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高二上冊歷史《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教學反思

高二上冊歷史《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教學反思

高二上冊歷史《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教學反思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教學反思:《資治通鑑》是古人重視以歷史為鏡子的典範。但歷史的借籤、歷史的智慧,不是無意識得到的,需要對歷史的理解、感悟和反思。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應該是反思歷史,尋求借鑑的過程,歷史的經驗,只有與學生的認識產生共鳴,透過主觀感悟,才能內化為學生的智慧。但由於歷史知識本身的特殊性,即它具有過去性,所以在人們的印象中,歷史知識好像是死的,學習歷史知識只需死記硬背就行了。這造成學生對學習歷史知識的難度認識不足,引不起充分的重視,造成他們對歷史知識不易理解或感覺枯燥、乏味,也就更難達到歷史學科的人文主義教育的目的了。

  那麼,怎樣把“史”變“活”呢?透過多年的歷史教學的教學反思,我覺得創設問題情境進行教學是較好的解決方法之一。所謂問題情境教學法,就是老師將歷史知識的重點、難點、線索等內容透過創設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將問題融入故事中了,進而逐步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的心理前提。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努力縮小學生與歷史的時代距離,使之由被動的“死記”變為主動的“理解”,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知識產生一種強烈的注意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啟用求知慾。

  在一節課當中,問題貫穿於整個課堂。

  首先,課前利用問題匯入新課,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

  其次,課中利用故事設定問題,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

  如講“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時,我為學生收集了這樣一些故事:“看到美術展覽館中亞當和夏娃的油畫時,英國人說那是英國人,男士有吃的東西總先讓著女士;前蘇聯人說那是蘇聯人,窮的衣服都穿不上,還以為自己在天堂呢。”提問學生這反映了前蘇聯的什麼情況?引導學生分析出,蘇聯人搞社會主義建設時,雖然思想上積極,但忽視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內容與形式脫離太遠。

  再比如:一美國訪問團到達蘇聯,蘇聯官員帶領其參觀了一五計劃的偉大成就,並非常自豪地說等二五計劃完成後,蘇聯每個家庭都要有一架飛機,美國官員很是奇怪,問有什麼用,前蘇聯官員說領救濟麵包用。提問學生:這反映了蘇聯的什麼風氣?我國在什麼時候也曾出現這種現象?學生能一下想到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初期,人們急於求成,盲目地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還有,戈爾巴喬夫嫌棄司機開車太慢,自己搶過來開,橫衝直撞,秩序大亂,交警被質問時說:不敢管。領導問是誰?他說不知道,但是戈爾巴喬夫是他的司機。笑過之後,提問學生:這反映了蘇聯的什麼現象?

  學生能很快聯絡到高度集中造成的民主法制的破壞。這樣,學生為興趣所牽,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調動起來了。同時認識到個人在發展中,也要切合實際,不要好高騖遠;法制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最後,在課後利用問題鞏固知識。如學“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一課時,利用逆向提問,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高二上冊歷史《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