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文觀止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1

  從《左傳》到《後漢書》,從李斯到張溥,文中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題目中的“觀止”也看出了作者的用心。

  韓愈的《原道》中說“《傳》曰:‘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可見古人所謂正心和誠意,都是為了要有所作為。現在那些修心養性的人,卻想拋開天下國家,滅絕天性,做兒子的不把他的父親當做父親,做臣子的不把他的君上當做君上,做百姓的不做他們該做的事。”

  韓愈看待事物,對這個世界有著自己的批判角度和價值觀,他是一個很愛國,很有抱負的人。他對仁義、禮儀和倫理是很尊重的,他推崇《詩經》、《尚書》、《易經》和《春秋》。他認為只有用這些來教育自己和別人才是合適的。轉身看看我們現在的社會,很多人的內心都已將這些拋諸腦後了,忘記我們的本性。他們對道德、對倫理的認識,只是放在心裡,而並沒有將它作為我們做人做事的準則。我們對自己的祖國熱愛,也表現在了這些憂國憂民的人身上。自古總是有很多的文人,為國家的設計建言獻策。作為我們現在社會的人,也不能忘記這些被載入史冊的故事、人物和道理。每個人在社會中的分工有所不同,不可能讓每個人有理想,有抱負的人都能被重用,可是這不能成為你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的理由。哪怕你只是空氣中微不足道的一粒塵埃,你也應該發揮好自己的作用。

  再看韓愈的《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一句定義了老師的作用,那就是教會孩子做人,傳授知識,解答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在成為老師的過程中,我們要一直不斷的學習。老師不一定什麼知識都擁有,他也需要向有才能的人學習。這個有才能的人,他的身份、地位和年齡是不確定的,只要這個人掌握了你不知道的知識就可以你的老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在生活中,最怕聽見別人說,你是老師都不知道。憑什麼做老師的就應該什麼都知道呢?作為小學老師,我們只是在小學語文教學和教育學生的領域有自己的知識和特長,並不是百科全書。師者,要知道活到老,學到老。

  《古文觀止讀後筆記800字》全文完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2

  初讀《古文觀止》我被盜版的魚魯帝虎,搞得困惑不已。再加上今人閱讀古文字身有些難度,我只走馬觀花瀏覽了一番,並無太深印象。後來在嶽翁家藏書中見有一套正版,一時心血來潮,便腆顏求借,竟蒙老丈人慷慨相贈。竊喜之餘也深為長者之殷殷而自身之噩噩而慚愧。

  自此我常讀《古文觀止》。今天在這裡我把讀這本書的一些心得拿出來和大家分享。陶冶情操愉悅身心或者是緣於淺學後生對於古人的過分膜拜心理讀《古文觀止》總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閱讀感受。我以為唐宋文章宜在清晨誦讀。煦日臨窗清風徐來讀駱賓王的激昂李太白的飄逸讀韓退之的跌宕開闔王安石的深刻獨到。大師們的傑作讀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讀畢口舌生津唇齒留香。先秦文章宜在深夜默讀。讀鄭伯的老到馮諼的遠見讀勾踐的忍辱負重蘇秦的巧舌如簧。常不覺夜已漸深萬籟俱寂。此刻雖無“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詩意卻也能思接千載神遊八極飄然有超凡脫俗之感。文品即人品讀文可知人“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千百年來人們對司馬遷、司馬相如的文采推崇備至對諸葛亮經天緯地的政治才能讚賞有加。讀完《古文觀止》讓我對這些觀點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在千載而後的我輩讀來司馬長卿的《諫出獵疏》相比太史公的《孔子世家》、《管晏列傳》到底多了御用文人譁眾取寵的浮華少了據事實錄、仗義執言的底氣。而相比諸葛亮“功蓋三分國”的政治成就更讓我敬仰的是他在前後《出師表》中所體現出來的赤膽忠心。後人評論說讀《出師表》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忠也讀《祭十二郎文》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友也杜甫也有詩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我想杜老夫子亦是在拿諸葛亮忠君愛國的精神自勉吧。臥龍已矣但其《出師表》中所體現的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必將絃歌不斷。在明文中有一篇文章《深慮論》作者方孝孺也是一位大忠誠。很多人知道方孝孺並不是因為他的文章而是因為被“誅十族”。

