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行業> 計算機行業及專業調研報告

計算機行業及專業調研報告

2022關於計算機行業及專業調研報告範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2關於計算機行業及專業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計算機行業及專業調研報告 篇1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加快以及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一方面需要高層次的創新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識、能夠將先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高階人才,重視和發展職業教育,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實現現代化的迫切要求。

  為了進一步加深對計算機專業的認識,加強對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指導,從而策劃出我們當前及未來幾年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發展設想、專業規模和相關建設,最近採用走訪用人單位、問詢調查了在外實習的學生、資料收集與分析等手段,請教了校內、外有關的專家、老師,就相關行業和企業對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的需求進行調查和分析,情況如下:

  一、計算機人才需求的大背景

  1、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是由社會發展大環境決定的。一是從國家資訊化的目標上看。資訊化關係到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和國家安全的全域性,已成為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資訊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乃至一個企事業單位的競爭力、現代化程度、綜合勢力和經濟成長能力的重要標誌。從事應用型(資訊化型別)工作的專門人才。他們主要從事企業與政府資訊系統的建設、管理、執行、維護方面第一線的技術應用性工作,以及在計算機與軟體企業中從事程式碼編寫、資料錄入、系統整合或售前售後服務等技術工作。對他們的要求是儘可能熟悉多種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的工作原理,能夠在具體技術上實施資訊化系統的構成和配置。實際操作能力、動手能力要強。我們高職高專學校基本屬於這一類人才的專門培養。可見,社會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人才需求,必然要與國家資訊化的目標、資訊化的程序密切關聯。我們有必要經常關注著行業政策變化和市場經濟發展所導致的人才需求的走向。

  2、“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基本要求。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的產品不斷湧現。近年來,廣告行業持續升溫,藝術設計專業漸已成為新興的熱門行業,綜合能力強的專業設計人才偏少。市場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都需要廣告策劃、產品包裝等裝潢設計,設計人才是一個行業的智囊和喉舌。平面設計專業畢業生可從事廣告公司、印刷製版公司、設計室、報社、圖書出版行業、影樓、噴繪製圖公司、電子出版社等相關領域的工作,也可從事IT行業中美術設計、頁面開發製作、介面設計、電子商務等當今流行行業的工作。因此,如何抓住機遇,為社會培養出高質量的藝術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成為目前職業技術學校圖形影象方向平面設計專業的當務之急。

  3、對口升學是國家從高校招生計劃中選擇部分專業,拿出專門指標,對希望繼續深造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進行對口專業的高考,為優秀的中等職業類學生提供上大學深造的機會,對口高考科目有語文、數學、英語和相應專業基礎課程。優勢:參加對口升學學習可以說是上了雙保險,一是對口高考是職校學生之間的競爭,既降低了難度,又能發揮各自的長處,相對普通高考,考上大學的機率高,可以滿足同學們學習深造的理想。二是即使考不上大學的同學可以拿到所學專業的中專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學到一手非常實用的技術,學校將以中專畢業生的身份,推薦學生順利就業。特點:學生在技校學什麼專業,就參加該專業或相關專業的對口升學考試,被高校錄取後,繼續在這個專業學習、深造。對口升學工作是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重要形式。堅持以人為本,滿足學生多種需求,為學生職業生涯持續發展提供多種機會和選擇,為培養大批高技能人才,拓寬學生就業渠道,構建職業學校學生成長的立交橋。

  二、用人單位關於計算機專業人才素養和職業素養的觀點

  在企業訪談過程中,每個IT公司都毫無例外地談到了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問題。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中職畢業生僅僅掌握已有的知識是完全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種綜合的能力。

  用人單位很注意學生的持續學習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職業道德和責任心、參加過專案或者實習以及團隊合作意識等。企業把學習成績只是作為應聘者學習能力的參考來衡量和把握的,他們更看重一個人面對新事物的再學習能力以及面臨新問題的解決能力有沒有。

  加強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教育是一個大家都認為很重要但實際上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1、健康素質

