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1

  捧讀《新教育》,書中清新的文風詩意的文字澎湃的激情向我描繪了一個個教育夢想。每個夢想都源於作者對現今教育的深思與追問,引經據典,娓娓道來,它就象燈塔一樣引領我走近新教育。

  朱教授提出了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建立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這些行動,使我眼睛一亮。在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觀點時,他引用米盧的一句話說:態度決定一切,並將以改版為“只要行動,就有收穫。”他說,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對太多的理想,一路走過,我們總是實現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礙著自我的超越。因此,我們不要太多的口號,我們需要的是行動,他讓我明白了,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所以,我們要在書香縈繞中,教會學生讀書,教會學生寫作,教會學生提高,教會學生做人。

  捧讀《新教育》,它教會我要用心地去愛學生。朱老師在書中說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的前提是什麼?無非就是愛,愛這一職業,愛自己的崗位。我明白了老師的嚴厲懾服不了學生,這種震懾只會加深和加寬我和學生之間的鴻溝,永遠使它無法復平。正如書中所說的,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的教師,深得學生喜愛的教師,能放下教師的架子,走進學生心靈的教師。所以,多點時間和學生交流,一定能讓學生真正認識我,瞭解我,喜歡我。

  捧讀《新教育》,它教會我做一個鍥而不捨的追夢人,用自已的生命去擦亮新教育的火花。朱老師說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會做夢的教師。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地給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標,同時有要有激情。人要會做夢,優秀的教師要永遠伴隨著自己的夢想。當生活沒有夢時,生命的意義也就完結了,教育就沒有了意義。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學習,多思考,重方法,重實踐,在創新中求發展,在努力中圓夢想,並幫助學生插上夢想的彩翼。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2

  期中考完試後,學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本書——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來,我總以工作忙、沒時間為理由,把它放在一邊,其間也偶爾翻動過幾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寒假前,學校佈置了一項任務,要每位老師在假期中認真研讀《新教育》,做好讀書筆記,並完成一篇讀後感。迫於形勢,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

  我用心讀完後,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並不遙遠,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

  書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為一個普通的教師,一直在思索怎樣做一位合格的教師。讀完這本書,我領悟到了教師應該具備的以下幾方面素質:

  一、富有“激情”。

  讀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時,無時你不感覺到愉悅與衝動,讓你感覺到你不是在讀書,而是在聆聽一位充滿激情富有詩意的大師在演講,大師用他詩一般的語言和激情感染著每一位讀者。作為教師,我們用肢體與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和文明,如果我們沒有激情,我們就無法感染學生,我們就無法調動學生,生動課堂,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主客體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轉換,課堂教學就很難成效。

  二、富有“愛心”。

  有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很實在,在我們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愛心是喚醒學生和諧美妙的音樂,是激發學生動聽悅耳的語言,是照亮學生黑暗中的明燈。教師富有愛心可以和諧融洽師生關係,教師理解信任學生,學生尊重依戀教師。教師富有愛心,可以給學生創造寬鬆愉悅的心理感受,便於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富有“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

  要勝任新課改需要,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紮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知識結構,使我們很容易駕馭課堂,採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技巧來豐富課堂,調動和感染學生;另外,紮實的基礎,使我們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書中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這段話給了我警示和啟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說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3

  朱教授說,新教育實驗初始階段的理念尚未形成,但他相信實踐出真知,也出理論。事實上,他一刻也沒有放鬆過新教育實驗的理論構建。現在,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已經形成。這些理論不但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而且呈現出思辨性和豐富性的特點。

  核心理念之一: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朱教授認為,教育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人的發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發展空間。要關注學生和教師、校長、家長以及社會上所有人的發展。新教育實驗的目標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他認為,參加新教育實驗的所有學校的教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新教育實驗的價值取向是“行動”,只要行動,就有收穫。

