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金融> 金融調研報告

金融調研報告

金融調研報告(精選20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金融調研報告(精選20篇),歡迎大家分享。

  金融調研報告 篇1

  靈寶金融堅持以支農、興農、富民為己任,把支援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支農工作的出發點,不斷改進、加強金融服務,加大信貸資金投入力度,為當地農村、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信貸支援。

  一、金融支援“三秋”情況

  靈寶金融重點支援農村農民在秋季的種子、農藥、化肥和農產品收購上的資金需求,積極發揮信貸槓桿作用,對符合貸款條件的客戶積極支援,採取有力措施,確保秋種秋播資金及時足額到位。至目前,靈寶聯社發放“三秋”支農貸款5630萬元,投放農民種子、農藥和化肥投放貸款2170萬元,農機具貸款1160萬元,農副產品收購貸款2300萬元,有力地促進了秋季農業生產,為農業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信用社在支援三農中,繼續認真做好農戶信用等級評定授信及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證工作,嚴格做到“貸前早調查,資金早落實,計劃早安排,貸款早投放”。組織信貸人員深入農資供應部門、生產企業和農戶家中進行走訪調查,詳細瞭解秋作物資供應情況和資金需求情況,提前落實貸款資金計劃。一方面加大資金組織力度,開展支援秋作吸存工作勞動競賽,強化優質高效文明服務,努力拓寬增存渠道,為信貸支農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加大收貸收息力度,依法清收盤活不良貸款,滿足“三秋”資金需要,使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同時,靈寶金融既著眼於當前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又放眼長遠,改善農民收入結構;既透過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種植業和養殖業收入,又透過為農產品收購企業提供資金,促進農產品流通,實現農產品增收。在貸款營銷中,農村信用社將資金重點用於農業生產資料的儲運購銷和農戶生產費用合理資金需求,支援農資農機部門經營適銷對路的種子、化肥、農藥、地膜及農機具。在提供信貸支援的同時,信用社強化服務手段,向農戶散放支農名片,提高工作效率,並組織金融下鄉活動,將金融知識、業務品種和科技資訊送到農民手中。

  二、存在的問題

  在大力支援“三秋”信貸資金需求的過程中,XX市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制約著信貸支援。農村信用環境裂變,前些年的頂冒名貸款經過深度排查,全部暴露,誠信客戶佔比少,一時難以形成一種新的農村綠色信用體系,制約信用社信貸投放。信貸人員管轄區域大、農戶多,在信貸服務上沒有細化,未對“三秋”信貸支援開設“綠色通道”,不同程度上對信貸需求構成一定製約因素。

  三、對策建議

  開設貸款“綠色通道”:在農村信用社網點開設貸款“綠色通道”,對三秋農業生產資金貸款實行上專櫃辦理,提高辦貸效率。

  實行靈活授信機制:提高農信社的信貸審批許可權,減少貸款審批中間環節,提高辦貸效率。

  設立支農服務熱線,指定專人負責,全天24小時值班。切實解決客戶在“三秋”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實際難題。

  繼續開展陽光信貸工程:將貸款條件、貸款程式等信貸政策在所轄各村一律公佈上牆,並實行貸款限時辦理制度,對投放貸款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有利於控制信貸風險。

  金融調研報告 篇2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依然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我區的金融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在保持金融平穩執行的同時,加大金融對我區實體經濟和轉方式調結構的支援力度,為加快科學發展跨越崛起、建設民富區強市中區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我區的金融工作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為全面瞭解我區金融業的情況,提出科學有效的參考建議,推進全區金融業繼續平穩較快發展,近日,區委辦公室研究室組織人員到區金融辦、部分金融機構,以及有關經濟部門,進行了深入調研,形成了如下報告。

  一、我區金融業發展的現狀和當前執行情況

  近年來,我區把發展金融服務業作為都市性產業強區的重大戰略來抓,金融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特別是區第十三次把打造區域性“現代金融中心”作為全區發展的戰略定位,進一步強化措施,全力推進,促進了一批金融保險,證券擔保,小貸公司等金融機

  構相繼在我區落地生根。目前市中區金融機構已發展到54家,其中:銀行5家、保險29家、證券期貨3家、小貸公司2家、融資性擔保公司15家,金融機構對地方財力的貢獻達到5.2%。市中區連續兩年被評為濟寧市A級金融生態區,並榮獲山東省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模範獎,金融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援力度不斷增強。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區金融業的發展呈現出穩定發展態勢。

  (一)金融業繼續平穩執行,稅收穩定增長。1-7月份,金融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區金融系統實現地方財政收入589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228萬元,增長60.8%,佔全區地方財力的7.1%,比去年同期上升1.9個百分點。

  (二)各項存貸款平穩增長,存貸款穩定性進一步增強。截至7月底,全區6家銀行存款餘額178.65億元,比年初增加22.67億元。貸款餘額122.29億元,比年初增加11.34億元。存貸比68.50%,高於全市8.1個百分。

  (三)保險業執行平穩,社會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增強。我區現有保險公司29家,其中產險10家、壽險13家、保險代理6家。到7月末全區實現保費收入23.48億元,同比增長5.13%,其中財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4.53億元,壽險公司實現收入18.95億元。保險業累計支付(給付)賠款5.83億元,其中財產險賠款支付1.31億元,人身險給付4.52億元。

  (四)地方性金融機構發展迅速,機構總量穩居全市第一位。我區第三家小貸公司魯商小貸已於7月中旬獲省批准,目前我區小額貸款公司達到3家。截至7月底,2家小額貸款公司累計發放貸款9962萬元,其中“三農”貸款4782萬元,中小企業貸款4570萬元,緩解了小微企業、“三農”客戶資金短缺的問題。截至7月底,全區融資擔保機構15家,佔全市融資性擔保機構數量的32%。融資擔保業務新增額5.5億元,新增擔保戶數1477戶,在保責任餘額11.3億元,同比增長32.9%,在保戶數3837戶,實現業務收入1342萬元。

  (五)金融機構引進步伐加快,金融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目前光大銀行在濟寧設立分支機構的報告已報銀監會待批;萊商銀行在濟寧設立分行已成定局;浙商銀行已來濟寧考察選址;青島農商行已同意在我區設立村鎮銀行;濟寧工行城區支行正在變更稅務登記手續;交通銀行濟寧分行擬在我區設立第一家支行;濟寧銀行第二家支行已選址銀監局原辦公大樓;新引進英大財險、天平汽車保險、信誠人壽保險已開業運營;永安財險已有任城遷入紅星路供水大廈,正在辦理稅務登記遷移手續;百年人壽已入駐運河城,正在進行裝修。

  二、金融執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區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進一步加大,

  但金融執行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我們分析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企業生產經營不景氣,銀行潛在風險加大。受經濟增速逐步放緩、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社會資金面總體趨緊等因素影響,我區企業經營困難增加,機械加工企業生產經營持續不景氣,陷入發展的低谷;部分企業開工不足,與此相對應,銀行潛在風險加大。去年4季度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發生資產風險類重大事項明顯增多;小微型企業不良貸款餘額增加。

  (二)政府融資平臺還款壓力增加,後續貸款更加困難。一方面,20xx年、20xx年發放的銀行貸款集中到期,融資平臺還款壓力加大;另一方面由於控制房價之後,土地出讓金減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還款來源減少;加之銀監會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監管,以降舊控新為重點,要求借款主體拿出有效資產對存量債務提供擔保抵押等緩釋風險措施,否則不具備新增貸款資格。所有銀行將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審批許可權收歸總行管理,提高了對政府城建專案的貸款要求。

  (三)樓市調控政策持續不放鬆,房企資金鍊形勢堪憂。今年房地產進入償債高峰期,房地產企業資金鍊日趨緊張,貸款到期難以歸還的現象陸續出現。中央近期以來多次明確

  表示,樓市調控政策將持續不放鬆。從嚴從緊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將對房地產市場繼續產生影響,對房地產企業還貸和資金鍊安全產生較大壓力。

  (四)民間融資風險逐漸累積,金融風險防範任務艱鉅。去年以來,民間借貸異常活躍,體系外資金迅速膨脹,借貸利率高位執行,導致資金鍊斷裂的事件增多、風險快速聚集;而且由於沒有保險機制,一旦資金鍊斷裂必然會引起連鎖反應,波及類似地區,以至於波及正規金融機構。據區法院反映進入今年以來,民間借貸案件明顯上升,我區規範民間借貸、打擊非法集資、防範金融風險的任務艱鉅而繁重。

  (五)金融招商載體嚴重匱乏,金融招商的政策不優。銀行、保險來市中區選址,很難找到理想的經營場所。場所少、租賃價格高,成為市中區金融招商的瓶頸。目前我區執行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是09年制定的,現在各縣市區紛紛出臺新的金融招商的優惠政策,我們的政策已跟不上形式發展,落後於其他縣市區。由於這些原因,恆豐銀行支行落戶於任城,我們跟蹤兩年的信達財險、建信人壽也離我們而去。

  金融調研報告 篇3

  產品是企業的命脈。只有不斷的向市場提供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或新的服務專案,企業才會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與競爭力,求得長盛不衰的發展。商業銀行金融創新產品的研發是商業銀行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可以實現商業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轉移風險、規避管制、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達到利潤最大化、提升商業銀行的社會形象、建立銀行品牌、增強綜合競爭力。

  一、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發展存在的問題

  1、銀行產品創新的自主研發能力較差

  近年來,我國銀行創新產品的品種日益豐富,如目前已推出的理財創新產品就有百餘種,但這些創新產品多以吸納性、移植性為主,即透過模仿國外或同業的創新產品進行產品研發。例如,我國的保理業務、福費廷業務等,都是透過國外引進的。其次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一家銀行自主研發出來的產品很快會被別的銀行仿效。再則產品推出的動機很明顯是為了搶佔市場份額,而不是真正從本銀行的利益出發,效益觀念淡薄。

  2、銀行產品創新缺乏整體的規劃性

  商業銀行產品創新缺乏長遠的設計和規劃,銀行內部各個部門僅從本部門區域性利益出發,彼此之間缺少資訊的交流,使得產品的開發、管理不繫統,產品標準化程度低,規範性差,影響了銀行金融創新產品的整體協調性。

  3、創新產品缺乏個性化,難以滿足多樣化的需求

  我國多數銀行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產品研發前粗線條的市場劃分對客戶需求的認知僅停留在表面,導致部分客戶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根據“二八定律”,銀行20%的高階客戶創造銀行80%的利潤,於是,許多銀行的創新產品盯住那些壟斷行業、大型企業,而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卻得不到關注。另一方面來看,也因為缺乏合理有效的市場細分,銀行推出的單一產品往往面向的是所有的客戶群,缺乏為客戶量身定做的能力,無法為客戶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來滿足其多樣化需求。

  二、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不足的原因

  1、國內法制及信用環境方面原因

  近年來,我國經濟金融環境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而相應的法律法規卻跟不上步伐。例如,銀行理財業務和電子服務業務缺乏法律的支援。產品創新的要求與相對滯後的法律法規建設之間的矛盾,會使得新興的產品隱藏著一定法律風險。其次,社會信用觀念淡薄。市場經濟的正常執行以社會信用為基礎,包括政府信用、銀行信用、商業信用等。在我國,偷稅、逃稅、商業欺詐等現象時常發生。社會信用觀念淡薄,信用制度的建立落後於國家經濟發展的程度,從而制約了包括銀行產品創新在內的經濟金融活動的開展。

  2、電子技術環境方面的原因

  電子技術,網路,通訊技術等的發展和應用是商業銀行進行產品創新的基礎,資訊科技能使金融工具的創新得到突破性進展。儘管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電子化網路建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我國資訊科技在金融領域內的應用相比於西方金融業中經營的電子化,網路化還有著很大差距,仍停留在較為粗淺的技術應用階段。由於我國銀行業務發展與科技進步的融合不夠,各銀行之間技術的標準性,規範性有所差距,使得銀行產品通用性差,產品深層次的創新受到制約。

  3、管理體制方面的原因

  一是行內缺乏專門的機構或部門對市場需求資訊及同業的金融產品進行研究,從而做出靈敏的反應。二是管理職能沒有適應市場要求及時做出調整。如在新產品推廣營銷等方面,由於管理部門職能的缺位,造成目前各銀行普遍存在宣傳報道多、業務宣傳少,形象宣傳多、產品宣傳少的現象,產品營銷嚴重滯後。三是體制不順,沒有在產品開發中形成合力,部門間職責不清,獎罰不明,導致各部門以各自利益為重,普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部門之間協調配合不夠,遇到問題推託責任,敷衍了事。四是銀行現有的人力資源部門對人力資源的運用觀念淡薄,各項激勵約束機制尚不健全。人力資源管理未能發揮應有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產品創新的程序。

  4、運營機制方面的原因

  當前仍有許多銀行對已經到來的金融產品營銷時代反應遲鈍,沒有意識到好的金融產品會大大提高一家行的市場競爭力。因而對金融產品創新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產品的品牌意識比較淡薄。在發展的戰略決策上沒有把金融產品創新擺上重要的位置,產品開發和推廣應用往往缺乏科學性,尚未形成一個有利於調動各級行、各部門和全行員工創新積極性的機制。近年來各行對科技人員的重視和對產品開發有功人員進行獎賞的做法,在穩定科技隊伍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也與其他部門造成了反差。對產品創新中其他領域,如市場調研資訊、產品設計、產品營銷等領域有功人員卻缺乏相應的獎勵措施,挫傷了員工的積極性。許多基層營業機構對產品的不足及進行改善的合理化建議、市場真正需求等重要的資訊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

  三、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發展策略

  1、放鬆金融管制,加強金融監管,保護金融產品創新的成果

  金融管制是針對業內所有金融機構的全部行為進行管制;而金融監管是主管部門對金融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監督和管理。很顯然,金融管制會對金融產品的創新加以限制,金融監管則給予金融機構更多創新發展的自由。目前國際金融創新的趨勢是放鬆金融管制,加強金融監管。這是我國需要借鑑的地方,逐漸放鬆利率管制,推進利率市場化程序,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穩步加強金融監管,其一,從監管理念由“法無明文規定即禁止”向“法無禁止皆可為”轉變,這點實際上為商業銀行留下了很多自主創新的空間。其二,監管模式上轉向目標導向型,即只規定相應監管標準,商業銀行在標準內根據情況自主創新。其三,建立合理的績效考評制度,構造銀行業的良好競爭環境,保護創新成果。

  2、透過完善法律、提升社會信用促進商業銀行進行金融產品創新

  首先,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其一,取消一些已不再適用當今行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其二,制定能夠推動產品創新的法律條款,界定清楚金融創新與違規的界限。其三,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使創新銀行的收益得到保障,避免銀行間惡性競爭。這些措施為金融監管提供法律政策依據,鼓勵銀行產品在規範,公平的市場環境中得到>、違約失信的問題,為金融產品創新創造良好環境

  3、發展電子化建設,以技術創新作為銀行產品創新的突破口

  當代科技日新月異,在計算機、網路、通訊技術已被廣泛應用的今天,金融產品的研發必須以電子技術為依託。依靠電子化平臺,可以使銀行產品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大大提高,加大了產品模仿的難度,有利於銀行維持產品創新的效益,同時也能使其服務向自動化、簡約化方向轉變。順應國際銀行業趨勢,針對我國銀行產品薄弱環節,筆者認為要應用技術作為產品創新的主要手段,完善現有的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的各項服務,及時更新各項功能,切實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構建客戶資訊資料庫,進行集中、有效的資料資訊管理,應用資料探勘,進行業務產品的研發。

  4、明確創新戰略,加強產品創新的統一規劃

  商業銀行可在銀行內部成立金融產品創新部門,制定產品創新的戰略規劃。該規劃應結合銀行自身的特點及市場定位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步驟,充分利用銀行內部的各種資源優勢,調動一切力量,提高創新效率,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其次,進行科學的市場細分,堅持個性化,差異化原則。將具有相似需求特徵的客戶劃分為統一類別,以此研發相應產品,也就是根據客戶的業務量、資金量、信譽等方面的情況對客戶進行分層管理。透過科學的市場細分可以使銀行產品的開發更有針對性,更能實現銀行效益。產品創新應堅持個性化、差異化的原則,有選擇地為不同市場中的客戶設計符合其需要的產品;最後,要不斷鞏固完善,提高產品質量。對現有的服務專案,應繼續進行完善、鞏固和提高。有些產品,質量可靠,執行正常,但需要進一步提高或改進。還有一些產品,質量低下,效果不理想,應儘快修改和完善。

  5、建立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推行產品經理制與客戶經理制

  商業銀行要建立一套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透過內部培養,對員工進行銀行新業務,新產品的培訓,充分挖掘員工最大潛能和創新意識;透過外部引進,聘用專業知識全面,通曉金融工程、風險管理、理財知識,業務能力強的複合型人才,並健全銀行內部的激勵約束機制,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產品開發隊伍。重點推行產品經理制與客戶經理制。銀行產品的推出是為了迎合客戶的需求,實行客戶經理制,指定客戶經理為特定客戶服務,瞭解客戶的需求,反饋到產品經理。產品經理負責設計開發,細分市場,制定推廣計劃,再配合客戶經理進行產品營銷,跟進後續服務。

  6、與證券、保險行業合作,進行組合產品的創新

  組合產品創新是金融創新上較高的層次,主要是銀行、證券、保險產品之間的交叉研發。在我國,由於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約束,銀行、保險、證券停留在較為簡單的業務合作階段。因此,在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在組合產品創新方面的空間還很大,可透過與保險、證券行業合作,擴大業務範圍、增加產品品種、拓展市場,透過全面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滿足客戶的全方位需求,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

  金融調研報告 篇4

  一、主題簡介

  為了解當地經濟發展對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和農戶對農村金融機構創新服務的要求,掌握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存在問題及發展方向,並準確地預測信貸投量,把準信貸投向,促進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提升“三農”服務水平,從而更好服務於當地經濟。透過對延川縣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採用問卷、座談、走訪等形式的調研,就延川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普及和服務能力、服務方式進行全面掌握,並對今後發展提出對策。

  二、調研時間

  20xx年11月15日-20xx年12月1日

  三、調研情況

  1、調研目的

  透過本次調研,瞭解延川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發展的現狀以及創新發展的模式,分析延川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當前問題,然後透過剖析當前問題,以及借鑑國內先進縣市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發展的模式和經驗,提出促進現階段延川縣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發展的一些對策和建議。

  2、調研方法

  主要透過查閱相關的資料和進行問卷調查、座談調研調(調查問卷見附件2)以及上網查詢相關資料。

  3、基本現狀和存在問題

  由於延川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剛剛起步,存在的問題還很多。部分金融機構在經營過程中資金緊張,存款的增長速度和貸款增長速度嚴重不匹配。以延川縣農村信用社為例,因為農村信用社一直紮根農村,情繫農民,立足農村經濟發展,長時期服務“三農”, 同農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是農村主要的金融服務機構,截至20xx年10月,延川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 63237萬元,各項貸款9584萬元,其中涉農貸款 4996萬元。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初步在農村開始設立,時間較短,所以存在有很多的問題,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四個方面:

  (1) 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尚待普及,經營模式還不成熟

  農村金融服務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服務機構,需要在摸索中不斷髮展。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不能滿足需求。這些年來,農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務水平雖有一定提高,但還不能滿足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從客戶群體看,農村金融服務物件廣泛,客戶群 金融頻道申請認證!財富值雙倍檢索優先專屬展現同行交流體個體差別較大,服務需求差異化,部分發展較快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從涉農貸款操作和管理上看,農村客戶群體對信用社貸款程式多、手續繁瑣一直頗有微詞,複雜的貸款環節,使一些借款者望而卻步,同時,信貸產品單一,未能滿足客戶多