  就業是學生人生髮展中的重大轉折點,是學生從“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的重要階段。健康素質包含兩個方面,即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學生的心理正處於成長期,就業又是人生髮展的關鍵時刻,及時予以積極的心理引導,是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關鍵。培養和諧心態,學生作為社會成員,具有強烈的合群心理需求,人際交往易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心態,保持身心健康。

  2、信心與能力

  信心代表著一個人在事業中的精神狀態和把握工作的熱忱,以及對自己能力的正確認知。在任何困難和挑戰面前都要相信自己。能力的培養是和真正不斷地吸收新知識新經驗密不可分的,只有充實自己,才能贏在各個起跑點上。

  3、實踐能力

  實踐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徑,人的認識的昇華和動手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實踐活動。實踐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也是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需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為此首先需要強化參與意識,要積極參加課內外、校內外的各種實踐活動,使自己在活動中經受鍛鍊,要重視實踐參與的過程,而不要過分計較實踐參與的結果。其次要強化創新意識,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學生要勇於解放思想,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敢於打破常規,在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上下苦功。再次培養競爭意識和挑戰意識,不怕失敗,不怕挫折,永不言敗,經受各種磨練和考驗,使自己百鍊成鋼,成為一名具有複合型知識結構的素質高、能力強的優秀人才。最後要強化精品意識,無論參加什麼實踐活動,都要精益求精,善始善終,扮演成功的角色,力求做到不幹則已,幹則一定幹好幹出名堂來。

  三、用人單位、畢業生對學校培養環節的意見

  在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文化基礎課扮演著雙重的角色。一方面,文化基礎課服務於專業課教學,為專業課教學培養必備的工作文件寫作能力、工程計算能力、專業英語詞彙應用能力等。另一方面文化基礎課還擔負著學生“綜合職業能力”重要組成部分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任務,以及將學生塑造成為合格“社會人”所必須的人文教育,素質教育及人格,品德培養的歷史使命。因此,對於文化基礎課程,我們不僅應強調其功能性、實用性,更應重視和發掘其內在的人文價值。在具體教學的組織實施過程中,要打破文化基礎課舊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框架,根據文化基礎課的培養目標及能力要求重新組織教材及教學內容,採用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1、多樣化學習

  語文課安排一些應用文寫作單元,讓學生學會常見工作文件的寫作,如請假條、申請報告、工作計劃總結、專案規劃書、合同、協議書等。安排一些中外名著欣賞課,提供一些課外閱讀書目,培養學生文學素養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安排一些普通話訓練課程,組織形式多樣的演講比賽、辯論會、詩歌朗誦會等,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數學課主要針對本專業教學和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數學問題組織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以實用、夠用為原則。英語課主要安排一些科普和專業領域英文文章的閱讀課,要求學生掌握本領域常見專業詞彙的應用,安排大比例的英語聽說訓練課,組織學生進行英語情境會話及參加英語角、英語朗誦比賽等課外活動。體育課應組織學生進行日常化的體能訓練,多組織一些課外競技比賽。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體會,以講故事的形式,列舉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來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德育課應注重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社交禮儀是人文素質教育的另一重要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社會人際交往能力,學會一般社交禮節、禮貌用語的運用。培養學生自我形象設計和氣質塑造的意識,傳授語言、行為舉止、服飾、化妝等一般形象包裝的理論、技法,瞭解求職的途徑和技巧。重點強調社交中的人格魅力和道德行為準則的重要性以及社會交往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德育課及社交禮儀課可以採用情境教學法,透過創設真實情境,例如模擬法庭、招聘會現場等,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從中得到感性教育。

  2、關於課程配置與師資隊伍

  企業和畢業生對目前學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定有些看法,各知識塊配比不夠合理。教材普遍偏舊。而且學生學得也不夠紮實。畢業生們普遍認為,計算機的技術變化很快,課程也需要跟上發展的步伐,應該不斷吸收新東西,最好能把專業理論與當前的最新技術結合起來。計算機專業人才應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特別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這是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共識。

