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北師大摺紙教學實錄

北師大摺紙教學實錄

北師大摺紙教學實錄

  導語:對於摺紙這一數學課程,老師會有怎樣的教學過程呢?以下是北師大摺紙教學實錄,供大家參考。

  教學目標:

  ①透過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②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③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

  每人一張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紙片、一支彩筆。

  實錄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出問題

  1.1動手操作。

  師:聽說我班同學的摺紙本領很強,現在我們進行一次摺紙活動,你們高興嗎?

  要求:用手中的正方形紙片:

  ①折一折:平均折成你喜歡的份數。

  ②塗一塗:塗出你喜歡的份數。

  ③說一說:塗色部分是正方形紙片的幾分之幾?

  (學生明確要求後,開始摺紙、塗色工作,教師巡視。)

  師:介紹一下自己設計的作品吧!

  (3名學生拿著作品到前面介紹,之後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師:大家愛好不同,所以摺紙、塗色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我們不能一一彙報,同桌互相說一說吧!

  1.2發現算式。

  師:觀察黑板上的三幅作品,如果計算塗色部分合起來是多少,你可以列出哪些算式?

  (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出)

  12+3412+1634+1612+34+16

  1.3揭示探究任務。

  師:繼續觀察黑板上的每道算式,和同分母分數相比,它們的分母有什麼共同特點?

  生:每道算式中幾個分數的分母不相同。

  師:那可以稱它們為什麼樣的分數?

  生:異分母分數。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板出課題)

  點評:透過摺紙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用學生認知結構中的適當觀念,並在活動中提供學習素材,找出有代表性的分數,觀察後列出算式。這樣不僅為後面的學習做好了準備,同時也使每一名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做數學,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感受到數學的美。

  2.獨立探究、合作交流、得出方法

  2.1學習異分母分數的加法運算。

  2.1.1估算並嘗試計算。

  師:現在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前三道算式中的一道,先結合作品圖估計一下結果,再試一試如何計算,開始吧!

  師:誰來彙報你是怎麼做的?(教師隨著學生回答板出算式)

  12+34=

  24+34=

  54=114

  12+16=

  36+16=

  46=23

  34+16=

  912+212=

  1112

  12+34=

  24+34=

  54

  12+16=

  36+16=

  46

  34+16=

  1824+424=

  2224=1112

  12+34=

  88+68=

  108=54=

  114

  12+16=28

  2.1.2感悟演算法。

  師:這幾名同學彙報了自己的探索過程,那麼為什麼同樣的算式,會出現不同的計算過程(或結果)呢?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生1:12+16=46的結果沒有約分,應該約成最簡分數,得到23。

  生2:12+34=54的結果是假分數,如果化成帶分數,就得到114,這兩個結果都是正確的。

  生3:12+16=28的計算是錯誤的,這兩個分數一份的大小是不同的,不能相加;應該把它們平均分的分數統一了,也就是分母透過通分變成一樣的,才可以相加。

  生4:計算過程有的是用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有的是用兩個分母的乘積,也就是它們的公倍數做公分母。

  生5:雖然通分時用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或公倍數做公分母都正確,但用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簡單。

  師:我同意他的發言,看來我們以後評價演算法時,不能簡單地以“對”或“錯”來下結論。現在如果你認為剛才自己的計算哪不夠完美,可以進行修改。

  生:進行修改。

  點評:讓學生自己生成問題,自己估算,探究演算法,並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評價、去感悟、去體驗這些做法,儘可能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經過充分的交流,學生明確了應先通分,才能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意識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應注意的許多問題。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為學生的探索、思考、創造提供了動力與方法,而且在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真正落實了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的教學理念。

  2.1.3合作計算。

  師:請同桌兩個人每人說出一個分數,兩個分數的分母不能相同,組成一道異分母分數加法,然後各自計算出來,最後同桌互相評判對錯,聽白了嗎?開始吧!

  2.2學習異分母分數的減法運算。

  師:繼續看黑板上的三道加法算式,請你再次選擇一道喜歡的,說說想如何驗算。(教師隨著學生回答在實物展臺上出示驗算的減法算式。)

  師:114-12這道減法算式裡有帶分數,計算時應怎麼辦?

  生:先把114變成假分數,再計算。

  師:選一道開始驗算工作吧!

  師:經過驗算,你覺得我們的加法計算正確嗎?

  2.3總結規律。

  師:透過剛才的學習,你發現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應怎樣計算?