  讀讀《深慮論》能讓你瞭解到這位讀書人為國家長治久安而殫精竭慮的思考與探索以及文字背後的那份對國家社稷的熱愛。這也許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位被時人謂之“天下讀書人的種子”的人為什麼能從容面對“誅十族”的暴行雖九死而不易其節。“毀家紓國難”封建士大夫幾千年一脈相承的文化人格在方孝孺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後世以方孝孺為迂者真該好好讀讀《深慮論》。言而有文行之方遠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氏檄》和王勃的《滕王閣序》是我最喜歡誦讀的駢體文之一。駱文慷慨激昂氣幹雲霄王文則行雲流水水銀瀉地風格雖然迥異然皆文采斐然。其中的優美辭藻和韻律之美常常讓我反覆吟誦不忍釋卷。“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作者敢為“萬世開太平”勇氣和捨我其誰的自信撲面而來“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

  “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子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王勃那種雖身處逆境卻始終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噴薄而出。只不過同為“初唐四傑”的駱王二人也同樣命運多舛駱一生失意兵敗被殺而王勃也因溺水受驚而亡。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滕王閣序》本為聚會上的應酬之作王勃臨席賦文而倚馬可待且千古流傳真正是天縱其才但他二十幾歲而歷幾沉幾浮的人生經歷和後來的英年早逝又讓人陡生天妒英才之嘆每次讀兩人文章感受他們無與倫比的才情之時也難免為他們的慘淡身世感慨系之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和李陵的《報蘇武書》有說系後人託名偽作以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生動描繪讓人幾欲落淚不忍卒讀。如《報任安書》中的寫獄中的屈辱“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棰”寫受腐刑後的心靈創傷“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報蘇武書》中寫身處異域的悲涼“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起聽之不覺淚下”寫遭朝廷曲解的冤屈“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再有如《春夜晏桃李園序》、《祭十二郎文》、《蘭亭集序》、《嚴先生祠堂記》、《五人墓碑記》等等都是辭章優美的不朽文章很多名段名句膾炙人口得以千古傳唱。學路漫漫上下求索在閱讀過程中為了讀懂更為古奧的先秦文章我先後通讀了《東周列國志》、《白話左傳》等一些相關書籍回過頭來再看《古文觀止》中的先秦文章又覺得理解更深一層。“學然後知不足”讀《古文觀止》讓我增長了見識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當我費盡周折弄清文中一句話的句讀的時候幾百年前的三尺蒙童已能倒背如流了可見在古文學習方面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前賢們的不朽文章觀止矣而我的學習之路才剛剛啟程。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3

  初讀《古文觀止》,我被盜版的魚魯帝虎搞得困惑不已,再加上今人閱讀古文字身有些難度,我只走馬觀花瀏覽了一番並無太深印象。後偶於嶽翁家藏書中見有一套正版,一時心血來潮便腆顏求借,竟蒙老丈人慷慨相贈。竊喜之餘,也深為長者之殷殷而自身之噩噩而慚愧。自此,我常讀《古文觀止》。今天在這裡我把讀這本書的一些心得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陶冶情操愉悅身心

  或者是緣於淺學後生對於古人的過分膜拜心理,讀《古文觀止》總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閱讀感受。我以為,唐宋文章宜在清晨誦讀。煦日臨窗,清風徐來,讀駱賓王的激昂,李太白的飄逸;讀韓退之的跌宕開闔,王安石的深刻獨到。大師們的傑作讀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讀畢口舌生津唇齒留香。先秦文章宜在深夜默讀。讀鄭伯的老到,馮諼的遠見;讀勾踐的忍辱負重,蘇秦的巧舌如簧。常不覺夜已漸深,萬籟俱寂。此刻雖無“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詩意,卻也能思接千載神遊八極飄然有超凡脫俗之感。