  核心理念之二: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朱教授說,目前以成敗論英雄、以金牌論英雄、以升學多少論英雄的觀點是錯誤的。新教育實驗行動方案的關鍵是,教一些學生一輩子真正有用的東西。朱永新說自己是蘇州大學畢業的,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比北大、清華的學生差。他說,他甚至可以到北大、清華去做教師、做教授。關鍵是怎麼樣讓學生有一個真正輝煌的明天,而不僅僅是輝煌的今天。

  核心理念之三: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朱永新對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視,甚至有點兒誇大。他認為,死人與活人的最大區別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他說,有的人雖然活著,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與死人沒有什麼兩樣。這正應了詩人臧克家的一句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詩人雖然另有寓意,但朱永新卻藉此說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視精神,就要讓人們不斷地感受成功,從而不斷地相信自我,不斷地挑戰自我,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核心理念之四: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朱永新說,特色並不意味著圓滿,但特色就是卓越。企業如此,學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國的.《時代週刊》評選了世界上九大新興科技城市,蘇州是唯一入選的亞洲城市。那麼,能說蘇州就是亞洲最好的城市嗎?當然不能。但蘇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個把傳統和現代結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體兩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蘊,是外商投資的聚集地。學校也是這樣,沒有自己的特色,是談不上輝煌的。

  核心理念之五: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朱永新認為,如果說當今的教育對人的問題已經開始關注的話,那麼,真正對於人類的問題,對於人類的命運,對於人類文化的發展延續,對於文明的程序,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文明有可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或者說在我們這一代教育者的手裡走向衰落。我們經常說文化的發展是人類發展和延續的根基。要想讓我們的孩子、教師能夠真正地融入社會,真正地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正義感,就要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他認為,閱讀中外名著是對話的最好途徑之一。

  在潛能開發中體驗“高峰”。朱永新說,長久的社會暗示,自然形成一種評價定勢。你想激勵一個學生,就不斷地對他說“你行你行你真行”,這樣,再差的學生也會逐漸變得越來越行;你想毀滅一個學生,就不斷地說他“不行不行你真笨”,這樣,再行的學生也會變得越來越笨。可見,只有自信,才能使學生的潛能充分開發,才華得到充分展示,從而獲取“高峰體驗”。所以,教師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啟動學生的心理自信系統,讓學生在自信中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撞擊成功。一個停止撞擊成功的學生,就意味著對自己失去了自信。

  朱教授非常重視學生潛能的開發,認為這是學生生命價值的體認。但有的並不是都如蘇靜老師一樣是在師生共同發展,而是以犧牲教師的生命價值為代價。所以,他反對所謂的“蠟燭精神”,不是將教師的精神與身體透支殆盡,而是應當與學生一樣得到呵護。甚至,教師的發展比學生的發展更為重要。因為沒有教師的快樂,哪來學生的快樂?沒有教師潛力的開發,哪來學生潛力的開發?所以,要對老師說:“說你行你就行”,而且不是一次兩次地說,而是千萬遍地說;不是一天兩天地說,而是天天講。讓這一資訊根植於教師的心裡。而教師一旦擁有了這份自信,就有了無窮無盡的創造力。

  朱教授說,新教育實驗的目的不單單是讓人擁有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人擁有智慧。他說,知識並不等於智慧。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知識只能看到一塊石頭就是一塊石頭,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卻能在一塊石頭裡看到風景,在一粒沙子裡發現靈魂。

  閱讀時的心潮澎湃讓我用“感動”來形容已是不夠,我應該用“拜服”來抒發我的理解和領悟。作為一名半路出家的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名一直在堅守著摯愛職業教育的信念,我一定會結合我的工作情況,去學習,去傳播新教育的至高精神,那就是愛與責任!