  樣化需求;從基礎服務設施上看,農村信用社硬體服務設施還有待加強,服務網點的改造、人力資源配置仍需進一步完善。

  (2)支農資金不足,抵禦風險能力還很弱

  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立足縣域,主要吸收當地存款資金,存款規模受地方經濟影響較大,特別是山區農業縣,經濟規模製約農信社支農資金更加明顯。縣域範圍內存款市場份額的競爭日趨激烈,民間融資行為更加活躍,存款搬家的現象比較突出,支農資金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信社支農功能的發揮。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信貸支援的主要物件為弱勢產業的農業和弱勢群體的農民,農業作為高風險低受益的行業,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影響巨大,而目前農業保險覆蓋率不高,且手續複雜,一旦發生自然災害,借款人就可能不按時履行還貸責任。即使有抵押,但由於抵押品大多數是農民住房、宅地或農機等,這些抵押品一般都很難變現,所以農村金融機構還要承擔不良貸款損失。

  (3)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業務單一,創新不足

  農村金融機構的設立是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村發展的資金困難,所以要在經營管理、業務發展和產品服務創新上有所突破。但是,當前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利潤來源和結構單一,嚴重缺乏創新動力,服務機構開辦的中間業務也僅有代理企業產險和代理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等幾項,還不能辦理代扣代繳稅金等中間業務,無法留住企業基本結算賬戶,吸收企業存款難度較大。

  4、解決對策及辦法

  (1)立足社群、服務“三農”。農村金融服務機構要找準市場定位,主要服務於縣域經濟,信貸資金絕大部分用於支援本地農戶、中小企業的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2)透過強化監管措施,切實防範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各級監管機構在積極爭取試點工作的過程中要加強監管與控制,要始終把防範風險放在第一位,最佳化產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加強內部控制,強化資本約束,把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辦成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農村金融市場。

  (3)透過合理規劃,設定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實現公平競爭,服務周到,高效務實的農村金融市場。鼓勵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投資來源多元化和股權結構分散化,為農村金融機構良性運作奠定良好的資本來源結構。

  (4)改進服務方式,開發多種服務產品。農村金融服務機構要推行“陽光信貸”,適當簡化貸款手續和審批程式:一是公開信貸品種、辦貸流程、信貸服務人員服務片區、辦貸監督機構,承諾辦貸時限;二是簡化貸款辦貸手續;三是適當放寬基層網點的貸款審批許可權。農業和農戶小額貸款具有其特殊性,既受其生產經營專案的制約,也與農村地區經濟交易方式相關,對額度較小的農戶貸款在監管上適度放寬,以比較簡化的手續規範管理。

  (5)加強培訓與教育,儘快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農村金融服務工作人員隊伍。 一是要強化工作人員的遵紀守法、行業自律意識和崗位業務技能培訓,培育出一批政治過硬、業務精良的工作隊伍。二是要加快人才引入步伐。高薪從外地引進高素質人才,亦可透過協商從當地金融機構中吸納一批富有從業經驗的現有從業人員,切實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

  金融調研報告 篇5

  當前,在新的形勢下,農村金融市場面臨外資銀行、民營投資機構和郵政儲蓄銀行的競爭,隨著新的金融格局的形成,競爭將越來越激烈。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只有不斷深化經營體制改革,增強為三農服務的功能,提高服務水平,才能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最近,筆者就發揮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主力軍作用,更好地為三農發展提供金融服務方面,進行了實地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金融服務基本情況

  截至20xx年6末,全縣農村信用社提供農業貸款xx萬元,其中農戶貸款xx萬元,涉及農戶xx家,佔貸款總額的xx%。以上資料說明,農戶貸款佔比低,對三農經濟的支援力度亟待加強。全縣銀行業金融各項貸款xx萬元,其中農業貸款萬元,農業貸款佔比xx%。真正支援農村農戶的貸款佔比為xx%。農村信用社服務品種單一,信貸服務缺乏創新,資產抵押登記收費過高,貸款方式有待簡化,同時,農村信用社對農村中小企業貸款支援乏力。

  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

  (一)發展失調,整個金融服務體系沒有真正建立

  從現有農村現有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情況來看,表現極不平衡。銀行機構發展較為迅速,保險機構發展相對滯後,證券機構整體發展緩慢,典當機構、信託機構發展嚴重不足,融資擔保體系建設不充分。為中低端客戶服務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力量薄弱,縣域經濟發展缺乏強有力的金融支援。這些機構失調的現狀,成為三農經濟大發展的束縛與阻礙。

  (二)渠道狹窄,投融資體系沒有培育起來

  得到投融資體系的支援,是農村中小企業在市場上競爭壯大的基本金融需求。在開創多渠道投融資方式、引進與設立風險投資公司、設立小額貸款機構與村鎮銀行、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規範與探索民間金融和互助融資、完善企業投融資體系等方面有所不足,融資難問題依然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而目前,農村現有中小金融機構沒有很好體現投融資的調節作用。

  (三)不講信用,金融生態環境不理想

  一些貸戶欠貸不還,甚至有意思賴著不還。有的地方政府行政干預信用社放貸,造成不良貸款的潛在風險。社會失信懲戒機制不健全,金融債權訴訟存在執行難現象,金融司法環境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擔保體系不完善,產權制度亟待完善,產權需進一步明晰;信用評級、信用獎懲、信用文化不夠健全。

  (四)自身限制,農村金融機構形不成良性發展

  現階段,農民收入水平不高,鄉鎮企業閒置資金有限,導致一部分農信社資本規模較小。同時,具有大額資金的存款客戶或出於更好的合作關係,或出於更便利和全面的服務,偏向選擇農業銀行這樣的大型銀行,甚至是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客觀上制約了農信社存款的增長。此外,農信社雖然已經大部分實現了省內異地存取和跨行服務,但暫時還無法做到全國範圍的異地存取和跨行服務,這也成為很多客戶放棄選擇農信社服務的重要因素。

  三、對策與建議

  (一)抓住歷史機遇,創新經營理念

  目前,國家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改革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新的改革試點方案陸續出臺,可以說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進行創新的寬鬆空間正在形成,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應抓住有利時機,儘快在經營環境和市場前景上創新整體經營理念,搶抓機遇,講求成本,以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把金融創新提升到增強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競爭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地位。因此,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一定要創新經營理念,改進服務方式,完善服務功能,真正把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辦成農民的銀行,切實提高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服務水平;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在幫助縣域經濟實現騰飛、增加社會效益的同時,管控好信貸風險,實現農村商業銀行自身效益,達到社農雙贏。在信貸支農上,要從支援傳統農業向支援大農業轉變,努力去發現、培育、開創新的支農平臺;從支援傳統農民向支援現代農民轉變,合理引導農民現代化思想觀念,擺脫傳統劣習;從支援傳統農村向支援新農村轉變,不斷更新觀念,堅持與時俱進。重點支援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現代化,大力推進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支農工作。

  (二)拓寬融資渠道,完善投融資體系

  首先,拓展銀行融資產品。透過買賣貸款、信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加強信貸資產運作,調整信貸資產結構。其次,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探索建立股權交易市場,為企業搭建股權交易平臺,促進股權流動、最佳化資源配置。扶持股權投資機構的設立和發展,引導產業資本及風險投資基金進入投融資領域。第三、發揮保險資金融通功能。積極引導保險企業在強化管理和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加強宣傳,培育市民保險意識,努力挖掘保險市場潛力,繼續完善原有險種,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特別是以參與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投資入股等多種形式支援重點專案、高新技術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

  (三)深化體制改革,建立產權制度

  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管理交由省級政府負責後,其產權關係應嚴格按照政企分開和誰出資、誰擁有的原則,實行一級法人管理,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根據股權結構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可按照合作制的原則,組建農村合作銀行,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進行股份制改造,成立農村商業銀行,對暫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以比照股份制的原則和做法,實行股份合作制;對股份制改造有困難而又適合搞合作制的,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合作制。透過深化改革,使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真正成為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獨立的市場主體,發揮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生力軍的作用和重要的參與者的發展定位。

  (四)加強風險防範,最佳化金融環境

  繼續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切實加強央行專項票據兌付後續監測考核,加強監管,確保低風險運營。轉變工作作風,深入一線明查暗訪貸款戶對信貸員的意見,定期召開行風監督員會議,發放民意測評表,徵求意見,加大客戶的監督力度,防範貸款風險。其次,開展以風險管理為主題的掃雷工程,將資產管理、制度執行、隊伍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實行監控,把業務操作和經營中可能引發的風險和經濟案件的網點,作為可能爆炸的雷區,並對雷區進行限期掃雷,將風險防範關口前移。

  金融調研報告 篇6

  20xx年,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國經濟受到一定影響,不少企業已經倒閉或停產,直接影響到我縣在外務工人員的就業,導致部分農民工返鄉。為跟蹤分析返鄉女農民工的就業狀況,根據上級統一安排部署和要求,我們結合20xx年12月底全縣女農民工返鄉情況調查資料,近期透過走訪、座談、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對返鄉農民工春節後就業情況認真進行了抽樣調查分析,同時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一、基本情況

  20xx年,全縣外出務工人員約4萬人,年底跨省外出務工人員返鄉1914人,其中受金融危機影響返鄉的農民工1739人,女性766人。

  (一)、金融危機影響女農民工就業意識轉變。每年春節過後是農民工外出務工的高峰期,今年女性外出務工人員在擇業方面呈現出了一些新變化。往年前往廣東、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求職務工的女農民工流量很大,但今年這些線路人員流量相對平穩,受金融危機影響,女農民工就業意識開始轉變。南方部分工廠企業減員或關停,部分女農民工認為南方工作不好找,爭取在當地就業。往年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在節後返城、返廠的時間上都比較規律,但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不少返鄉女農民工對節後出行方向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還處於觀望狀態。受金融危機影響,城市企業對農民工的用工數量有所下降,女農民工的就業供求矛盾比較突出,導致一些務工者因未找到工作又再次返鄉。從我縣農民工外出務工的調查情況看,大部分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屬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少數人掌握部分專業技能。由於文化程度偏低又缺乏專業技能,加之人生地疏,在競爭中與城市勞動力相比明顯處於劣勢,農村勞動力缺乏就業競爭力。

  (二)、女農民工就地創業人員增多。在外務工使農民工開闊了眼界,意識到在本地創業和發展好種、養殖業同樣能致富。各鄉鎮湧現出一批在本地搞種、養殖的女農民工,以養豬、雞、牛、羊為主,這部分人具有創新性思維和開拓精神,積極關注市場和資訊,具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期望政府能夠在資金、技術和資訊上多給予扶持。調查表明,部分返鄉女農民工則不願再外出,他們一是想在本縣經濟發展中尋找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不想再務農,由於在外務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技術,想在家鄉自主創業,搞一些特色種植、養殖業以及創辦企業和從事個體經營。

  (三)、返鄉女農民工對政府給予就業方面的支援表現出較高的期待。透過走訪調查,在節後就業問題上,女農民工期望政府在就業門路上予以幫助,特別是提供就業崗位。在宏觀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女農民工更希望得到來自政府及有關部門權威準確的就業資訊和更直接的就業幫助;在自主創業上提供支援,特別是資金扶持。調查顯示,考慮返鄉留在本地自主創業的女農民工,期望“提供信貸資金優惠和支援”和“提供創業服務指導”是農民工自主創業時最希望政府能給予的幫助。

  二、主要措施

  面對複雜就業形勢,20xx年以來,我縣採取多項舉措,幫助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和外出轉移就業。

  (一)注重就業服務。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加強對女農民工的就業指導,收集了適合農民工的崗位資訊,透過組織專場招聘洽談會、開闢農民工就業服務視窗等多種渠道及時釋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區域勞務合作,組織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其次大力開發本地就業崗位,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開發縣內公益性崗位,吸納安置返鄉人員就業。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強基礎設施專案和重點專案建設的機遇,搞好本縣企業和用工單位與農民工供需對接,農村基礎設施和重點專案建設與農民工供需對接,以專案帶動返鄉農民工就業。目前,全縣實現向外輸送轉移女勞動力1萬餘人,就地轉移就業近1000人。縣政府下文健全完善農民工公共服務體系,做好對農民工的各項公共服務,為農民工排擾解難。及時妥善安排返鄉農民工子女入學,屬於義務教育階段的要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安排,並享受當地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有關待遇,學校不得以任何藉口拒絕接收返鄉農民工子女入學。教育督導部門要將返鄉農民工子女入學情況列入教育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解決其看病就醫問題。加強返鄉農民工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及時做好適齡兒童預防接種的銜接。進一步做好返鄉農民工及其隨返家屬的計劃生育服務工作。認真組織返鄉農民工有序流動,幫助他們解決返鄉中的實際問題,對困難人員給予適當救助。

  (二)注重技能培訓。針對金融危機帶來衝擊的影響,我縣進一步整合培訓資源,加大財政投入,改進培訓方式,擴大培訓效果,組織返鄉農民工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技能和創業培訓,解決目前崗位需求和勞動力技能不相匹配的問題,最佳化勞務產業結構,提高農民工市場就業創業能力,推進轉移就業和提升創業能力。對農村零轉移就業就業家庭實施就業援助,每戶培訓一人,幫助其實現轉移就業。同時,符合條件的培訓物件享受就業資金補貼政策,並提供職業技能鑑定,合格者核發職業資格證書。20xx年10月以來,全縣已開展計算機應用、電子電工、電動縫紉、風味小吃等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

  (三)注重政策扶持。深入調查研究,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縣委、縣政府已出臺的《關於加快推動全民創業的決定》、《關於切實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通知》等檔案、政策措施,以目前最優惠、最寬鬆的政策鼓勵自主創業和外出務工就業。並把鼓勵返鄉農民工創業作為當前促進就業工作的重點之一,在資金、場地、用水用電、證照辦理、稅費政策、創業服務方面給予相應扶持,大力推進全民創業,以創業帶就業。透過輿論宣傳和政策上的扶持,女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潮正在興起。20xx年已有50餘名返鄉女農民工在本縣從事自主創業。

  (四)、注重維護權益。進一步健全完善工資支付重點監控制度,欠薪報告制度和工資保證金制度,加強工資保證金帳戶管理,強化工資支付監控,推動建築施工、輕工紡織等行業農民工工資“月結月清”,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髮放。制定應急預案,預防和及時處理因欠薪問題導致的各種突發事件。建立勞動保障、建設、公安、工商、財政、稅務、金融、工會等有關部門對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的聯動防控機制,及時掌握企業拖欠工資的情況。企業關閉破產必須嚴格依法進行,對惡意欠薪逃匿的業主要依法予以嚴肅查處。及時指導停產、關閉破產的企業做好職工的安置工作,督促企業給解除勞動關係的職工發放經濟補償金,繳納社會保險費,轉移和接續社保關係,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幫助其儘快實現再就業。切實維護女性農民工權益,應根據婦女的特點,依法保護婦女在工作和勞動時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適合婦女從事的工作和勞動。女性農民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五)、注重社會保障。按照低費率、廣覆蓋、能轉移、可銜接的要求,制定農民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辦法實施意見。積極爭取我縣列入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範圍。按照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原則,開展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20xx年將在本縣轉移就業的未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全部納入城鎮職工或居民醫療保險,將未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全部納入工傷保險。將農民工納入社會救助體系,加大對困難女農民工生活、醫療等方面的救助力度。推動落實有關改善民生的政策,實現送溫暖活動對困難女農民工的全覆蓋,及時解決女農民工的生產生活困難。

  三、金融危機的影響

  (一)不利因素影響。一是本地就業壓力和穩定壓力增大。返鄉人員中,一部分準備回鄉創業和本地發展,一部分返崗繼續工作,一部分因失業將會重新尋找就業崗位。經濟低谷中諸多行業將面臨轉型、洗牌局面,企業必定提高對員工技術、技能方面的要求,以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女農民工可能遭遇更多的門檻。由於我縣本身就業崗位有限,當前返鄉女農民工大部分年齡偏大,沒有技術特長,再就業難度相對較大,加之受金融危機影響外地能提供的崗位也在減少,就業再就業的壓力加大,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二是農民增收的壓力增大,外出收入水平減少。近年來,進城務工收入已經成為我縣農民現金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工集中返鄉,意味著眾多農民家庭收入銳減。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髮展,大量民工返鄉,春節後將不可避免地出現盲流,農民工務工成本將逐漸增加,農民工被動轉崗也將明顯增高。另外,在外農民工務工收入也將會隨企業生產經營效益下滑、減薪而減少。三是部分農民工長期外出務工,短時間內難以適應農村生產生活,少數年輕農民工因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沒有固定收入,情緒波動較大,成為新的社會不安定因素,給社會的和諧穩定造成壓力。

  (二)有利因素影響。一方面農民工大量返鄉後,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勞動力季節性匱乏等諸多問題。另一方面我縣工業化、城鎮化正在加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期,大批受過外面世界薰陶的人員回鄉應是觀念、資金、資訊、技術、人力資源的良性迴歸,也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最活躍的因素,為農村和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同時也使因人員大量外出導致的一系列社會矛盾(如家庭留守問題等)得到一定緩解。如果我們工作和措施跟上,如能因勢利導,上述因素將會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和不可估量的力量。

  綜上所述,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雖然給部分進城務工農民就業帶來了負面影響,但從推進我縣區域經濟發展來講也有有利的一面,女農民工不僅是打工者也是技術工人,更是一股潛在的創業力量。如果引導和服務工作跟上,把返鄉女農民工幹事、創業的熱情激發出來,就會形成推動發展的巨大動力。

  四、對策和建議

  (一)拓寬就業渠道。一要靠血緣、人緣、地緣關係,增加輸出數量、擴大輸出規模。二靠能人帶動,充分發揮勞務輸出能人的作用,積極鼓勵她們為家鄉的勞務輸出獻計獻策,幫助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走出家門。三靠政府推動,構建農民工輸出轉移平臺。政府主管部門要發揮政府主管部門和勞務輸出組織作用,為勞務輸出尋求新的途徑。四是支援發展勞務中介組織。鼓勵發展各類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逐步形成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服務規範化的勞務中介服務體系,切實為農民提供職業介紹、就業指導、法律諮詢等各項服務。五是加強就業資訊服務,開闢綠色通道,為農民工提供高效便捷的就業資訊、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同時加強輸出地和輸入地配合,及時溝通農民工就業和返鄉資訊,為農民工提供更為周到的就業服務。

  (二)加大培訓力度,增強返鄉農民工再就業能力。切實做好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職業意識,有效緩解產業升級與經濟低谷所帶來的就業困局,才是應對農民工就業問題的根本所在。針對企業用工需求創新培訓模式,調整培訓方向,豐富培訓內容,根據農民工自身特點,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集中開展農民工轉移、轉崗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就業技能,適應新形勢工作需要。一是對技術水平不高的返鄉農民工開展回爐培訓,提升新一輪輸出人員擇業競爭力;二是組織沒有技術的返鄉農民工參加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鼓勵他們自主擇業,以減輕社會就業壓力;三是對有志於迴歸創業和有一定創業基礎的的返鄉農民工開展創業培訓,提升自主創業能力;四是對有意繼續從事農業的返鄉農民工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對年齡偏大、知識水平偏低,不願再外出打工的農民開展特色種養殖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農業生產技能,實現科技種養增收。