  文品即人品讀文可知人

  “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千百年來人們對司馬遷、司馬相如的文采推崇備至,對諸葛亮經天緯地的政治才能讚賞有加。讀完《古文觀止》,讓我對這些觀點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在千載而後的我輩讀來,司馬長卿的《諫出獵疏》相比太史公的《孔子世家》、《管晏列傳》,到底多了御用文人譁眾取寵的浮華,少了據事實錄、仗義執言的底氣。而相比諸葛亮“功蓋三分國”的政治成就,更讓我敬仰的是他在前後《出師表》中所體現出來的赤膽忠心。後人評論說:讀《出師表》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忠也;讀《祭十二郎文》而不流涕者,其人必不友也!杜甫也有詩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我想杜老夫子亦是在拿諸葛亮忠君愛國的精神自勉吧。臥龍已矣,但其《出師表》中所體現的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必將絃歌不斷。在明文中有一篇文章《深慮論》,作者方孝孺也是一位大忠誠。很多人知道方孝孺並不是因為他的文章而是因為被“誅十族”。讀讀《深慮論》能讓你瞭解到這位讀書人為國家長治久安而殫精竭慮的思考與探索,以及文字背後的那份對國家社稷的熱愛。這也許有助於我們理解這位被時人謂之“天下讀書人的種子”的`人,為什麼能從容面對“誅十族”的暴行雖九死而不易其節。“毀家紓國難”,封建士大夫幾千年一脈相承的文化人格在方孝孺身上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後世以方孝孺為迂者,真該好好讀讀《深慮論》。

  言而有文行之方遠

  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氏檄》和王勃的《滕王閣序》是我最喜歡誦讀的駢體文之一。駱文慷慨激昂氣幹雲霄王文則行雲流水水銀瀉地,風格雖然迥異然皆文采斐然。其中的優美辭藻和韻律之美常常讓我反覆吟誦不忍釋卷。“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作者敢為“萬世開太平”勇氣和捨我其誰的自信撲面而來;“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子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王勃那種雖身處逆境卻始終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噴薄而出。只不過同為“初唐四傑”的駱王二人也同樣命運多舛,駱一生失意兵敗被殺,而王勃也因溺水受驚而亡。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滕王閣序》本為聚會上的應酬之作,王勃臨席賦文而倚馬可待且千古流傳真正是天縱其才!但他二十幾歲而歷幾沉幾浮的人生經歷和後來的英年早逝又讓人陡生天妒英才之嘆!每次讀兩人文章感受他們無與倫比的才情之時,也難免為他們的慘淡身世感慨系之!

  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和李陵的《報蘇武書》(有說系後人託名偽作)以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生動描繪讓人幾欲落淚,不忍卒讀。如《報任安書》中的寫獄中的屈辱“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棰”,寫受腐刑後的心靈創傷“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報蘇武書》中寫身處異域的悲涼“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起聽之,不覺淚下”,寫遭朝廷曲解的冤屈“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再有如《春夜晏桃李園序》、《祭十二郎文》、《蘭亭集序》、《嚴先生祠堂記》、《五人墓碑記》等等都是辭章優美的不朽文章,很多名段名句膾炙人口得以千古傳唱。

  學路漫漫上下求索

  在閱讀過程中為了讀懂更為古奧的先秦文章,我先後通讀了《東周列國志》、《白話左傳》等一些相關書籍,回過頭來再看《古文觀止》中的先秦文章,又覺得理解更深一層。“學,然後知不足”,讀《古文觀止》,讓我增長了見識,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當我費盡周折弄清文中一句話的句讀的時候,幾百年前的三尺蒙童已能倒背如流了,可見在古文學習方面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前賢們的不朽文章,觀止矣!而我的學習之路才剛剛啟程。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4

  最近帶學生在業餘時間讀《古文觀止》,每週一卷。研三學生原原的《讀文觀止》前三卷的讀後,寫得頗有意思,於是貼在這裡留存,雖偶有錯漏,但也無傷大局,為尊重作者原貌,未作任何改動。