  生: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再加減。

  (隨著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通分轉化↓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點評: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後,大膽放手,把嘗試、交流、討論融為一體,使學生獲得成功學習的體驗。同時利用演算法的遷移,怎樣驗算加法算式,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補償作用,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從朦朧走向清晰,從感性走向理性,最後自己總結出計算方法。學生不但獲得了內容性知識,而且獲得了方法性知識。

  2.4看書質疑。

  師:現在請大家把書翻開64頁,看一看,把課本中你認為重要的地方用筆圈劃出來。

  師:還有什麼問題嗎?

  點評:質疑環節的安排,讓每一個學生在回顧與反思中內化新學的知識,體現了“跳出數學教數學”的教學思想。

  3.實踐應用、拓展延伸、課後回味

  3.1比賽計算,合作評判。

  (出示6道不同型別的計算題)。

  師:給你們3分鐘時間,獨立完成這幾題,比一比,看誰在相同的時間內做得又對又多。

  (學生完成後,在四人小組內互相評判;教師對做得快而且準的同學進行表揚。)

  3.2兩步計算,評價演算法。

  師:請大家用半分鐘時間思考黑板上三個分數相加的算式,應該怎樣計算?

  師: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後各自完成,開始吧!

  師:誰能彙報你是怎麼做的?(學生前面板書)

  生1:12+34+16=

  24+34+16=54+16=

  1512+212=1712=1512

  生2:12+34+16=

  612+912+212=

  1712=1512

  師:兩種做法都正確嗎?有什麼不同?

  生:兩種做法都正確。第一種做法是分步計算,分步通分。第二種做法是一次性通分。

  師:表現真不錯!異分母分數連加的計算,也會被你們迎刃而解,真是太了不起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祝賀一下吧!

  3.3發散思維,提升認識。

  有一塊蛋糕,小明第一天吃了這塊蛋糕的13,第二天吃了這塊蛋糕的14,第三天全部吃完,?

  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列出算式。

  (在學生的彙報中出現了13+14、13-14、1-(13+14)、1-13-14等幾種列式情況。)

  師:1-(13+14)和1-13-14應該怎樣計算呢?大家課後繼續探討。

  點評:為了避免計算課的枯燥,設計了多種形式的練習,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感受到數學時時刻刻就在我們身邊。並且透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彙報評價等多種手段,促使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形成對各種演算法的理性認識,並能很好地在以後的計算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演算法進行計算,真正做到人人學數學的教學理念,同時為學生的再創造開闢蹊徑。

  附1:教學反思

  4.1教學應還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讓學生自主探索,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本節課筆者在這一主導思想的引領下,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各種學習情境。請學生摺紙與塗色,並在學生的摺紙與塗色中,不提任何規定性的要求,同樣在學生自己列出算式後,請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算式,結合作品圖進行估算,探索演算法,講解做法,對這些做法進行全面評析,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學生說得精彩極了,把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中會出現的問題,如結果約分,是假分數可以化成帶分數,通分時用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簡單等各種情況全部剖析清楚。當得到老師的認可時,他們興趣盎然。整個過程,筆者沒有評析對錯,是否科學、合理,而是在學生的探索中一一澄清,真正做到了讓每一個學生經歷了“數學化”和“再創造”的學習探究過程,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4.2教師應成為善於挖掘教材的優秀挖掘者,善於設計的設計師。

  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是一個全新的知識,也是分數加減法中的一個難點。為了化難為易,筆者打破教材的設計,從學生喜歡的摺紙活動入手,引出異分母分數加法的四個有代表性的算式,並且讓學生先估算,後計算,為學生的後續學習做好準備。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筆者意識到異分母分數減法也不容忽視,尤其是含有帶分數的減法,於是丟擲瞭如何驗算它們這一問題,不僅使學生學會了驗算,而且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異分母分數減法的學習,可謂巧妙的設計,取得一舉兩得的功效。最後的練習也可以說恰到好處,很好地體現了把計算問題還原到實際生活情境中的數學思想,學生在興趣盎然中把課堂教學再一次推向高潮,它不是給這節課化上句號,而是添上了一個問號,使學生的思考從課內延展到課外。實踐再一次證明,教師做好挖掘者、設計師,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漁”場,讓學生自己提供相關的學習素材,會使他們對知識有更全面、更系統的領悟。這樣的學習,既有“溫度”,又有“深度”。

  附2 :教學總評

  本節課以直觀操作為載體,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手段,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線,潛心挖掘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學習的素材來源於學生,並且創設各種愉悅的教學情境,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大力倡導學生動手操作、認真觀察、合理估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倡導演算法多樣化,逐步使學生的認識走向清晰,最後得出結論,並能很好地應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問題,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人人學數學”、“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等教學理念,同時讓每一個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美,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北師大摺紙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