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讀《國小數學教師》有感

讀《國小數學教師》有感

讀《小學數學教師》有感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小學數學教師》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小學數學教師》有感1

  透過閱讀學生的理解水平實施“有過程”的教學——以“加、減法的初步認識”的對比分析

  使我真正認識到在研究、瞭解學生的基礎上,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並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教學。已達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把握,培養數學能力,同時對數學產生積極的情感和態度。

  然後劉教授又給我們教師往往按照成人的理解以及思維習慣來看待學生的學習,容易將“現成的結論”告訴(教)給學生並加以大量的訓練。這樣的教學既不能使學生獲得對數學概念的真正理解,又易使學生遭遇人為的障礙,從而逐步對數學學習產生厭惡。接著透過“加法初步認識”以及“減法初步認識”為例,分析學生在學習加減法時的思維過程,以及教師應該設計哪些“過程”促進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並對數學產生積極情感。

  案例1中教師設計的活動顯然是對所教“結論”的鞏固和強化。由於教師提出的兩個問題“為什麼用加法”“3加2為什麼等於5”都非常抽象,而且教師的理念是“剛才我已經’教’了現在你們就應該會用”,沒有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如此抽象的結論僅憑教師告知“一遍”,學生怎麼能準確地“複述”呢?顯然這樣的教學是“教與練”,是“告知式的,缺少學生自己的感知、質疑、爭論、思考與體驗。

  案例2中教師設計的活動是“開放性”活動。透過學生操作,創設能用“減法”解決的問題,再次感知“減法模型”,然後整體上比較、概括所編“算式”的共同之處,抽象出“減法”,從而理解減法的意義。由於教師對“減法”的定位就是要讓學生透過案例抽象概括出其“模型”,因此當教學中沒有按照教師的預設進行時,教師能成功地診斷出學生“爭論”的本質所在--減法是解決某類問題的一個數學模型,關注的是抽象的數量關係而非現實意義。但學生的學習不能直接“背誦”抽象數量關,必須在大量的現實情境中做出取捨、抽象和概括,並在質疑、爭論、舉例以及教師及時、到位的“點撥”引導下來學習。學生經歷的“過程”非常充分,因而能夠認識到減法解決的就是“從整體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甚至有的學生能夠感悟出“數和算式都太神奇了”。

  讓學生認識到“加、減法是解決一類問題的重要模型”,並讓學生經歷“建模”的過程非常重要。果教師沒有這方面的認識,那麼就不能抓住教學中的生成。例如,在案例1中,有學生說“就好比馬路上有車,或者……”,是否該學生想說的就是“3+2=5”不僅能解決“鴨子有多少隻”,還可以解決“馬路上有多少汽車”或者其他的“求和”問題?由於教師並沒有將“加法是解決一類問題的模型”作為一個教學目標,因此就沒有抓住學的生成。相反,在案例2中,由於教師認識到“減法是解決一類問題的模型”,因此課堂就能引導學生共同討論“水果是否等於汽車”,從而使學生體驗到“算式真神奇”。這樣的教學就不單單是教計算了,而是對計算意義的深刻理解,從而帶來學生對數學的積極體驗--算式真神奇!

  我一定會加倍努力學習,充實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讀《小學數學教師》有感2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多媒體軟體及硬體教學不斷最佳化,我們的資訊容量和教學效率也隨之不斷地提高。但是它和任何事物一樣具有兩重性,我們在恰當利用它的優勢時,同時也盲目地摒棄了一些傳統教學中值得繼承的東西,如讓學生板演這一樸實而又有實效的教學環節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實物投影儀將結果展示給學生。就學生板演而言,我認為它有以下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有利於部分學生得到鍛鍊的機會,提高膽量和自信心。

