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重陽節> 重陽節的故事

重陽節的故事

重陽節的故事15篇

重陽節的故事1

  說是很早以前,有個莊戶人家住在驪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過得也不錯。

  有一天,這家主人從地裡回來,半路上碰上個算卦先生,因為天快黑了,這先生還沒找上歇處,由於主人家裡很窄,只有個草棚子房,於是就在灶房裡打了個草鋪,讓妻子兒女都在草鋪上睡,自己陪著算卦先生睡在炕上,湊合著過。

  第二天天剛亮,算卦先生要走,莊戶人叫醒妻子給先生做了一頓好吃喝,又給先生裝了一袋白蒸饃,算卦先生出了門,看了看莊戶人住的地方,叮嚀他說:"到九月九,全家高處走。

  "莊 戶人想,我平日沒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處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說算命先生會看風水精通天文,說不定我住的地方會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處走一走吧,全當讓全家人看看風景。

  到了九月九,莊戶人就帶著妻子兒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驪山高峰去遊玩。等他們上山後,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衝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沖垮了。不大功夫,整個一條山溝都被泡了,莊戶人家這才明白算卦先生為什麼讓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這事傳開後,人們就每逢夏曆九月九,扶老攜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傳到今。

重陽節的故事2

  在古代,有個叫桓景的人。他跟著得道的神仙費長房學習仙術。有一天,兩個人正在爬山,費長房突然站住,看上去非常憂慮。他告訴桓景:農曆九月初九,一場災難將會降臨你的家鄉,你必須立即回去。記得要為每一個家人做一個紅色囊袋,並且折一個茱萸枝插在上面,把囊袋系在胳膊上,然後帶著大家快速登上最高的山頂。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要喝一點菊花酒。只有這樣做,你的家人才能躲過這次災難。

重陽節的故事3

  1.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丶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丶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裡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2.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閒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

  3.唐代詩人沈佺期《九日臨渭亭侍宴應制得長字》詩:「魏文頌菊蕊,漢武賜萸囊……,年年重九慶,日月奉天長」。

  4.《舊唐書·王勃傳》記載: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是在重陽節這一天寫出來的。當時王勃的父親擔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視父親,九月九日路過南昌時,洪州州牧閻伯嶼正在重修的滕王閣中宴請賓客及部屬,他想誇耀女婿吳子章(孟學士)的才氣,便事先拿出紙筆請賓客動筆作序,所有的賓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沒有人敢作。卻不料王勃事先並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於是毫不謙讓接過紙筆。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氣,立即派人在旁邊看王勃書寫,誰知道王勃才氣不凡,蓄積已久的心情完全發洩出來,文章越寫越好,當寫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詞句時,忍不住拍案叫絕!王勃從此一舉名震詩壇。

重陽節的故事4

  重陽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早在漢代,就有飲菊花酒、插茱萸的習俗。唐代王維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王勃的“九月重陽節,開門見菊花”更寫出了賞菊飲酒的情趣。那麼,重陽節的習俗是怎麼形成的呢?這裡有一個傳說。

  漢代,河南汝南有個叫恆景的人。一家人守著一塊薄地,安分守己得過日子。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汝河兩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為了替鄉民除害,恆景決定去終南山拜訪一個叫費長方的神仙。費長方給了他一把降妖青龍劍,讓他學習降妖的法術。恆景遵照老人的話勤奮的練習。一天,費長方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日,瘟神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一包茱萸葉子,一瓶菊花酒,叫你家鄉父老都登高避禍。”恆景回到家鄉,他把費長方的話告訴鄉親們,大家就按他說的話做了。恆景來到村口等著瘟神。一會兒,狂風怒吼,瘟神來了。看見鄉親們都在山上,瘟神想去作崇,卻被茱萸的香味與酒氣燻倒了。一回頭,又看見恆景手持寶劍向他撲來,連忙迎戰。他倆鬥了幾個回合,瘟神鬥不過,轉身就逃。恆景丟擲寶劍,就把瘟神釘死在地。汝河兩岸的百姓又過上了太平的日子。