  3、改革考核方式

  畢業生們普遍反映,閉卷考試有很多缺陷,不能客觀反映出學生理解、掌握、應用知識的實際情況,所以不應拘泥於這一種形式,針對計算機專業特點,需要對考核內容和形式作適當調整,形成多樣化的考評辦法。比如:減少閉卷考試的科目,安排具體實踐專案,結合平時組織的小討論、小論文,做專案、寫方案報告,以論文考核為主,既可以鍛鍊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又能使學生學到了專業知識。更多地可以透過課程的實習和成果來考核,鼓勵在實習、實驗中學到本領、技能,理論成績所佔比例是不是可以縮小到總成績的50%以下。減少必修課比例,鼓勵學生選擇選修課程,選擇技能訓練方面的課程,同樣可以獲得學分。總之,考核方式可以多樣化,而不只是為書本知識打分。考核的最終目的應該由重點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轉變為考核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些改革的推進,必然會使教師付出更多的勞動、具有更強的責任心,同時要求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也要有進一步的提高。

  4、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仍處於應試教育模式中,要考很多基礎理論課程,而實踐課程少,動手能力不強,致使畢業後競爭力較差。有的用人單位還反映,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沒有形成一個好的行業工作習慣。計算機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缺乏有效的、足量的實踐環節,是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共同反映。他們建議,學校可採用一些有效手段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鼓勵學生參加競賽、大賽等社會性活動,讓學生在假期裡能參與一些具體專案的實踐。積極穩妥地與IT企業進行合作,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實現學校與企業、學生與企業的互惠互利。學生應該在校期間就安排去對口的專業公司實習,幫助自己理清思路、認清併發揮自身優勢,為今後順利地進行工作定位做好鋪墊。加強溝通協作能力,應當策劃並鼓勵學生組成團隊進行實踐活動,儘量增加集體提交的作業,培養學生溝通技巧,鍛鍊相互協作能力。

  計算機行業及專業調研報告 篇2

  社會需求是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最大機遇。職業教育發展的最大動力是社會需求。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對職業教育的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要求。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培養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這其中大約有很大部分要由中等職業教育來承擔培養任務,這為中等職業教育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目前,我國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十幾個百分點,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今後,我國城鎮化速度將明顯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園林、商業及社群服務、交通旅遊等方面需要數以千萬計的技能人才,這必將帶動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歷教育和社會培訓的巨大需求。

  一、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人事部、教育部等六部門2004年聯合釋出緊缺人才報告,報告稱,計算機專業人才需求年增長百萬、汽車維修人員兩年內需求80萬、護士未來10年需求增加百萬。隨著我國軟體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軟體人才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到2005年,我國需要軟體高階人才6萬人,中級軟體人才28萬人,初級軟體人才46萬人,再加上企業、社群、機關、學校等行業,初步測算,全國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軟體專業人才、網路專業人才的需求每年將增加100萬人左右。據CCID的總裁楊天行先生大膽預測,明年全球計算機網路市場很有可能呈現“中國一枝獨秀”的快速發展局面,這對計算機相關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不僅需要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操作和維護計算機系統的普通人才,更加需要掌握一定的程式語言、網路知識、網站建設與維護等操作能力的專門型應用人才。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成為全國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方向。

  二、中等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現狀分析

  由於現在世界上計算機應用已經朝著多元化發展,特別是網路技術與計算機軟硬體技術飛速發展,推動著經濟全球化的程序。而當前我們很多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設定和教學方法,與計算機的發展及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不相適應,,在當前的形勢下顯得過於單薄和簡陋,畢業的學生除了在一些計算機應用水平較低的行業和機關外,已經無法適應飛速發展的資訊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專業化、高技能、高素質的需求。

  2003年,全國近5000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設了資訊科技類專業,佔學校總數的30%。目前,在中等職業學校學習資訊類專業的學生達到了150萬人。這些資料表明,中等職業學校在計算機人才培養的數量方面尚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求,但已有一定規模。