  (三)扶持返鄉創業。農民工自主創業,這將是今後農民工轉移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在引導返鄉農民工創業方面,一是要進一步加大對有關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增強投資的吸引力;二是要在專案、資金上給予一定支援,幫助他們把企業辦成、辦好;三是要貼近服務,及時為創業農民工提供生產技術、致富門道、市場資訊等方面的諮詢和指導,積極幫助解決他們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四是要典型引路,發掘和報道一批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好典型,激勵返鄉農民工勇於創業。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轉換思路,利用他們在技術、資金、資訊等方面的優勢,鼓勵、引導有創業願望和創業條件的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立足本地資源,創辦個體私營企業和發展各類經濟實體,實現自主創業。同時,引導他們領辦創辦養殖業、農業產業化以及農村服務業等專案,實現自主創業、轉移就業。加大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的落實力度,各級政府應採取積極的扶持政策,幫助他們解決融資、招工和行政審批等問題,統籌規劃安排,最佳化自主創業的環境。透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帶動就業。

  金融調研報告 篇7

  增資擴股是農村信用社改善資本結構,提高資本充足率和抗金融風險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今年農村信用社深化體制改革中的一項重點工作。

  因此,各級銀監部門和縣聯社緊緊把握改革機遇,積極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農村信用社工作會議精神,把增資擴股工作列入今年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使農村信用社透過增資擴股實現資本結構的多元化和資本充足率儘快達到置換中央銀行專項票據條件。為了解宿松縣農村信用社今年以來的增資擴股情況,我們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組織開展了全轄範圍內的增資擴股調研工作,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增資擴股計劃完成情況及主要措施

  為確保全縣資本充足率達到規定要求,宿松縣聯社根據全縣資本充足率狀況,年初,推算出股本缺口459萬元,並以此作為全縣全年增資擴股計劃任務,然後結合各基層信用社服務區域內的農戶量進行分解落實,其中任務最多的社為孚玉社100萬元,最少的社為趾鳳社8萬元。至今年8月底,全縣已完成擴股淨增57萬元,佔計劃任務的12。4%。在組織實施增資擴股中聯社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1把增資擴股工作列入各社經營責任目標綜合考核內容,加大增資擴股的考核力度;

  2要求各基層社在做好組織存款的同時,宣傳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政策,動員當地農民個體工商戶和企業積極參與入股;

  3要求各信用社認真按照入股社員應享受優惠政策和原則,優先向入股社員提供貸款或貸款利率優惠,以此推動當地老百姓和企業向信用社入股;

  4實行職工強制性入股,聯社要求各信用社正式職工必須每人入股20xx元,代辦員每人500—1000元,社主任3000元,對未達到規定入股要求的職工,聯社採取在考核返還工資中直接扣劃方法確保職工入股數量的到位。至八月份,全縣信用社職工入股股金已達331500元,有19個信用社已基本完成了職工股任務。

  二、基層社有關退股和分紅、計息前後政策矛盾問題

  透過調研,發現全縣所有信用社在執行退股、分紅和計息過程中與現行的政策存在很大矛盾,基本上延續一九八四年規範農村信用社時所定入股自願、退股自由政策,而對新的政策,一些信用社均不大瞭解。如陳漢社歷年虧損達100多萬元,在少數社員提出退股要求時,未按照現行規定程式和條件直接辦理了退股,同時按照原財務管理辦法規定計提股息給付了股金利息。該社依據的是原入股時政策規定“退股自由”,因此,必須履行承諾,否則會失信於民,給農村信用社經營和以後的增資擴股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而現行的政策則規定必須滿足六個條件才能退股,這樣導致了前後政策矛盾,使得農村信用社在對待以前入股的社員要求退股問題,陷入了是執行入股時的政策還是執行現行政策的難題。

  三、增資擴股的難點與對策建議根據調查瞭解,目前影響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的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人民群眾入股思想意識淡薄,對入股政策不瞭解或不關心。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大多數農民對信用社入股政策和章程不關心,也不瞭解,認為入股沒有多大的意義和作用,入股後參與信用社的經營管理也不夠現實,與存款沒有區別。即使要求入股,也是抱著一種貸款方便的目的,根本不考慮分紅和參與信用社經營管理,因此,廣大群眾參與信用社入股的積極性不高,缺乏一定的認識。今年自增資擴股以來,基本沒有群眾自願上門入股的情況。

  (二)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業績差,而群眾的風險意識增強,導致增資擴股缺乏吸引力。近年來,群眾的風險意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逐漸增強,人們對農村信用社入股也潛意識產生一

  種防範心理,當前農村信用社經營效益普遍較低,不良資產和虧損包袱較重,難以消化;而且農村信用社性質、地位和實力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競爭處於劣勢,認為承擔的風險可能性很大,分紅得實惠的可能性較小。這些因素導致群眾對農村信用社競爭實力和經營的不信任,擔心不僅分不了紅,反而會虧掉自己的股金,從而增加了增資擴股的難度。

  (三)入股社員享受的優惠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實,權益得不到充分體現。全縣所有信用社雖然在形式上成立了“三會”,但在實際中沒有發揮應有的職能。同時,群眾的文化素質普遍低,對信用社的業務不瞭解,根本不懂經營管理,社員參與信用社經營管理現實作用並不大。因此,這些年來,信用社基本上沒有按照章程規定讓入股社員獲得參與信用社的經營管理權。其次,由於信用社加強風險管理,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益,特別是防範信貸風險上和貸款操作更加規範,使一部分入股社員沒有如願享受到“貸款優先、利率優惠”等政策,影響了入股社員的積極性,並在群眾中造成了誤解,使得群眾入股心理不穩定。再次,大多數信用社除規範清理時期分過紅,歷年來,未曾向入股社員分過一次紅,主要原因是信用社經營效益差,有的社歷年虧損嚴重,如陳漢社。這也不同程度降低了群眾入股的積極性。

  (四)由於過去規範清理股金過程中,存在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也影響群眾入股的積極性。農村信用社自成立以來,歷經了多次改革規範:每次規範均對農民的入股股金進行了清理,但在清理股金中沒有徹底解決新股金與老股金之間的問題,一些信用社對股金的管理也極不規範,出現信用社有帳而老百姓無股金證,老百姓有股金證而信用社無帳的現象,在老股金轉為新股金過程中,操作不當致使一些信用社存在既給老百姓頒發了新股金證又沒有收回老股金證,同一股金新證與新證在社會同時存在。如果將這樣的股金證一併認可,會給信用社帶來損失,如果不認可,則給信用社增資擴股工作造成很大影響。另外,部分老百姓要求按照原來入股時的政策自由退股,並要求給予股息,信用社也根據財務管理制度規定計提了股息。按照現行的退股和股利政策,必須滿足規定的條件,並風險共擔,不存在計算股息,如不按原入股時的政策執行,必定在社員中喪失信用,不利於推動增資擴股工作。

  (五)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受經濟環境和農村老百姓收入的限制。根據調研情況,凡經濟環境較好的和農民收入高的鄉鎮信用社增資擴股工作比較容易一些,相反,經濟環境較差,農民收入低的鄉鎮信用社增資擴股難度很大。如我縣山區陳漢信用社,一些農戶生活就很困難,要他們入股就更難,因此,基本上沒有吸收多少農民入股,而在洲區和城區的信用社,農民的收入相對較高,能夠承受入股規定的股金,所以較山區信用社相比,擴股具有一定優勢。這種地域差異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增資擴股的進度。

  (六)聯社下達增資擴股的任務不科學、不合理影響了基層信用社擴股力度。由於聯社在年初下達的增資擴股任務是根據各鄉鎮農民的數量下達的,沒有考慮各信用社的資本率狀況和服務區域內農民的收入、經濟條件、地區差別;因此,給基層社增資擴股工作心理上的不平衡。一些信用社認為不現實不符合實際的增資擴股任務沒法去完成,失去了增資擴股的熱情和信心,如陳漢社服務區域內大約有1。7萬人口,人均收入是全縣最低的,聯社分配該社淨增資擴股的任務達12萬元。顯然不符合當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因此到目前為止,不僅基本沒有老百姓入股,反而出現了退股現象。其次,職工入股比例受到限制,由於各社入股工作處於被動狀態,一些經營效益好的信用社採取透過職工入股來完成增資擴股任務,但是又受到比例控制。

  如孚玉社,聯社分配淨增資擴股任務為100萬元,目前完成入股16萬元,並且全部為職工股,面臨社會入股積極性不高,職工再增加股金受到政策限制。

  而且該社資本充足率也已經達到規定要求,再吸收新的股金會增加信用社的經營負擔。針對以上增資擴股出現的問題和難點,一些信用社認為應採取的對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加大宣傳力度,使增資擴股工作全面深入百姓家,讓廣大農民群眾真正瞭解入股的意義和作用。目前,聯社和基層社只做到了口頭宣傳,宣傳力度較小,沒有統一的行動,宣傳方式和形式較為單一,聲勢很小,使群眾對入股的政策缺乏必要的瞭解,因此,必須以多種方式和形勢展開聲勢較大的宣傳活動,促進群眾入股意識和提高。

  (二)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讓信用社取信於民,切實落實入股社員享受應有的優惠待遇。對原來的股金進行一次重新規範清理,出臺解決新政策與老政策相互矛盾的措施,妥善處理同一股金原已發新證,舊證未收回的問題。對原入的股金按老政策完成退股,重新辦理自願入股手續,與新吸收的股金一起執行新的政策,這樣才能取信於民,化解信用社與農民群眾之間的矛盾,有利於增資擴股的開展。另外對已成為信用社的入股社員必須落實好應享有的優惠待遇,同時,為避免風險,設立社員誠信方面的入股門檻,使信用社也能選擇入股社員。

  (三)合理調整增資擴股任務,加大職工入股力度。聯社下達增資擴股任務應綜合考慮基層信用社的各種情況,如農民的收入和條件、經濟環境、信用社本身的資本充足率狀況和規模等,這樣才能科學地吸收股金,增強信用社增資擴股的信心。由於職工是信用社的直接經營管理者,信用社的經營好壞直接關係到職工利益,因此,加大職工入股的力度,有利於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加主人翁責任感,職工也便於對經營管理進行監督。

  (四)提高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效益,側重增強個體工商戶和企業對信用社入投資股的吸引力。當前,廣大農民對信用社參股的意識十分淡薄,其入股的出發點也不過是想在信用社獲得優先貸款和優惠貸款利率,同時吸收的農民股較散,不便於信用社對股金的管理,而且此類社員參加經營管理的也不現實,因此,農村信用社必須提高效益,側重增強對個體工商戶和企業入股投資的吸引力,這樣不僅便於信用社對社員的管理,也便於社員享受參與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權益。只有透過利益驅動,才能提高群眾入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藉助行政力量,推動廣大群眾參與信用社入股。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信用社單方面進行宣傳發動群眾入股的效果是不理想的,況且農村信用社成立時也是透過行政手段強制要求廣大群眾入股的,廣大群眾也在觀望村裡的幹部對入股的態度和行動,因此,農村信用社的增資擴股離不開行政力量和行政手段。總之,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信用社來說,增資擴股工作處於進退兩難的局面,只有解決好增資擴股的一系列難題,才能促進信用社的改革發展。

  金融調研報告 篇8

  近年來,XX縣緊緊圍繞農牧區經濟結構調整這條主線,堅持走少種精養的路子,不斷提升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效益和水平,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金融機構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不斷加大信貸投入,取得了推進農牧區經濟結構調整和自身效益的雙贏。本文透過對正鑲XX農牧區經濟結構調整程序的調查,探析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援的對策建議。

  一、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與金融服務呈現“雙贏”。

  近年來轄區金融部門加大對“三農”支援力度,緊緊圍繞全旗產業結構調整,重點扶持了農牧業基礎建設、草原生態植被建設和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專案。在支援農牧業專案上,人民銀行有效發揮支農再貸款的調控作用,全力推進和改善對農村牧區的金融服務工作,引導農村信用社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20xx年至20xx年末人民銀行累計向轄內農村信用社發放支農再貸款26400萬元,年均3771萬元,極大地增強了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投放能力。農村信用社牢固樹立服務“三農”的經營理念,不斷創新信貸支農方式,在支農中發展壯大,20xx年末農村信用社貸款餘額達18655萬元,較20xx年增加14795萬元,年均遞增14.28%。使轄區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覆蓋面達到有貸款需求戶的80%以上,為轄區農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資金保證。農村信用社經營效益從20xx年至20xx年連續七年實現贏利,共創利潤569萬元,年均遞增37.42%。

  畜牧業開始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20xx年牧業年度牲畜總頭數67.2萬頭,比20xx年下降21.22%,從20xx年以來,大小牲畜總頭數每年以5.9%的速度遞減,雖然牲畜頭數呈下降態勢,但是大多數效益指標增幅明顯。20xx年,農牧業總產值突破20500萬元大關,佔全旗生產總值的26.5%,牲畜出欄率52.7%,商品率達到50.5%;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已發展到31個,固定資產總額6450萬元,產值22300萬元,實現利稅2200萬元,分別比20xx年增長727%、359%和817%。產業化組織的發展帶動農牧戶增收,20xx年牧民人均純收入2238元,增長16.0%;農業人均純收入2120元,增長7.7%。

  農業加大了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壓減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獲得了經濟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以西瓜、南瓜、蔬菜和訂單農業為主的綠色、特色、優質、高效種植業規模達到8.34萬畝,佔到全旗總播面積的43.2%;小麥、莜麥等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僅為4.87萬畝,共聯絡種植訂單2750畝,目前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草料構成比為24:27:49。農產品銷售收入由“九五”末的2765萬元增加到20xx年末的4333萬元,增長56.7%,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效益正逐步顯現出來。可見信貸資金的大量投入,推動了農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銀企雙贏的效果。

  二、存在問題

  1、農牧業結構調整資金需求大,資金供給不足的矛盾突出

  20xx年XX農業方面加大了經濟作物的播種面積,牧業方面畜種改良引進良種的力度也繼續加大。據調查,全旗計劃引進西門達爾良種牛3000頭,按每頭牛平均價格是4500元計算需資金1350萬元,新建棚圈1.8萬平方米,需資金396萬元,新建溫室大棚200座,需資金120萬元,僅這三項就需資金1866萬元,預計全旗農牧業生產資金需求總量為6500萬元。從統計資料上看,農牧業貸款佔用餘額較大,截至6月末,全金融機構農業貸款餘額20969萬元,佔各項貸款餘額的79.99%,但農牧業生產資金使用週期長,流動性慢,能有效發揮作用的少,尤其是在生產旺季,農牧業生產資金需求大,自籌資金不足,金融機構又很難滿足需求。據測算農牧民自籌後,尚有3500萬元資金缺口,資金供給不足的矛盾突出。

  2、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的瓶頸,制約了農牧業結構調整步伐。

  目前,在邊牧地區旗縣普遍存在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形成僅靠農村信用社“一農支三農”的金融格局。國有商業銀行在縣級機構的撤併,弱化了對畜牧業的支援。在過去,XX農行和信用社按鄉、蘇木劃分,幾乎每個鄉蘇木都有網點,隨著農行機構改革力度的加深,網點全部撤出了鄉蘇木,只剩下信用社,而信用社由於受規模、效益等制約,部分牧區信用社撤消、降格,弱化了對當地農牧業的支援。由於缺少信貸投入,缺乏政策資金扶持,龍頭企業不能做大做強。金融對全旗經濟支援力度明顯不足,直接影響全旗產業結構的調整。

  3、良種母牛引進成本高,良種比率低。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在全旗存欄的4.8萬頭牛中,實際良種牛比率僅為10.47%;存欄的41萬隻羊中,實際良種羊比率為95.12%。可見牛改良慢。一是引進成本高,要加快土種牛的良改步伐,關鍵是大量引進西門達爾母牛,據調查,按現行價格計算,引進良種母牛每頭需4000-4500元;二是改良養殖成本大,養殖一頭西門達爾牛平均一年的支出是1860元,而養殖一頭土種牛平均一年的支出是794元,兩者相差1066元;三是農牧民收入水平低,20xx年末,全旗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238萬元,比全盟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209元,低1971元,可見,如此低的收入水平難以負擔改良所需的較高費用支出。

  4、落後的生產資源及生產能力制約了種植業結構調整。

  一是種植蔬菜等受水源缺的影響,規模難度大。20xx年末全旗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9.3萬畝,其中水澆地面積僅為1.3萬畝,佔6.73%;二是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農業作業僅以“小四輪”為主,生產能力很弱;三是農產品深加工能力有限,農民從中獲益不明顯。這些因素都制約了農產品產量的增長空間,制約了農民有效增收,更制約了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

  5、信貸資金沉澱問題突出,農牧業生產資金緊缺。

  全轄到6月末,各項存款餘額為29107萬元,較年初增加XX5萬元,增長了4.1%,各項貸款餘額為20683萬元,較年

  初增長了39.9%,存貸比例是71%,較為適中,但由於貸款增幅與存款增幅差距太大,貸款增幅高出存款增幅35.8個百分點,轄內貸款存量大,不良率偏大,6月末不良貸款餘額為6190萬元,不良率為30%,很大一部分資產難以有效運作,導致轄內信貸資金相當緊缺,特別是春耕備耕,絨毛等農副產品上市之際,信貸形勢緊張的局面相當嚴重。

  6、農牧業內部結構不合理,產業化程度低。

  畜牧業是XX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據調查,畜牧業在全旗農牧業中的比重為51.7 %.全旗奶牛、肉牛、肉羊優良品種少。肉牛大部分是本地黃牛,而且70%左右的肉牛、肉羊分佈在牧區,一方面給生態環境的改善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制約了畜牧業特別是牛羊育肥的發展。另外,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的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僅為草原伊盛公司,對廣大農牧民生產經營的拉動幅射作用不夠,如全旗20xx年出欄羊45萬隻,而該公司僅加工10萬隻,佔全旗出欄總數的22.2 %,不能夠滿足產業化發展的需要。

  7、農牧業抗風險保障機制滯後。

  農牧業是弱質產業,農牧業生產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強,生產週期長,投資風險大,收入預期穩定性差。近年來,正鑲白旗種植業和養殖業受自然災害、瘟疫侵蝕造成的損失非常大,但苦於沒有保障機制,使農牧民的損失得不到補償。目前,農業保險業務發展嚴重滯後,這與迅速發展的養牛、養羊、養雞業成為明顯的反差。由於受保險業務滯後的影響,農牧民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另外,政府部門至今也沒有出臺農業抗風險保障制度。這些問題客觀上阻礙了農業產業化發展。

  三、建議

  1、加大金融信貸支援,滿足農牧業結構調整資金需求。

  針對全旗三農三牧資金需求大,投入不足較為突出的問題,建議一是整合國家透過生態、農業綜合開發、扶貧等專案投入的資金,發揮最大的資金效用;二是商業銀行儘快溶入農牧業產業化的程序中,積極參與大力支援;三是修改完善再貸款的投放方式。針對再貸款期限與畜牧業生產週期不適應的情況,建議上級行貸款結構能適應畜牧業生產週期,許可由中長期週轉,真正落實金融信貸政策促畜牧業經濟生產發展的作用。四是農信社進一步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改進放貸方式,在牲畜良改、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草原生態保護、飼草料基地建設、畜產品加工、牧區小城鎮建設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援力度,以優質的金融服務和充裕的信貸資金支援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