  從此,人們就把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習俗保留了下來。

重陽節的故事5

  第一則:採自河南

  很久以前,XX縣有個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幾片地,安分守己的過日子。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汝河兩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奪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子時候曾聽大人說過,汝河裡住了一個瘟魔,每年都會出來散佈瘟疫,危害人間。為了替鄉民除害,桓景打聽到東南山中住了一個叫費長房的神仙。他就決定前去拜訪。

  誰知他翻越了千山萬水,還是找不到仙人的縱跡。有一天,他忽炙看見面前站著一隻雪白的鴿子不斷地向他點頭,桓景走近前一看,鴿子忽然飛了兩三丈遠,落地後又不斷地向桓景點頭。就這樣,桓景跟著白鴿,終於找到了費長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門口,恭恭敬敬的跪了兩天兩夜。到了第三天,大門忽然開了,一個白髮老人笑瞇瞇的對他說:“弟子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進院吧”。

  費長房就給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讓他練習降妖的法門。有一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說完,就用手招來一隻仙鶴,把桓景載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鄉,就把費長房的話向大夥兒說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帶著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分給每人一片,讓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說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當後,他就帶著降妖青龍劍回到村中,等著斬殺瘟魔。

  不一會兒,汝河裡狂風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來。忽然抬頭看見人群都在山上歡聚,它便衝至山下,卻被酒氣及茱萸的香味嚇得不敢上前。一回頭,又看見桓景抽出寶劍,和瘟魔鬥了幾個回合,瘟魔鬥他不過,轉身就跑。桓景“嗖”的一聲射出了寶劍,寶劍閃著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釘死在地上。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人們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禍的習俗,一代代的傳到現在。

  第二則:流傳在陝西關中一帶

  說是很早以前,有個莊戶人家住在驪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過得也不錯。

  有一天,這家主人從地裡回來,半路上碰上個算卦先生,因為天快黑了,這先生還沒找上歇處。由於主人家裡很窄,只有個草棚子房,於是就在灶房裡打了個草鋪,讓妻子兒女都在草鋪上睡,自己陪著算卦先生睡在炕上,湊合著過。

  第二天天剛亮,算卦先生要走,莊戶人叫醒妻子給先生做了一頓好吃喝,又給先生裝了一袋白蒸饃。算卦先生出了門,看了看莊戶人住的地方,叮嚀他說:"到九月九,全家高處走。

  "莊 戶人想,我平日沒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處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說算命先生會看風水精通天文,說不定我住的地方會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處走一走吧,全當讓全家人看看風景。

  到了九月九,莊戶人就帶著妻子兒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驪山高峰去遊玩。等他們上山後,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衝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沖垮了。不大功夫,整個一條山溝都被泡了。莊戶人家這才明白算卦先生為什麼讓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這事傳開後,人們就每逢夏曆九月九,扶老攜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傳到今。

  第三則: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菊花》 唐·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裡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趙昌寒菊》 宋·蘇軾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菊》明·沈周

  秋滿籬根始見花,卻從冷淡遇繁華。

  西風門徑含香在,除卻陶家到我家。

  《詠菊》 宋·楊萬里

  物性從來各一家,誰貪寒瘦厭年華?

  菊花白擇風霜國,不是春光外菊花。

  《詠菊》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重陽後菊花》 宋·范成大

  寂寞東籬溼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九月十二日折菊》 宋·陸游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

  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殘菊》 宋·梅堯臣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菊花》 宋·朱淑貞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賦十月菊》 金·元好問

  秋香舊入騷人賦,晚節今傳好事家。

  不是西風若留客,衰遲久已退梅花。

  《儀鸞殿早秋》 李世民

  寒驚薊門葉,秋髮小山枝。

  松陰背日轉,竹影避風移。

  提壺菊花岸,高興芙蓉池。

  欲知涼氣早,巢空燕不窺。

  《感遇四首》 (之二) 唐·李白

  可嘆東籬菊,莖疏葉且微。

  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

  當榮君不採,飄落欲何依。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菊花》 唐.元稹

  秋從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題菊花》 唐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九月十日偶書》 李煜

