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奶奶的白髮》課後反思

《奶奶的白髮》課後反思

《奶奶的白髮》課後反思

  篇一: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

  《奶奶的白髮》一課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緊緊圍繞“奶奶的白髮”展開故事情節,表現了老一輩人為後輩所付出的勞苦、艱辛,也表露了小輩對長輩的尊敬、關心,洋溢著一股濃濃的親情。文章情節比較簡單,但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難度還是很大的。

  在教學過程中,“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這句話的理解無疑是重點,一年級的孩子很容易理解出奶奶既要帶爸爸又要帶我,但是對於這其中要表達的那種辛苦,孩子並不能準備把握。於是,我先讓孩子理清奶奶和爸爸的關係,再對比自己的媽媽和自己的關係,然後去聯想自己媽媽平時對自己的關心,這樣就能很好地明白“一半是你爸爸給的”。接著,我讓孩子再聯想自己的奶奶或者外婆,首先讓孩子明白,她們的年紀與本該享有的安逸生活,再聯想到現實生活中,她們帶我們的辛苦,這一對比,孩子對於理解“一半是你給的”就比較容易了。孩子對於自己的生活總是有說不完的話,所以這節課上,孩子的表現非常積極。我也更加明白,學好語文,必須要立足於實際生活。即使是像一年級這樣小的孩子,只要教師能充分挖掘他們的生活素材,並將這些魚教材合理地結合起來,每一個孩子都很美麗、精彩!

  這節課,我更感動於孩子在說自己與奶奶、外婆之間發生的事情時的那份真誠,從孩子的語氣中,我彷彿能夠感受到孩子對於長輩們的感恩。也許他們還無法用流利的語言表達出來,但是,這,已經夠了。孩子尚且如此,大人更需要時常去回想自己的長輩對自己的關懷,常懷感恩之心。也給孩子樹立一個生活的榜樣。

  這節課最後,我給孩子佈置了一項作業,在積累本上寫,XXX,我想對您說:“??”孩子的作業五花八門,有的孩子寫希望媽媽能夠來參加家長課堂,有的孩子說想去超市買好吃的,有的孩子說感謝奶奶辛苦帶他??事情雖小,可都是孩子最真實的心聲。每一個孩子的作業我都認真讀了,有的還寫了評語。第二天,我也讓家長給孩子寫一份“回覆”。我想,這樣的作業,應該更有利於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吧。

  篇二:《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

  《奶奶的白髮》這篇文章蘊涵著深刻的道理,充滿著童趣,課文的對話部分通俗易懂,適合孩子們的朗讀,讀書的興趣很高。《奶奶的白髮》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要讓學生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到老一輩為後輩人付出的艱辛、勞苦,懂得要尊敬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這篇課文的重點是理解奶奶說的一句話“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要讓孩子們透過反覆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文中的深意,要懂得尊敬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

  課堂上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分組交流學習。著力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來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感情。在理解奶奶說的:“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這句話時,讓學生抓住“一半……一半……”感悟奶奶的白髮是長期操勞的結果:一部分是為自己的兒子操心,一部分是為小孫子操心。再透過圖畫,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最後交流: “你的奶奶為你做過哪些事?”孩子們說了很多。在教學“我低下了頭,沒有吭聲”時,我啟發學生思考:“我”為什麼“低下了頭”?“我”當時可能會想些什麼?讓學生想象“我”沉默不語的潛在原因,繼而想象此時此刻“我”的心理活動,讓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進一步感悟祖孫間的親情。我找了三個同學,一個讀奶奶的話,一個讀“我”的話,還有一個旁白。讀奶奶的同學

  就模仿著自己奶奶說話的語氣,非常逼真,也能讓人感受到那種親切的語氣。讀“我”的同學不僅語言到位,而且表情豐富,讓人看了忍俊不禁;而讀旁白的同學則是一本正經,讀得正確、流利。透過個人讀,小組讀等不同的分角色 朗讀,整個合作非常和諧。孩子們讀得很認真。

  孩子們透過前面的學習,深刻體會到了長輩為自己所付出的辛勞。孩子們都明白白髮是不能變黑的,但是我們可以透過我們的努力,使他們變得健康、快樂 、年輕。在課堂上我問學生:“今後你將為爺爺奶奶做些什麼?”孩子們積極說了好多,有陪長輩散步,給長輩捶背,幫長輩疊衣服??