  2004年,由教育部職成司牽頭,對北京、天津、山東、河北、河南、廣州等省市773箇中等、高等職業學校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與軟體專業畢業生進行了一次調查。統計資料表明,職業教育網路技術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80%以上)從事計算機銷售與技術支援、資料錄入、辦公文秘等崗位的工作,在計算機應用與軟體人才鏈中處於最低端位置。在區域網管理與維護、多媒體制作、網站管理與維護、網路程式設計等崗位上工作的職業學校畢業生相對較少,而實際上這些崗位非常需要中職畢業生,中職畢業生在這裡具有很大的就業的空間。

  三、中等職業教育的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中職在校生的總人數、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在校學生的總人數及其真正的就業率可以看出,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將嚴重製約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主要問題如下:

  1、專業目標與人才規格問題

  (1)實際動手能力不夠:

  很多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對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很“清楚”,但是對主機板、CPU、顯示卡、網絡卡等實物卻不認識。或雖然認識,但是對如何組裝一臺微機,卻一竅不通。有的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計算機網路課程也學過,但對於一臺其他都正常,但不能上網的.電腦,卻不能夠找到問題所在並加以解決等等。這些都說明,我們所培養的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不夠,不是一名合格的勞動者,

  (2)專業知識不夠深入:

  很多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後想從事辦公自動化的相關工作,或者從事圖片處理相關工作,或者從事網路維護相關工作等,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這些內容在學校裡都已學過。但實際上,相當一部分中職的畢業學生是無法從事這些工作的。因為他們在學校裡雖然學過相關課程,但往往淺嘗輒止,不夠深入。這自然也就制約了我們畢業生的就業率。

  2、課程體系結構問題

  (1)“結構僵化”問題

  教育部《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指出:“要進行制度創新,建立靈活的學習制度”。建立靈活的學習制度,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構建柔性課程體系結構。在飛速發展的技術和瞬息變化的市場面前,目前的課程體系結構是無法滿足其要求的。

  (2)“學科化”問題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先是在職業教育中提出“非學科化”,進而在工程教育領域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在於科技發展所呈現出的知識爆炸、學科交叉、技術融合的新態勢。在這個問題上,計算機及應用專業與許多專業相比,面臨的挑戰顯得更為嚴峻。因此,突破傳統的課程設定學科化的束縛,改造和組建新的課程體系結構勢在必行。

  3、課程教學模式問題

  (1)“中心論”問題

  傳統教學模式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其特徵是:

  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居主導地位,教學以課堂教授為主,學生往往處於被動地位,“教”重於“學”。

  ②教育價值取向不是受社會需求和市場驅動,而是教育系統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評價。

  ③教學注重理論性、系統性和學科性等,缺乏結合工程實際的背景以及例項,實踐能力薄弱。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同志在2000年工作會議上指出:“時代的發展,正在促使教育從傳統的傳授知識為主轉向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造為主、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主動發展為中心,注重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培養。”中心論”的本質在於體現教育滿足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需求的使命,以及順應市場、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學生的價值取向。教師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從知識的傳授者、教學的組織領導者轉變成為學習過程中的諮詢者、指導者和夥伴。

  (2)產教結合問題

  計算機及應用專業教學中反映出的理論脫離實際、教學內容遊離於工程背景之外、學生缺乏工程實踐、職業能力薄弱等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沒有解決好產教結合問題。計算機及應用專業面向應用層面,必須透過學校與產業界的密切聯絡,培養理論聯絡實際的“即插即用”型人才。

  4、全面素質與職業能力培養問題

  目前的中等職業教育,在專業方向和課程設定上過於狹窄,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在教學模式上,應試教育烙印很深,過多地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灌輸,不利於學生的獨立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際的聯絡不夠緊密,不利於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

  我們有一些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學生,埋頭苦學專業知識,整天沉迷於電腦所帶來的快樂之中,忽視了接人待物的技巧的培養。其實作為一名合格的勞動者,良好的團隊精神某些時候比專業知識可能更加重要。