  晚雨秋陰酒乍醒,感時心緒杳難平。

  黃花冷落不成豔,紅葉颼飀競鼓聲。

  背世返能厭俗態,偶緣猶未忘多情。

  自從雙鬢斑斑白,不學安仁卻自驚。

  《長相思》 李煜(一題鄧肅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 畫菊》 宋.鄭思肖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飲酒二十首》 (其中兩首)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還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賦得殘菊》 唐·太宗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後年芳。

  《雲安九日》唐·杜甫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詠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 唐·吳履壘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題菊花》 唐·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裁,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醉花陰》 李清照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離騷》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裡,不知能有菊花無。

  《菊清》 秋瑾

  鐵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澤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爭奈黃花耐晚風。

  《蘭確銘》晉·王淑之

  蘭既春敷,菊又秋榮。芳燻百草,

  色豔群英。孰是芳質,在幽愈馨。

  《和郭主簿》 晉·陶淵明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菊韻》 李師廣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盡風流寫晚霞;

  信手拈來無意句,天生韻味入千家。

  《秋聲》 風子

  廊下階前一片金,香聲潮浪湧遊人。

  只緣霜重方成傑,梁苑東籬共古今。

  《菊城吟》 王如亭

  獅龍氣象竟飛天,再度輝煌任自威!

  淡巷濃街香滿地,案頭九月菊花肥。

  《南腔北調 寒菊》 宋 鄭所

  花開不併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晚 香 軒》 明 高啟

  不畏風霜向晚欺,獨開眾卉已凋時。

  地荒老輔苔三徑,節過重陽雨一籬。

  秋色蒼茫人醉少,寒香落寞蝶先知。

  山翁獨念同衰晚,坐對幽軒每賦詩。

  《賣 花 聲》 清 龔自珍

  近世菊花粉紅駭綠,無有東籬古意,偶客秣陵,得墨菊二本,甚娟妙,小詞賞之。

  我住秣陵西,西鳥秋啼。也無墨客對揮犀。

  何處尋秋何處醉,小妹青溪。

  寒菜兩三畦,花不成蹊。折歸燈下拌悽迷。

  忽憶青門人縞袂,淡墨曾題。

  《和崔象之紫菊》 宋·韓椅

  紫菊披風散晚霞,年年霜晚賞奇葩。

  嘉名自合開仙府,麗色何妨奪錦紗。

  《畫菊》明·戴進

  黃花開滿院前坡,醉殺西江計汝和。

  忽見錢塘著色畫,不知秋色較誰多。

  《晚香軒》 明·高啟

  不畏風霜向晚秋,獨開眾卉已凋時。

  地荒老圃苔三徑,節過重陽雨一籬。

  秋色蒼茫人慾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山翁獨念同衰晚,坐對幽軒每賦詩。

  古時候,汝(rǔ)河河邊一個村子裡,住著一個小夥子,名叫桓(huán)景。他家裡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mù)睦,日子過得十分快樂。

  天有不測風雲。有一年,汝河裡忽然出了一個瘟(wēn)魔,岸邊很多村莊流行起了瘟疫(yì),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來。

  桓景病好後,一心想除掉瘟魔,讓鄉親們不再受害。他聽說東南方的山中有一位叫費長房的神仙,能降妖除魔,決定前去拜(bài)師學藝。

  桓景帶上一袋乾糧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聽,翻過了一座又一座山,蹚(tānɡ)過了一條又一條河,磨破了一雙又一雙鞋,終於見到了費長房。費長房和藹(ǎi)地對他說:“我看你一心想為民除害,就收下你這個徒弟吧。”他交給桓景一把降[xiánɡ]妖寶劍,又教他降魔的武藝。桓景每天勤學苦練,終於練成了一身好武藝。