  2、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資金緊缺問題。

  進一步推進農牧區金融體制改革,積極設立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牧區金融機構,並對民間融資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利用,使其成為牧區融資的合理補充,切實拓寬融資渠道,不斷增加信貸資金投入。農村信用社要充分發揮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的作用,以改革試點為契機,農村信用社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最佳化資金配置、產權關係明晰、法人治理結構規範、風險責任明確的管理體制。農村信用社要切實轉換經營機制,完善服務功能,為農業產業化提供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做到農村金融服務與訂單農業相結合,與農業科技進步和技術推廣相結合,與市場化的農村經濟執行體制相結合。此外,要限制其他金融機構在農村的網點,防止把農村資金轉移到其它地區或產業,這樣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資金緊缺問題。

  3、加大科技支牧的信貸投放力度,提高牲畜良種改良比重。

  一是對於牲畜良種改良基地建設按照優先扶持專案進行信貸支援。二是農村信用社要進一步簡化貸款手續,降低抵押條件,延長貸款週期,扶持養殖大戶引進和繁育良種牛。三是加大對延長肉牛育肥業產業化鏈條專案的扶持。以龍頭企業的帶動,引導和輻射農牧民加大畜種改良力度,使之成為畜牧業產業化的生產第一車間,鞏固和發展壯大黃牛改良的基礎地位。

  4、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加強信貸支援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

  一是充分發揮央行支農再貸款貨幣政策“視窗”指導作用,合理引導農村信用社為缺少購買生產、生活資料的農戶提供資金保障。二是農村信用社要立足“三農”發揮支農主力軍作用,幫助農民調優品種,調整結構。三是調整現有郵政儲蓄存款政策,將郵政儲蓄新增存款中來源於農村資金以支農再貸款形式返還當地農村信用社,以確保農村資金來源於農村,用之於農村。四是要進一步發揮金融部門資訊廣的優勢,為農民增收出謀劃策,提供科技資訊服務,當好農民的金融顧問,切實支援農民增收。

  5、加大清收不良貸款的工作力度,緩解農牧業生產資金緊缺問題。

  增加信貸的有效供給,盤活存量尤為重要。首先金融部門要積極尋求當地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援與合作。對一些沉澱貸款的回收,能透過行政手段催收的,不用法律手段催收,營造一個銀企和諧的局面,齊抓共管,對釘子戶、賴債戶要爭取執法部門的支援,促其協助金融機構清收貸款,透過與執法部門建立協調機制,改變“贏了官司、輸了錢”現象的不利局面;其次農村金融機構要完善收貸、收息激勵政策,制定貸款收回的獎勵措施;總之,透過逐漸盤活資金存量,增加信貸可用資金量,扭轉目前生產旺季信貸形勢較為緊張的局面。

  6、全力支援地方龍頭企業,加大對XX縣農村牧區經濟的拉動作用。

  建議當地金融部門加大對當地農牧業產業化的支援力度,緊緊抓住龍頭企業培育、基地建設、利益聯結機制三個關鍵環節,重點支援肉食品加工的龍頭企業走深加工之路,對於其合理的資金需求要優先解決,在規避風險的前提下,對信貸資金、利率等方面要予以傾斜。這樣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後,一方面能解決牧民賣難問題,另一方面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就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7、開展農業保險,建立保障機制,推進農牧業結構調整。

  一是建立信貸風險補償機制。由地方政府、農村金融機構和農戶共同出資,建立農村信用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解決農戶貸款的風險補償問題,消除農村金融機構信貸支農的後顧之憂。二是發展農業保險業務。應建立政策性保險和商業保險相結合的機制,以規避風險。政策性保險主要指因自然災害、瘟疫形成的損失。政策性保險費率要低於商業性保險費率的50%,這塊資金由財政貼補。三是建立農村信用擔保機構。按照市場運作的辦法,成立自助性擔保機構,由相關企業共同出資,集體運營,為出資企業借款提供擔保。四是地方政府要把風險補償基金損失按比例納入財政預算,定期予以補償。這樣,就能調動農牧民種養業的積極性,從而推動農業產業化迅速發展。

  金融調研報告 篇9

  一、xx縣總體金融發展狀況

  從20xx年以來的發展情況看,xx縣金融發展總體形勢較好。

  (一)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大幅增長。截止20xx年末,無為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為927889萬元,較20xx年末增加542954萬元,增長141.05%,年平均增速為13.03%;

  各項貸款餘額為518580萬元,較20xx年末增加162446萬元,增長45.61%,年平均增速為10.02%;

  若考慮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處置因素,自20xx年以來,無為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實際較20xx年末增加273624萬元,增長71.44%,年平均增速為11.23%,與幾年來的gdp平均增速基本相當。

  (二)各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充裕。從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款比例情況分析,20xx年末無為縣金融機構綜合存貸款比例只有56.62%,可用信貸資金比例至少為18.38%。其中工、農、中、建4家國有商業銀行在無為縣機構的存貸款比例分別為83.12%、21.25%、31.14%和25.38%,除工商銀行機構外,其他3家商業銀行機構的信貸資金都非常充裕;

  郵政機構的存貸款比例僅為0.21%,農村信用社的存貸款比例為66.00%。

  (三)全縣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xx年,無為縣金融機構共計盈利16510萬元,較20xx年增盈16787萬元;

  其中農業發展銀行無為縣支行、農業銀行無為縣支行和無為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三家機構20xx年共計盈利6536萬元,較20xx年增盈7146萬元。

  (四)國有商業銀行機構這幾年在無為縣的信貸投放力度明顯不足。從統計分析情況看,在20xx-2019年的5年時間裡,4家國有商業銀行在()無為縣機構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只有31.60%,其中工商銀行機構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為110.43%,農業銀行機構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為-19.64%,中國銀行機構為34.59%,建設銀行機構為-20.91%;

  而農村信用社5年中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卻為66.68%,比4家商業銀行機構的年平均新增存貸款比例高35.08個百分點。

  二、當前無為縣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

  (一)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都將面臨著體制和機制改革問題,但這些機構目前在無為縣都有大量的不良資產包袱需要處置,這些包袱涉及的物件不僅有基層糧食、棉花和供銷機構以及鄉鎮企業,而且有基層鄉鎮、村等政府機構,處置困難很大,需要省、市、縣各級政府的大力幫助和支援。

  (二)一些農業基礎性產業依然給金融發展形成巨大的拖累。如無為縣32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都是扶持的物件,但是目前這32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確實成了無為縣金融發展的包袱。一是目前這32家企業的經營狀況都不好,有的盈利能力比較弱,許多都處於實際虧損狀態,還本付息能力較差;

  二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因而助長了這些企業的法人代表滋長了信用缺失意識,如無為縣的某油脂廠、某食品公司和某調味品公司等,欠了大量銀行貸款,現在卻很難找他們還本付息。

  (三)農村資金需求不平衡、不規範,造成金融信貸資金難以滿足其需求。一是由於近年無為縣工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故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十分強勁。從此次召開銀企對接會的調查摸底情況看,實現對接的企業有65家,資金需求為356086萬元;

  不夠條件,未能實現對接的企業有46家,資金需求39260萬元。因此,今年無為縣中小企業的總資金需求是395346萬元。二是農戶資金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目前無為縣的農戶生產基本上還是包產到戶式的小規模生產,而且農業生產的收益低,因此很少有農民拿貸款從事農業生產的;

  特別是在今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已經遠遠超過農產品價格漲幅的前提下,就更沒有什麼農民拿貸款進行農業生產的。三是農村經濟擔保體系不健全,造成農村經濟組織等農業資金需求難以滿足。如農村以農業生產資料經營為主的個體經濟合夥性組織,由於缺乏有效的擔保手續,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就難以向其發放貸款支援。

  三、無為縣推進金融發展的幾點做法

  (一)正確貫徹國家貨幣信貸政策,以推進經濟的持續發展為目標,促進金融的持續發展。無為縣在貫徹國家貨幣信貸政策時,始終堅持“正確貫徹和靈活運用”的原則,不教條機械地執行國家貨幣信貸政策,堅持在促進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尋求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每年年初的金融工作會議,人民銀行無為縣支行都要組織全縣各金融機構負責人認真學習國家貨幣信貸政策,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

  同時人民銀行要求各金融機構要正確處理好防範金融風險和支援經濟發展的關係,提醒各金融機構貫徹國家貨幣信貸政策一定要密切聯絡無為縣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執行,努力支援和促進無為轄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即使在近年國家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情況下(),雖然無為縣各金融機構的授權授信規模受到了一定製約和影響,但無為縣各金融機構依然想方設法幫助企業多方面融通資金,促進地方經濟發展。20xx年,受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影響,無為縣金融機構的賬面貸款餘額雖然僅增加38671萬元,但為促進無為縣經濟發展,無為縣各金融機構透過各種渠道幫助企業融通資金48940萬元;

  其中農業發展銀行無為縣支行爭取其上級行對無為縣企業直接貸款4560萬元,無為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透過社團貸款引進縣外農村信用社對我縣企業貸款4450萬元,工商銀行無為縣支行在信貸規模受限的情況下幫助企業向縣外銀行辦理轉貼現13588萬元,同時各金融機構還透過各種渠道幫助企業爭取縣外銀行(徽商銀行等)貸款12500萬元,從而有效地緩解了宏觀調控對無為縣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僅提高了全縣金融機構的盈利水平,而且避免了由於宏觀緊縮造成的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下降現象的出現。

  (二)加強銀政溝通與合作,促進經濟與金融協調發展。無為縣政府對無為縣金融發展很重視、都很支援,把金融發展作為無為縣的一個產業加以推動,不僅成立了金融辦,加強了與金融機構的聯絡,而且出臺了許多支援和激勵金融發展的政策;

  各金融機構也都能按照政府的工作意圖安排自己的金融工作計劃,積極支援政府工作計劃的落實和目標的實現,目前各項金融工作幾乎都走在全市,甚至是全省的前列,為政府經濟目標的實現創造了良好的金融環境。

  (三)大力推進社會信用建設,積極開展金融債權保全工作。20xx年在人民銀行合肥市中心支行的倡導下,無為縣積極開展了建立金融安全區活動,積極推進建立信用鄉鎮、村活動,同時開展了以保全金融債權為主要內容的打擊逃廢債工作,實行了資產保全證明制度,並推進和完善了無為縣金融徵信系統建設。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有效地淨化了無為縣的信用環境,為無為縣金融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信用條件。至目前為止,全縣建立農戶信用檔案28.1萬戶,推動建立信使用者19.7萬家,信用村26個;

  建立了有1515家企業和22.6萬名城鄉個人的金融徵信系統;

  保全金融債權186筆,金額15.7億元。

  金融調研報告 篇10

  民族文化是衡量一個民族是否有發展潛力的一個標準,而企業文化則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有競爭力的一個標尺。中國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各個領域的競爭已經開展,我國的金融領域也正逐步對外開放,作為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謀求發展的農村信用社來說,在競爭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樹形象,在形象上抓內控,在內控下建和諧是目前發展的方向,而怎樣建立和諧發展的信用社,企業文化的完善不得不提上日程。

  一、企業文化對農村信用社的重要性

  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是農村信用社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根植於全體員工思想中相對穩定的價值觀、理念、宗旨、規範等。它決定著農村信用社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特徵和企業特色。對於農村信用社的發展來說,企業文化可能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卻是信用社持久發展的決定因素。農村信用社作為一個金融企業,要想在知識經濟時代把握住發展機遇,把自己做大、做強,在日益激烈的金融競爭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建立自己相應的企業文化體系。

  二、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構成

  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大致由以下幾方面的內容構成:一是企業信譽。作為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其信用和聲譽是極為重要的。二是服務質量。農村信用社工作的出發點是服務“三農”,支援地方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服務第一”的思想,花大力氣搞好“優質文明服務建設”。三是企業道德。農村信用社企業道德必須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只有在員工不斷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夠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才能保證企業行為的端正。四是企業精神。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企業精神,企業精神作為一種精神存在,雖然是無形的,卻在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和員工意識中得到具體的、有形的體現。五是企業目標。農村信用社的目標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追求的動力源。六是企業規範。如果說前五項內容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中的“軟體”,那麼,企業規範就是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硬體”部份。農村信用社規範主要是指農村信用社的規章制度,組織機構以及工作、管理程式和標準等用文字表達的內容,它是農村信用社在一定時間內的“定格”,併為維護相應的企業文化軟體服務。七是企業環境。在當前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過程中,在外部為農村信用社創造一個寬鬆的經營環境,在內部給職工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工作環境及人際關係,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這種企業環境的創造也體現出農村信用社整個企業文化建設的水平和成效。

  三、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現狀

  (一)文化理念不夠明確。文化理念是員工應該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動規範,一般包括信合精神、形象標語、座右銘、員工手冊、社歌、宣傳冊等內容,可以用凝鍊的語言、生動的形象進行準確表達。由於農村信用社長期以來體制不清、產權不明、行政分割,缺少統一的規劃,導致在文化理念的表達上含糊不清,不能給客戶留下深刻的印象。問到文化理念,信合員工也一時難以回答。

  (二)缺乏現代經營理念。企業文化源於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同時又促進企業的發展。而大多數農村信用社的領導、員工對這種辯證關係認識不深,造成只重視信用社的業務經營,而忽視企業文化建設。當前農村信用社的一些幹部缺乏現代金融管理知識,缺乏管理現代企業理念,求於安穩,滿足現狀,缺乏把農村信用社做大做強做優的意識。

  (三)缺乏共同參與意識。企業文化是全體員工在實踐中共同創造的,因此,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是農村信用社的每一個員工。員工是企業發展的源泉,是農村信用社最大的內在資源。但由於長期以來受事業單位管理體制的影響,員工隊伍管理鬆散,工作主動性不強,集體意識淡化,參與活動積極性不高,加上對企業文化認識不足,缺乏主動參與意識。

  四、提高信用社企業文化途徑的思考

  農村信用社在目前必須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從各方面進行認真的統一和規劃,使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建設有一個新的突破和提高。

  (一)在思想上加強對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和理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體,必須重視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要以戰略的眼光,時代的意識,認真抓好農村信用社的企業文化建設。首先企業精神的建設要納入農村信用社發展規劃目標之中,列為企業經營管理非抓不可的一件大事,同時要藉助各種宣傳媒體,切實加強對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的宣傳,使管理者和員工明白什麼是企業文化,明確企業文化的作用,努力培育強化自己的企業精神。其次制訂建立企業文化規劃,引起廣大職工對本單位企業文化建設的關注。

  (二)各級農村信用社領導必須成為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農村信用社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者的決心和行動。領導應該帶頭學習企業文化知識,對企業文化的內涵要有深刻的認識,對建設本企業文化有獨到的見解,對本農村信用社發展有長遠的戰略思考。要親自參與文化理念的總結提煉,指導各個系統的設計,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觀點,突出強調獨具個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識,透過長遠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藝術,感染和影響職工發揮最大的潛力,推動企業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職工的道德教育,造就一支訓練有素的職工隊伍。加強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信用社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信用社職工職業道德的形成要經過職業道德教育,形成職業道德觀念,再上升至職業道德信念,從而養成講職業道德的習慣,這樣會使農村信用社的企業精神更顯閃光點,文明服務更紮實,企業文化內含更豐富。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必須要全體員工來關心,要自上而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奮鬥,這就要求員工必須要有“主人翁”意識,不能把自己當成局外人,對信用社漠不關心。

  (四)增強“客戶觀念”,提高服務質量。要透過企業文化建設,真正樹立起“客戶至上,客戶第一”的觀念,真正樹立起“高效地、最優地滿足客戶的需求”的觀念;真正樹立起“不斷創造新的需求,尋求新的客戶”的觀念。離開“客戶觀念”談“企業精神”和“主人翁意識”不是真正的企業文化。這種客戶觀念不僅要體現在組織目標和經營方針中,體現在金融產品設計上,更要體現在服務上,甚至體現在組織結構上。真正把“客戶滿意程度”作為評價我們工作好壞的標尺。

  (五)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讓職工人盡其才。企業文化建設如何體現個性化和人性化,是關係到企業文化能否被員工認同並自覺接受的關鍵。企業文化以人為中心,要培養起職工自覺獻身於農村信合事業的責任意識、價值標準、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並使之被廣大職工接受和認同,造成一種內部的動力機制。因此,在企業文化設計中,必須以人為本,讓職工真正感受到企業文化的吸引並積極融入這種文化。

  (六)加強多層次、多渠道的宣傳工作,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社會認同和接納。農村信用社向社會展示自己的企業精神和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不是孤立地進行的,是要透過社會服務來實施完善。因此,農村信用社要重視做好自身的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的宣傳工作,要採取多種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地進行宣傳,增強自身環境文化氣氛。透過宣傳,讓社會、企業和客戶瞭解、關心,並參與評議,不斷改進、充實、提高,讓社會不斷認同和接納信用社的企業精神和文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

  金融調研報告 篇11

  這個學期,職業發展規劃與設計的老師要求我們去一次人才市場做一次調查或寫一份心得體會。面臨畢業,就已經更加意識到了大學生就業形勢很嚴峻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無論是聽到還是看到,反應的都是就業難的問題。所以今天上午我和幾個同學特地去參觀了上海人力資源中心舉辦的招聘會。

  來到人力資源中心,本想著自己來的還算早,沒想到到人力資源中心裡早已經是門庭若市了!在這個群英薈萃的地方,我看到了企業用人單位對人才聘請的需求是多麼的迫切,他們對人才的需求猶如狼吞虎嚥。經過幾個小時的調查問卷,我大致做出以下總結:

  瞭解到人才市場面試的基本步驟:面試通常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熱身:遞個人簡歷、求職信、推存表等回答問題要簡潔有禮。 第二階段是查明背景資料:應該利用這個機會突出自己的個性、興趣、志向、工作經驗等。 第三階段是進入正題:要儘量表示對申請職位的興趣和誠意,這個階段的表現對成敗非常重要。 第四階段是評論應試者是否合適:所碰到的問題會最難應付,這是決定性的時刻,要靠事前準備和臨場的談吐技巧。 第五階段是討論聘用條件:要有技巧,並預先了解行情。

  面試要做出以下準備:

  首先應該有一份清晰全面的簡歷,身份證,相關的證書和畢業證。突出自己的學習、工作經歷,主要的學歷和工作成績,以及特長和興趣。面試的前一天最好將當天要面臨的情況過一遍,然後早點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保證清新而穿戴整潔的衣著及髮型,讓人整體看起來顯得精神。

  其次進入面試階段應該有一個自我介紹,這個基本源於簡歷而又高於簡歷,清晰簡潔的介紹自己的個人情況,並有針對性的介紹與應聘的職務相關的工作經歷成績以及一些見解。完了應該就是進入雙方的交流階段,就彼此感興趣的問題交換意見。單位招聘人員針對你個人提出問題,就招聘的職務提出問題,而你也就是再次對自己進行介紹,對對方公司規模、狀況、發展預期以及對應職務、薪酬進行提問或者瞭解。

  總的來講面試過程中應該爭取做到有禮(理)有節,進退有度,商務禮儀方面的東西事先預習一下,初入職場,和有工作經驗的人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但是這塊人家肯定是有相應的期待或者要求的;再就是把自己好的一面多展現一些,對對方公司以及職務多做一些瞭解,這樣既能顯得有心,也在談的過程中可以涉及更大的資訊量,對你的面試加分會有好處。

  企業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在收集了一些資料,對招聘會有一定的瞭解後,我根據自己的專業,分別對金融相關專業企業作了訪問,我瞭解到:

