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芳華》讀後感

《芳華》讀後感

《芳華》讀後感(精選3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芳華》讀後感(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芳華》讀後感1

  小說《芳華》是我看了電影后,從同事那裡借來讀的。坦率地說,我不常讀小說,因為我一直認為這類書都是些閒書,消磨時光用的。或者也可以說,讀這類書純屬浪費時間。之所以找來讀一讀,是因為看了電影——大導演馮小剛的電影,好奇心驅使我想要知道,電影原著是什麼樣子?與電影有哪些不一樣?

  說實話,書剛拿到手裡,我都不確定是否一定能看完,以至於讓它在辦公桌的抽屜裡靜靜地躺了半個月。直到前幾天,突然想起來,快該還了,只好拿回來家,或躺在床上,或斜靠在沙發上,開始慢慢品讀。誰知越往後讀,越覺得好看,越想讀,甚至於最後那六、七十頁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讀完後仍意猶未盡。

  說說電影《芳華》與小說《芳華》的不同吧。電影把那個時代拍得很唯美,比如:文工團裡揮汗如雨的排練,插科打諢的日常,還有最後感動電影院的臨別之情,一首送戰友賺足了觀眾的眼淚。甚至男女主人公的相貌都比小說裡寫的美得多。

  看了電影的人都會得出幾乎一樣的結論——好人沒好報。男主人公劉峰,一個有熱情、樂於助人的大好人,好青年。

  他長期免費為無父無母雙腿殘疾的男孩兒挑水,給快要結婚的戰友坐沙發,在團裡主動做修修補補的工作,連炊事班養的豬跑了,都找劉峰去捉。人們已經習慣在困難的時候“找劉峰”,打趣地叫他“雷又鋒”。這麼好的人,最後結局竟如此悲慘:受處分後的劉峰被下放到連隊,參加越南自衛反擊戰,執行任務時,被敵人伏擊而失去了右臂。轉業後窮困潦倒,做個小生意吧,還被城管沒收了賴以維持生計的三輪車。妻子嫌棄他跟別人跑了……電影演的他真夠慘的。但是這還不夠慘,小說裡的他更慘——他死了,得癌症死的。無兒無女無家庭的三無人員又得了癌症,想想該有多慘!幸好死時還有何小萍(原著裡叫何小曼)在身邊陪伴。

  《芳華》讀後感2

  12月22號,在漢莎航空各種理由的延誤中,我讀完了嚴歌苓的小說《芳華》。

  說起來,嚴歌苓的小說近幾年我都不怎麼讀了。可能是年紀漸長,經歷了幾場真正的生離死別,於是就很吃不消特別悲情的文藝作品。記得讀過她的最後一本小說是《小姨多鶴》,基本上是一手書一手紙巾讀下來的,眼睛哭腫了不止一次。之後有一陣子,一想到這書的一些情節還是會忍不住悲從中來。不得不說,作者的筆力實在是上佳的。所以當看到炒得沸沸揚揚的電影《芳華》原作是嚴歌苓的時候,我毫不猶豫買了電子版的書但是並沒有打算立刻看。隨著電影的上映,朋友圈裡越來越多褒貶不一的評論弄得我心癢難耐,於是終於決定翻出小說來自己看完再做評價。

  這本小說用一種平淡的,娓娓道來的語調,在一些看似不經意的輕描淡寫中,道盡了人性的複雜,世態的炎涼。仔細想想,小說裡面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壞人,但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著些上不得檯面的陰暗小心思。一旦遇到合適的,冠冕堂皇的環境,這些小心思便能將集體中的大多數人迅速串聯起來,從而造成對某些人不可逆轉的惡劣後果。而受害者們,可能他們都不知道該怪罪誰!這樣看似冤無頭,債無主的事件中,每個做了惡的人其實心裡是有數的。一個正常的,有良知的人,其實是很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即使被大環境所迫,不得不跟著一起做點壞事,他在之後的人生裡還是會愧疚,且很可能愧疚一生的。不作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貌似也不難,但有時候堅持是需要立刻付出代價的。可是堅持不住的,可能之後付出的代價更高昂。

