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總結範文> 《分桃子》教學反思總結

《分桃子》教學反思總結

《分桃子》教學反思總結

  本節課選自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嘗試用除法列豎式計算,“一層樓”的寫法是我上課前都預計到的問題,原因是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掌握了百以內一位數乘、除兩位數的口算及商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有了這些知識基礎,學生能夠直介面算出答案,所以就出現了這種寫法。但在課堂中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這樣寫的,是一個共性問題。怎樣幫助學生建立除法豎式的模型,突破這個難點呢?

  【片段】

  48÷2等於多少呢?同學們可以用小棒分一分,也可以在練習本上算一算,選擇你喜歡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①口算:40÷2=20,8÷2=4,20+4=24

  ②分小棒(邊分邊說):每隻小猴先分到兩捆,再分到4根,每隻猴子得到了24根小棒。

  ③豎式:(展示生“一層樓”的寫法)

  生:40÷2=20,2寫在十位上,8÷2=4,4寫在個位上,所以48÷2=24

  師:從你的豎式中,我們能看出來是分了2次嗎?

  【做法】

  1、回憶分小棒的過程。剛才分桃子的過程分了二步。第一步先分整捆的,第二步再分單個的。

  2、結合剛才分小棒的過程,一起列豎式。

  步驟:(1)48除以2,我們第一步先分哪裡的桃子?也就是這裡的幾?4在十位上表示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個猴子得到幾籃?2寫在什麼位上?也就是4個十÷2=2個十。2只猴子一共分了幾籃桃子?也就是分了2×2=4,分掉了4個十。整籃的有沒有了?(第一步我們分完了)這裡寫0嗎?為什麼?沒分完,好,那我們繼續分。

  (2)第二步分哪裡的桃子?也就是這裡的幾?8在這裡表示8個一,為了看清楚這是我們第二次分的,除的時候我們要把8移下來,平均分成2份,每個猴子得到幾個?4寫在什麼位上?也就是8個一÷2=4個一。2只猴子又分了幾個桃子?也就是分了4×2=8,分掉了8個一。分完了嗎?所以個位上的8-8=0,這回寫0嗎?為什麼?沒有剩餘。

  (3)一共分了幾次?這樣列豎式我們能很清楚地看出一共分了2次。

  3、我們看著大螢幕再來回憶一下剛才列豎式的過程(說豎式每一步表示的意義),同桌互說。

  4、小結。

  【效果】

  為了突破難點,這裡分了4步來幫助學生建立除法豎式的模型。先讓學生用小棒分一分,回憶分的過程,採用最直觀的方法讓他們體會分的過程是透過2步來完成的;再結合分小棒的過程,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及豎式中每一步運算的意義,強調為了看清楚這是第二次分的,除的時候要把8移下來;然後用課件演示和同桌互說的方法讓學生再次加深印象;最後小結。學生從中經歷了觀察、操作、類比等數學活動,做到操作與思維的有機結合,從具體到抽象,真正理解豎式每步的含義。

  【反思】

  1、首先在備課上,教師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中每幅圖的含義和為什麼要這樣編排。本課教材創設了猴子兩次分桃子的情境,共分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2只猴子平均分48個桃子,先讓學生用小棒實際操作來分一分,採用最直觀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分的'過程是透過2步來完成的,為下面的豎式計算做好了鋪墊。第二層是這個題中十位上的數能被2整除,這個內容在第一單元口算除法中學習過,在這裡主要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以及豎式中每一步運算的意義。第三層是3只猴了平均分48個桃子,十位上的數不能被3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豎式計算。理解編者的意圖,有利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2、學生嘗試列豎式,問題肯定很多,尤其會出現“一層樓”的現象。所以在學生分小棒的過程中,要多次強調分了幾次。要讓學生明白自己先分什麼,再分什麼,並且清楚地知道是分幾步去操作的,為下面講除法豎式計算做了鋪墊。

  3、為了讓學生清楚地看到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教師應規範地邊演示分小棒的過程,邊列豎式,並講解豎式每一步該怎麼寫,及所表示的意義。每一位表示要分幾個十,分了幾個十,要分幾個一,分了幾個一,應標註上去以示強調。為了讓學生看的更清楚,分的每一步應選用一種顏色的粉筆標明。這個方法可以清楚地讓學生看清楚,列豎式的過程也是分2步來完成的。

【《分桃子》教學反思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