  一、 企業對專業的要求都不是太高,而對個人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對應

  聘者的共同要求主要為: 1.大專以上學歷,透過英語四級。 2.懂管理、會經營,具有一定市場營銷經驗。(此次招聘許多企業多招營銷員,且對經驗還收有一定要求的,但是如果確實有能力,他們覺得經驗還是次要的)。

  3.有較強負責心,能吃苦耐勞。

  4.性格活潑開朗,工作積極主動,立志從事該行業,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5.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具有較強的客戶服務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二、 企業急需人才主要集中在(透過實際瞭解和參考報告得出) 1.一是懂管理、會經營,具有一定市場營銷經驗的管理人才,特別是那些有較高學歷,或在三資企業曾任過營銷部經理、客戶部主管的營銷專門人才。

  2.是工作嚴謹負責,能吃苦耐勞,具有某一項或多項特殊技能的人才,如熟練技工、高階技術人才以及某一行業的工程師等。

  3.口頭表達能力強,具有較深的文字功底,學識全面,善於溝通,會使用電腦,具有較強的交際能力,熟諳人情世故的公關、策劃人才。

  4.熟悉掌握進出口貿易知識、具有外貿經驗,擅長商貿會話、商業談判和翻譯技巧的外語人才。

  5.通曉法律知識和經貿知識、善於應訴和答辯,會打官司的法律人才。

  6.具有較強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力,能為企業物色和選拔、培訓人才的“伯樂型”人才。

  7.具有一定企業管理經驗,特別是具有企業危機管理經驗的人才。

  8.具有設計才能、擅長產品設計、商標設計、廣告設計的人才,他們設計的作品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財富。

  9.具有市場調查、市場預測、市場分析能力的調研人才,這類人才越來越受民營企業的青睞。未來的市場競爭從一定程度上是市場資訊的競爭,因此市場調研人才成為民營老闆們不可或缺的助手是一種必然。

  綜合以上資訊,我發現現在大家所說的就業難,並不是因為就業崗位少,而主要是由於需求與供給各方的要求不相配,造成招人的找不到合適的人才,應聘的找滿意的工作。而對於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學校利用能利用的資源不斷地擴充自己,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還需要多瞭解社會,瞭解社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然後再相應地培養自己的能力。那麼“就業難”在我們畢業的時候將不會問題。

  金融調研報告 篇12

  中國消費金融發展環境分析

  從國內生產總值等情況來看,20xx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3406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09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3425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4290億元。另一個數據是,20xx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45741億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55億元,下降1.8%;進口104485億元,下降13.2%。

  從網路環境來看,截至20xx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6.88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951萬人。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0.3%。20xx年上半年,網際網路寬頻接入埠數量突破6億個,比上年淨增7757萬個。

  從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情況來看,20xx年中國網際網路基金的交易規模為61947.4億元,同比增長175.4%,預計之後幾年將持續保持25%左右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xx年達到154787.8億元。20xx年基金網際網路化的水平達49.1%,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之後幾年將會超過50%,到20xx年達到66.8%。

  從細分市場來看,中國消費金融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住房消費金融

  從消費者購房方式上看,超8成消費者選擇貸款買房;33.94%的消費者選擇純商貸;28.48%的消費者選擇公積金貸款;另有14.85%的消費者選擇一次性付清。

  電子對抗、航天制導、航天電子元器件專業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的航天高科技產品主要包括:高效能感測器、無線電測量控制系統、特種電子通訊、自動跟蹤系統和資料收集、傳輸處理系統、衛星電視廣播系統、數字化有線電視網路裝置、衛星通訊地球站、星上精密機構及結構部件、大型地面工程業務測控站和電子支援裝置,以及火箭、衛星、艦船、飛機、核能等產品配套使用的各種電聯結器、繼電器、電子儀器裝置、電纜網及開關裝置,GPS/GLONASS/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系統及終端裝置等,被廣泛地應用於各型別號衛星、火箭運載工具、相應的地面通訊測量與控制裝置及工業自動化控制裝置中。面對新機遇、新挑戰,公司以強國強軍為己任,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創新為動力,嚴謹慎密,不斷超越,實現觀念和機制創新的管理理念與雄厚的高科技實力相結合,使高新技術研發能力、產品批次生產能力、技術基礎保障能力和規模式發展能力躍上新臺階。

  旅遊消費金融

  20xx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40億人次,成為全球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入境旅遊約1.33億人次,出境旅遊約1.2億人次。旅遊直接就業2798萬人,旅遊直接和間接就業7911萬人,佔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

  根據20xx-2015年國內旅遊收入增速預測,20xx-2021年中國旅遊收入規模增速在7.3%-13.72%之間,預測20xx年國內旅遊規模超過59000億元以上。

  目前,旅遊消費金融產品主要有三種基本模式:旅遊信用卡模式、旅遊消費信貸模式和旅遊保險代理模式。旅遊信用卡,是由金融機構發行的以旅遊為主題的信用卡。旅遊信貸,是商業銀行對消費者發放的,用於購買耐用消費品或支付其他費用的貸款。旅遊保險則是根據消費者旅遊需求開發的相關保險產品服務。

  汽車消費金融

  汽車消費金融,是目前消費金融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消費者透過經銷商或直接向汽車消費信貸服務機構申請信用貸款。對於符合汽車信用要求的申請人,汽車消費信貸機構對於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啟動貸款審批程式。

  中國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機會

  網際網路化、垂直化、資產數字化趨勢

  消費金融的網際網路化包括產品的網際網路化、風險管理模式的網際網路化以及服務模式的網際網路化。消費金融網際網路化,一方面是網際網路企業進入消費金融領域,另一方面是金融機構積極搭建網際網路平臺。其中,網際網路企業將對現有的消費金融體系產生正向的刺激作用。包括對於使用者的教育和使用行為習慣的培養、在產品和服務模式上的創新等等。

  結合目前中國的消費金融發展現狀,垂直化發展將是未來的又一重要趨勢。垂直化包括兩個維度的垂直化,即行業垂直化和使用者層級垂直化。

  網際網路在消費金融領域中的快速滲透也帶來了新的技術形式和風險管理模式。基於資料而形成的大資料風險控制模式是核心的發展方向,而資料資產則成為在金融商業模式下可變現的重要資產,資料+模型將是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工具。

  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機會

  伴隨著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推進,一方面是穩步推進機構改革,有效擴大有效供給,另一方面推動刺激消費拉動經濟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的提升,使得我國的消費金融市場前景得到了各方的認可。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xx-2021年中國消費信貸規模依然將維持15%以上的增長率,預計20xx年將達到44.38萬億。

  20xx年,首批4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均實現盈利,行業盈利能力大大提升。隨著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的逐步開放,市場競爭加劇,行業總體利潤率將有所下降,預計到20xx年,行業整體利潤規模將超過1.2萬億元。

  金融調研報告 篇13

  艱難執行 逆境中求生存

  20__年8月由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紡織服裝成為危機中國內受影響最大的實體經濟行業之一。一貫表現強勢的中國紡織服裝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衰退現象,20__年11月份紡織服裝出口增幅降至10年來最低點。一方面主要進口國市場需求萎縮,另一方面一些海外主要客戶將定單轉向價格更低廉的東南亞國家,紡織服裝行業正面臨嚴峻的挑戰。為了解我市毛織、服裝來料加工型企業目前執行情況,我們對這類企業相對集中的宜章、桂陽、嘉禾、臨武等縣進行了調研,並形成專題調研材料上報。

  一、__市毛織服裝來料加工型企業基本情況

  我市紡織服裝及相關產業,是伴隨著近幾年珠三角紡織服裝產業轉移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從事毛織、服裝加工生產的企業有近60家,生產員工逾萬人,年產值超過3.5億元。這些企業主要分佈在嘉禾、臨武、宜章三縣,桂陽、北湖區、甦仙區、資興等地也零星存在。規模較大的紡織、服裝來料加工型企業有宜章俊豐印染、臨武有君婚紗、桂陽順發內衣、甦仙區嘉碼服飾、資興天洋製衣等,年進出口額達到3000多萬美元。這些企業都是近幾年從沿海轉移到我市的外商投資企業,具有自營進出口、自主經營,並具備一定技術水平、研發能力和生產能力。其中俊豐印染是我省十大加工貿易重點企業之一,20__年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2200萬美元。除此之外,我市絕大部分毛織服裝加工企業,是由在外打工人員返鄉創辦的小廠,或以內資企業註冊,或以個體營業執照登記註冊,企業主要從廣東東莞等地上游企業接訂單、加工成半成口後,返回廣東進行後整加工才銷往國際市場,這類企業大多規模小、檔次低,不能自營出口和自主研發。我市包括玩具、電子、箱包、鞋帽等來料加工型企業主要也是以這種方式運作,我市的毛織、服裝企業產品主要以外銷為主,內銷為輔,其出口市場80%在歐美國家。

  二、金融危機對我市毛織服裝行業的影響

  如果說20__年上半年,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大幅縮小是由於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上升所至,那麼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滲透,到20__年9月份,國際市場需求萎縮、訂單減少,我市紡織服裝行業才真正感受到寒意逼人,演繹了一幕幕優勝劣汰的悲喜劇:

  一是小型毛織服裝來料加工型企業無法抵禦經濟危機的衝擊,紛紛停產。這些加工廠對沿海服裝企業依賴性強、客戶單一,而金融危機後,沿海很多針織、服裝企業難以維持,紛紛關閉、停產,受“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這些與之相關聯的內地小廠也難逃覆轍。嘉禾縣26家針織服裝廠,目前已有20家停產,2家處於半停產狀態,4家正常運轉,近700多人失業。

  二是規模較大的加工貿易企業雖在運轉,但是訂單數量逐漸減少,企業發展不容樂觀。如我市俊豐印染、順發內衣、嘉瑪服飾等企業20__年11月份開始,訂單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近3成,出口也大幅下滑。12月份我市服裝、印染產品出口比11月份減少了近一半。

  三是有競爭實力的企業,透過結構調整,市場佔有額不減反增。臨武有君婚紗時裝有限公司在10月份企業出現利潤壓縮,訂單急驟減少的形勢下,立即採取了拓寬出口渠道,提高產品質量、節約開支等措施提高企業競爭力,目前企業訂單數量激增、生產線滿負荷運轉。

  據我們調查發現,目前困擾我市毛織服裝相關企業的主要困難有:

  ①國外需求持續減弱,從國外或從沿海訂單逐漸減少;

  ②欠款週期延長、工繳費難以及時到位,上游企業跑單時有發生;

  ③由於來料加工型企業實力不強,融資難度大,企業轉型,開發新產品、追加投資都存在著現實困難;

  ④“三率兩價”(出口退稅率、匯率、利率、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價格)頻繁變動,增加了企業出口成本和不可預見性,不確定因素也影響了對外報價,不敢承接長單、大單。

  三、對策及建議

  我市的毛織服裝產業雖然整體實力不強,對經濟貢獻有限,但是它的發展狀況,也折射出我市包括玩具、電子、鞋帽等來料加工型企業在金融危機形勢下的發展現狀。這些企業是我市近幾年招商引資的成果,同時由於其產品外向度較高,未來幾年可能將成為我市外貿出口的一股強勢力量。金融危機嚴峻形勢下,國家為了扶持身陷困境的出口企業,先後動用了提高出口退稅率(紡織服裝產品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調整加工貿易政策、減稅、降息等調控手段,對於逆境中的紡織服裝企業,這無疑是一個發展的機遇,如何在危機蔓延與機遇中求得持續發展,保證企業的生存。現從企業、國家、當地政府層面淺談幾點對策及建議。

  (一)企業層面。

  堅定信心,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危機:

  ①主動追蹤相關資訊,增加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瞭解,提高企業決策預測性。及時瞭解國家層面的相關扶持政策,使政策與企業決策行為進行對接。

  ②提高應用金融產品、保險產品的能力和水平、充分運用現代成熟的金融衍生工具、出口信用保險等,合理規避匯率、風險和出口估算風險。

  ③規範交易條件,按照正常程式獲取信用較好的銀行開具的信用狀況以及進口商預付款等降低交易風險。

  ④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開拓新興市場。鞏固和發展傳統調撥的同時,積極開拓新市場,特別是非洲大陸、南美大陸、中東、東盟等新興市場。同時,企業可以利用國家目前鼓勵內需的政策,積極拓展國內市場。⑤優化出口商品,以高質量、低價格取勝,適時進口一些先進技術和裝置,促進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

  ⑥強化內部挖潛增效,努力開源節流,節能減耗,降低成本。

  (二)國家層面。

  繼續給予扶持,保持政策穩定性:

  ①繼續加大對出口型企業的扶持力度,適當提高紡織等行業出口退稅率。

  ②保持政策穩定性,進一步放鬆貸款的投放政策。

  ③出臺對加工貿易企業出口轉內銷的優惠政策,如降低徵稅率、減化內銷申報程式。

  ④國家在預期、短期內根據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靈活管理人民幣升值速度。

  (三)當地政府層面。

  加強服務,幫助出口企業走出困境:

  ①加快完善支援政策,解決加工企業融資、用工、技術創新、政務效率等方面的困難,20__年10月,廣東東莞從財政拿出10億元,幫助面臨困境的加工貿易企業融資,當前可以借鑑東莞作法,採取貼息等方式鼓勵和支援商業銀行向加工貿易企業放貸。適當減免省市有關稅費,為企業減負。

  ②透過政策引導,合理調濟人力資源,使停產關閉企業員工轉移到形勢較好的企業中去。

  ③政府相關部門及協會組織要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動態,加強調研,及時掌握國家政策調整,為企業提供國際諮詢公司以及政府行業調查研究,政策資興等將市場風險對行業衝擊降到最低。

  ④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壯大加工貿易隊伍。沿海產業轉移是必然趨勢,我們仍然要將招商引資作為承接產業發展加工貿易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積極承接沿海地區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引導外商在__設立加工貿易型投資專案。金融風暴對沿海加工貿易企業造成了重創,陣痛雖然有可能造成轉移速度的放緩,但是轉型升級或向內地尋求發展是必然趨勢。

  金融調研報告 篇14

  摘要:農業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三農”問題是國家非常重視的問題,不僅關係到經濟發展和國民素質,同時也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最佳化金融服務是支援農業經濟的有效發展路徑。分析了農業經濟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最佳化金融服務和政府扶持體系、明確農業產品定位等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業經濟;金融服務;“三農”發展

  農業經濟和最佳化縣域金融機構服務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三農”經濟發展中應該重視和研究的問題。只有對農業產品進行有效規劃和定位,對金融服務機構進行完善並服務最佳化,才能確保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1農業經濟與金融市場路徑依賴和金融服務制度問題

  1.1農業經濟的發展受到資金需求膨脹和供給約束的阻礙。近年來,隨著國家提高對農業的重視度,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升,更加科學專業。農村經濟組織成立以及農業企業加入,使得農業生產和經營規模也在持續擴大,農業的資金需求總量也迅速上升[1]。農村經濟主體還處於發展初期,資本實力還很薄弱。要想實現農業經濟快速發展,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目前只能透過銀行貸款獲取資金。雖然社會上很多商業金融機構加大了信貸集約力度,但他們普遍追求低風險高利潤的商業化目標,而農業生產屬於“低收益高風險”行業,導致很多金融機構不會貸款給農業經濟主體。部分地方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開展支農業務,但是隻針對相關農產品收購,如糧食、食用油等,對於貸款業務開放的很少。農業銀行大多實行城市化的經營模式,對授權和授信以及評級制度等嚴格要求,無法滿足農業信貸資金需求。銀行的信貸資金大多供給少數具有規模的民營企業經濟,對農業信貸的供給很少。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業信貸資金來自當地農村信用社。農村信用社成為支農主力,但大部分為農戶的小額貸款,只能保障農戶小規模的農業生產,無法滿足農業生產規模化和產業化的資金需求。1.2農業市場風險對金融組織的支農業務造成影響。近年來,各項支農政策出臺,對農業生產和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和落實,促使農業經濟不斷髮展。但農業經濟依然受到市場資訊滯後的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放緩。同時,受到自然災害頻發以及較大規模禽流感等影響,加大了農業產業的市場風險。因此,金融機構在對規模農戶和農業企業進行資金扶持的過程中,要對農業市場風險和信貸約束進行雙重考慮,這就會對農業信貸造成一定影響,阻礙了農業企業化的發展[2]。1.3金融服務無法滿足農業經濟需求。金融服務無法滿足農業經濟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資訊不對稱。一些金融服務部門的工作人員缺乏積極主動性,對農村和農戶的生產資金需求沒有進行深入瞭解,導致支農服務不到位。例如有的農戶具有一定的經濟條件,但是無法找到合適的擔保人,因而無法貸款;有的農戶有貸款需求,但是不知道如何申請貸款。其次,信貸工作人員較少,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在金融信貸服務系統中,專職的信貸工作人員較少,無法及時為農戶提供信貸服務,造成金融服務效率低下。再次,金融服務機構缺乏科學的貸款定價機制,對農戶貸款造成了一定影響[3]。1.4相關政府部門的扶持機制和風險規避機制不健全。農業屬於弱質產業,金融機構對農業產業的支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方政府的政策性義務和風險。這違背了金融機構的商業化經營理念,也降低了金融機構對農業經濟的支援率。這種情況與地方相關政府對市場風險的補貼、信用建設、農業風險投資以及保險等的金融安全執行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有一定關係。

  2農業經濟發展與最佳化金融服務的相關政策建議

  2.1完善相關政策,促進金融服務與農業經濟協調發展。首先,樹立大農業觀念,把農業經濟發展歸納到縣域經濟中,嚴格防範市場失衡現象。其次,加強對農業產業的專業指導,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對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農戶和處在成長階段的農業企業進行專業指導,讓農戶和企業更加科學地開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人民銀行和相關金融監管部門應與地方政府進行溝通交流,對本地區農業產業發展進行規劃,制定明確的金融服務實施計劃和意見,引導金融機構對信貸投向進行合理安排和調整,加大對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農戶和農業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人民銀行可以透過支農再貸款、再貼現等相關政策進行調控,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再次,構建有效的信貸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瞭解農業專案的發展狀況、生產週期以及資產質量等情況,從而對農業產業的信貸風險進行有效評估,並在金融系統中釋出資訊,適當開展政策指導與調整工作,從而有效預防農業信貸風險。最後,完善信用建設與評價體系。建設完善的信用制度體系,透過各類媒體大力宣傳信用評價。將不良信用者進行公佈並拉入黑名單,同時實行相應的懲戒和信用再造,促使人們提高對信用體系的重視,從而促進農業金融協調發展。2.2金融部門應制定完善的制度,明確職責。根據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制定完善的制度,對相關金融部門的職責進行明確分工,加大金融部門對農業企業的支援力度。首先,農業銀行要提高機構運作效率,做好職能轉換工作。透過小額扶貧貸款、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業綜合開發等方式,以政策性信貸的方式積極開展助農貸款業務,還可以適當開展糧食加工等商業性信貸業務。對支農佈局進行重新規劃,對龍頭企業、規模農戶、農村建設等進行重點支援。其次,農村信用社應當以小額農戶貸款和聯戶聯保貸款為基礎,對農戶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的生產和加工以及其他農產品經營等進行資金支援。再次,制定相應的金融服務公約,對其他金融機構進行引導,使其參與到農業生產中,改善農戶資金短缺的狀況。還可以引導民間自發性的金融支援,從多方面解決農村資金缺乏問題。2.3完善信貸創新和風險定位體系。首先,開展多樣化的信貸業務。金融機構要在現有的信貸種類基礎上,對信貸業務進行創新,開展多樣化的信貸業務,加強信貸種類的開發工作。例如針對產業鏈中的個體農戶,可以透過龍頭企業進行擔保貸款,使其形成利益關係,促使個體農戶向規模化經營方向發展;對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農戶,可以實行抵押貸款;對普通產業化企業,可以實行協議貸款,協議貸款可以先由鄉鎮政府部門拿出3%~4%的財政收入作為協議貸款風險補償金存入金融機構,一旦出現風險,先用這部分資金進行償還,剩餘部分由貸款企業和政府部門按照一定比例分別進行償還。對農業龍頭企業實行資產抵押貸款時,政府部門可以進行協調,以多家企業聯保的方式開展。其次,提升金融服務質量。金融服務部門除處理信貸業務外,還要開展匯兌、結算、票據以及理財等業務。特別是地方農村信用社要加強業務電子化,提升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使業務更加快捷高效的開展。再次,完善風險定價體系。金融機構要根據市場風險評估建立完善的風險定價體系,對農業市場進行科學有效分析,根據市場風險進行合理的貸款定價,在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的同時,公平開展金融服務,實現效益與信譽的有機統一。2.4完善政府扶持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首先,各相關政府部門要建立相應的扶持政策,指導金融行業的工作有序開展,從而起到維持市場秩序的作用。其次,地方政府可以將每年的支農資金按照一定的比例,以專案融資貼息的方式進行支付,引導其他社會金融機構投入到農業生產領域。再次,對於優質的農業龍頭企業,可以考慮讓其發行短中期債券或者加入創業板市場,開展多種渠道和多種方式的融資。最後,政府還可以結合金融部門根據農戶的實際情況和生產需求開展財產抵押貸款。農民可透過房屋抵押辦理個人經營貸款,還可以透過林權、土地抵押進行大額度的貸款業務。針對專業種植大戶的貸款服務可以在貸款期限和額度上給予扶持,如將額度提升到1000萬,貸款期限可長達5年等,還可以進行大中型農機具的抵押、農副產品抵押以及“公司+農戶”等“三農”特色擔保方式提供貸款服務。