  小說中提出了一個很奇怪的悖論。文中主人公劉峰是個天生的好人。基本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任勞任怨不求回報。可是一個人如果太好了大家就會覺得他不真實,像一個假人。幾乎所有人都在意識或是潛意識裡認為他一定是偽裝了自己,希望他出點什麼事情。不然一個像你我,甚至不如你我的人怎麼可能做到像神一樣!於是當所謂的‘觸控’事件發生之後,所有人都不約而同鬆了一口氣,放下了一顆心,說:看吧,看吧,還不就是個齷齪的普通人,裝什麼裝!而這樣一個人的跌落神壇註定是會直落地獄的。因為人間是給凡人留的,留給他們仰望聖人,唾棄惡人。

  文中寫到那個英雄事蹟被極度誇大的姑娘。在她發瘋之前有一句話深深震撼了我。文中寫到:“(她有點不明白,自己)明明活著,怎麼就進入了這種永垂不朽的狀態!”這個意思細思極恐。那一分鐘我有一念閃過:雷鋒同志如果沒有在那麼年輕的時候去世,不知道還會不會永垂不朽......

  男主人公劉峰是結過婚,有個女兒的。他許多年四處流浪,辛苦賺錢寄回老家把她養大,但在劉峰的追悼會上,他女兒劉倩的冷漠看得人心酸。這個被她父親辛苦養大的姑娘對父親的感情是疏遠還帶著不理解和鄙夷的。可是看到這裡,我還是之前那個非常無力的感覺,面對這樣一個局面,我不知道該埋怨誰!

  就在這種緩慢流淌的無力感,糾結感以及憂傷感中,我看到了書的結尾。不期然地,最後幾段真正觸動到了我的內心,終於是流下了眼淚。也難怪有人說,這世上最能賺人眼淚的就是悲情的故事。而嚴歌苓這本書如此地不催淚也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看完小說之後,我的整體感覺是非常正面的。一個篇幅不長的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激烈的感情衝突,甚至小說的寫作手法都有一點報告文學的影子,可是裡面那許多隱藏在表面文字之後的,沒有書寫出來的,深沉很多的感情和反思卻一直牽引著我把書一口氣看完了,還蠻過癮的。嚴歌苓再一次用她的故事證明了她就是一個好作家。

  在小說開篇不久,我看到一個情節,當時就決定了,不要去看電影。小說中寫到文工團的練功房,說姑娘們穿著燈籠褲在練功。作為在70年代末已經很能記得一些事情的人,我記憶中,那時候就算是大夏天,校園裡,公園裡,很多職業的,業餘的熱愛各種運動的男男女女都穿著那種飄飄動的,棉綢的.,藍色,黑色的燈籠褲。一來通風透氣,二來,吸汗。而文工團裡,常年在地板上揮汗如雨的人就更要防止汗水流到地板上吧?不然一打滑,不得摔傷?而想到馮導的電影海報上那一條條白花花的大腿,就覺得自己一點也不信服。所以,電影不看也罷。

  不過,小說還是好看的。非常推薦!

  《芳華》讀後感3

  一聲嘆息。流了好多次淚。內心的沉重與疼痛在蔓延,心疼劉峰。感謝小曼的堅守。

  電影與書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故事情節還是那個故事情節,卻在電影中大段的歌舞感受到青春的美好,友誼的珍貴,彷彿那些背叛輕描淡寫,是可以一笑而過原諒的。小說中更多的細節描寫,似有似無的調侃才把故事推向了可悲的高潮,那些落井下石的批判,眾人踐踏的孤立,扭曲心態的背叛,帶著正義的幌子進行著。我彷彿置身於這個故事中,深深地體會到了劉峰與小曼的絕望。

  如果說那是時代的悲哀,我覺得這種悲哀持續到現在。隨波逐流的網路暴力,校園欺凌還在發生,英勇的鍵盤俠帶著強烈的正義感評議各種事件的浪潮也在發生。人性的陰暗面一直都在暗濤洶湧地滲透,即使我們認為自己站在陽光之下。

  我不一定能始終堅持劉峰的那種善良,但不會做讓人如此厭惡的背叛行為去毀滅善良的人的一生。

  看完小說,我也找到了答案,劉峰愛林丁丁,一生摯愛的那種愛,即使丁丁讓他落得如此下場,如此不堪,她依然是他的一個夢,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吧。

  願在躁動的社會,我們能善待每一份善良,即使這份善良不隨波逐流,略顯突兀。

【《芳華》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