  一天早晨,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徒兒,你在這兒快一年了。我算了一下,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了。我給你一把茱萸(zhūyú)葉、一瓶菊花酒。你趕緊回家,先讓鄉親們登高避災,然後再去斬妖除魔。”他一招手,飛來一隻仙鶴(hè),讓桓景騎在背上,把他送回了家。

  到了瘟魔出來那天,桓景分給鄉親們每人一片茱萸葉,叫大家帶在身邊,又讓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後領著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ǐ)高氣揚地走進村裡。他發現村裡一個人也沒有,就四處張望,最後發現村民們都躲在山上,便狂叫著向山上衝去。剛到山腳下,突然一陣濃郁的茱萸葉香和菊花酒氣迎面撲來,瘟魔頓時頭暈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轉。桓景手持寶劍從山上直衝下來,和瘟魔展開了搏鬥。瘟魔見勢不妙,轉身就逃。桓景對準他的後背嗖(sōu)地投擲(zhì)出寶劍,哧(chī)的一聲就把他扎死了。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

  這一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此後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要舉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動,來紀念桓景剷除瘟魔、為民除害。因為九月初九又是重陽日,所以人們就把這一天叫做“重陽節”。

重陽節的故事6

  “唉”老人望了望窗外,搖搖頭,嘆了口氣。窗外,一片樹葉依依不捨地脫離了樹媽媽的懷抱,投進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成為一朵小小的浪花。秋,一個多愁善感的季節,老人的心也如這秋天,充滿了孤獨。

  夕陽西下,天邊的火燒雲分外耀眼。老人有些坐不住了,心裡漾起了一絲漣漪。今天是重陽節呀,他們答應我早點回來的呀!會不會路上出事了?剛一冒出這個念頭,老人就打斷了自己的思緒。

  窗外,一隻烏鴉飛過,在葉間找著蟲子,找到了,卻不急著吃,而是叼著蟲子飛上了樹,它是在孝敬父母呢。老人會心一笑,烏鴉的孝心難能可貴呀!老人緊盯著窗外小烏鴉的一舉一動,心裡卻希望那隻烏鴉就是自己的孩兒。

  良久,老人摸了摸桌上的飯菜,“涼了”語氣中透著無奈與掩飾不住的孤單。

  窗外一片漆黑,只有啟明星閃爍著微弱的光芒,“重陽節,重陽節。。。。。”老人唸叨著,思緒卻飛回了以前:

  “來,孩子們,吃飯?!”以為人父的他快樂地吆喝著。一個大男孩牽著小女孩的手蹦上飯桌,撒嬌著要母親給他們夾菜,母親笑著答應了,一家人其樂融融。

  如今,老伴去了。“唉”老人又一次地嘆息。

  “叮鈴鈴”電話歡快地唱起歌。老人顫抖地拿起話筒,那頭傳來兒子洪亮的聲音。

  “爸爸,今天晚上要在公司加班,脫不開身,不能回家過重陽了,您老要保重啊!”老人應了一聲,便放下話筒,偷偷試去了眼角的淚花。

  還有女兒呢,老人在心裡安慰道。

  緊接著,便是死一般地沉寂。

  “叮鈴鈴”電話鈴打破了這般沉寂,老人哆哆嗦嗦地拿起話筒。

  “喂”

  女兒,是女兒的聲音,老人的眼睛在黑暗中閃著興奮的光芒,隨即又消逝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是溫暖的。

  “爸爸”

  老人的心快跳出胸膛。

  “今天,我帶女兒去吃飯,就不回來吃了,祝您”

  後面的話,老人沒聽清,但他感覺有無數個雪球向他砸來,把他的心打的生疼、凍得冰涼。

  黑暗中,老人摸索著拿起飯碗,可口的菜到了他的嘴裡,卻很苦澀,一滴渾濁的老淚滴入飯碗。

  老人坐著,如一尊雕像般的坐著,天黑了,老人的心裡也一片黑暗,唯一能給他帶來光明的兒女卻沒有來。

  周圍的黑暗裹?著老人,老人彷彿掉入一個無底洞,唯一能把他拉上來的力量?“愛”卻沒有來。

  桌上的團圓飯涼了。窗外傳來烏鴉的叫聲,那聲音是多麼的歡暢快樂,而此時卻像針一般刺扎著老人的心。

  這一夜,老人該如何度過?