  親愛的新教育同仁們,當下我們面對更多的“漲聲”的時候,當我們面對更多的指責聲的時候,當我們內心的天平發出傾斜的聲音的時候,請你讀讀這本書,去尋找一種新的力量,一種新的感悟,你就會以一種幸福的心態來享受你的工作,就會有一種永遠都使不完的勁。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4

  閱讀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內心時時激起波瀾。我一邊讀,一邊對照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小小表揚一下自己;有做的不足的,一定暗自慚愧。不論是表揚還是慚愧,都成為無窮的力量,促我奮進,引我成長。

  我喜歡“新教育”這份激勵的力量:行動,才有收穫;堅持,才有奇蹟。

  在我看來,新教育的口號中兩個“才”字,是一劑清醒劑,喚醒了曾經陶醉在過往中略有進步就自喜的我!我提醒自己,這是“才”,而不是“就”!行動,才有收穫;堅持,才有奇蹟。從“才”字往前推,我看到的是“行動”和“堅持”。

  自責一下:“行動”的太晚,堅持的不夠持久,所以很多事情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美好。我一直在深深地自責,那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都做了些什麼?除了每天疲於各類教育教學工作,領到手一沓證書和獎狀,我還留下了什麼?專業的成長有多少?屬於自己的深入研究能拿得出手的又有什麼?真正在語文教學領域和班主任工作領域,自己的影響力有多大?如果讓我做一下彙總,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說我哪一方面做的非常優秀嗎?

  這幾年,我才開始大量閱讀、反思、實踐、修正。每天,我都在與時間賽跑,希望自己能追上太陽的腳步。我提醒自己,不要只滿足於做一名虛度日月的教書匠,而要努力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成為一名因事業而快樂成長的教師。

  每天的熬夜閱讀成了常態,凌晨爬起來寫作成了必修課,在語文教學和班級管理中,經常反思為我搭建了成長的必須臺階。我把工作所思、所獲,及時變成了文字,它們成了一部小馬達,“嘟嘟嘟嘟”地響著,告訴我:加油!加油!雖然我還在緩慢地成長,但是我已經有了“累並快樂著”的感受,那種職業的幸福感已經漸漸升騰在我的心裡。曾經的茫然,曾經的不自信,曾經的恍惚度日,都已漸漸地消失在我的生活中,我慢慢變得有力量了!我擁有了充實過好每一天的力量,提升自己工作倖福感的力量,帶動身邊人共同成長的力量。內心的強大使我覺得自己工作的狀態提升上來了。

  可是,在種種原因之下,人的思想是會動搖的。疲憊的時候,我甚至問自己:你這麼做是為了什麼?有意義嗎?別人不這麼拼不照樣活得挺好?在堅持的路上,我無數次地打過退堂鼓,也搖擺不定過。所以,也有間斷的時候,有些事情就不那麼perfect了!

  欣喜的是,我在書中看到了榜樣陳曉華老師的堅持和優秀。

  在這本書第四章“新教育的四大改變”第65頁,我看到了對陳曉華老師大半頁的描述和肯定。陳老師是在新教育實驗中健康成長的一位優秀教師。他接手了年級裡特別差的班,開始在網上寫主題帖“守望高三的日子”,每天在網上寫自己的故事,寫孩子們的成長。一年耕耘,孩子們變得特別優秀,他出版了《守望高三的日子》一書。後來,陳老師又接手更差的班,開了主題帖“懷揣著希望上路”,繼續書寫。一年以後,奇蹟再次發生,學生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他的《懷揣著希望上路》被教育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他差不多每一年都有一本書出版,每一年都在成長。他的《班主任突圍》被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我之所以這麼詳盡地複述,並且一個字一個字地敲下陳曉華老師的優秀,是因為我曾經被他鼓勵過。在跟隨肖盛懷老師撰寫班主任每週教育敘事的過程中,我發到微信群裡一篇文章,被陳曉華老師誇讚了。後面緊跟著有一位老師詢問他是不是寫了《班主任突圍》一書的作者,回答是肯定的。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這位老師,這本書。好佩服他,出版了一本得到特別高評價的書!他這麼優秀還這麼平和,能夠為一名正在成長的老師點贊。這份感動,無以言表,唯有化作一份力量,促我不斷前行。

【朱永新《新教育》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