  似乎從幼兒園起,老師們就會提及《古文觀止》,相信我們很多人也記住了這個名字。只是真正研讀過的人有多少呢,我也一樣,要不是今次林老師給我們推薦、然後又預先買了幾個版本供我們選擇,之後再訂購我們選擇的版本,幾次周折之後,終於拿到了這本屬於自己的《古文觀止》,自己喜歡的封面、喜歡的版式、喜歡的文字結構,再也沒有理由不去拜讀,不去了解它。

  《古文觀止》的編選者為清代吳楚材、吳調侯,他倆是叔侄關係。據記載,吳楚材天性孝友,潛心力學,尤好讀經史,於尋常講貫之外,別有會心。從孫吳調侯,日以古學相砥礪,奇偉倜儻。他們二人才器過人,下筆灑灑數千言無懈漫,而他們想這些都是得益於之前祖先留下的古文讀物,從而就想把這些文字發揚光大,書名取為觀止,意在力圖選編達到盡善盡美,無以超越。

  這幾周跟實驗室的同學一起學習了前三卷的內容,總的來說這三卷在講周朝衰退,春秋時期諸諸侯國的歷史,文中涉及了不少的君王和大臣、大夫,我們暫且不去評論歷史的好壞,人物的功和過,只從這些古文的形式上,語言精練、短小精悍、論說抒情、寫景狀物、眾體兼備,就能體會出古人的智慧、才智。

  子家、王孫滿、齊國佐、子產……他們的足智多謀、大智大勇,直到今天還是傳為一段佳話,還是值得咱們學習借鑑。所以說智慧是無時空界限的,也是經久不衰的。有智慧還不足夠,還得有膽量、有魄力,方能成就一番事業。

  討論時老師的一句話,對我啟發很大:“古代時候是不分科的,無論哲學、政治、生態、地理等等,全部涵蓋在了一起。”我也覺得很有意思,不自覺的想把這些古文的內容給分分科,體會一下古人的見解和認識。首先,古人崇尚“德”“仁”“孝”“民心”“賢才”,得民心者得天下,當今社會,國家要求青少年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重視“三農問題”,古人的智慧源遠流長,經久不衰。印象最深刻的是展禽解釋海鳥來居是海洋災難的先兆,裡革破魚網進行強諫,進諫的方式借古諷今,可見古人那時已經對生態環境很重視。

  漫漫歷史長河,現在我們看待歷史,我們也終將成為歷史,我們改變不了社會發展,但我們可以把握自己,生命相對於歷史太短暫了,好好珍惜,把握這短暫的生命,做自己想做的事、想做的人,加油!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5

  近一段時間讀了讀古文觀止,忽然間有一種道德敗壞的感覺,看著我們的老祖宗們那一段段的慷慨激昂的文字之間,恍惚的窺探出絲絲的歷史的足跡與塵埃。 不知是社會進步了,還是這個社會已經跌落一個不可挽回的深淵了。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已經的變的如此張狂和不在乎所謂的什麼臉面了。

  是我們的老祖宗們太過落伍,還是我們現在的人都已經徹徹底底的忘卻了,那千年以前的老人們在那歇斯底里的吶喊中高舉的倫理與道德了!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現在總是在提倡我們的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啊,這就是所謂的發展啊!發展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是那國人了。是美國,是韓國,還是義大利?我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孩不禁的想問問,為什麼現在的都在哈韓哈日哈美,為什麼現在的人為了錢可以變的湮滅了人性,可以傷天害理的幹出那一出出所謂的進步。

  我真的不明白是我們喪心病狂了,還是老祖宗的話都已經過時的老掉牙了,已經不足已叫人學習和推崇了。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6

  朋友小牛發來一片古文觀止觀後感,沒時間細看,儲存先,驚為天人。

  文章千古事,《古文觀止》不過200餘篇,但卻洋洋灑灑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讀書讀人,要讀經天緯地大文章,也要讀氣壯山河真丈夫。我鍾愛這些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這些偉丈夫走得近些更近些,想從中探知為什麼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當我們讀起這些篇章的時候心絃總是跟著大家的撥瑟而抖動。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7

