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幼兒園教師周工作反思

幼兒園教師周工作反思

幼兒園教師周工作反思

幼兒園教師周工作反思1

  時間飛逝轉眼一學期過去了,我班是一個全新的組合體。但是大家都能較快的融入這個新的大家庭,共同商討、一起遊戲、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項班務工作。這不,轉眼間冬天來了,新年又到了,一年忙到頭,付出的是什麼,收穫的又是什麼呢?還是仔細地回顧一學期的工作吧!

  一、認真反思,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提高自身素質只有透過多種渠道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責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本領。本人在本學期中,積極參加各項時事、政治學習,堅持把理論同實際相結合,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幼兒,做好保教工作。本學期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堅持做到以身作則、勇於奉獻、勤勤懇懇,無論是否當班,都要做好並檢查班級的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其他老師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充分發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團隊精神作用,團結一致地做好班級工作。在狠抓班級常規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動有組織、實施有計劃。

  二、勇於改革,豐富課堂內容形式。

  我結合主題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努力做到“靜與動”的結合。為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優美整潔且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環境,我們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場地,設計最佳的區角位置,找資料、齊動手,在活動室裡設立了圖書角、益智區、小巧手、表演區、建構區、娃娃家、小醫院等,還利用室外一角,設定了小超市,在每個區域我們都利用廢舊鞋盒,佈置作品展示去。結合季節特徵,開展了“種子貼畫”、酒瓶裝飾等手工活動,很受小朋友喜歡,在感受到快樂的同時提高了孩子們動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班小朋友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摺紙活動非常感興趣,吃好了飯,你常常可以看到三五一群的孩子圍在一起在研究摺紙,有的在比賽自己折的飛機

  許多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小手也變巧了,還鍛鍊了他們的耐心,孩子在教室裡追跑打鬧的現象也少了。

  三、加強常規建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的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使神經系統得到有益的調節,我進一步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為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矗但是常規也不是以犧牲幼兒的個性、快樂為代價,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性好動,比較調皮,我們兩位老師步調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漸能互相幫助、關心集體,搗亂的小朋友小了,熱愛勞動的小朋友多了。

幼兒園教師周工作反思2

  一週的教學工作,緊張而又忙碌的結束了,在這一週裡我班的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的成效比較顯著。前幾次有個別幼兒經常出現尿溼褲子的現象,孩子們由於貪玩總會出現這種情況,而這就需要老師去給孩子們多提醒日常的生活中多去引導多去講述,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日常習慣,在經過老師不斷的引導和努力,這周這種情況在沒有發生過。

  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對所學習的內容能夠及時的掌握,對於課堂紀律孩子們能夠很好的去遵守能認真去聽講。但有個別幼兒不願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也不願意上課積極發言,總會小手撐著小腦袋不知在想什麼。小班的孩子由於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只有5--10分鐘作為老師能夠很好地利用這段黃金時間來把課堂的內容講述貫穿到位,在保育與教學的活動中作為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一顆耐心加愛心去呵護每一位幼兒。

幼兒園教師周工作反思3

  要成為一名具有高反思水平的幼兒園教師,首先要有反思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有探究問題的熱情、質疑的精神和教學的主體意識。同時,外界的各種教育支援和幫助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教師群體的反思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不同教師群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應體現不同的特徵。在對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的構想中,筆者將需要得到幫助的教師群體定位為“反思實踐者”,而將能給予“實踐者”幫助的教師群體定位為“反思支持者”,這些“支持者”包括教師同伴和幼兒園園長,也包括大學專業教師或科研機構的教育專業研究人員。以下是筆者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進行反思能力培養的初步構想。

  從觀察描述入手,積累教學經驗,瞭解反思思路本文中入職期教師是指教齡1年以內的新教師。這類教師的知識大多屬於陳述性知識而較少屬於程式性知識。這些陳述性知識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體例項的支撐;少量的程式性知識則顯零散而不繫統。因此,對於新教師群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應該從觀察開始,透過觀察優秀教師的大量教學例項,積累各種“背景性知識”,理解組織教學的原理和一般教學經驗,探究優秀教師的教學與他們的知識結構之間的聯絡,同時透過聆聽“反思支持者”外顯的、展開式的反思活動,瞭解反思的基本思路。