  四、中等職業教育的計算機及應用專業課程改革思路與建議

  1、全面素質與綜合職業能力培養

  教育部教職成[2000]2號《關於制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要求“貫徹以全面素質教育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這是我們設定教學課程和進行教學改革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們制定教學指導方案的重要原則。需要指出的是,學校的教學內容還應體現在教學計劃之外的隱形課程之中。因此,必須努力營造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和良好育人環境。

  2、發揮好德育的主陣地作用

  加強德育課程建設,加強經濟與政治基礎、哲學基礎、法律基礎、職業道德與就業創業指導等必修課程建設,整合誠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態倫理和環保教育、社交禮儀教育等內容,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德育課程體系。積極開發和利用校內外德育資源,培養學習者良好的勞動意識、職業意識、創業意識、競爭意識、環保意識、法律意識和民族精神、進取精神、合作精神、科學精神。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和學生社團建設,發揮德育評價與考核的激勵導向作用,做到環境育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3、制定科學的符合職業崗位要求的教學計劃

  對本專業的職業崗位群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和合理分解,確定專業能力規格是制定教學計劃的關鍵,制定新的教學計劃應以實現能力培養規格要求為目地,全理的安排各教學環節,構建新的以理論、實踐教學互為補充,以培養專業能力為目標的教學體系,結合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最終使學生透過勞動部和國家相應部門的考核鑑定取得崗位證書和等級證書,達到培養目標。

  4、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本著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的原則,利用現代先進教學裝置和教學方法,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即恰當地創設課題,歸納要點,科學地組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利用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是解決時間與內容間的矛盾,進一步開發教師想象和創造力,形成教學互動、教學相長的良好氛圍,大大縮短教學時間,為實現學分制,彈性學習創造了條件。

  5、師資隊伍建設

  組織開展教師專題培訓,透過主題式和問題式培訓形式,提高教師的課程素養和課程開發能力。加強產教結合,鼓勵教師走進企業,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實踐能力。建立以校本研究與校本課程開發為核心的教研製度,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性,提升教師的創新能力,實現教師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習導師”轉變。但是,這一轉變並非意味著教師的地位與價值的弱化,相反教師的作用和責任更加重大。因此,對教師也提出了更加全面和高水準的要求,包括基本素質、專業學識、業務能力、職業道德、人格魅力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推進課程改革的一項基礎性工程。

  6、教學評價

  傳統的教學評價標準常常是教育內部的標準,教學測量和評估的方式往往也比較單一和僵化,與業界標準和工程實際缺乏直接聯絡。職業教育因其特點,在執行管理上與企業有許多共同之處。作為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的新的教學改革方案,我們應儘快著手引入國際跨國公司或國內知名大公司的技術認證標準,滿足產業界對於“即插即用”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評價上應突出評價的教育功能,全面反映學習者的學習經驗,發現和激發學習者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習者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重視學習過程評價,強化綜合實踐能力考核,充分反映學習者不同智慧型別和水平。廣泛採用筆試、口試、面談、觀測、現場操作、工件製作、提交案例分析報告、成果演示、作品評價、學習方法記錄、自評、第三者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建立以能力為本位、評價主體和方式多元的課程評價體系。

  學校應進一步完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建立校長、教師、學習者、家長和企業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渠道獲取資訊,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在評價職業學校教師工作績效過程中要突出課程能力,並把課程實施和開發水平作為考核教師的重要內容。

  計算機行業及專業調研報告 篇3

  1、計算機相關行業發展狀況及趨勢

  以微電子、軟體、計算機、通訊和網路技術為代表的資訊科技,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技術進步過程中發展最快、滲透性最強、應用最廣的關鍵技術。資訊科技的廣泛應用,使資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是最佳化資源配置、推動傳統產業不斷升級和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新動力。資訊產業持續高速增長,成為全球最具活力、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十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水平要邁上新臺階,目標是要使網路規模、容量位居世界第一。網路基礎設施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基本滿足資訊化發展的需要,普遍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為網路基礎設施薄弱的中西部地區、廣大農村地區和中低收入階層參與資訊化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到“十五”末,計算機社會擁有量將越來越大,計算機技術的需求量將會隨之增大,因而從總體來看,計算機方向的人才缺口較大。作為中職學校,必須瞭解市場、適應市場、依託市場和開發市場,才能培養出適應和滿足計算機類資訊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的人才。目前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人才總量嚴重不足。根據資訊產業部發布的關於計算機市場構成的報告,截至XX年底,全國電子資訊產品製造業平均就業人數777萬人,其中工人約佔60%以上,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比例較低,遠不能滿足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對於即將進入國內市場的國際軟體外包、國外通訊運營商來說,計算機類的人才將會是他們在國內發展的首要選擇。

