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元節> 與中元節的歷史典故

與中元節的歷史典故

與中元節有關的歷史典故

  原文:

  “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盂蘭實際是佛教的節日,“盂蘭”為梵文,意為救倒懸、解痛苦。 據“佛說盂蘭盆”經記載,當時佛陀的弟子目揵連尊者,以神通力發現其去世的母親在餓鬼道受苦,目揵連孝順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誰知食物在咽喉中變為火炭,不能食用,痛苦萬分。目揵連焦急憂慮,於是去問佛陀應如何救渡。

  佛陀告訴目揵連尊者說:“你母親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的慳貪,縱使你神通第一也無法解救她的苦難,必須靠十方眾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脫!”

  到七月十五日那天,是解夏日,又是“佛歡喜日”,亦是眾僧自恣日。所謂自恣就是自己檢點,如發覺自己有過失,應對人露懺悔:如任何人犯過,亦應對僧眾懺悔。當日一切聖聖眾,均精持律儀,身,口,意三業清淨,這時候設齋供僧,功德最為殊勝。

  故此佛陀咐矚目揵連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準備飯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燒香燃燈,將世上最珍貴的食物都放在盂蘭盆內,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眾僧唸咒加持,祈福消災,使在世人增長福慧,先亡超度。

  後來目揵連尊者得到佛陀教化在七月十五日設盆供養及齋僧,合各大德威神之力,使母親得以脫離餓鬼之苦。

  後來目揵連尊者得到佛陀教化在七月十五日設盆供養及齋僧,合各大德威神之力,使母親得以脫離餓鬼之苦。

  根據經中佛所示,如果能在功德、勝會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令現世父母、六親眷屬,能脫離三塗,衣食豐足。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脫離餓鬼之苦,生於人天中,福樂無極。如父母在,更能福樂百年、長壽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所以身為佛子,為修孝道,應常念及過去仍未解脫之先祖父母,於盂蘭超幽法會中供養上師大德,燃燈供佛作大功德,以報父母之恩乃利樂解脫十方孤魂餓鬼眾生。

  翻譯:

  話說從七月初一到七月十五是鬼門關大開到關閉的日子。這十四天是鬼魂從陰間回到陽間的機會。古人會在七月初二設宴以供奉先人,在七月十四誦經、燒香火超度亡魂。

  七月十五又稱盂蘭盆節,節日的`由來與一個佛教的典故有關:一位女子叫目蓮,死後在地獄輪迴,看到在陰間的母親收到餓鬼的折磨。每當目蓮向母親供食,都被餓鬼奪去。目蓮不忍母親在陰間捱餓,於是向佛祖祈禱。佛祖為其誠心而感到,授予盂蘭盆經,准許她在七月十五,用盂蘭盆裝上豐盛的食物,供奉母親食用。於是,古人用這個節日設定豐盛的食物,孝敬和對先人表示感恩之情。

  不過七月十四和七月十五往往被現代人曲解為鬼節,認為在鬼門關閉之際,會有孤魂野鬼留戀人間而不願離去,會加害於人,而需對他們超度使他們離開人間。

  古人其實是用這段時間紀念逝去的親人,對他們表達感恩之情。古人並不忌畏“鬼”,在古人的意識中,死亡並不意味著終結,鬼只不過是人死後在另一個世界生活而已;人死了,就會以鬼的形式繼續活下去,所以我們對先人仍應保有一份虔誠之心。

【與中元節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