  唉,重陽節呀重陽節,這就是“老人節”?

重陽節的故事7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重陽節的故事8

  20xx年 X月X日 晴

  今天是重陽節,我想給爺爺打個電話問個好。

  “叮鈴鈴”電話通了,是爺爺親切的聲音:“小婷過的好嗎?想爺爺了吧?”“爺爺,我過的很好,爺爺您過的好嗎?今天是重陽節,我祝您節日快樂!”

  爺爺笑著說:“好好,小婷懂事了,爺爺真高興啊”

  聽著爺爺爽朗的笑聲,我也很開心,在這特別的節日裡,我祝天下的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開開心心!

重陽節的故事9

  在重陽節來臨之際,我在想,重陽來了,我該做點什麼,於是,我就準備給我的爺爺講一講我喜歡的書中人物。

  說做就做!我自己就開始選書,左挑右挑,沒選到好書,突然,我靈機一動,就準備講我看過的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我看完之後,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和讓我從中吸取裡很多的道理,作者是個又盲又啞的女人,但她那樂觀向上的品質讓我不得不讚嘆,她堅持考上了哈佛,這本書我一直珍藏著,每看一次,這本書總能讓我懂很多。

  於是,經過我的練習,我在晚上找到爺爺,給爺爺講了起來。其實我也經常和爺爺一起討論,討論面很廣,我也很樂意把自己的一些小心事說給爺爺聽,我也特別喜歡和爺爺在一起,因為跟爺爺在一起的時候,爺爺總是能教到我很多,他總是在不斷地鼓勵我,聽奶奶說,爺爺總是在鄰居面前誇我,我也特別開心。我想,爺爺跟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你一定要努力啊”和“真棒”了。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和爺爺最親了的原因吧。

  在講的過程中,我使出各種本領,把我看這本書的感想和理解通通說了出來,爺爺也很耐心的聽我講完,我看著爺爺蒼老的面容,不禁心疼了起來,心想:年復一年,爺爺也越來越老了呢。於是,我把故事精彩的講完了,爺爺和我都很開心。

  我想:爺爺最好了,希望爺爺會一直這樣健康下去,因為,我覺得爺爺是我最好最好的家人和夥伴啊!

重陽節的故事10

  20xx年 X月X日 晴

  重陽節的下午,我從圖書館借書回來,看見爺爺正在打掃衛生,累的滿頭大汗,我走到爺爺面前對他說:“爺爺,你太累了,先休息一下吧,我給您敲敲背吧!”爺爺高興地坐在沙發上,讓我給他敲背,開心地對我說:“謝謝寶寶,你真是個懂事又孝順的好孩子。”雖然我今天只是盡了一份小小的孝心,爺爺卻是那麼得高興,我想今後不僅是重陽節要孝老、敬老,平時也要像重陽節一樣,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去關心孝敬老人們,使他們生活得更快樂!

重陽節的故事11

  大詩人陶淵明酷愛菊花,菊花是經得起秋後風霜摧折的花卉,象徵著高潔的品格。陶淵明生活在晉宋易代的亂世,不滿當時的政治傾軋和官吏的x敗,也有高潔的品格,正和菊花的精神契合。

  他辭去官職,回到家鄉柴桑隱居,在宅旁東籬邊種了許多菊花,朝夕觀賞。他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歷來為人傳頌重陽節神話傳說故事重陽節神話傳說故事。陶淵明喜歡喝酒,可是因為家貧,時常缺酒。

  那年重陽,陶淵明在籬邊賞菊,卻沒有酒喝,不能一醉,他只得採了一把菊花在手裡,嗅嗅嚼嚼,聊以為遣。然而菊花畢竟不能代酒,陶淵明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忽然遠處來了一個白衣人,那人原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差人,特地送酒來給陶淵明的。

