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黃鶴樓送別高階教師展示說課稿

黃鶴樓送別高階教師展示說課稿

黃鶴樓送別高階教師展示說課稿

  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第九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的創作情境。本文詩文互照,情景同現,是一篇形式新穎,能培養學生聯絡語言環境和故事情境發展學生情感的好課文。

  說教法和學法:

  “文包詩”《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教材中較特殊的一篇課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一、 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

  文章為了降低學生對古詩理解的難度,因而採用詩文對照來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詩意。

  二、 品此析句,體會詩詞情感

  在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帶動學生情感的發展。透過朗誦古詩和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入情入景,深刻體會詩人的感情,進而能達到情感的共鳴。

  三、 以朗讀為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

  對於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採用朗讀的方法:個別讀、小組讀、齊讀、悟讀,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產生獨特的心理感受。在朗讀的同時,啟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學生在課堂中,透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說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利用課前有限的時間,讓學生背誦已學的古詩,採用指名抽背或領背的方法背誦古詩,並即時給予表揚,這樣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同時也拉近了教者與學生的距離,融為一體。接著,教師背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看看與老師比誰能讀的更有味。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針對古詩提問,教師簡要進行歸納,明確學習目標。

  二、 初讀課文,瞭解梗概

  1、學生初次接觸課文,興趣濃厚。在此基礎上,學生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做到把課文中的字詞的音讀準,讀通讀順課文。在檢查自讀情況時,採用指名分小節朗讀,學生評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2、在初讀的基礎上,指名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採用將課題補完整的方法達到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

  三、 精講古詩,理解課文

  1、初步瞭解課文大意後,指導學生觀察課文與以往課文的不同點。提示學生課文中的有些語句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古詩。請學生再讀課文,並動手找一找,劃一劃。

  2、在理解古詩的過程中,請同學們說說透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詩句的意思。透過學生找句子,讀一讀,說一說,重在引導學生自己在讀中悟,悟後能讀好。

  3、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字詞的`意思後,此時我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整體的認識。

  四、 品詞析句,體悟情感

  1、光了解了詩意還不夠,更要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讀一讀2~4小節,看看課文有一種怎樣的情感?

  2、學生透過課文,找出“依依不捨”這個詞語。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看看課文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詩人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3、結合學生所找句子,例:“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以及李白與孟浩然的對話。透過讓學生指名讀、練讀、小組讀、齊讀、悟讀等形式充分體會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4、學生對詩人的情感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後,我安排了一個“原幕重現”的過程,讓學生分別扮演李白與孟浩然。透過言語與動作、神情來充分表達自己對詩情的理解,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五、 內化積累、鞏固深化

  1、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為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完全抒發詩人的情感,並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受學生情感的影響,我設計了一個古詩今唱的環節,旨在讓課堂更輕鬆,更愉悅,讓學生跟隨教師一起清唱,以達情感的共鳴,使語文課堂更具藝術性。

  

【黃鶴樓送別高階教師展示說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