  我有過兩套《古文觀止》,《古文觀止》讀書筆記800字。一套是高中時在學校門口地攤上買的盜版的,一套是這版中華書局1959年出版的豎排書。

  那個時候正在農村上高中,窮,不僅窮錢,更窮書。我記得一個寒風凜冽的深秋下午我花了8塊錢買了一本盜版的《古文觀止》,如獲至寶。接下來的半年裡,我拿著一本王力編的《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一字一句地讀那本盜版質量很差的《觀止》。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就是一句話,怎麼也讀不通,查查字典才發現原來印錯了一個字。我非常喜歡王力的《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的例文證字所出自引文大多在《觀止》裡。所以,我一邊讀書,一邊作注,一邊“校改”這本錯訛頗多的《觀止》。

  等讀到《送李願歸盤谷序(韓愈)》時候,我就上高三了。那種不管上什麼課我都不聽,只顧看我自己閒書的生活實在是不能再繼續了。於是就把她放下,想著等上了大學再完成剩下的半本吧。後來大學學的是英語專業,雖然把後面的文章都讀了,但是高中的那種一字一句、每個字都查查它的釋義、用典、出處的研讀是再沒有了。這一放就是10年,我終究也沒有完成當年的“遺願”,研讀完剩餘的《觀止》。

  後來的一版《古文觀止》,是我從我的姑姑家裡“巧取豪奪”來的。我跟我爸爸說,要高考了,我很喜歡讀古文,姑姑家裡有一套《古文觀止》,你去幫我借過來看看吧(多麼蒼白的藉口)。借來之後我就沒打算再還,這麼一套豎排古樸經典的書,誰都會“心生不良意”的。

  我心裡悄悄地有這樣一個標準:如果拿起《古文觀止》,隨便抽出一篇,你都能從頭講到尾,講它的構思,講它的文義,講它的用典,講它的歷史背景,講得滔滔不絕行雲流水……達到這種程度說明你的古文功底,至少是古典散文的功底算是紮實了,可以得80分了。

  我心裡悄悄地有這樣一個秘密:這麼多年來,我作文佈局謀篇、構思立意的能力完全歸功於那一百多篇古文。她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式的滋養,你不自覺地就會被她哺育。做研究生畢業論文的時候,我覺得,一大篇幾萬字的論文,其結構和構思與幾十字的論證仍是大同小異。

  如果你想涉獵一下古文,體會古典語文的魅力,《古文觀止》絕對是不二選擇。如果你是字斟句酌研究古文,吃的就是這碗飯,那麼讀精讀透《古文觀止》是個門檻,跨過去才能登堂入室吧。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8

  1、魯仲連義不帝秦

  慷慨陳辭,一言可退千軍萬馬,令平原君相形見絀,使辛垣衍瞠目結舌;功成身退,千金為壽只當糞土,戰國士子之翩翩風采,二千年之後仍然栩栩如在眼前。然雄辯剛烈如仲連者,當其義正辭嚴闡述帝秦之惡果時,可否想到:長江之水滾滾東流,歷史車轍終將前行,而棄禮義尚首功之秦國,最後必定一統天下,建朝稱帝;凌厲諸侯,烹醢黎民?問此時天下,有幾人赴東海而死耳?

  2、魯共公擇言

  美酒足以樂生死,美味足以忘旦夕,美色足以毀君王,美景足以失天下。此四者,本為人間罕見之尤物也,可以娛耳目、快人心;暢幽懷、興鬥志。然人性本惡,若醉美酒如商紂之酒池肉林,若嗜美味如晉惠之“何不食肉糜”,若迷美色如褒姒之烽火一笑,若貪美景如南宋之歌舞杭州;美亦惡矣!然古往今來,上至一國之君,下至一介布衣,有幾人能在此四尤物之前毅然卻步,堅守素志?