  陶淵明喜出望外,立即開啟酒甕,對著菊花開懷暢飲,盡醉方休。

重陽節的故事12

  今年的重陽節,爸爸給爺爺、奶奶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兩份體檢卡,老兩口興高采烈地去醫院體檢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老兩口得知自己患有三高,一下子慌了手腳。爸爸知道後,一邊安慰他倆不要怕,這不算什麼病,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有三高的人多了去了;又一邊上網查相關資料。到吃晚飯時,爸爸開口說話了,要治三高,要記住六個字“管好嘴,邁開腿”,並耐心地給他們做了詳細的解釋。

  奶奶一聽立刻把紅燒肉改成了清蒸魚,同時飯桌上增加了南瓜、山芋、玉米等五穀雜糧,並表示她每天吃素,不吃葷。一邊對爺爺說:“老頭子,你也要保證跟我步調一致。”爺爺點了點頭說:“好,我聽你的。”爸爸接著說:“爸媽咱們說到做到,貴在堅持,我請你倆當好義務監督員,舉報有獎,犯規要罰。”

  開始兩天,家裡風平浪靜。爺爺從兩碗飯改為一碗飯,奶奶由一大碗改為一小碗。過了幾天,家裡就像炸開了鍋。每到晚飯時間,就成了爺爺奶奶奶檢舉對方和自我批評的時刻。奶奶搶先說:“兒子,今天我燒好飯,你爸見廚房中垃圾很多,就自告奮勇去扔垃圾,我想也好,走走路對身體好。沒想到,我收衣服時,往樓下那麼一看,你爸倒好,正頭朝天閉著眼睛吸菸呢,你看他一點也不自覺,該不該罰?”這時爺爺不緊不慢地說:“當著孩子的面,我不好意思說你,你燒菜時,是不是偷吃了一塊肉!”這下把奶奶鬧了個大紅臉,她一邊笑一邊罵:“好你個死老頭子,在哪裡偷看的!”一家人笑得前仰後合。

  爸爸笑著說:“雙方監督有功,功過相抵,吃好晚飯,快去鍛鍊吧。”

  飯後老兩口便乖乖地穿上運動鞋準備出門。那天剛好星期六,我說陪他倆一塊去。三人一起出發了,他倆一前一後,聊著家常,走著走著爺爺看到幾個人在路燈下下棋,立刻找到藉口,你倆走吧,我在這裡看下棋。奶奶聽了急了說:“宇軒回家告訴你爸。”我上前拉著爺爺手說:“爺爺你男子漢大丈夫,說話要算話,不許使奸耍滑。”就這樣他只得極不樂意地跟著我們。如今,爺爺的各項指標均比奶奶轉變明顯,爺爺神氣活現地說:“老伴,你得加把勁啦!”

  看,這像不像一對歡喜冤家呀!

重陽節的故事13

  重陽節的來歷

  來歷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來歷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

  重陽節傳說之一:與道教有關

  這是一個與道教有關的神話故事。相傳東漢時期,有一瘟神在汝河出沒,散佈各種瘟疫,害得百姓死傷無數。當地一青年恆景看不下去,經歷千辛萬苦找到一位法力高強的神仙為師,學得武藝準備返鄉殺瘟神時,他師傅送他一包茱萸葉和一瓶菊花酒。

  恆景回鄉之後登上高山與瘟神搏鬥,經過幾百個回合終於消滅瘟神,瘟疫也就此散去,此後人們就為紀念這件事就有了重陽節,其中重陽節時間九月初九乃是恆景返鄉時殺瘟神的時間。經過時間的推移,重陽節當天也有了登高避疫、佩戴茱萸葉和飲菊花酒的習俗。

  重陽節傳說之二:與賞菊和飲菊花酒有關

  很久以前有一農夫叫做阿牛,在他七歲時父親不幸去世,而母親也因此傷心欲絕患了眼疾,阿牛用過無數辦法都沒能治好母親的眼睛,直到一天晚上,阿牛做夢夢到一姑娘跟他說只要在九月初九那天到天花蕩,於蕩中尋一株白色菊花就能治好他母親的眼疾。