  社會是個大課堂,讓孩子在生活中實踐,才能將知識轉化成能力,才能讓他們學會做人,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篇三: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

  一

  這篇課文是圍繞奶奶的白髮展開了>故事情節,文章的內容以奶奶和孫子的對話而為主,表現了兩代人的親情。要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認識到老一輩人為晚輩人付出的艱辛勞苦,懂得尊敬長輩,不讓長輩再為我們操心,學會感恩。

  根據一年級孩子的特點,創設美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首先,引導孩子看課題“奶奶的白髮”,讓孩子說說自己看到課題後有什麼問題,或者是什麼想法。孩子們帶著自己的問題去看課文,目地性就更強了。

  教師的指導是課堂的關鍵。在學習第一段的時候,我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感情。如“雪白”這個詞語,“雪白”已經是很白了,而“雪白雪白”形容奶奶的白髮白的厲害,說明了奶奶的年齡已經很大了。

  二

  《奶奶的白髮》一文緊緊圍繞“奶奶的白髮”展開故事情節,表現了老一輩人為後輩所付出的勞苦、艱辛,也表露了小輩對長輩的尊敬、關心,洋溢著一股濃濃的親情。

  現在的小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對於長輩對自己的付出根本就感受不到這篇文章最重要的讓孩子體會奶奶的那句話“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如果讓孩子單純的去理解這句話有點太生硬,所以孩子們根本理解不了。因此在課前我讓孩子們回家問自己的長輩爺爺奶奶是怎麼照顧爸爸的,又是如何養育孫子孫女的。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並且說完之後都能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這樣結合生活實際孩子們理解課文就簡單多了,而不是那麼的平淡如水。

  教師的引導, 一直都是課堂的關鍵, 因為學生的生活體驗並非一個問題扔下去就會有豐富的生活聯想,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 完全要靠教師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要引導學生走進情境,說出心裡話。在這個環節中,我一是表現得不夠自信——相信學生能行,急於幫學生總結答案,學生說的機會不多,二是對於課堂中生成的教學資源不能很好的把握,當學生答到“雪白雪白是比雪還要白”時,應引藉機往下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比雪還要白是怎樣的, 而我卻忽略了這個很好的資源。 第二,這篇課文可以用表演的方式來再現課文內容,教學也注意了這一點,例如讓學生表演讀, 加表情讀, 但引導的不夠恰當, 在讀奶奶的話時,學生始終讀得比較地生硬,其中有個女孩子讀得很棒,無論是表情,語氣都恰到好處,應該讓她到前面來面對所有孩子師範讀,讓其他孩子去模仿讀,不僅模仿讀的語氣還有讀的表情、動作。在下次的課堂中我會繼續改進。

  三

  《奶奶的白髮》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

  要讓學生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到老一輩為後輩人付出的艱辛、勞苦,懂得要尊敬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難點是理解奶奶說的一句話“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含義。教參中也明確要求“要讓學生在動情的朗讀中積澱語感,增強情感體驗。”那麼,我想用特級教師高萬同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個九字決“讀進去記得住 用得出”來分析本課。

  讀進去

  1、融入情境:

  利用聽課文的配樂朗讀,首先把孩子帶到情境中區,再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圖文並茂更好地幫助孩子們理解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這樣才能讀進去。

  2、多樣的形式:

  從讀的形式來看,有老師師範讀,指名讀,加動作讀,賽讀,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透過多樣的形式來吸引孩子融入情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

  3、感悟讀:

  在課文中多處讓學生換位思考和聯絡自己的實際來感悟奶奶的慈愛、辛勞,體驗小孫孫的懂事、天真。透過自由發揮想象,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人物情感。

  二、悟得到

  透過老師的引導區感悟兩種情感。一個是體驗老一輩為後輩人付出的艱辛和勞苦,及對我們的疼愛,為我們付出了太多,任勞任怨,為了後輩人能生活得健康、快樂,吃再多的苦都覺得是值得的。第二個是要懂得要尊重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在家裡幫助長輩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個孝敬長輩的懂事的孩子。

  讀得出在體會了人物的情感後,發揮自己的想象,透過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動作來讀出人物的情感。

  當然,這三者在實際教學中,不是截然分離的教學環節。而是讀中悟、悟中讀。讀進、讀出是一個相互依存的、互為一體的過程。動情的朗讀本身就是感悟讀進的過程。怎樣才能知道“讀進去悟得到”,這本身也是一個需要讀出來體現的過成,讓學生“讀進去悟得出”也是一個體現“教師 是引導者、組織者”的組織、引導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對人物的情感體會得很好,在換位思考,聯絡自己的實際說話時也說得很實在,真正地把課堂學習與家庭生活銜接了起來。但是經過多次講解、分析,變換形式的讀後,效果不佳。回想起,原因在於對孩子讀課文的.評價不夠。在讀奶奶的話時,學生始終讀得比較地生硬,其中有個男生讀得很棒,無論是表情,語氣都恰到好處,應該讓她到前面來面對所有孩子師範讀,讓其他孩子去模仿讀,不僅模仿讀的語氣還有讀的表情、動作。另外讀的形式列舉出來很多,但是沒有很好的交差利用,導

