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企業管理> 估時作業成本法:企業管理的新選擇論文

估時作業成本法:企業管理的新選擇論文

估時作業成本法:企業管理的新選擇論文

  作業成本法(ABC)的相關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會計大師埃裡克·科勒教授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的。科勒教授在1941年的《會計論壇》雜誌發表文章提出:“作業就是一個組織對一項工程、一個大型建設專案、一項規劃以及一項重要經營的各個具體活動所做出的貢獻。”他在該篇文章中首次提到了作業、作業賬戶以及作業賬戶的設定等會計理論概念。

  作業成本法的發展歷程

  1988年,美國學者羅伯特·卡普蘭和安德森提出了作業成本法概念。1992年,羅伯特·卡普蘭在其著作《相關性消失:管理會計的興衰》中提到,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直接成本費用相對減少,而間接成本費用相對增加,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發展的需要,應該採用一種更為客觀有效的方法來進行成本的計算,即作業成本法。作業成本法可以將管理人員的注意力由發生的數量上轉移到發生的原因上,它的最終目的不是成本計算結果,而是在成本分配的過程中進行相關的分析,發現問題並提出有價值的解決思路。

  從此,會計理論界和企業界便掀起了研究和應用作業成本法的熱潮,但1996年以後作業成本法又有逐漸被冷淡的趨勢,其龐大的計算量和操作的繁雜使得實務界難以實施。由此,20世紀末,美國管理學家高斯林提出了“ABC之謎”。同一時期,美國學者斯科特在《對ABC悖論的深思》一文中指出,ABC在國際上的.運用遠遜於其理論支持者對它的高度期望。羅伯特·卡普蘭和安德森為解決ABC運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了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TD-ABC),即估時作業成本法,得到了眾多學者和從業人員的支援。

  2010年,羅伯特·卡普蘭又在其著作《估時作業成本法》中指出,估時作業成本法(TDABC)是一種能夠利用ERP系統中的資料,計量成本和獲利能力的更簡單、更有效的方法。利用估時作業成本法,管理人員可以花更少的時間和成本來收集和維護資料,因此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解決暴露出來的問題,如無效率流程、非盈利產品和客戶以及過剩產能,並可透過對大量不同背景案例的研究,闡述估時作業成本法的應用。他指出,估時作業成本法最重要的一個貢獻是為實現作業成本系統價值最大化提供了工具和例證。

  估時作業成本法理論原理及運用

  估時作業成本法是一種透過以作業流程為基礎的時間方程來計算、分配企業資源成本的方法。估時作業成本法作為針對ABC缺點改進的方法,有效地解決了ABC在運用過程中存在的費時、昂貴、不準確而且難以更新等問題,能夠提供比ABC更準確的成本資訊,更能應對日趨複雜的商業環境。

  作業成本法遵照“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的安排,能夠把間接性成本和支援性成本按照資源消耗量分攤到各項作業上,然後根據作業消耗量,把作業成本分配至各項業務單元,依據成本動因從而實現間接費用的精確分攤。但是,作業成本法在實施中遇到了如下困難:一是作業訪談、調查耗時耗力,成本太高:二是作業成本模型資料多是主觀估計,難於驗證:三是作業模型不能足夠準確地反映企業實際運營的複雜性:四是資料變數拓展以非線性增長,資料處理、儲存、處理成本高昂:五是未能考慮到產能的實際使用情況,不利於企業進行效率分析和改進。

  鑑於上述問題,作業成本法研究者將時間要素引入作業成本法中,用時間來度量資源,作為其耗用的主要成本動因,透過估計生產性工時比例和每項作業耗時情況兩項引數,用以計算各項作業成本。該方法即估時作業成本法,又被叫做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

  估時作業成本法以時間作為分配資源成本的依據,透過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對實際產能和作業單位時間的可靠估計,計算出作業的成本動因率,進而計算出該項作業應分攤的成本。另外,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是以事件為基礎的,能反映企業當前的實際情況,迅速獲得對改善利潤狀況準確而有用的資訊。

【估時作業成本法:企業管理的新選擇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