  3結束語

  農業經濟發展離不開優質的金融服務。要不斷完善相關金融政策,並根據當地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金融服務實施計劃。金融部門自身也要完善制度,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分工,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大力扶持,建立相應的幫扶政策,對金融行業進行指導,維護市場秩序,發揮政府功能,引導更多的社會金融機構參與到農業生產中,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服務保障。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業經濟得到快速有效的發展,從而為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

  金融調研報告 篇15

  多年來,農村信用社始終堅持服務“三農”的經營宗旨,為我區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在“三農”問題倍受關注的背景下,農村信用社認真理清發展思路,緊密結合各地實際,積極創新發展模式,牢固樹立了“以農為本,服務城鄉”的經營理念,持續擴大服務範圍、加大信貸支農力度,成為當地“三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援。

  一、支援“三農”工作總結

  (一)機構網點設定基本實現全覆蓋

  農村信用社是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社群性地方金融機構,是農村金融體系的主力軍。隨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撤併縣鄉機構,農村信用社已經成為農村市場營業網點最多,客戶資源最廣,業務品種最齊全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

  (二)存貸款規模不斷擴大

  經過多年努力,我社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存、貸款餘額逐年增加,顯示了其資金充裕、信貸規模擴張,支援我區企業、個人的生產及消費,有效保證了當地農村經濟持續、健康、平穩的發展。

  (三)不斷加大支農資金,充分體現支農主力軍地位

  農村信用社作為當地支農資金的主要投入者,近年來支農力度不斷加大,農村信用社的農業貸款在全區金融機構總體農業貸款中的佔比已由年的.%提高到年的.%,真正成為當地支農工作的“主力軍”。

  二、農村金融服務面臨的問題

  我社在支援“三農”發展方面做出巨大貢獻,但隨著“三農”快速發展及自身經營存在的缺陷。主要有:

  (一)可用資金短缺

  由於農村地區資金外流現象嚴重,造成我社支農資金供給不足。農村經濟主體一方面需要資金支援,另一方面又將大部分資金存入其他商業銀行,造成我社後續資金補給不足,且難以滿足當地“三農”發展的信貸需求。

  (二)信貸服務機制不完善

  近年來,我社支援“三農”信貸投入不斷加大,基本滿足了廣大農民的簡單生產信貸需求,但隨著當地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信貸服務機制跟不上,導致新時期下當地“三農”發展的新需求未能得到滿足。

  三、完善服務機制的建議

  (一)立足服務“三農”,積極探索服務新模式

  我社市場定位為服務“三農”、服務縣域、服務中小企業,並把支援“三農”工作作為強社之基、固社之本,常抓不懈;積極創新服務“三農”的業務品種,探索服務“三農”新模式,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

  1、透過創新服務手段、豐富業務品種等措施,有效滿足農民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目前我社業務種類已達多個,如小額扶貧貸款、生源地助學貸款、抗震安居工程貸款、農村婦女自主創業和林果業、畜牧業貸款等等。並按照自治區產業結構規劃和市場需求研製開發了設施農業、個人生產經營、工資質押等貸款品種。

  2、在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農戶聯保貸款等傳統精品業務時,在參考農戶資信狀況、種植面積及物化投入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最高貸款金額。

  3、加強網路電子化建設,網點電子化覆蓋率達%,銀行卡受理網點覆蓋面達100%,為客戶提供24小時的服務。

  4、透過為進城務工經商農民提供結算、信貸等綜合金融服務,做好涉農企業的信貸服務等工作,針對涉農企業有效擔保資產不足的情況,量體開發了農副產品收購封閉執行貸款管理辦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等。

  (二)加大支援農業產業化、設施農業及新型農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力度

  1、全力支援農業產業化發展。主動採取“有保有壓、有進有退”的信貸政策,有效支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主動加大對優質、高效農業的支援力度。培植扶持農業生產基地,增強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牽引機制,透過支援“公司+基地+農戶”、“農村經濟組織+農戶”、“專業協會+農戶”的模式,積極引導農戶由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由兼業經營向專業經營轉軌,信貸優先支援優勢特色農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格局已經形成,實現了銀企農共贏。

  2、支援設施農業力度進一步加大。設施農業不僅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點,也是促進全區農民增產增收的突破口,已經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我社以“積極穩妥、打造基地、規模經營、注重實效”的信貸支援思路,全方位、多層次滿足當地設施農業對信貸資金的需求,支援建設了一批設施農業示範基地。

  3、支援新型農業合作組織初見成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發展,不僅對挖掘農業內部潛力,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對促進全區農民增產增收提供了有利的發展環境,已經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

  (三)利用優勢,多渠道融資金

  根據縣域存款業務的新特點,樹立創新觀念,把存款市場做強,把組織存款作為增強經營實力和提高效益的第一要務,擴大存款總量,積極尋找客戶,對存款大戶實行立體攻關,發揮人熟、地熟、點多面廣的優勢,多渠道融資金,最大限度的開闢市場。

  (四)信用工程建設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業務上新臺階

  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是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支援新農村建設的一項戰略性工程。近年來,我社積極開展信用工程建設,大力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業務,積極培育農村信用環境,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業務上新臺階。

  金融調研報告 篇16

  近日,我們對具有發展畜牧業資源豐富和潛力巨大的吉林省xx市進行了專題調研。

  結果顯示:區域畜牧業在市場經濟的拉動下得到了長足發展,但由於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金融部門信貸支援力度減弱,較大程度上制約了畜牧業發展步伐。

  截至XX年末,全市金融機構畜牧業貸款餘額3億元,佔“三農”貸款比重僅為9.2%。其中XX年前畜牧業貸款2.4億元,近4年來新增畜牧業貸款只有0.6億元,遠遠低於其他行業貸款增量。

  究竟難在哪裡

  畜牧貸款風險高,懼貸心理加重。

  過去,xx市轄區內農業銀行和農信社曾多次承辦畜牧業貸款,對當地畜牧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由於受市場、經營、政策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大部分畜牧業貸款出現不良,甚至形成風險。截至XX年末,全市畜牧業不良貸款餘額2.2億元,佔畜牧業貸款投放總量的73%,這一鉅額不良貸款的形成,致使承辦貸款的金融機構產生了懼貸心理,貸款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

  據對某縣農業銀行調查瞭解,XX年辦理一批奶牛貸款,貸款規模為XX萬元,共計63戶,購買奶牛216頭,期限為3年,於XX年到期。目前,該批貸款共計收回本金137萬元,其餘1863萬元全部形成不良,不良率高達93.15%。

  戶多面廣、分散經營不利於管理。

  幾年來,xx市70%以上的養殖戶還處於分散經營,庭院養殖,遍佈各村屯,給承辦貸款的金融機構增加了經營成本和管理難度。例如某縣農行XX年發放的養羊貸款,共計2380萬元,養殖戶1017戶,分佈10個鄉、97個村、225個自然屯,每名信貸員平均負責170 個養殖戶。距離該行最遠的養殖戶村屯達120公里。這樣就導致信貸員到戶率低,跟蹤管理不到位,對養殖戶和養殖情況發生變化不能得到及時瞭解和掌握。

  例如,該縣包拉溫都鄉五道營子村養殖戶王志剛貸款2.5萬元,購買羊76只,僅半年時間,由於飼養能力和越冬缺少飼養,便把羊一次性全部賣掉,賣羊款用於子女辦婚事。目前,該筆貸款已全部形成風險。

  缺少產業化龍頭企業,使市場與養殖戶難以形成產業鏈條。

  目前,畜牧業產品市場發育並不完全成熟,全市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僅有22戶,覆蓋率低,對養殖戶經濟利益聯結不夠緊密,拉動作用小,養殖戶直接面對市場,只要市場價格或需求出現較大波動或變化,不但畜牧產品難以轉化為商品,而且養殖業主的經營理念和信心也會產生變化,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收入的不穩定性,導致對農戶經營規模,經營專案受到嚴重製約,致使畜牧業貸款存在風險隱患。

  相關部門之間缺乏協調聯動機制。

  無論是當地政府、牧業管理部門或金融機構,在過去專案建設中,往往表現為重扶持、輕管理;重投入、輕回收。這種專案後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現象,是嚴重缺少部門之間協調聯動機制的典型表現,後果是把養殖戶風險直接轉嫁給了承貸的金融機構。

  以某市農信聯社為例,XX年奶牛貸款專案啟動後,從開始申報貸款、籌建奶牛園區,到養殖戶辦理貸款,購回奶牛。專案竣工之後,畜牧部門及推介該專案的鄉鎮政府便完成使命,後續的經營管理、經濟效益、資金償還、安全隱患等全部由該聯社承擔。這種嚴重缺乏部門之間協管理的現狀,致使畜牧業專案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不僅給金融業帶來新的風險,而且嚴重影響了牧業生產的積極性和農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相關政策措施不配套。

  畜牧業貸款具有額度大、期限長、風險難以把控等特點,如果沒有相關政策的配套實施,金融業投放信貸的顧慮短期內難以消除。據對轄內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座談反映,過去支援畜牧業發展的信貸資金由於缺少相關配套政策,以至於出現大面積不良貸款和經營風險時難以挽回,因而顧慮重重。

  主要表現在:一是信貸資金出現風險時,金融內部缺少保全措施;二是地方政府推介或主導的專案,金融業貸款出現損失後缺少必要的補償政策;三是畜牧業貸款缺少保險政策的及時跟進。

  對策與建議

  完善配套機制,實行封閉式執行。

  針對區域大多數養殖戶與市場脫節,尚未形成產業鏈條的實際問題,各級政府部門要注重培育和引進產業化龍頭企業,使當地養殖戶透過產業化龍頭企業與市場的有機對接,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鏈條。即:市場—公司+農戶的執行模式。由產業化龍頭企業首先建設養殖和加工基地,要引進養殖農戶進入基地集中飼養,並由公司統一提供防疫、疾病治療等服務,提供飼料,統一收購加工,統一銷貨,統一結算,整體運作程式完全達到封閉式執行,將市場、管理、資金流程等置於可控之內,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場風險、經營風險和資金風險。

  建立多方聯動的協調管理機制。

  針對目前養殖戶點多面廣、分散經營、不便管理的實際,建議由政府部門牽頭協調畜牧職能部門,鄉村政府,承貸金融機構建立多方聯動協調管理機制。

  鄉村政府要協助承貸銀行管住戶、看住物,防止個別養殖戶中途轉產不養、變賣等造成貸款形成風險;畜牧職能部門要對養殖戶實行檔案化管理,不但要為養殖戶提供飼養技術、防疫等服務,還要協助承辦貸款行社管理資金使用,防止挪用;對貸款購買的大牲畜實行檔案化管理,變賣時需經畜牧業部門批准;承辦行要督促分管信貸人員做到經常到戶,及時瞭解掌握養殖戶的經營情況和思想變化情況,以便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控信貸風險。

  政府牽頭、搭建平臺、實施集約化經營。

  政府部門在扶持區域畜牧業發展過程中,應改變過去按戶補貼、分別使用的做法,將政府扶持養殖戶的財政資金集中起來,按統一標準建造畜禽集中養殖園區,走牧業養殖專業合作化道路,建議由養殖大戶或養殖能手出任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實行種畜統一購進,統一飼養,統一配購飼料,統一防病治病,統一管理,逐步提高專業化、產業化、集約化經營水平。

  儘快建立並完善風險補償機制,充分調動金融機構信貸支援畜牧業發展的積極性。

  首先,要對大牲畜、規模養殖的家禽等實施保險政策,由地方財政統一承擔畜牧業保險費用。其次,制定實施畜牧業貸款風險和損失的補償政策,在該項貸款完成一個週期後,由當地政府部門牽頭、畜牧、承辦行、保險公司擔保機構參加的評估小組,對被認定風險和損失的貸款及時予以補償。最後,對金融機構新增加畜牧業貸款要給予收貸稅收優惠或減免政策,充分調動金融機構信貸支援畜牧業發展的積極性。

  金融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斷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

  一是牢固樹立“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營銷理念,要正視區域經濟與社會環境實際,努力尋找金融助推畜牧業發展的著力點,切忌畏首畏尾,故步自封,無所作為。

  二是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與管理,力求在信貸人員配備、業務流程設計、風險管控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三是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為有效落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各涉農金融機構要積極向上級行爭取貸款許可權,努力保持對牧業經濟發展必要的支援力度,儘量放大國家支農惠農政策效果,有效破解區域牧業發展難題,進而實現政、銀、企、農多贏局面。

  四是基層央行要發揮協調和視窗指導的作用。主動牽頭協調政府、財政、金融機構、產業化龍頭企業等建立完善投資體系,對農信社資金投放能力不足的要給予再貸款支援,努力滿足畜牧業發展資金需求。

  金融調研報告 篇17

  一、主題簡介

  為了解當地經濟發展對農村金融服務需求和農戶對農村金融機構創新服務的要求,掌握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存在問題及發展方向,並準確地預測信貸投量,把準信貸投向,促進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提升“三農”服務水平,從而更好服務於當地經濟。透過對延川縣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採用問卷、座談、走訪等形式的調研,就延川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普及和服務能力、服務方式進行全面掌握,並對今後發展提出對策。

  二、調研時間

  20xx年11月15日-2013年12月1日

  三、調研情況

  1、調研目的

  透過本次調研,瞭解延川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發展的現狀以及創新發展的模式,分析延川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當前問題,然後透過剖析當前問題,以及借鑑國內先進縣市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發展的模式和經驗,提出促進現階段延川縣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發展的一些對策和建議。

  2、調研方法

  主要透過查閱相關的資料和進行問卷調查、座談調研調(調查問卷見附件2)以及上網查詢相關資料。

  3、基本現狀和存在問題

  由於延川縣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剛剛起步,存在的問題還很多。部分金融機構在經營過程中資金緊張,存款的增長速度和貸款增長速度嚴重不匹配。以延川縣農村信用社為例,因為農村信用社一直紮根農村,情繫農民,立足農村經濟發展,長時期服務“三農”, 同農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是農村主要的金融服務機構,截至2013年10月,延川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 63237萬元,各項貸款9584萬元,其中涉農貸款 4996萬元。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初步在農村開始設立,時間較短,所以存在有很多的問題,主要的問題有以下四個方面:

  (1) 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尚待普及,經營模式還不成熟

  農村金融服務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服務機構,需要在摸索中不斷髮展。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不能滿足需求。這些年來,農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務水平雖有一定提高,但還不能滿足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從客戶群體看,農村金融服務物件廣泛,客戶群 金融頻道申請認證!財富值雙倍檢索優先專屬展現同行交流體個體差別較大,服務需求差異化,部分發展較快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從涉農貸款操作和管理上看,農村客戶群體對信用社貸款程式多、手續繁瑣一直頗有微詞,複雜的貸款環節,使一些借款者望而卻步,同時,信貸產品單一,未能滿足客戶多

  樣化需求;從基礎服務設施上看,農村信用社硬體服務設施還有待加強,服務網點的改造、人力資源配置仍需進一步完善。

  (2)支農資金不足,抵禦風險能力還很弱

  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立足縣域,主要吸收當地存款資金,存款規模受地方經濟影響較大,特別是山區農業縣,經濟規模製約農信社支農資金更加明顯。縣域範圍內存款市場份額的競爭日趨激烈,民間融資行為更加活躍,存款搬家的現象比較突出,支農資金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信社支農功能的發揮。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信貸支援的主要物件為弱勢產業的農業和弱勢群體的農民,農業作為高風險低受益的行業,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影響巨大,而目前農業保險覆蓋率不高,且手續複雜,一旦發生自然災害,借款人就可能不按時履行還貸責任。即使有抵押,但由於抵押品大多數是農民住房、宅地或農機等,這些抵押品一般都很難變現,所以農村金融機構還要承擔不良貸款損失。

  (3)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業務單一,創新不足

  農村金融機構的設立是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村發展的資金困難,所以要在經營管理、業務發展和產品服務創新上有所突破。但是,當前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利潤來源和結構單一,嚴重缺乏創新動力,服務機構開辦的中間業務也僅有代理企業產險和代理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等幾項,還不能辦理代扣代繳稅金等中間業務,無法留住企業基本結算賬戶,吸收企業存款難度較大。

  4、解決對策及辦法

  (1)立足社群、服務“三農”。農村金融服務機構要找準市場定位,主要服務於縣域經濟,信貸資金絕大部分用於支援本地農戶、中小企業的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2)透過強化監管措施,切實防範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各級監管機構在積極爭取試點工作的過程中要加強監管與控制,要始終把防範風險放在第一位,最佳化產權結構,完善公司治理,加強內部控制,強化資本約束,把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辦成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農村金融市場。

  (3)透過合理規劃,設定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實現公平競爭,服務周到,高效務實的農村金融市場。鼓勵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投資來源多元化和股權結構分散化,為農村金融機構良性運作奠定良好的資本來源結構。

  (4)改進服務方式,開發多種服務產品。農村金融服務機構要推行“陽光信貸”,適當簡化貸款手續和審批程式:一是公開信貸品種、辦貸流程、信貸服務人員服務片區、辦貸監督機構,承諾辦貸時限;二是簡化貸款辦貸手續;三是適當放寬基層網點的貸款審批許可權。農業和農戶小額貸款具有其特殊性,既受其生產經營專案的制約,也與農村地區經濟交易方式相關,對額度較小的農戶貸款在監管上適度放寬,以比較簡化的手續規範管理。