  阿牛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死馬當活馬醫,在九月初九那天去到天花蕩尋菊花,沒想到真的有一株白菊,阿牛挖了白菊回家煎成湯藥給母親服下,不久後就重見光明,至此後阿牛開始種植白菊,民間也把九月初九這一天稱為菊花節,也有了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

重陽節的故事14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是,尊老愛老敬老卻是每個人的本分。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於水,之所以歷經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尊老、愛老、敬老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在家裡,許多老人都是先想到我們小輩,再想到自己。所以,我們應該回敬老人,做什麼事應該先想到老人,再想到自己。我們應該幫助老人,為老人做一些事情,不要嫌棄老人。

  尊老、愛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倫道德、講究家庭和睦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體現。

  作為我們小輩,應有贍養老人的義務,為老人們做些事也是義不容辭的,為老人洗一次腳,捶一次背,梳一次頭,買一次菜,做一頓飯......也許這對我們來說只是小事情,不過不管我們做什麼,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相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一定會眉開眼笑的,內心感到欣慰的。

  在乘車時,不是會聽到或看到這樣的標語:請為老,弱,病,殘,孕的乘客讓個座。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呢?敬老愛老的風尚正慢慢的離我們遠去,原因在於人們敬老愛老的意識薄弱了,所以我們要提高敬老認識,統一愛老思想。

  老人,為社會奉獻,為家庭奉獻,是知識的寶庫,是智慧的寶庫。不僅養育我們,還以言傳和身教向我們傳播做人的道理。這是我們民族的魂,經由老人,再經由我們,一代又一代地傳承。尊敬老人的生活方式和自主選擇,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關愛。就要自立自強,為老人創造更好的頤養天年的環境,就要對老人放手,使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要創造條件,使他們樹立自己新的社會價值和家庭價值。

  所以,尊老、愛老、敬老的美德是黑夜裡的一盞燈;是寒冬裡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來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的一句親切慰問。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間的溫馨與美好;才能遠離孤獨,才能欣慰地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

  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尊老、愛老、敬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尊老愛老敬老,就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重陽節的故事15

  重陽節的來歷故事

  重陽節的源頭,早在《呂氏春秋》中就有記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由此可見,在當時,就已經有了以慶祝豐收為名的祭祀天地神靈、祖宗的活動,用來感謝天地、祖先的饋贈。到了漢朝,《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在重陽節這天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習俗。與此同時,還有各種大型的宴會,這都是先秦時期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演變發展而來的,這便是早期的重陽節的雛形。

  縱觀整個重陽節的發展歷史,慶祝重陽節的活動最開始只是宮廷或者是官方的慶祝活動。直到唐朝,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的節日之後,宮廷和民間開始一同慶祝,在節日期間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宋朝的重陽節最為熱鬧,《武林舊事》一書中詳細記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便第二天隆重玩樂一番。明清時期則是沿襲了傳統,並且從農曆九月初一就開始吃花糕慶祝,九月九日重陽節當天,帝王還要登高攬勝。

  重陽節是什麼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人們在慶祝重陽節時一般會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重陽節禁忌

  不能說節日快樂

  道家奉為經典的《易經》中,把奇數視為陽數,偶數視為陰數,陽數中“九”又被視為“極陽”,九月九日是兩個“極陽”相遇,所以稱作“重陽”。陽又表示鋼,重陽是“二鋼相逢”而相剋,所以被視為“厄日”。因此,在原本有躲避兇邪寓意的節日裡,說“節日快樂”似乎有些怪異,說上一句“身體健康”更為恰當。

  忌房事

  少數地區有“重陽節忌同床”之說,他們認為九九重陽,重九是陽數的極限,過後便是陰數。在這一天夫妻行房會使陰陽不調,容易引出其他禍患,不利後代繁衍生息。

【重陽節的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