  定期觀摩現場教學或錄影,並嘗試把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講述出來,儘量詳盡、全面。因為講述過程本身就是對他人的教學過程進行歸納、概括、反思、評價和再理解的過程。如某新教師在觀摩優秀教師組織的小班打擊樂活動“大雨小雨”後,對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和行為作了如下描述:“這位教師先請幼兒複習歌曲《大雨小雨》,又請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唱‘大雨’時做幅度較大的自上而下抖動手臂的動作,唱‘小雨’時做兩手指輕輕觸碰的動作,最後請幼兒用兩種打擊樂器——鈴鼓和小鈴分別為兩段歌詞伴奏。”對新教師的講述進行補充,並且採用提問的方法幫助新教師關注關鍵問題。如:“這位教師在請幼兒為兩段歌詞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伴奏時用了什麼方法?她 最先提的問題是什麼?(想一想,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在下‘大雨’?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在下‘小雨’?)幼兒回答不出來時,她又提了什麼問題?(現在老師這裡有兩種樂器——鈴鼓和小鈴。請你敲敲小鈴,搖搖鈴鼓,聽一聽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下‘大雨’,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下‘小雨’?)當某某小朋友回答不出來時,這位教師走到他面前,對他說了什麼話?(鈴鼓發出來的聲音像下‘大雨’,小發出來的聲音像下‘小雨’,對不對啊?)請總結一下這位老師的提問策略。”

  逐一回答“支持者”所提的問題,比較自己的描述和“支持者”描述的不同,看哪些教學環節被自己忽略了,並做好記錄。

  聽取“支持者”對教學中各環節的解釋,積累各種“背景性知識”,即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 支撐其選擇和判斷的知識。對現場教學或教學錄影中執教者的教學行為進行解釋,並向新教師指出執教者用以調整教學策略的非言語線索,幫助新教師總結在什麼情況下,利用什麼教學策略可以解決什麼樣的教學問題。如“當教師提出的問題幼兒難以回答時,教師應 該隨時調整問題的難度,如將問答題改成選擇題,甚至改成是非判斷題,從而使無效問題變成有效問題。”

  在“支持者”的幫助下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分類總結,記錄關鍵環節,並形成書面材料向全園釋出。這可以為回顧、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提供原始素材。因為只有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是合理的,才能為教學反思提供基本的參照物。幫助新教師分項歸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為,分析優秀教師各種教學行為的型別、特點、效果。

幼兒園教師周工作反思4

  工作已經一週了,但是一直沒有坐下來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情況。作為一名新教師,一定要不斷反思才能讓自己更加進步吧。

  這麼久了,從學生的身份轉變為一名老師,是需要心理過程的調整和適應。真正的幼兒園工作不是學校里老師傳授的那個樣子。真正的幼兒園工作也不是實習的時候看到的那個樣子。現在的我才慢慢的體會到“耐心”“愛心”“責任心”在工作中的分量和應該為這些漂亮的詞語在實際中所要付出的行為是多少。

  一、適應與迷茫

  頭一週工作有點迷茫,雖然在學校裡和書本上學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但是真正到了工作中卻是經常想不起來,也運用不起來。除了準備好教學活動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空白,上完課要去做什麼事情,要帶孩子幹什麼,怎樣組織孩子活動都不是很有經驗。怎樣培養孩子的常規也很是迷茫,再加上從來沒有帶過小班孩子,對於這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經驗。除此以外,還要寫教育日誌,教學反思,區域活動記錄,主題生成活動,區角材料的投放等一些工作。創設環境也是一項不小的工程。再加上幼兒園裡還有其他的一些工作任務,比如要佈置教室以外的空間,要參與一些教學案例的寫作活動,還要建構自己班級論壇等。讓人有點眼花繚亂。跟有經驗的老師搭班,只能是看一點做一點,跟著老師一起做。做什麼事情也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總是要問過老師後才能放心的去做,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點讓自己也很懊惱,老師與我商量什麼事情也總覺得自己的大腦是那麼的空洞,怎麼大腦裡的東西一個個都那麼不爭氣,都用不起來,很煩惱。

  二、遊戲

  這一週的工作中有一點是很缺乏的,那就是“遊戲”,幼兒園裡每天都要帶孩子做遊戲,可是自己知道的遊戲又是那麼的少,經常處於枯竭的狀態,每次回家都上網惡補這方面的不足但是還是滿足不了工作的需求。其實現在想想自己有點走入這遊戲的誤區了,幼兒園的活動應該是多樣化的,而不是說遊戲僅僅是遊戲而已,應該吧自己的思維拓開來,如一些民間遊戲,多樣化的繪畫活動,手工活動等都可以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發現這個月在這方面的開展有點忽略了,只是單一的想著做遊戲而已。這方面需要好好改善。

  三、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方面的備課也有點偷懶,總是很依賴參考書的活動設計,雖然書上的設計都是精品,但是作為一名新教師還是應該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不能老是照搬照抄,這樣遲早是要陷入盲目和思維僵化的程度。沒有自己的東西和思考,也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這樣也枉為“新老師”這個稱號,終將陷入循規蹈矩的輪迴之中。

