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讀《育人三部曲》有感

讀《育人三部曲》有感

讀《育人三部曲》有感

  初讀《育人三部曲》是在今年的五月,也許因為時間的倉促,工作的繁忙,只是粗粗瀏覽了一番,並沒去仔細領悟其中的精髓。暑假裡,再次捧起這本書來讀,一氣呵成,讀到最後一頁,靜靜回眸,感覺在書籍的遊離之間,心緩緩輕盈起來,靈動起來。只知道,一頁一頁讀著大師的筆跡,已不再象初次那樣一捧起書來眼皮子就直打架,而慢慢沉醉在大師用心血聚成的哲理文字中,樂不思蜀,不知歸路。不敢說,自己已站在何種高度,這一字字,一句句,一行行,給了我太多的驚奇和讚歎,給了我太多的敬仰與感動。我懊悔直到現在,直到工作了十四年後的今天,才依傍在大師的腿上,靜靜的賞讀。但我也慶幸,十四年後的現在,我能有幸走進教育書籍的的海洋,徜徉在大師的教育精髓中,充盈自己日漸枯竭的大腦。與那些當了一輩子老師,連他的作品都沒看過一眼、甚至連大師的名字都無從聽說的同行來說,我又是何等的幸運與幸福。

  《育人三部曲》是由蘇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構成:一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二是《公民的誕生》;三是《給兒子的信》。書中他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融成為一曲曲教育樂章,具有濃烈的詩情、畫意、樂韻。讀著他的書,情不自禁地被這位教育同仁景仰的老人的教育機智和教育靈性所打動。但給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充盈於字裡行間的、那濃濃的——愛。包括他對教育事業執著的愛,對孩子真摯的愛,以及對孩子實施愛的教育——讓他們擁有愛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他在書中說:“生活中什麼是最重要的?——愛孩子。”大師的愛崇高偉大,大師的愛睿智溫馨,大師的愛是整個心靈的付出,大師的愛是無私的奉獻與自我犧牲。他從18歲開始擔任小學教師,始終沒有離開過教育崗位。他曾經先後為三千七百多名學生做過觀察記錄。他能指名道姓地說出幾百名“最難教育”的學生的曲折成長過程。在他短短的52年的人生歷程中,他寫了四十多本書,一百多篇論文,一千二百篇童話、短篇小說等。他的確做到了——就象他的這本書裡的第一部書名所說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他說:“每個孩子都引起我的興趣,總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傾注在什麼上面,他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有哪些快樂和痛苦等等。”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當初也只不過是一個鄉村小學的教師,和你我一 樣,也是一個普通的教育一線的工作者。他沒有取得過很高的學位,不是高深莫測的理論家,是勤奮忘我的精神、熱愛教育的品質、對孩子深深的愛,使他攀登上了事業的顛峰。

  作為教師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就是愛孩子。從書中我感悟到大師對孩子的愛是始終如一的,堅持不懈的,面向全體的。更重要的是,他愛的純粹、愛得慷慨、愛得真誠、愛得投入,不是施捨,毫不吝嗇,不虛情假義,不摻雜功利。正如大師書中所言:“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導者,而且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要忘記自己是教師,而這時,孩子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他。”“我想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而孩子們的快樂,對於我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為這樣,他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憐惜、愛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憂傷,才贏得孩子們的心,才真正體會到一個教師所有的幸福和快樂。

  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大師說:“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是愛護並發展孩子的自尊感,讓孩子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每每讀到這樣的文字,總使我情不自禁在心底自問:當你一遍指責孩子愚蠢無知時,當你一次次板著臉龐呵斥孩子的無意“冒犯”時,當你一回回壓著孩子死做作業時,當你對孩子的懵懂吹鬍子瞪眼睛時……你是否想到過孩子那柔弱的心靈,並細心的呵護、培育它們?你是否想過關心他們,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一次次的自問,換來的總是一次次的內疚。是大師的一番番話盪滌了我的心靈,是我頓悟過來:尊重是一縷明亮的'精神陽光,他可以照亮孩子的心扉,敞開學生的胸懷;尊重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優點上,它會鞏固孩子樹立的自信,有助於孩子成長。對孩子個性的尊重,對孩子人格的尊重,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那才是真正的教育。

  大師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他在《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的末尾深情的說道:“……五年來,我拉著你們的手一步一步向前走,我把整個心靈都給了你們。誠然這顆心也有疲倦的時候。而當他精疲力竭時,孩子啊,我就儘快到你們的身旁來。你們的歡聲笑語,就給我的心田注入新的力量,你們的張張笑臉使我的精神重新煥發,你們那渴求知識的目光激發我去思考……”大師是執著的,因為他能一輩子都如此熾熱地熱愛著教育事業;大師是痴情的,因為他能一輩子都如此深情地熱愛他的每一個學生;大師更是幸福和快樂的,因為他能被學生一輩子如此牽掛、眷戀與信任。我立志要以大師為榜樣,努力做一名蘇霍姆林斯基式的、幸福並快樂的好教師。

【讀《育人三部曲》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