  人才層次結構不合理除高精尖專家人才外,電子資訊企業還需要大批熟練操作的技術工人。目前,我國技術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術等級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級技術工人年齡大的多,年輕的少。調查資料顯示,僅廣東省技術工人缺口就有多萬,全國的需求缺口更大。以軟體企業為例,很多簡單的程式設計工作,高中學歷的人只要經過專業的軟體職業培訓,完全可以勝任。目前,我國基礎程式設計師非常缺乏,一些基礎性工作只能由本科生和碩士生完成,造成人才資源的浪費。這說明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工型人才奇缺。

  網路技術的發展對人才需求量大大提升。網路技術持續穩定發展,網路裝置的生產、檢修、網路建設、網站設計等相關行業對應用型技術人才需求不斷增長,社會對網路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都要求人才的素質不斷提高,以適應網路技術的發展。隨著網路的蓬勃發展,對計算機網路技術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將越來越多。

  2、被調查企業的分佈情況

  (1)被調查的企業近6家,其中有與計算機專業相關的單位(如電腦公司、軟體公司)、服務類企業單位、製造業企業單位,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及其它企業。從被調查企業的分佈和性質來看,我們認為此次調查的安排是比較合理的,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2)主要企業人才分析

  首先針對主要企業人才需求我們進行了調研和分析。分析結果顯示,不論是網路公司的規模如何,主要的技術人員分為兩類:網路工程設計人員和網路工程實施技術管理人員。一些規模較大的網路公司都是採用具有一定工作經驗或者中學歷的人才進行網路的設計工作,而聘用的中職生主要是進行網路工程的實施和實施過程中的管理工作。而規模較小的網路公司則希望招聘的人才最好具有網路設計和網路實施管理雙重能力。89.1%的企業認為聘用人才最優先考慮的因素需要團隊意識、81%的認為需要職業道德、67.5%的認為需要專業知識。56.7%的企業對it類就業市場資訊的瞭解主要透過各種媒體。70.2%的企業最希望的崗前培訓方式是就地自己培訓。普遍企業認為畢業生必須具備網路裝置整合能力、網站管理能力、網路安全、系統安全保障。普遍企業認為計網中職專業課程至少應包括資料庫開發、網頁設計與開發、網路佈線與工程、伺服器配置、網路施工、網路管理與安全技術等課程。62.1%的企業認為中職學生工作起薪1200—1500比較合適。大部分企業認為有必要讓員工繼續學習,可不脫產培訓。

  此次調研涉及的用人單位主要是湖南省的大中型企業、計算機網路培訓機構,及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民營企業。

  (3)企業對畢業生的評價

  一般企業認為畢業生在本專業知識方面知識基本恰當,能基本滿足工作需要。但是對計算機類企業(如軟體公司,電腦公司等)來說,學生的專業知識還是有待加深加強的。另一方面溝通協調以及團隊合作精神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計算機公司非常注重合作意識培養,本專業畢業生在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此外,在創新能力上還是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對於發展迅速的計算機行業,創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所以在校期間需要加強學生以上能力的培養。

  (4)企業需求情況分析

  ①畢業生主要從事崗位

  在調查中,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在網路系統平臺搭建(windows,linux,unix)佔10%,路由交換(網路裝置)佔15%,網路建設及管理約佔20%,網路安全佔15%,綜合佈線佔10%,方案設計佔10%,硬體維護、技術服務15%,有3%做普通技術工人。

