導。更是提醒他們中午用餐時要珍惜每一粒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裡面都包含著農民伯伯的汗水,孩子們愛惜糧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

  不足之處,在看圖討論和觀察實物水稻的環節花得時間太多,留給朗讀的時間就不夠了。所以,朗讀指導不很到位,應該分為兩課時效果比較好。

《憫農》教案15

  活動目標:

  1、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瞭解農民勞作的艱辛,指導糧食來之不易。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各種米飯的圖片(白米飯、南瓜飯、菠蘿飯等)

  經驗準備:幼兒在家長的帶領下參觀家鄉的風景名勝,對其有初步的瞭解。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米飯的圖片,引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討論: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指導我們吃的米飯是從哪裡來的嗎?

  2、引導幼兒瞭解農民種田勞作的艱辛

  引導幼兒自由說說,你見過農民伯伯種地嗎?他們是如何種田的?請你學一學。農民伯伯勞作這麼辛苦,你有什麼想法。

  3、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理解詩歌表達的內容。

  (1)引導幼兒傾聽詩歌朗讀《憫農》,欣賞理解古詩。

  (2)討論理解古詩的含義。

  (3)學習詞語辛苦,並用辛苦說一句話。

  (4)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味美。

  4、透過討論表達對農民的敬意,懂得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小結:《憫農》這首詩歌描寫出農民勞作的艱辛,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費。

【《憫農》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