  3、唐雎不辱使命

  區區五十里之安陵,與縱橫萬里之強秦相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己粉身碎骨,而對方毫髮無傷。然自古欲成大事於當時、顯美名於青史者,當其慨然受命之時,俱已絕親族、忘生死。由唐雎不辱使命,可見天下之大事難事,非盡力而為即可;當置之於死地,方有重生之希望。然專諸之刺王僚,聶政之刺韓傀,要離之刺慶忌,雖為武士報答君王之知遇之恩,然於不自覺中為君王改朝換代清除異己、鋪平道路;而唐雎之與嬴政一決生死,固然是完成安陵君之殷殷囑託,亦是憐惜安陵國之黎民百姓。其高尚之行為,與前三者相對比,猶閃爍之星輝與皎潔之明月也。

  4、樂毅報燕王書

  望諸君樂毅誠為奇崛磊落之士,其非凡之處濃墨重彩且脈絡清晰於《報燕王書》中。其一,身為魏國之使臣,察燕昭王有高世之心,且有拔擢之意,故毅然棄魏投燕,以報昭王知遇之恩。其二,昭王慧眼識英雄,樂毅傾情酬聖主,行成於趙楚魏三國,並親率輕卒銳兵,下齊國七十餘城,一雪燕王奇恥大辱。其三,當其論功行賞之際,因其戰功顯著,裂地封侯,欣欣然受命而不辭,略無忸怩矯飾之態,盡顯瀟灑之風範。其四,燕昭王死,新君即位,聽信讒言,疏遠賢臣。樂毅不屑做屈原之再三致志,決然離燕奔趙,為趙之望諸君,未蹈伍子胥之覆轍,可謂明智之士。重知遇之恩,雪君王之恥,享高官之位,遠罹身之害,樂毅磊落縱橫之氣度,異於時,異於史,異於人。

  5、李斯諫逐客書

  李斯可比諸後世之曹操,二者均有智謀,有文才,有野心,有運氣。然曹操身為丞相則成就三國鼎立之形勢,博得後人代代景仰;李斯亦為丞相卻最終被處以腰斬極刑,為天下人所嘲笑。方其位卑身輕,為秦客卿,極諫逐客,文采輝煌;而後輔佐嬴政,一統天下,制衡度量,威風赫赫;李斯之文才政績,確非常人所及。然伴君如伴虎,高處不勝寒。囚韓非,妒賢忌能;立胡亥,貪圖富貴。竟不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單純老實之韓非,固非李斯之對手,於默無聲息中,悄然斃命;而陰險狡詐之趙高,早已磨刀霍霍,只等時機一到,立馬取而代之。嘆惜李斯如鳳姐: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9

  沒有《論語》中的君子與小人的對比與爭議,也沒有《詩經》中的爛漫與自由,也非《離騷》的華麗與哀怨,更無唐詩、宋詞的豪邁與纏綿,更非《莊子》的遙遙與灑脫,有那麼一本書,她除卻一切浮華,卻將古人的智慧彰顯,她就是《古文觀止》。

  這是一本選摘自周朝到明朝的優秀散文的結晶。書中選摘了《左傳》、《史記》、《國語》、《戰國策》、《三國志》中的精華。還收集了唐宋八大家的經典作品。是一本古老而有深度的書籍。從一個教育者的眼光出發,我讀此書的感想如下:

  一、忠義的鑑賞

  讀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我被魏徵的忠誠和敢於直諫的精神所感動。其中,“居安思危、載舟覆舟、思江海下百川、虛心納下、無因喜以謬賞、無因怒而濫刑、知足”、自謙自制、“慎始而敬終、”三思適度的思想使人受益非淺。

  這些精闢而有警示意義的言論如一面鏡子,使唐太宗從中照出了自身的瑕疵,從而創造了貞觀之治。

  我以教育者的眼光來看,也覺得同樣有意義。“無因喜以謬賞、無因怒而濫刑。”警示著我們在與學生交往中,教師處理任何問題都宜三思慎重、客觀公正。然而,人非神仙,難免不被自身的情緒所影響。因此,教師要學會寬容,海納百川、虛懷若谷。

  文中的“知足以自戒”也是我們每個教師修身養性的警示牌。知足常樂,學會淡泊。面對眾多行業的各種福利誘惑,我們的教師仍能堅守崗位,不動搖,不跳槽,仍能樂教,並終身從教。這也是一種品格。所謂“慎始而敬終”不過如此。