  (5)加強培訓與教育,儘快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農村金融服務工作人員隊伍。 一是要強化工作人員的遵紀守法、行業自律意識和崗位業務技能培訓,培育出一批政治過硬、業務精良的工作隊伍。二是要加快人才引入步伐。高薪從外地引進高素質人才,亦可透過協商從當地金融機構中吸納一批富有從業經驗的現有從業人員,切實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

  金融調研報告 篇18

  在我國經濟建設持續發展、碩果累累的程序中,我們農村合作銀行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經營範圍擴大,經濟效益增加。但是,我們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金融風險。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予以防範和制止,就會嚴重影響農村合作銀行的發展,影響到農村合作銀行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影響到國家生產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內控與合規、防範金融風險是我們農村合作銀行永恆的主題。下面淺談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與如何防範金融風險。

  一、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

  1、內控文化缺失嚴重,誘發金融風險。良好的內控文化是農村合作銀行內控體系持續有效執行的前提。而在內控文化缺失的情況下,銀行經營者關心的只是規模和速度,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重視不夠,有關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束之高閣。內控文化缺失、理念缺乏、一味追求速度和規模、誘發違法違規行為,這正是很多農村合作銀行員工走向犯罪的路線圖。很多作案者最初並沒有壞的打算,只是在其工作的過程中,看內控文化嚴重缺失,有機可乘,從而違紀違規,進而走向犯罪。

  2、制度執行力不強,內控形同虛設。衡量內控體系有效與否的標準並不在於農村合作銀行制定了多少制度,關鍵是看制度的落實與執行。制度不落實、執行不到位往往使得內控體系漏洞百出,形同虛設。其效果就好比是紙糊的窗子———一捅就破,防得了君子防不了小人,從而為那些不理性人透過作案謀私利提供了可能。銀行內部人員騙貸成功,用的'無非是偽造擔保資料作虛假擔保,或放款後私自取消擔保方的擔保責任並將貸款轉移等手段。這些都說明制度執行力不強,內控形同虛設,工作流程缺少嚴格的分工和限制,否則騙貸不可能如此順利地得手。

  3、約束基層管理人員力度不夠,造成風險高度集中。我們農村合作銀行目前的組織架構下,基層管理者往往被賦予過多的權利,包括財務管理、核算管理、授權管理、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從理論上講,權利過多過大,就存在一定的作案機會和可能。如果沒有相應的監督制約機制。在利益誘惑、私慾膨脹的情況下,基層管理者就會輕而易舉地走上犯罪道路,這屬於典型的關鍵人員作案。為此,我們農村合作銀行必須實行關鍵崗位、人員的定期輪換和強制休假制度,並專門出臺稽核監督機制,約束基層管理人員權利。然而,我們農村合作銀行大多沒有達到這一要求,沒有出臺相應的規定或規定沒有落實到位,這是產生金融風險的關鍵所在。

  4、稽核力量薄弱,有效約束不夠。我們農村合作銀行的稽核力量相當薄弱,集中表現在:一是有些銀行尚未設立專門的稽核監督部門;二是設有稽核部門的銀行,其稽核人員的配備不足,達不到總員工數5%的國際一般水平;三是稽核監督部門容易受到行政干預,難以獨立開展工作;四是稽核人員專業化水平不高,無法滿足稽核工作要求;五是稽核制度落實中“走樣”,稽核監督的不到位,看起來稽核檢查規模宏大,樣子嚴肅,實質走形式,是“逮不住老鼠”的“貓”。稽核力量的薄弱,從某種意義上說,助推金融風險的發生。

  5、考核機制不完善,忽視金融風險。我們農村合作銀行考核機制不完善,只重視經營業務,突出指標完成,忽視內控管理要求。在這種考核機制下,基層銀行不惜一切代價擴大經營規模和業務範圍,拼命追求發展速度,從而出現鑽制度空子、打擦邊球現象,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違規違法經營。至於防範金融風險就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甚至束之高閣,無人提起。

  6、內控責任制缺失,造成內控管理混亂。在內控責任制無形的壓力下,各銀行相關部門才會真正肩負起應負的責任,發現內控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並予以及時的糾正和完善。目前情況下,內控責任制缺失,發生金融風險,銀行往往只處理作案當事人,而不處理那些負有相應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的部門與人員,從而造成內控體系的有效性長期得不到提高,使內控管理混亂。

  二、如何防範金融風險

  1、建立和完善銀行內控機制。要制定明晰的農村合作銀行發展戰略,最佳化組織體系,建立科學的決策體系、完善的風險管理體制、審慎的會計財務制度和透明的資訊披露制度;要積極培育符合農村合作銀行實際的內部控制文化,使內控意識和內控文化滲透到每一位員工思想深處,使內控成為每位員工的自覺行為,熟悉自身崗位職責,理解和掌握內控要點,及時發現問題和風險。

  2、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銀行風險識別和評估體系。要認真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蓋所有業務風險的監控、評價和預警系統。重視貸款風險集中度及關聯企業授信監測和風險提示,重視早期預警,認真執行重大違約情況登記報告和風險提示制度。

  3、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銀行稽核審計體系。要積極建立相對完善的內部稽核體系,提高稽核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提高工作頻率和工作質量,改進方法,實現合規性監督向合規性、風險性、效益性轉變,使事後監督向事中、事前轉變。注意使用外部審計力量,進一步發揮業務部門的專業檢查作用,制定專業檢查制度,加大專業檢查力度,從嚴追究高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4、樹立正確的業務發展思想。要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時,重視安全性和流動性,防止片面追求高速業務增長而忽視風險防範和內控機制建設的傾向。農村合作銀行應制定合理的業務發展規劃,不搞以存款論英雄和存款指標分派到人的老式工作方法,而是應透過改進服務手段、增加業務品種和提高結算速度來贏得客戶,增加市場份額,提高經濟效益。

  5、建立和完善內控資訊體系。農村合作銀行要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資訊系統,為內控的設計、執行、反饋提供資訊保障;建立與農村合作銀行及其內控管理專職部門資訊聯結和定期聯絡機制,及時、真實、完整地傳遞監管意圖、交流資訊、溝通問題;建立農村合作銀行資訊披露制度,及時向社會準確披露相關資訊,發揮社會對農村合作銀行內控建設的監督作用。

  6、重視和加強對銀行高階管理人員的監管。農村合作銀行要轉變內控觀念,在加強基層內控制度建立和執行的同時,強化對銀行高階管理人員的監管,實行內控問責制,並與任職資格掛鉤、促使銀行高階管理人員轉變觀念,重視內控與合規,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真正做好防範金融風險工作,促進農村合作銀行健康持續發展,達到做優做強農村合作銀行的目的。

  金融調研報告 篇19

  一、調研背景:

  銀行成立以來,我們從無到有,先後建成電話銀行、個人網銀、電視銀行和手機銀行系統,加上遍佈城鄉的atm等自助渠道,成為電子渠道最完備的商業銀行。個體商貿客戶一直以來是郵儲銀行的重點客戶群之一,從目前電子銀行發展情況來看,個體商貿客戶也是電子銀行的重要目標客戶群之一,調研個體商貿客戶金融需求對於最佳化電子銀行產品、有效推進電子銀行業務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調查物件:

  南寧市各個體商貿戶。

  三、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走訪各商貿戶,採取諮詢訪談的方式,用不記名方式隨機抽樣進行調查。

  1.問卷調查

  2.深度訪談

  除了讓調查物件填寫問卷外,調研團隊還需要對調查物件進行深度訪談,引導調查物件說出其他更多問卷未涉及的內容。

  (1)郵儲銀行電子銀行(個人網銀、手機銀行、電視銀行、電話銀行、atm)不足之處及改進建議;

  (2)希望郵儲銀行推出哪些新產品;

  (3)分別介紹一下在什麼情境下會使用個人網銀、手機銀行、電話銀行、電視銀行以及atm等電子銀行。

  四、調研目的:

  瞭解個體商貿客戶的金融需求以及電子銀行的使用情況。透過對郵儲銀行商貿客戶金融需求以及郵儲銀行個體商貿客戶電子銀行使用情況,分析郵儲銀行商貿客戶金融需求及電子銀行為其提供服務改進的方向。

  五、調研結果報告:

  時值暑假,地處南國的南寧酷暑難當,同班的許多同學都選擇回到溫馨的家度假。八月初,也就是暑假期間,第六屆全國大學生網路商務創新應用大賽的主辦方——郵儲銀行下發了調研任務。作為千千萬萬參賽隊伍中的一組,我們團隊(攜手飛躍)積極接下這一調研任務,躬身實踐,深入社會,一絲不苟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這次社會調查問卷的實踐活動,一則是透過調研檢驗我們初賽方案的合理性跟可行性,以便後期參賽方案的修改與完善;二則透過參加調研活動,提高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跟參與意識,對以後走向社會這一實踐的大舞臺做經驗積累。總之,參加這次調研活動,既完成了參賽環節中的方案實施任務,又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各個方面的素質,獲益匪淺。

  我們的團隊共五人,其中兩人在暑假參加了郵儲銀行南寧市總分行安排的網點業務實習,其餘三人在暑假仍不忘透過網路工具取得聯絡,共同合作進行參賽方案的修改跟製作,同時也積極參與到這次調研活動之中。在郵儲銀行派發了各參賽組的調研任務後,我們在隊長的組織下,首先做好調研前期準備,包括分析討論南寧市個體商貿戶分佈情況跟我們三人各自的優缺點,部署出調研的地點分配跟時間安排,從而保證了活動的高效順利展開和完成。隨後調研活動中,我們各司其職,分赴各自的調研地點完成任務,雖然酷熱難當,有些調研地離校區較遠,但沒有一個人中途放棄,保質保量完成調研活動,維護了整個團隊的利益。

  調研開展的第一天,考慮到調查問卷中可能會出現填寫方面的問題,我們三人決定先一起調研半天,初步進入實踐正軌狀態,規範了調查問卷的填寫,為後期活動的展開開個好頭。個體商貿戶金融需求調查,無疑調查的物件被圈定為個體商業經營戶,像服裝店,餐館等有固定營業點,及其合法營業牌照的社會主義工商業參與者。在調查中,我們用隨機抽樣調查的方法,隨機選擇調查物件,本著“禮貌,隨和,務實”的理念,完成包括指導被調查者問卷填寫、普及郵儲銀行的現行金融業務、徵集其對郵儲銀行的建議與他們對於銀行業金融服務需求等等工作,如實客觀地開展調研,達到本次問卷活動的真正目的。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熱情禮貌,很多個體戶也平易近人,很好地配合了我們的問卷活動,在此由衷地感謝社會群眾對我們調研活動的支援。有些被調查者質疑我們的問卷是否合法,我們耐心地講解此次調研的目的,讓其消除顧慮,採用匿名填寫問卷,切實維護了他們的隱私等利益;有些不願透露其月流水金額,對於有些店來說,這或許可以成為商業機密,我們也不去勉強他們去填,讓其採取自願的形式,如實客觀填寫一些願意透露的資訊,絕大多數個體戶還是挺支援我們的問卷活動的,填完問卷的同時,在我們的交流中,他們也說出了對郵儲銀行的建議及其業務創新上的改進意見;有些個體戶迴避我們的調查,考慮到他們的難言之隱,便不去強求。在調研中,每個人都熱心積極,由衷地垂詢聆聽個體戶對銀行業的各種意見與發展大計的好提議,瞭解他們目前業務往來在金融服務上所需的新服務,如實客觀地做筆錄,掌握了深入社會,來自群眾心聲的第一手資料,相信這些對於郵儲銀行來說也是極其寶貴的。在調研的同時,也拍下了很多活動現場的照片,以備日後完成調研報告所需的同時,這些實地照片,也算是對暑假團隊精誠團結參與社會實踐的一種緬懷與紀念。隨後的幾天裡,我們分頭行動,效率提高了許多,耗時五天,圓滿完成調研活動。

  接下來,我就此次回收來的有效問卷做以彙總與分析。本次調研活動,下發問卷300份,回收中有效的有290份,無效的10份多是沒按照要求填寫的作廢問卷。雖然不是所有的問卷都有效,但結果依然仍是可觀的,仍然能達到本次問卷的目的。被調查者男女性別比例均衡,年齡段在18至55歲之間,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參與,其中25-30歲的青年佔據絕大多數,這也符合現在年輕人愛好創業的實際。受訪者的受教育程度多為高中、大專、本科階段。由於我們隨機調查的多為普通中小型商貿戶,其每月的業務流水金額處於”5萬元及一下”者居多,約合60%,“5萬至20萬”和“20萬至50萬”佔有20%,餘下的為50萬及其以上,四個流水金額人口比約為6:3:1。關於銀行卡使用情況,郵儲銀行卡的持有率佔三成,以農業銀行卡、工商銀行卡使用者居多,持卡者辦理賬戶業務有:賬戶查詢,網上支付,轉賬匯款,個人貸款,個別的使用者也用來投資理財,由於個體戶月流水金額不多,多用現金進行業務往來,對銀行提供的諸如信用卡還款,外匯業務等等有些不清楚,故還是以傳統的賬戶查詢、個人貸款業務為主。被調查的個體戶月使用郵儲銀行業務頻率集中在1-5次。在商貿市場的網路工具有:能上網的電腦,能上網的手機。在調查中,有約八成的客戶開通有電子銀行,他們開通網銀的主要原因是操作簡單,附近有銀行網點,功能多樣等。至於每月使用網銀的次數,以服裝業的使用者居多,很多人透過網購來進貨,但針對有些釣魚網站冒充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致使網銀使用者對日後繼續使用電子銀行表示猶豫與質疑,我們的電子商務網路平臺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日益發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來自一些利慾薰心網路駭客的非法破壞,極大損害了網銀使用者的財產利益,這一點還需要銀行業與網際網路展開更好地合作,完善交易系統,提高網路防攻擊能力,維護好使用者的利益。電視銀行跟電話銀行是郵儲銀行開設的兩大新業務,開創銀行服務業改革的先河,但針對該項服務剛起步,技術不是很成熟,在社會上推廣的時日不長,故使用者不是很多。多數人使用的電子銀行種類有:個人網銀、手機銀行、atm。電子銀行主要用於賬戶查詢、網上支付、轉賬匯款、網上繳費,存取款,有部分使用者開通手機銀行用來手機充值、買彩票、購買遊戲點卡等。開通電視銀行,電話銀行的客戶少,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很多絕大多數個體商貿戶對郵儲銀行的這兩項新興業務不是很瞭解,同時,我們也耐心地向他們講解跟宣傳了這一部分業務盲區。電子銀行使用者每月網購的次數“2次以內”,“3-5次”,“5次以上”所佔比例約為4:3:3,很多人在購物的時候會選擇網購,得益於網購的安全便捷。透過這次調查,我們如實客觀地瞭解到個體商貿戶的金融需求,對於有些好的提議,如“基於避免跨行業務辦理難的問題”而提出的“商業銀行聯盟策略”,我們也如實做有筆錄,反映客戶的真實需求,這些一手材料對銀行業的整頓亦將大有裨益,努力做好業務最佳化與創新,服務人民大眾。

  如上就是這次問卷的如實記錄。

  金融調研報告 篇20

  前言

  國內經濟持續轉型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突破口和著力點。而金融端是供給側改革的關鍵。

  尤其在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產融結合、脫虛向實”的背景下,更需要加強金融支援和服務。

  而供應鏈金融是應“產業發展需求”而生,不管對於國際發展戰略與程序,還是國內轉型戰略與程序,供應鏈金融都生逢其時。

  供應鏈金融不僅僅是一種融資服務,供應鏈運營效率的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力的提升、生態圈的建立和繁榮也是供應鏈金融的非常重要的使命。

  所以,供應鏈金融是金融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

  2019年供應鏈金融產業健康迭代、宏觀環境利好、產業生態穩健繁榮,除了傳統的商業銀行,行業龍頭、B2B平臺、供應鏈公司、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物流公司、金融資訊服務平臺、金融科技、資訊化服務商等都紛紛往供應鏈金融領域滲透,可謂是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萬聯供應鏈金融研究院聯合華夏鄧白氏、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供應鏈戰略管理研究中心從2019年3月對供應鏈金融的各類市場主體進行了問卷調研,各類主體的競爭優勢、市場格局、服務模式、資金渠道、風控手段是什麼呢?大資料、區塊鏈等新金融科技對行業發展的影響幾何?他們的實踐是否印證了產業的健康迭代、穩健繁榮、前途光明?未來,他們又將如何前行、走向何方?希望透過本報告的釋出來記錄行進中的2019中國供應鏈金融業態。

  一、供應鏈金融生態圈結構

  在推行供應鏈金融活動過程中,各供應鏈金融利益相關方/參與主體的角色和結構關係,以及它們與制度和技術環境的關係構成了供應鏈金融生態。供應鏈金融生態包含四層架構:供應鏈金融源;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供應鏈金融實施主體;供應鏈金融資金提供方;供應鏈金融基礎服務。

  (1)供應鏈金融源

  供應鏈金融的受益主體主要是依附於供應鏈上焦點企業的上下游中小微企業,透過融入到供應鏈的產、供、銷各個環節,藉助焦點企業信用提升供應鏈上中小微企業的信用,拓展融資渠道,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2)供應鏈金融實施主體

  在供應鏈金融發展初期,實施主體主要為商業銀行。而在產業網際網路大發展的背景下,銀行不再是供應鏈金融產品與服務提供的絕對主體。掌握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真實貿易的行業龍頭企業、B2B平臺企業、物流企業等各參與方紛紛利用自身優勢,切入供應鏈金融服務領域。

  (3)供應鏈金融資金方

  供應鏈金融資金方是直接提供金融資源的主體,也是最終承擔風險的組織。

  (4)供應鏈金融基礎服務

  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需要配套的基礎設施服務提供方,如區塊鏈技術服務提供商、電子倉單服務提供商、供應鏈金融資訊化服務商、行業組織等。這些企業可以利用自身供應鏈金融基礎服務的優勢,連結資金提供方,供應鏈金融服務方、融資物件等,為整個供應鏈金融生態圈提供基礎服務。

  二、供應鏈金融生態參與主體

  商業銀行:商業銀行針對供應鏈融資需求企業的實際情況,提供多種模式的融資解決方案。商業銀行在資金成本方面具備的天然優勢,但商業銀行的傳統金融服務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行業龍頭:行業龍頭企業依據自身在行業內的規模優勢、經濟效益優勢、帶動和輻射優勢、競爭優勢等,整合供應鏈上游和下游的中小微企業,連結資金提供方,為行業內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解決方案。

  供應鏈管理公司:供應鏈管理公司外包焦點企業的非心業務,整合供應鏈上下游資源,連結資金提供方,為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供應鏈服務和融資解決方案,提升了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效率。

  物流公司:物流企業透過物流活動參與到供應鏈運作中,透過整合供應鏈中的物流網路,連結資金提供方,為服務物件提供物流供應鏈服務和融資解決方案,有利於穩定業務網路,提升物流企業的競爭能力。

  B2B平臺:B2B在整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一直佔絕對比例,是實體經濟與網際網路結合的最佳載體。目前諸多B2B平臺也透過對接資金提供方為平臺上下游提供融資解決方案。

  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進出口環節的融資、通關、退稅、物流、保險等相關服務,平臺針對中小外貿企業發展中的資金問題,開拓了中小企業國際貿易項下的供應鏈金融。

  金融資訊服務平臺:金融資訊服務平臺透過網際網路技術連結資金提供方和供應鏈上的資產端,為供應鏈上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解決方案和資金支援。