  每次新課結束後,讓學生到前面演板時,很多學生都很積極,跟上課提問時的氣氛完全不同,沒有提到的同學會時常不高興。通常,我會叫一部分性格內向膽小或基礎不太好的同學來演板,當他們做對時老師的鼓勵無疑給了他們很多自信和喜悅,做錯了在老師講解時他們會特別注意聽取錯誤的原因。因此演板對不少同學來說是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和機會,所以他們也特別珍惜。

  二、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和思維過程

  學生在板演時,對某一知識點掌握得如何,如優生在板演時的獨創思維方式,學困生出現錯誤或做不下去的時候,老師和學生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因此,學生的板演,讓師生真實、客觀、及時地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是實物投影不可比擬的。

  三、有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結構和思路

  通常每節課我都會叫至少四名同學來演板,根據同一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如果出錯的機會比較多的話,那就說明這節課的教學還存在有不足之處,要及時發現問題作出調整補充,甚至再練習鞏固。這樣,同學們對於普遍存在的錯誤就會高度警惕,在以後的練習中現出錯的機會就會減少,對知識的鞏固掌握也更牢固。

  四、有利於增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每次讓學生板演時,學生的積極性都比較高,興趣也較為濃厚,尤其是當一部分學困生做對題目時,更是歡歡喜喜,這對他今後的上課聽講和學習都會有極好的促進作用:更會注意觀察其他板演學生的.解題方法與自己有什麼不同,產生了哪些錯誤,怎麼解決等等。

  雖然每次只有幾個學生在板演,但其他同學都在用眼觀察,用腦去分析思考,同時再用手去演算驗證,這個效果遠比實物投影更具體更全面。所以演板是師生間、生生間近距離的思維的碰撞,不但不能丟棄,還要繼續繼承和發揚!

讀《小學數學教師》有感3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多媒體軟體及硬體教學不斷最佳化,我們的資訊容量和教學效率也隨之不斷地提高。但是它和任何事物一樣具有兩重性,我們在恰當利用它的優勢時,同時也盲目地摒棄了一些傳統教學中值得繼承的東西,如讓學生板演這一樸實而又有實效的教學環節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利用實物投影儀將結果展示給學生。就學生板演而言,我認為它有以下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一.有利於部分學生得到鍛鍊的機會,提高膽量和自信心。

  每次新課結束後,讓學生到前面演板時,很多學生都很積極,跟上課提問時的氣氛完全不同,沒有提到的同學會時常不高興。通常,我會叫一部分性格內向膽小或基礎不太好的同學來演板,當他們做對時老師的鼓勵無疑給了他們很多自信和喜悅,做錯了在老師講解時他們會特別注意聽取錯誤的原因.因此演板對不少同學來說是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和機會,所以他們也特別珍惜.

  二.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和思維過程

  學生在板演時,對某一知識點掌握得如何,如優生在板演時的獨創思維方式,學困生出現錯誤或做不下去的時候,老師和學生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因此,學生的板演,讓師生真實、客觀、及時地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是實物投影不可比擬的。

  三.有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結構和思路

  通常每節課我都會叫至少四名同學來演板,根據同一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如果出錯的機會比較多的話,那就說明這節課的教學還存在有不足之處,要及時發現問題作出調整補充,甚至再練習鞏固.這樣,同學們對於普遍存在的錯誤就會高度警惕,在以後的練習中現出錯的機會就會減少,對知識的鞏固掌握也更牢固.

  四.有利於增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每次讓學生板演時,學生的積極性都比較高,興趣也較為濃厚,尤其是當一部分學困生做對題目時,更是歡歡喜喜,這對他今後的上課聽講和學習都會有極好的促進作用:更會注意觀察其他板演學生的解題方法與自己有什麼不同,產生了哪些錯誤,怎麼解決等等.

  雖然每次只有幾個學生在板演,但其他同學都在用眼觀察,用腦去分析思考,同時再用手去演算驗證,這個效果遠比實物投影更具體更全面.所以演板是師生間、生生間近距離的思維的碰撞,不但不能丟棄,還要繼續繼承和發揚!