  魏徵是幸運的,他的諫言創造了貞觀之治,為百姓贏得了一個盛世。

  另一個憂國憂民的謀臣當推孔明瞭。他身逢亂世,卻能以一人之智慧救蜀、治蜀,保一方平安。他憂國憂民,最終積勞成疾,鬱鬱而終。他所著的《出師表》使人倍感其愛國之心,赤膽之情。其以一人之心力,欲擋天下一統之大勢,雖如螳臂當車,卻忠勇可嘉。

  相對而言,范仲淹的,《岳陽摟記》,那種彷徨與愁悶,愛國與國人,更深入人心。那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知被多少公僕用以自喻。他們或許和范仲淹一樣,未曾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抱負,卻從未忘記自己的職責。

  因此,我認為范仲淹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

  二、孝道似曾走遠

  本書記載孝道的較少,但李密的《陳情表》使人感到自己不夠孝順。

  李密寫《陳情表〉〉本是推辭、拒絕入朝為官,但他情真意切的話語,使晉武帝明白其心志,不僅不被治罪,還受到皇恩沐浴。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的孝心,本是人之常情,但“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赤誠又另人同情。

  這種言論,我將其概括為“感恩”。作為一個教育者,我深知感恩教育十分重要,也經常對學生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而觀我自身,實在是做得不夠:父母年邁,卻不在身邊。他們有病痛時,我卻不能侍其湯藥。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每一個人一生都難以報答的。因此,工作再忙、離家再遠,我們都當常回家看看。

  三、教育者的困惑

  作為教師,要讀的相關內容首當其衝是《師說》。“傳道、受業、解惑”是每一個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每日必備的基本工作。然而,“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言論使人難以接受。其實,我們的知識不斷老化,不加以學習,就會不如弟子。我們該怎樣面對這一尷尬?

  “不恥相師”回答了這一難題。當學生出難題“考考你”時,我們要放寬心,即使請教於學生,。也不是什麼可恥的事,無知才是我們所要禁忌的。不要覺得自己是大人,面子上過意不去。要知道:“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只有虛心求學,才能遂心從教。而“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是我們應警戒的。

  再者,我認為有意義的作品還有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

  這篇文章本是作者透過描寫郭橐駝種樹的方法來闡明做官要順乎自然,減少繁雜的政令滋擾的觀點。但從教育者的眼光出發,我認為這篇文章同樣有借鑑意義。

  其一:不要抹殺孩子的天性

  孩子的天性好動、好玩。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時時要求他們循規蹈矩,應允許他們犯錯,並給予他們改錯的機會。使他們的個性自由發展。

  作為家長,也要儘量使孩子有自由空間。不要自做主張,就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培訓、輔導班。應問問孩子,你們是否願意學。

  由於老師、家長喜歡聽話的孩子,因此,孩子們在大人面前很聽話,卻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性格。誰也不知道他們性格上有哪些缺陷,需要怎樣引導。正如我們喜歡的盆景,永遠只禁錮在盆中,永遠也離不開園丁的悉心照料。這樣的孩子到社會上,經不起折騰。不能承受打擊和失敗。

  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過於干涉,只會適得其反。即“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

  其二:孩子需要什麼

  作為家長,你瞭解自己的孩子嗎?作為教師,你瞭解學生嗎?他們需要什麼?我們惟恐子女(學生)才能一般,不能出人頭地,更怕他們有陋習。因此,我們要求他們向指定的模式發展。其結果只會使他們失去自己的個性,變得千篇一律。

  就像時下的青年整容一樣,美是美了,卻千人一面,失去了本來的真。

  我們對子女(學生)的教育很難做到理性。這就是“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的教育衚衕。

  孩子門需要什麼?不過是一點自由而已。

  我們常常抱怨沒有“千里馬”,其實千里馬常有,只是我們沒有伯樂的眼光罷了。

  此外,書中的歷史典故、唐宋八大家的寫景散文,也是很值得一讀的。我才疏學淺,做此論而已。

  利的好官。官大小都一樣可以為國為民,何必一定要身居相位呢?我們教師也一樣,雖只有一方三尺講臺,卻也足以使我們傳遞智慧、施展才華,體現自身的價值。

【古文觀止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