  四、與孩子的相處

  我很喜歡孩子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幼兒園裡,一個班級30個學生,各種調皮、個性突出的孩子都有,有的時候看到有小朋友抓傷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打架,搶玩具就覺得很懊惱,到底怎麼處理才好呢?雖然在讀書的時候看過很多的案例和故事,但是真正到了自己要親自處理的時候還是有點不知所措,心理清楚地明白孩子之間有點小擦和是很正常的,你不能跟孩子發脾氣,而且發脾氣問題還是不能得到改善。可是跟孩子說道理他們也不能理解,批評過後還是這樣,經常會有無能為力的感覺出現。我知道,沒有壞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現在肯定也存在很多方法的不正確,或也有處理不當的時候。這些都需要好好的反省自己。可是無奈的是在當時要照看30個孩子的時候是沒有時間去靜下心來去處理一兩個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都錯過了最好的教育時機,或者處理的不夠恰當。這些都是讓我感覺到現實與理論的差距,也讓我看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書中真理的差距是這麼的大,有的時候知道這樣做不夠正確但是也不得不屈服於現實,比如:我們都說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批評孩子,但是又說教育孩子一定要及時才能有效果,可是當孩子吃飯的時候發生事情了,如果不及時提醒他就會錯過教育的時機,可是這時候是吃飯的時間,批評他又會影響他們的食慾亦或是消化,這時候真是很矛盾啊。

  其實在工作中還有很多的事實與理論的衝突,但是沒有好好的及時記錄和反思,很多第一手的資料沒有及時處理覺得很可惜。現在對工作環境已經漸漸熟悉,接下來一定要專注於工作,好好把握每一個環節。讓問題及時處理。還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多看多學多做,一步一個腳印,走好每一個環節。

幼兒園教師周工作反思5

  在週一,我執教了一堂健康《好玩的紙棒》。在活動前,我進行了認真的備課、設計課程教案,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活動後,我的第一感受是:成功了,因為在三年前,我也是參加優質課的評比,但不到5分鐘,就被頑皮的孩子“哄”下了臺。今天,在室外,我和孩子們玩了整整一節課,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質”的飛躍。認真反思這個活動,我覺得主要有以下收穫。

  一、思 教材

  《綱要》指出:為幼兒提供一些廢舊和輔助材料,讓幼兒創造性的開展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對體驗遊戲的興趣,提高幼兒動作的靈敏和協調性。我園依託省級課題“紙趣”的深入和研究,孩子們自己製作了許多可玩的作品,例如紙棍、紙飛機等。紙棍可以擺各種圖案,更可以開展多種活動:跳、鑽、平衡、爬等,因此,我設計了中班活動“好玩的彩棒”。結合幼兒的興趣點,我選擇紙管作為運動的載體,主要是因為紙棒是孩子們自己親自動手製作的,具有一種成功感。還有紙棒材質牢固,玩的變化性大,具有挑戰性。

  二、思 過程

  1、師幼互動是教學基石。

  良好的師幼互動關係能接近師幼的距離,使教與學之間有效連線,讓受教育者得以充分地學習和發展。要實現“師幼互動”教學,就得改變課堂教學機械、沉悶、缺泛生機與樂趣的局面,處理好影響幼兒主動性的各種因素,想方設法引導幼兒參與教學全過程,例如:在孩子的'熱身運動中,活動關節部分雖然進行了很認真的編排,但缺少音樂,如果幼兒能配上相應的音樂,效果可能會更好。然後,在示範助跑跨跳動作時,可以把隊形排成半圓型,這樣便於全體孩子們學習。這樣小朋友肯定會很感興趣,後面的師幼互動性也會更強。

  2、尊重幼兒的探索慾望。

  《綱要》中指出:“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在整個活動中都是教師在唱主角,教師不停地拉著孩子隨著自己的思路和問題走,沒有顧及孩子的興趣點和探索慾望,更沒有因為幼兒的問題或思維改變自己的活動過程,幼兒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例如:孩子們在探索紙棒的玩法時,有孩子想出了用紙棒拋的方法,有好多小朋友都模仿著,開心地學著拋,這時我只是拼命地阻止,把孩子們拉過來,禁止玩,讓他們繼續下一個環節,這樣小朋友對下面的環節一點也不感興趣扼殺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如果我能改變活動計劃,當小朋友想出了新玩法時,我可以說:“你的方法真好,小朋友們都學會了,你再想一個好玩法。”他肯定很高興,也會很樂意完成任務。也保護了孩子的探索慾望。