  ②急需人才

  目前企業急需的人才主要是(按先後順序):網路系統平臺搭建,網路裝置,網路建設及管理管理,技術服務,硬體維護和產品開發。調研的這個結果對於我們以後開展教研教學,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與指導學生就業都有了明確的導向。

  計算機行業及專業調研報告 篇4

  調研的目的

  此次進行調研的主要目的是瞭解計算機行業的人才需求目標,能力要求以及行業的工作過程,以此來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和進行課程建設。

  調研的主要方式

  要想了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最好的方式我認為就是看招聘啟示,一個企業的硬性需求都寫在招聘啟示中了。所以我首先上網查詢本行業相關的大型企業的招聘要求,瞭解行業所需的前沿知識。

  由於計算機學科的特殊性,知識體系翻新速度非常快,瞭解整個行業的發展動態有助於我們制定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建設,所以我又在網上查詢行業的最新動態以確定我進行企業調研的方向。

  走訪兄弟院校,在分院領導的帶領下,到大紅鷹職業技術學院,浙大軟體學院,與他們的計算機應用專業老師進行研討,瞭解他們的專業定位,課程設定。

  走訪企業,利用檢查頂崗實習學生機會與多家學生實習企業交談,邀請周邊計算機相關企業到學校進行座談,多形式,多渠道瞭解企業的用人需求。

  利用自己的人際關係進行電話訪談。

  調研的主要內容

  計算機行業的發展現狀

  計算機行業的人才需求狀況

  寧波及長三角地區的計算機企業現狀

  我們所培養的學生適合的崗位群

  如何根據調研內容提出對人才培養方案的修改建議

  調研結果

  關於計算機行業

  外包企業紛紛落戶寧波。同時,由國際著名IT培訓機構印度NIIT和寧波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成立的寧波NIIT服務外包人才培訓中心已開始授課運作,為寧波啟動經濟"綠色引擎"輸送高質量的專業人才。

  學生存在問題

  我們的學生在畢業面對就業時普遍存在的問題:

  外語水平,由於計算機專業的特殊性,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英文閱讀能力,但是目前我院學生的英文水平普遍不高,這也反應出在英語教學上的問題。

  知識體系不完善。由於教學時間的限制以及計算機學科的多樣性,所以在校期間不可能學習所有應用知識,學生通常掌握的是比較流行的程式語言,對於周邊知識的掌握反倒不夠。

  缺乏團隊精神,獨升生子女,不善人際溝通,以自我為中心。

  盲目跟隨認證,不知如何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涯。

  關於教學改革的一點建議

  1、以市場為導向的專業定位

  充分了解市場崗位及崗位能力需求,制定滿足崗位需求培養放案。

  2、課程設定的不斷更新

  隨著計算機產業的發展,所需人才缺口不斷加大,除了高校的大量招生之外,社會的職業培訓也在不斷壯大,所以我們在進行課程設定的同時也應該借鑑職業培訓的課程體系,根據行業的發展不斷調整課程體系。

  3、應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寧波的大型企業較少,多數軟體企業較小。多數企業希望應聘人員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和專案開發能力。

  4、綜合素質培養

  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畢業生緊緊掌握已有的知識是完全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專業素質。所以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再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此外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也是用人單位重視的重點。

  5、強化學生就業指導

  將學生推向社會時候,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就業指導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面對企業的面試。學生的接觸面較窄,學校有義務為學生提供一些就業聚到,一方面要建立校企掛鉤或校企結合的機制,一方面要形成適合軟體專業特點和區域特色的學生就業推薦模式,建立和疏通學生就業渠道。

  調研感受

  透過本次調研,我感觸頗深,原來教育不僅僅是將書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計算機教師更應該瞭解行業的前沿知識,不可以固守書本。同時教育本身是為社會服務的,所以為崗位量身定做學生就是我們高職教育的職責,為學生量身定做人才培養計劃更是我們教師的職責。相信透過本次調研,以及調研後的教學計劃改革,我們一定可以使專業培養更貼近社會化。

【計算機行業及專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