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觀《最美鄉村教師》有感

觀《最美鄉村教師》有感

觀《最美鄉村教師》有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最美鄉村教師》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最美鄉村教師》有感1

  最近央視推出系列報道“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透過記者長期蹲點,使我們更為深刻地瞭解到了身處基層的教師的美好風貌,同時也讓我們瞭解到了這些教師的艱辛和困苦。

  教育是個大問題,尤其是對中小學生的培養關係到未來國人科學人文素養和國家的發展前途。當前一個很突出的問題是,許多貧困地區缺乏教師,而在有老師的學校,老師的生存狀況卻也不容樂觀。每年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人才投身到西部的支援當中去,但學校缺乏老師的狀況在這些貧困地區依舊很普遍。志願者來一批走一批,幾乎沒有人願意終身投入到這樣的事業中去,孩子們受到的教育很不穩定。當然,這不能怪志願者們。

  在這些貧困地區的學校,一所學校一般只有一兩個老師。他們除了教所有的課程外,還要負責學生的吃飯、睡覺甚至是走路(一些地區的路況與地勢還異常曲折和險峻,不得不由老師來親自接送學生)。在學校,老師和學生吃的喝的都相當簡單,每頓飯都是土豆、玉米或者面。這裡的教師大多數都是在“代理”教學,由於不是正式人員,他們的工資與我們工資的平均水平比起來少得可憐,每月不超過四百元。這裡的老師承擔著最光榮的使命,做著最辛苦的工作,始終不離不棄。

  甘肅省會寧縣一位名叫王建林的“代理老師”, 在貧瘠山村任教25年,患有嚴重眼疾,幾乎失明,卻仍憑記憶講課,而月薪卻從未超過200元。當年做代理老師的哥哥去世前讓他繼續這樣的事業,他便放棄了蘭州城裡的工作,下鄉執教,義無反顧。中午下課後他要給孩子們做飯,吃的飯是土豆煮麵條。吃過午飯還要照顧孩子們睡覺。他的的眼疾卻因為沒錢而不能去治療,一邊他還在擔心他走了孩子們的課就被耽誤了。

  像會寧縣這樣的情況,根據這幾年的不斷報道,應該不少吧。現在義務教育全部免費,有些原本上不起學的孩子重新回到了學校,再加上新入學的一部分孩子,一個學校只有一兩個老師已經承擔不了太多的教學任務,即使承擔了下來,也是很不利於學生更全面地發展的。

  孩子長大後長時間的教育都在學校進行,老師又是學校教育的中堅力量,直接決定學生的質量。我們卻看到,貧苦的條件讓許多有志於教學的人望而卻步。人們都希望自己有一個美好的生活,基本的物質條件是建立這樣的生活少不了的支撐。“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已經是我們多年來提倡的口號了,相信誰都不願意看到這樣的話淪為閒談。提高老師待遇,吸引更多的老師到這些地方來,讓學生在好的學校環境中學習生活,是我們必須予以重點關注的。

  人才決定著未來的競爭,我們不斷強調“輸血”與“造血”的結合,那麼在最應輸血且最能造血的教育方面,我們要做的是不是還有許多?政府和社會對此不應該視而不見,尤其是政府,更要下足實實在在的功夫,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觀《最美鄉村教師》有感2

  生命中總會有許多感動,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我們會感動;同樣,透過自己的努力工作,贏得領導和同事的認可,也會讓我們感動;但真正讓我們最為感動的是:社會對我們的認可,自己對自己的認同。

  正如《最美鄉村老師》頒獎詞所說:“從沒有哪個職業像老師這樣,一手託舉著家庭的明天,一手承載著民族的希望;從沒有哪個職業像老師這樣,一頭牽掛著“小家”的今天,一頭連線著祖國的未來;從來沒有哪個職業像老師這樣,在一代代的成長中擔當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天職和重任……

  老師也許不為人知,也許從未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們甘為人梯,累月積年,青絲變白髮,桃李滿天下。他們的愛如春雨,成就潤物細無聲的人間大美,且讓美代代相傳播撒人間。”

  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老師,從沒有想過做什麼豐功偉業,從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只是想,做好自己的工作,管好這群孩子。看了最美鄉村老師,使我的心靈再一次受到震憾,一種自豪感和使命感由然而生。

  最美鄉村老師,也許並沒有美麗的外表,更多的是他們身上那種強烈的責任感。帶著一種無限的責任感,對學生盡心、對工作盡職、對社會盡責。從最美鄉村老師身上,我明白了老師為什麼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我知道了作為一名教師,自己的職業有多麼光榮,自己肩上的責任有多重。向她們學習,以一種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愛崗敬業,把崗位當作社會責任,把工作當作事業的追求,以滿腔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平凡的工作中,在默默無聞的崗位上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要象這些最美教師那樣充滿著愛心做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滿懷愛心教育孩子,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努力提升自己課堂教學水平。讓每一個孩子都學到真本領,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因為,他們才是祖國的未來和明天。