  3、規則是課堂狀態的保障

  體育遊戲是以遊戲為活動形式,以身體練習為內容,以增強體質,娛樂身心、陶冶性情為目的,按照一定規則進行,具有濃厚娛樂氣息的身體練習和思維練習。體育遊戲的這一特點,創造了遊戲井然有序的形式,同時也調節和約束著遊戲者的行為及彼此的關係,從而使遊戲得以安全、公正、須利地進行。例如:在活動前講解活動的規則時,因為在戶外,老師的聲音顯得比較輕,沒有讓全體孩子聽清楚遊戲規則,才會出現個別小朋友不聽指揮,自己一個人先玩了。如果在日常活動中強化遊戲規則,那麼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效果了。

  4.區域設定是玩的延續

  延伸活動中將孩子們探索的玩法巧妙整合成戶外自選區域遊戲,讓意猶未盡的孩子玩個夠!孩子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讓紙棒發揮了更加迷人的魅力!他們在遊戲中運動,在運動中得到鍛鍊和發展,在發展中收穫快樂和幸福!

  三、思 評價

  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認為:評價活動的成功與否,最重要的一點是看孩子的表現是否“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常舉、小嘴常開”! 從幼兒興趣出發,本節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例如:我班的文藝,在第一次練習跨跳時,是我牽著手跳過的,可第二次是自己勇敢跳過去的。這說明幼兒處於“我想玩”“我要玩”的主動積極狀態。同伴評價:整個活動目標定位準確、具體,過程清晰。

  有人說:“有行動,就有反思;有反思,就有改進;有改進,就有提高。”透過這一堂優質課評比,我在作反思中發現了自己的缺點和失誤,以此告誡自己在今後的幼兒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希望透過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的積累,使自己的教學更機智,更加新穎,更富有特色與魅力。

幼兒園教師周工作反思6

  我們都習慣用一眨眼的功夫來形容時間的流逝。一週過去了,付出的是什麼,收穫的又是什麼呢?還是仔細地回顧一週的工作吧!

  一、認真反思,教學工作抓緊抓勤。

  在新《綱要》的指引下,我園實施了新課程《幼兒園整合課程活動》。作為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師,雖說有很多教學經驗。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我還是遇到了許多困惑。什麼是整合?怎樣整合?等等。於是,我首先抓緊時間仔細閱讀新的教材。瞭解教材的綱領、結構、內容和形式。接著,加緊設計教學活動、佈置相應的區域活動環境。每當一次活動完了之後,我又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認真的反思。找出適宜的行為,下次繼續實施;找到不適宜的行為,分析原因。在下次教學過程中徹底改進。不僅如此,最重要的是勤學習、勤反思,寫好反思筆記,做好案例分析,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二、加強學習,教研組工作抓實抓細。

  作為教育工作者,想要在專業發展上有新的收穫,就必須不斷地學習。所以,在自身發展學習的同時,我也努力做好教研組的工作,帶領全體教研組教師一起學習新《綱要》、新課程的要求和精神。組織每一次教研活動時,大家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互相幫助著設計教學形式,分析教材特點等。正是這樣的齊心協力,使得我們的教研活動頻繁而精彩。我們的家委會成員是在教研活動中評選產生的;我們的健康寶寶也是在教研活動中評選產生的;還有我們年級的體育節專案、家訪資訊反愧家長會座談內容、郊遊注意事項及安排、區域環境的佈置等都是透過教研活動來完成的。特別是我們的家教園地設計版面清楚明快、內容精彩新穎、形式賦予變換,獲得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可見,要想有成績,教研組的工作必須抓實抓細。

  三、增進聯絡,興趣班工作抓頭抓尾。

  園內的興趣班工作一直是我在負責的。今年,雖然我們的活動形式進行了改進,但是活動的實質並沒有改變。我們依舊本著為家長服務、為幼兒發展的精神來組織興趣班的工作的。新學期開始了,如何讓家長朋友放心的讓孩子參加興趣班活動呢?我認為必須抓好宣傳,也就是抓好這個“頭”。所以,開學初我就給每位家長髮了興趣班活動的通知書,全園的教師也大力地宣傳和動員,使得報名的家長不斷增加。我們開了一個好“頭”。在興趣班活動的整個學期裡,我也會和老師互相交流心得、反饋一些教學資訊;和家長交談、瞭解他們的想法等。當然,每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新的想法、設想我們都會交換意見,使我們的興趣班活動更有成效。最後,我們還要抓好興趣班教學的彙報工作,就是要抓好“尾”。邀請家長來觀摩自己孩子的興趣班活動,讓孩子在家長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領,給予每位孩子表現的機會。這樣的形式更能為家長所接受、也更能吸引家長。最重要的是能透過這個活動來進一步宣傳我們的興趣班教學活動,使得我們的興趣班活動更紅火!

【幼兒園教師周工作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