讀《小學數學教師》有感4

  這本書是吳正憲老師從教四十餘年教育實踐中的感悟和體會,其中也積累了一些教育教學的案例和故事,可以供一線的教師學習和思考。全書分為四個板塊,分別是:把教育作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與兒童做朋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課。可能是數學老師的原因,全書的文章板塊還是非常地清晰,下面我也從這四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讀完以後的感受。在這一輯當中,吳老師介紹了一些教學的體會和建議。比如在課堂上要學會“留白”,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首因效應”告訴我們,要非常認真地對待每學期的第一堂課、每單元的第一節課、每節課的導課、第一次檢測;“鯰魚效應”告訴我們,在小學合作學習中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促使合作更加有效;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讓學生的差異成為教學資源等等。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方面,書中特別強調了動手實踐操作對於啟用經驗的重要性,在對比交流中促進反思,在科學探究中求真。“做數學”是現在數學教育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其實主要也是強調數學的學習是一個需要經歷“體驗、理解、反思”的過程,缺少體驗的經驗應該說是不完整的。關於對比交流其實前面部分已經有說過,就是面對學生的錯誤時,我們不急於否定,而是大家討論找到正確答案以後,讓錯誤的同學再一次談談自己的感受,此時是對錯誤的再認識。面對錯誤,我們需要明白,錯誤的價值不在錯誤本身,而在於學生在錯誤中得到啟迪,在對比中反思,完成自己成長。

  在思維方面,如何培養思維的創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呢?數學課堂上,我們需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和驗證、大膽質疑和挑戰、形成敢提問、善提問的學習品質;在數學課堂上,對於問題有不同答案是,透過製造辯論的形式,培養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思考推理過程,增強思維的批判性,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於思維敏捷性的訓練,我們需要注意,在設計思維訓練題的時候,要將重點放在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上,注意訓練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讀《小學數學教師》有感5

  當拿到《吳正憲給小學數學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心裡非常高興。吳老師作為數學界的專家,她的書中會提到哪些教學上的建議呢?而我,作為一名新教師,又做到了幾點呢?帶著疑惑,我走進了書中。

  本書中,我看到最多的詞語就是寬容、理解、尊重和愛。不論是優等生還是後進生,都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尤其是後進生,本來由於成績不好就容易引來同學們另類的眼光,此時的他們如果再被老師遺忘,那該是多麼失落的一件事情啊。所以我們應該把更多的耐心,更多的尊重給予他們,給予他們希望,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

  吳老師說每個孩子都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孩子的內心就像花瓣上的露珠那般剔透脆弱,需要我們用心呵護,在學生面前,如果你只知道權威,幸福就會遠離你!有時候,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簡單的表揚、鼓勵,都會在孩子心中產生很大的影響。

  在平時的教學中,由於自己經驗不足,很多時候把課堂中的“空白”給了思維反應快的孩子,或者用自己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沒有顧及到那些還沒來得及思考或者遇到困難的學生。吳老師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師要善於在表達方面留白,針對某些問題,教師先不說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去想、去說,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的機會。教師要善於在思考方面留白,給學生一個鍛鍊和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教師要善於在思考方面的留白,給學生分析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獨立地思考和判斷,這樣學生的分析能力會逐漸提高。教師要善於在批評方面留白,批評之後,為學生留有思考、反思的時間,這樣學生就不會有被“窮追不捨之感,反抗心理也會減弱。

  整本書中透露著吳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數學教學的執著,對課堂教學的思考與感悟,很感謝吳老師把她的教育理念、思想、方法以文字的形式展現給我們,裡面不僅僅是理論知識,還有很多吳老師自己親身經歷的、還有聆聽其他老師的一些經典教學片斷,上課的精彩環節,教育教學案例和故事,這充分說明吳老師是一個有心的教育者。我被她那顆愛生之心,智慧地教育教學方法深深折服。向她致敬!

【讀《國小數學教師》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