  我驕傲,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我自豪,作一名責任的教師。

觀《最美鄉村教師》有感3

  由中央電視臺和光明日報社聯合舉辦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公益活動從去年開始,經層層選拔,共有10人被評為“最美鄉村教師”,20人被評為“特別關注鄉村教師”。第28個教師節來臨前,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典禮。參加頒獎現場的許多觀眾稱讚,這些教師“這天是最美的人”。(9月9日央視報道)

  在全國1000萬中小學校教師中,鄉村教師達846萬,正是這超過80%的鄉村教師,撐起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天地。這次受表彰的30名教師,是千百萬教師的優秀代表。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把鮮花掌聲送給他們,既是對這些“最美鄉村教師”的褒獎,也是對廣大鄉村教師的肯定。說他們是“最美的人”,一點也不過譽。

  “最美鄉村教師”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可以用一組數字來概括他們的付出。以這兩年評選出來的“最美鄉村教師”為例:趙世術,自身殘疾由妻子揹著他堅持教學12年;鄒桂芬,34年背送10萬人次學生渡河;陳銀玉,30年陪伴500多名大山孩子求知……然而,數字的感人卻無法緩解他們面臨的困境:與城市教師對比,廣大鄉村教師的生存狀態、生活環境、經濟待遇、精神生活不是用一個“差”字可以概括的,不要說尋找伴侶、生病看病這樣的大事,有時甚至連吃上一碗熱飯、喝上一杯淨水、過上一個雙休日等平常人看來再普通不過的小事,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奢求。

  開展“最美鄉村教師”評選表彰活動,更大的意義在於,它都在提醒我們,農村教師這個普遍而又特殊的群體需要我們的關注。我們要讓這種“最美”稱讚,時時可見、處處可覓,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教師節這一天裡。基礎不穩、隊伍流失、人才斷層,近年來一直困擾著農村教育。有人曾經發出這樣的呼聲:二十一世紀誰來執掌農村教鞭?今天,這個問題依然嚴峻。在基礎教育還比較薄弱的當下,鄉村教師所承載的一切又是何等的沉重。可以這樣說,改善800多萬鄉村教師的生存和工作狀況,是確保農村教育發展的基礎,更是千百萬農村孩子的前途命運所繫。

  接受採訪的“最美鄉村教師”們說到他們為什麼能夠長期默默堅守時,給出的答案是如此驚人的相似——因為愛。那麼,有沒有可能讓這些鄉村教師留下來,不僅僅是出於這樣一個比較高的精神層面的追求,而是僅僅出於這個職業的吸引力,哪怕僅僅是世俗眼裡物質方面的吸引力,而讓他們留下來呢?這是在表彰“最美鄉村教師”基礎上,應當深入思考的大問題。

  我們期盼,各級政府真正樹立起“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理念,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解決困擾農村教育的實際問題上,把更多的氣力用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上,儘快縮短城鄉教育差距;我們期盼,捐資助教的企業、單位和個人,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農村教育和農村教師,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一點一滴、鍥而不捨地改變鄉村教師的生活狀況;我們期盼,在全社會愛心燭光的映照下,許許多多的鄉村教師能夠舒展身心,迎接心中美好的未來。

  讓我們的鄉村教師美在每一天!

觀《最美鄉村教師》有感4

  觀看了這個節目,其中很多情節令我深受感動,留下久久回憶。善良樸實的鄉村教師對工作的執著與博愛,印證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為教育工作者樹立了可親可敬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最美鄉村教師"那無私奉獻的精神品格:

  我感動於他們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這些最美鄉村教師的生活極為貧苦,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們都是凡人,他們也有妻子兒女,也很想回家陪陪自己的妻子兒女,但是當面對那一雙渴望的到知識的眼睛,他們選擇了堅守自己的崗位,在這樣的環境下教書育人,堅持一年兩年不困難,難得的是他們這樣做了一輩子,他們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護著知識的家園,他們在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工作的責任。

  其次我感動於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可以說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農村的教育事業。很多老師把自己的收入也就是養家餬口的錢,都救濟了自己的學生。陳銀玉從教30年來,她教過的學生多達500人,其中200多人考上了大學,走向了大山外的世界。而她的兩個兒子,雖然品學兼優,卻因為家庭的貧困,不得不輟學。也因為貧困,她雖然身為教師,利用課後或者週末的時間,背上揹簍,撿拾垃圾,借"收破爛兒"養家餬口,救濟貧困的學生。為了自己的學生,放棄了自己兒子的上學機會,看完這段事蹟令人痛心,也令人動容。

  這個故事深深的感動了我,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學習環境!向這位無私奉獻崇高而純樸的老師學習,給所有的貧困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觀《最美鄉村教師》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