  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是金融和資訊科技的融合型產業,關鍵在於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技術手段對傳統金融行業所提供的產品、服務進行革新,提升金融效率。

  資訊化服務商:在供應鏈金融線上化、平臺化的趨勢下,資訊系統是供應鏈金融業務運作的靈魂。

  基礎設施服務商: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需要配套的基礎設施服務提供方,這些企業可以利用自身供應鏈金融基礎服務的優勢,連結資金提供方,供應鏈金融服務方、融資物件等,為整個供應鏈金融生態圈提供基礎服務。

  三、供應鏈金融生態圈全景圖

  (1)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整體趨勢

  受益於主流金融服務的缺席,應收賬款、融資租賃等金融業態的快速發展以及心企業轉型的迫切需求,供應鏈金融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

  在本次調研中,82%的業內受訪企業表示整個供應鏈金融行業在2019年的景氣程度將持續上升。該結果表明大比例的從業者對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發展持有樂觀態度。僅7%左右的受訪企業表示可能出現下降的趨勢。表示不樂觀的供應鏈金融從業者主要來自於供應鏈公司及外貿綜合服務平臺。

  從供應鏈金融機構的人員規模來看,超50%供應鏈金融服務商人員規模不到100人,屬小微企業範疇,或處於初創期。約30%的受訪機構為中型規模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商,員工人數在100—500人。員工人數在500及以上的大型供應鏈金融服務商不到20%。

  從人員擴張趨勢看,近9成供應鏈金融服務商表示在未來三個月有招聘新員工的計劃。該結果表明企業對供應鏈金融未來的發展預期表示看好,同時也意味著行業競爭正在逐步加劇。獲客和風控將成為供應鏈金融賴以生存的競爭力。

  此外從企業需求角度來看,中國非金融企業應收賬款餘額規模達到16萬億元,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規模已超過10萬億元。供應鏈金融服務商主要面對的中小型工業企業,總應收賬款規模已超過6萬億元。應收賬款融資作為供應鏈金融重要的融資模式,應收賬款規模的不斷增長為我國供應鏈金融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哪些公司正在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行業的參與主體囊括了銀行、行業龍頭、供應鏈公司或外貿綜合服務平臺、B2B平臺、物流公司、金融資訊服務平臺、金融科技公司等各類企業。其中,供應鏈公司/外貿綜合服務平臺、B2B平臺類數量約佔45%。

  B2B平臺:在本次調研結果中B2B電商平臺佔18%。B2B平臺主要體現為兩種服務模式:一種是從交易端切入的B2B平臺,提供線上交易,鼓勵並促成客戶的線上交易,使交易資料沉澱在平臺上,可以透過資料模型為企業提供更好的資信支援。另一種是從服務端切入的B2B,為客戶提供從尋源,倉儲,物流,資訊管理等一系列的服務。無論哪一種模式對供應鏈金融的開展都提供了良好的環境。B2B平臺透過構建生態圈將供應鏈金融的各方主體吸引過來,包括資金供應方,擔保機構,保險公司,倉儲公司,物流公司等等。透過平臺的交易,服務,物流,風控等來保障,幫助資產方客戶得到相對便宜的資金,幫助資金方更全面更精準地控制風險,相比較而言B2B平臺比較容易做出規模。國內知名的B2B平臺包括金銀島、易煤網、銅道電商、三正電商等等。

  金融科技公司:在金融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資料金融公司大行其道,自有技術及研發能力使得金融科技公司能夠搭建平臺,連線前端多個融資需求平臺,後方連線多層級的資金平臺,融資需求平臺大多是心企業,B2C平臺,B2B平臺,資金端涵蓋了銀行,保理,小貸,信託等等多層次金融提供方。金融科技公司則負責內外部資料歸集、處理、傳輸、分析,協助風險識別與控制。比較典型代表企業包括京東金融、螞蟻金服等。

  此外,行業龍頭企業,物流公司,銀行及非銀金融機構也是供應鏈金融領域的重要參與者。

  行業龍頭:行業龍頭企業透過自有資金或依託產業聯盟打造產業網際網路與金融服務平臺,通常優先滿足心企業上下游的融資需求,再沿上下游向外延拓展。或者部分國有企業利用低成本融資渠道獲得資金,然後對接規模稍大的專案,而這部分專案保理及小貸公司無法承接,從而形成了一個細分空間。此類企業有鮮易、達實智慧、準時達等。

  銀行: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有天然優勢,如資金成本低、獲客容易、管控資金等,但也有體制、風控、技術等方面的制約,而其他各類市場主體正在不斷搶食供應鏈金融的蛋糕,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領域顯得有點“內憂外患”。但我們認為銀行仍然是供應鏈金融領域不可或缺的主力,原因還是銀行的資金成本優勢,其他企業要想獲得更高的槓桿,還得與銀行合作;而銀行要想實現真正基於供應鏈/產業鏈運營的金融服務,也必須依託其他企業深入產業內部。

  (3)供應鏈金融服務的物件集中在哪些行業:

  隨著各類主體的摸索實踐,供應鏈金融的垂直化趨勢愈發明顯,供應鏈金融的垂直化發展進一步提升了產融結合的深度與廣度。

  我國供應鏈金融服務物件集中在計算機通訊、電力裝置、汽車、化工、煤炭、鋼鐵、醫藥、有色金屬業等應收賬款累計較高的行業。但從調研結果顯示,未來供應鏈金融將作為加速企業活力的重要保障因素,在更為廣泛的垂直領域深耕細作,在更多的商業場景得到應用。

  從本次調研結果來看,涉足物流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公司相對數量較多,其次為大宗商品,包括鋼鐵,有色及農產品等,第三位零售業,第四、第五是供應鏈金融的傳統優勢領域:汽車及電子電器。

  從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部分行業的供應鏈融資潛在需求尚未被挖掘,某些垂直領域可能存在較大機會。包括:物流行業,農業,零售業,化工行業,餐飲業等等。

  物流行業: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已從2019年的7.10萬億增長到2019年的10.80萬億,增速8.8%。其中,公路運輸的規模接近5萬億,有近70萬企業提供不同形式的物流服務,而專線物流服務領域的市場不低於萬億,排名前10的專線物流企業佔整體市場的份額不足1%,更大的市場份額在幾十萬家專線中小企業手中。物流運輸企業向貨主承運貨物時需要向貨主繳納保證金,而且即使是信用好的貨主,其支付結算也有60—90天賬期;而對個體承運方或者車隊,一般都要先付一部分運費,等運輸完成,憑回單完成剩餘部分的支付。鉅額的運輸費用和較長的資金缺口期使物流企業面臨運營資金短缺,這些60—90天高質量的應收賬款為供應鏈金融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農業:供應鏈金融正在成為農業上市公司的發展方向,這種趨勢主要在畜禽養殖產業鏈,在飼料企業居於產業鏈的強勢地位,而養殖業資金回籠需要較長時間,資金壓力大,一些上游龍頭企業利用供應鏈金融滿足下游養殖業客戶的資金需求,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自身主業的發展。

  零售業:對於零售行業,專業市場最為受益,因為專業市場掌握著大量商戶資源。一方面,因為網際網路對線下零售業的衝擊以及實體經濟的疲軟,商戶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除了少數商戶可以透過銀行獲得貸款,大部分商戶只能透過小貸公司、民間融資來籌集資金,而供應鏈金融則立足於產融結合,為小B類商戶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供應鏈金融的關鍵在於風險控制,專業市場掌握商戶的經營資訊,並且具有商鋪租金、承租權費等抵押手段,能更有效地控制風險。因此,專業市場發展供應鏈金融有其內在的優勢。

  化工行業:塑膠行業是最適合做供應鏈金融的化工品種,因為其具有1.6—1.8萬億級的市場空間,產品具備易運輸、易儲存的特點,市場交易活躍,下游分散且多為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利潤空間薄,融資需求大。而塑膠行業B2B平臺在產業發展中充當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一些B2B平臺也已初具規模。

  餐飲行業:目前國內市場有250萬家餐飲企業,420萬家餐飲門店,1100萬家食品分銷商,整個餐飲行業有3萬億營收,其中1萬億用於食材採購。餐飲行業的供應鏈金融還處於起步階段。餐飲業的供應鏈具有環節多、供應鏈運作波動大、效率低的特點。大量餐飲類中小企業/個體戶資金鍊緊張。銀行的傳統信貸業務無法滿足大部分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筷來財等一些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利用先進的風控模型和強大的資料系統對金融風險進行控制,進而滿足餐飲類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4)供應鏈金融企業的業務規模集中在什麼層級:

  供應鏈金融服務商的信貸規模差異較大,這與供應鏈金融服務商的資源優勢的不同有很大關係,各類服務商的年信貸投放規模從千萬級到百億級不等,規模差異較大。調研結果顯示,放貸規模在1億元以下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商約佔21%,此類機構通常處於供應鏈金融業務起步或轉型階段。這類企業佔比並不小,表明供應鏈金融行業目前仍有處於起步階段。

  放貸規模在1—10億之間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商數量佔比約39%。該類供應鏈金融服務商已初具規模,業務模式相對成熟,具有明確的市場定位,具有較強的客戶開發能力和資金供應能力。其中小部分專注於垂直領域和細分市場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商的放貸規模已漸趨穩定。放貸規模在10—100億之間的服務商數量佔比約26%,表明市場中已有一部分供應鏈金融服務企業具有一定規模。

  (5)什麼是成熟的供應鏈金融風控體系:

  成熟的供應鏈金融風控體系包含三個層次:資料層、實踐層、技術層。其中資料層包括風控主資料的獲取、風險資料的拓展、資料的維護;實踐層包括高效的線上審批、精準及時的事中風控;技術層是指利用先進的模型科學地處理和分析資料,幫助預測和決策。

  完善的風險主資料管理使風控資料維度更完整全面、資訊提取更高效,避免人為因素干擾。此外,風險資料的積累與沉澱為未來的風險建模打下堅實基礎;基於IT系統的審批流程進一步減少人為因素影響,提升審批效率,而事中風險監控體系可以確保異常情況的及時處理;基於大資料分析的量化風險模型幫助企業充分利用資料資產,預測風險,是金融風險定價的基礎。

  在本次調研中,我們依照以下規則將被訪企業的風控成熟度分為三個等級:

  調研結果顯示,10%的企業已經建立了領先的風控系統和風險資料庫,並以此為基礎利用大資料分析技術構建了風險預測模型。63%的企業正在將資料分析、IT技術與傳統風控流程進行融合進而提升風控能力。仍有27%的企業依賴傳統的風控方法和工具。

  (6)為什麼要豐富風控資料來源:

  在200家受訪物件中,有76%的企業主要依賴於自身資料來評估客戶逾期風險。據鄧白氏過往的專案經驗,客戶自身的交易、經營資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風險預警,有時會出現“這家客戶一直很好,但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信用狀況惡化”的情況。這種現象的產生往往是因為我們對客戶的風險識別受制於有限的資訊。一家公司的經營不僅受到其主要貿易伙伴的影響,同時會受到產業鏈上下游產業、周邊產業,以及各種宏觀因素的影響。產業、周邊產業,以及各種宏觀因素的影響。因此,拓展風險資料的獲取渠道從而更全面掌握和預測客戶發展,是建立成熟風控體系的基礎。

  (7)目前主流的風控資料包含哪些維度:

  在200家受訪物件中,有76%的企業主要依賴於自身資料來評估客戶逾期風險。據鄧白氏過往的專案經驗,客戶自身的交易、經營資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風險預警,有時會出現“這家客戶一直很好,但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信用狀況惡化”的情況。這種現象的產生往往是因為我們對客戶的風險識別受制於有限的資訊。一家公司的經營不僅受到其主要貿易伙伴的影響,同時會受到產業鏈上下游產業、周邊產業,以及各種宏觀因素的影響。因此,拓展風險資料的獲取渠道從而更全面掌握和預測客戶發展,是建立成熟風控體系的基礎。

  (8)為什麼需要利用資料分析技術構建風險評分卡:

  基於大資料的風險預測模型正在逐步被行業內的領先企業所接納。接受調研的企業中有35%的企業仍在使用基於風控經驗的風險評分表。48%的企業已將資料分析引入到風險評估中。17%的企業已經開始使用基於大資料分析的預測模型進行風險量化。專家法模型在風險評估過程中容易受到評估人員的主觀因素影響,導致結果不夠準確。在過往風控建模專案中,鄧白氏團隊常常遇到下圖描述的情況:專家法模型中每一個橫座標分段的逾期機率相差無幾,甚至出現評分較好的客戶逾期機率反而更大。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基於大資料分析的預測模型能夠大幅提升預測的準確性,不同分段的風險機率區分度高,最好分段的未來逾期機率只有3%左右,最差分段的未來逾期機率高達45%,區分度高更有利於針對不同客戶設計不同策略。

  四、小結:

  透過本次調研我們發現90%的企業均認為徵信資訊缺失、資料探勘能力弱、模型評估能力弱三方面制約了其業務的進一步發展。資料來源方面,這些企業可以加強與第三方資料來源合作,進一步完善風控資料體系,提升風控能力。在評估能力方面,可以透過招聘、與風險建模諮詢公司合作等方式,提升風險建模方面的能力。

  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GDP)總量的60%,納稅佔國家稅收總額的50%。與此同時,中小企業在促進就業方面也有著突出貢獻,是新增就業的主要吸納器。然而,融資難問題一直以來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桎梏。一方面中小企業的資金鍊有進一步惡化的狀況;另一方面,我國目前存在著大量的應收賬款,2019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淨額為12.8萬億。因此,如何採用更為有效的手段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成為了當今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課題。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供應鏈金融成為了當今推動經濟進一步持續發展,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戰略舉措。從當今中國供應鏈金融的走向看,供應鏈金融在中國的發展將會呈現出五個趨勢:

  1、以網際網路平臺為基礎的產業整合在加劇

  供應鏈金融的前提是供應鏈管理,沒有健全、良好的供應鏈作為支撐,供應鏈金融就成為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供應鏈建設和發展的程度是供應鏈金融健康發展的關鍵。從我國供應鏈管理的發展來看,目前經歷了從傳統的業務型供應鏈向協調、整合型供應鏈的發展。供應鏈金融開展的初期階段是銀行所推動的以應收賬款、動產和預付款為基礎的M+1+N式的融資業務,其業務開展和風險管理的基礎是心企業發生的上下游業務活動,作為融資方的銀行並不參與到供應鏈運營中。而進入到第二個階段,供應鏈金融的推動者不再是傳統的商業銀行,而是產業中的企業或資訊化服務公司,他們直接參與到供應鏈運營過程中,在把握供應鏈商流、物流和資訊流的基礎上,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為供應鏈中的企業提供融資等服務。隨著第二階段供應鏈服務和運營的逐步成熟和發展,供應鏈金融得以開展的基礎會逐漸從“鏈”式進化到“網”式,即基於網際網路的虛擬電子供應鏈。基於網際網路平臺的虛擬電子供應鏈是透過運用高速通訊的網路技術,讓虛擬產業叢集中所有的中小微企業能夠低成本、甚至無代價地加入網路平臺,並且任何一個企業與其他參與者協同預測、同步開發和生產,並實現高效配送和精準服務,滿足分散動態化的客戶需求。因此,虛擬電子供應鏈實現了所有利益相關方的高度整合,或者說它成為了眾多子平臺、子生態的聯結平臺。

  2、產業供應鏈作為一種生態開始與金融生態結合

  供應鏈金融的本質是一種基於供應鏈最佳化企業融資結構與現金流的有效方式,從本上講,供應鏈金融不僅僅是融資這種資金借貸性行為,更是透過產業與金融的有效、有序的結合,一方面實現產業現金流的加速,縮短行業的現金流週期;另一方面也能實現金融的增值和穩健發展。產業作為一種生態需要也應該與金融生態相結合,其含義是透過產業供應鏈推動金融生態的打造和發展,反過來運用金融來進一步推進產業供應鏈生態的壯大,因此,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不僅需要產業端的創新,更需要金融端的創新。具體講,金融端的變革應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金融端的主體以及業務生態建設,也就是說要能使供應鏈金融有效發展,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和協同機制的建立至關重要;二是不同規模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目前我國存在著不同規模的金融機構,以銀行體系為例,有全國性商業銀行、省級商業銀行、外資商業銀行、區域性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民營金融機構和網際網路銀行,各自都有著不同的定位、渠道和優勢,如果相互之間能夠基於各自的優勢充分合作,就能為產業最佳化整個供應鏈網路的現金流,不僅是加速現金流,而且能創造現金流。

  3、金融科技成為推動供應鏈金融的主導力量

  以往網際網路的作用只是作為金融活動開展和管理的輔助手段,而今卻可能成為推動供應鏈金融的主導力量。由於供應鏈的主體具有多性、活動具有異質性,沒有良好的標準化、電子化、可流轉、安全簽章的電子票據、電子稅票和電子倉單,就無法實現業務流程的順暢管理。同理,沒有良好的雲平臺、雲計算,虛擬電子供應鏈就無法真正實現。而要真實把握供應鏈運營規律,有效知曉每個參與主體的行為,就需要建立和發展大資料的能力。針對於資金和資產對應匹配的唯一性和真實性,就需要運用區塊鏈技術和物聯網技術。利用區塊鏈實現分散式記賬和資金管理,實現智慧合約,同時藉助於物聯網技術做到資金和資產的唯一對應。顯然,沒有金融科技的支撐,上述這些問題都不可能真正有效解決,供應鏈金融會遭遇巨大瓶頸。

  4、防範風險成為供應鏈金融的核心能力

  供應鏈金融長遠發展的另一個心要素是風險的管控,供應鏈金融作為一種微觀金融活動,其運營的規律如同一座天平,天平的兩端是資產和資金,天平的梁是產業供應鏈資訊,而支撐整個天平的是天平的底座(即風險管控)和支柱(即信用)。金融的本質是風險估值和信用,這兩點如果忽略了,就會產生巨大的金融危機,因此,風險的預警和管理是供應鏈金融的重中之重。總體上講,風險的防控需要從供應鏈結構管理、流程管理和要素管理幾個方面入手。結構管理指的是能夠有效、合理地設計、建構供應鏈運營和服務體系,使得各個主體角色清晰,責權利明確,同時又能使供應鏈運營業務實現閉合化、收入自償化。流程管理指的是整個業務和金融活動的流向、流量和流速明確,整個業務和金融活動能夠實現管理垂直化,同時能夠據流程的狀況和要求,協同各類金融機構設計和提供風險緩釋手段,實現風控結構化。要素管理則是能對金融產品和業務資訊資料做到及時、迅速的獲取和分析,真正做到交易資訊化,並且能夠在全面掌握各主體資信的前提下,透過聲譽資產化建立供應鏈信用體系。

  5、協同專業化將成為智慧供應鏈金融的主題

  供應鏈金融成功實施需要生態中多種形態組織的充分溝通和協同,這些主體除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和相關業務參與方外,還包括至關重要的三類組織機構,即平臺服務商,這一主體承擔蒐集、彙總和整合供應鏈運營中發生的結構性資料以及其他非結構性資料;風險管理者,這一主體據平臺服務商提供的資訊和資料進行分析,定製金融產品,服務於特定的產業主體;流動性提供者,具體提供流動性或資金的主體,也是最終的風險承擔者。這三類機構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共同推動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因此,這就需要這三類機構充分探索與發展各自的能力,將其提供的差別化服務發揮到極致,只有實現高度的專業化,才能產生協同化。

【金融調研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