  致孩子們失去了讀的興趣,感覺一絲的枯燥。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欠缺,需要不斷地磨練。

  只有吸引了孩子的所有注意,讓他們的思維跟著老師轉,老師主導,學生主體,多方位地為讀做準備,才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課文,更輕鬆地學習。

  篇四: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

  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奶奶的白髮》一課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教學時,我採用了先複習生字詞語,然後再進行分節教學的方法。這是一堂公開課,自己也準備了很長時間,但到正式上時我卻表現很糟糕,最後不僅“踩著西瓜皮滑”,還走神了,搞得課堂上錯誤連連,學生也在教師的連聲歉意中結束了這堂課。張七中老師對我們幾個上課老師的課都做了點評,當講到我的課時,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她指出了我的課存在的一些問題:這是一篇比較簡短而又難理解的課文,學生的生活感受對於課文的理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學生的生活體驗並非一個問題扔下去就會有豐富的生活聯想,完全要靠教師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要引導學生走進情境,說出心裡話。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一是表現得不夠自信——相信學生能行,急於幫學生總結答案,學生說的機會不多,二是對於課堂中生成的教學資源不能很好的把握,當學生答到“奶奶既帶大了爸爸,也帶大了我,非常得辛苦,所以頭髮全白了。”時,應引導學生具體地談一談奶奶為爸爸、我做了哪些事情,而爸爸、我又是怎樣對待奶奶的,讓學生說心裡話、說真話。第二,這篇課文完全可以用表演的方式來再現課文內容,教學也注意了這一點,但卻忽視了文字的完整性、擴充套件性,如果能利用好文中的插圖,圖文對照,創造想象,真的做到活化課文的語言,那麼學生的表達能力就得到了真正的發展。

  透過這堂課的教學以及各位老師給我的建議,我對於“給孩子一個怎樣的語文課堂”這個問題又進行了一番深思,又得出了一些新的觀點: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字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

  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簡單的說,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透過“讀”和“說”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裡??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篇五:一年級語文下冊《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寫字的指導是十分重要的。在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對寫字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要在教學中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在教學中穩紮穩打。在上面的課堂實錄中,我認真反思,覺得主要優點是指導時語言規範,指導細緻,思路清晰,主要不足是學生練習的少,沒有進行互評,自評、總評、評價的形式單調,具體內容如下:我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字形,掌握漢字的書寫方法,體會漢字的優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鞏固練習中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異同,因勢利導,有選擇地練寫,體現練習的梯度性。在整體觀察四個生字時,讓學生自主觀察發現這四個字的特點(指 抬 玩 給),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感覺到漢字的構字規律:它們都是左右結構的,從字的間架結構來看:它們都是左窄右寬的。接著讓學生指出認為自己覺得較難寫的字。然後由老師逐筆指導。如“指”中右邊的部分 “旨”,學生認為比較難寫,於是,我在田字格里寫一筆,學生寫一筆,每一筆都講出具體的寫法.這樣指導後,學生再照樣子一筆一畫地寫一遍,最後自已練習完整地寫出這個字。這一環節體現老師的指導性。學生也會在老師的指導中領悟漢字書寫的方法。如果一一指導會浪費很多時間,所以接下來的環節是讓學生仔細觀察,讓學生說說比較難寫的字的寫法,然後學生動筆練習,剩下的字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對照例字進行書寫,這一環節又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為以後的書寫做了準備。在學生自主練習時,我在桌間巡視,對書寫規範、美觀的學生給予表揚,或者用手撫摸他的頭,或者對他們微笑,對書寫有不正確的學生,我能俯下身來,手把手地教,很有耐心,對全班同學在書寫中出現的比較嚴重的問題,進行集體指導,及時糾正錯誤。看似非常枯燥、泛味的寫字練習,卻變成了我和學生情感交流的場所,此時真的是無聲勝有聲了。如果,在這節課上能進行自評、互評效果會更好一些,能在多元評價中,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沒有進行評價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認為主要原因是我在設計這節課忽視了這一環節,因為怕完不成任務,就把這一環節變得可有可無了。在課堂上也是學生互相學習的過程。課後覺

  得這是一個損失。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重視評價,體現評價的功能。

【《奶奶的白髮》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