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雕塑> 建築和城市雕塑的文化性特徵論文

建築和城市雕塑的文化性特徵論文

建築和城市雕塑的文化性特徵論文

  城市雕塑與建築同是人類文化中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城市雕塑與建築表現出的文化性特徵有著緊密的關聯性。

  正如著名的建築理論學家阿摩斯拉普卜特所強調的“建築設計是一種具有文化針對性和適應性的研究工作,而非恣意發揮的藝術創作”的觀點,建築設計是兼具實用功能之上的藝術創作。在城市文化中建築的文化性表達是非常重要而醒目的。城市雕塑是雕塑藝術的一個分支,它更多的注重同城市精神、城市文化以及城市公共環境之間的聯絡。城市雕塑對文化性的表達是它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與生俱來的特徵,而界定於城市這個範疇內又使它的文化性表達帶有了很明確的指向。城市雕塑與建築的文化性表達因所針對代表的共同物件城市文化而具有了共同的特徵。

  建築與城市雕塑在城市中的文化性表達可以分為宗教的、政治的、哲學思想和文化運動的四個個方面,這些方面是人類社會精神文化的反映,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和制約的複雜關係,這裡把他們作為一種特徵來引用,分析建築與城市雕塑在文化表達上的共同。宗教是現實世界在人們意識裡的虛幻的、不真實的反映,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水平出現的社會文化歷史現象。宗教也是人們在尋找自我意識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假想,它滿足了人們對精神寄託的需要。

  人們創造的宗教題材的雕塑作品非常多,理想的、威嚴的、神聖的和純粹的形象一直是人們所需要的,用來進行宗教的膜拜。在神廟和祭祀的場所中建造中,人們同樣也對建築寄予了崇拜和神聖的感情。建築師利用了空間縮放、對稱序列、起伏節奏的關係使建築具有了神秘威嚴的氣氛,成為人們用來祭祀和崇拜的特定場所。

  羅馬的耶穌教堂採用拉丁十字的巴西利卡型制,渲染出濃重的宗教氣氛,教堂的中艙被加寬了,形成了直通聖壇的寬敞空間,光線從十字交點的穹頂高窗中直接照亮了聖壇,教人想起自己的罪孽和誘發對神的感恩。教堂天頂上是名為《耶穌聖名的勝利》的彩畫,它在拱頂中央描繪了深遠的天空,天使和聖徒以升騰態勢向白雲中飛去。從大堂向上望去,朦朧中建築、雕塑、繪畫融合成了一體,場景真切欲活,強烈的渲染出了宗教的神聖氣氛。1620年,倫敦出版過一本叫做《話說羅馬》的小冊子,它說耶穌教堂利用“一切可能發明來撲捉人的虔信心和摧毀他們的理解力”。建築與城市雕塑在這裡顯現了它們獨特的藝術魅力。

  朗香教堂沒有十字架,也沒有鐘樓,平面很特殊,牆體幾乎都是彎曲的,入口的一面牆是傾斜的,上面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窗洞。勒柯布西耶用了很多象徵性的手法:捲曲的南牆東端挺拔向上,有如指向上天;房屋沉重而封閉,暗示它是一個具有安全感的庇護所;窗戶開洞的大小變化引起室內光線的撲朔迷離帶來的神秘感等等。

  而座落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聖山上的救世主基督像巨像就是雕塑神聖的化身。雕塑伸開雙臂,俯瞰整個城市,耶穌神像被放置在城市旁的制高點上,整個城市的人們隨時隨地都能仰望它,它彷彿傳達著基督教的救世精神:每一個信仰他的人都受到神的庇護,神是無處不在的,他向世間所有的人伸出雙手去解救他們。雕塑的位置把雕像的神聖推向了極致,表達了人們的宗教精神嚮往。這些對於追求精神上超脫的信徒來說,無疑是堅定了他們的信念。

  政治是人類社會活動的高階表現,它往往會影響整個時期的文化形態。建築與城市雕塑存在的長久性使他們成為政治意識表達的永恆記載。

  羅馬帝國的強大給後人留下最多的就是宏偉的建築和大量的雕塑,這些作品無處不顯示著權利的威嚴和神聖。維吉爾在《埃尼德》一書中曾說過:“羅馬人的藝術乃是統治的藝術。”當屋大維成為羅馬的第一位皇帝后,他需要一尊肖像雕塑來提高他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這就是後來在靠近羅馬的普里馬港附近出土的奧古斯都雕像。在這座雕像中,奧古斯都的形象被理想化了,有如那些希臘古典時期神的雕像那樣。雕像中堅定有力的動式和那種威嚴姿態及向前直視的目光,都表現出了權力的炫耀。這個時候興建的`凱旋門、劇場、大型公共建築或記功柱都是在證明著羅馬帝國的偉大和威力。凱旋門和記功柱上用浮雕刻畫了一個個戰爭場面,都是在頌揚著皇帝們的豐功偉績。雕塑和建築成為了統治者們歌頌自己的最好方式,他們用一個比一個大的廣場來神話自己,或者用宏壯的大角鬥場來象徵軍事帝國的“永恆”,或者在殖民地廣建紀念性建築物,顯示羅馬“威力”。無數的雕塑和建築成為了權利的宣傳品,政治的需要顯現出了它的強大能量和作用。文化領域中的哲學思想和文化運動是相互關聯和影響的兩種表現。哲學思想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影響,而文化運動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學思想之上,它和相應的哲學思想相對應,是各種哲學思想在文化上的反映。雕塑與建築作為文化中的藝術表現形式,對應了文化運動的發展,從而體現了社會思想的影響。

  建築與城市雕塑作為藝術形式表達了人們在文化思想上的追求和理想。藝術創作和人類的勞動一樣,都不是靠本能行事的,而表現為一種自覺的、有目的的行為。人類對美的認知來自於長期的自我意識覺醒中,從進化中總結有利於自身存在的形式到發現探討自然和意識中的規律,美是從意識的建立當中逐漸確立的,美也由單純的本能轉化為思想的探究。當人們在建造和改變周邊的事物時,總是希望滿足對審美的精神要求,不管這種意識是本能的還是思考的,都是存在於人所創造的一切物態之中。在建築與城市雕塑的形式背後是時代的社會文化和哲學思想在起著主導作用,它反映了整個時代的審美價值和地域民族文化。這種形式是在具體的作品中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藝術風格。

  藝術風格是藝術表現的形式特徵,哲學思想和文化運動在建築與城市雕塑上的直接表現就是它們的風格和形式,風格形式的表現方式是體現在具體的藝術作品上。風格形式是藝術作品在表現特徵上的規律性概括,它具有總結性、特徵性、對應性和相關性。總結性是指藝術作品中的風格形式表現具有歸納性,可以根據所表現的特徵進行歸類識別;特徵性是指每一種風格是具有自身表現方式的,這種方式貫穿於不同的藝術形式中,比如構成主義不僅表現在繪畫中,而且也表現在雕塑和建築等藝術形式中;對應性是指風格形式於藝術作品是對應關係的,每種風格形式都有其相對應的藝術形式表現,而每個藝術作品都有其風格形式;相關性指出了風格形式之間的複雜關聯性,每種風格形式的產生不僅是同社會思想和文化精神相呼應,而且風格形式之間也是相互聯絡的,風格形式之間是一種錯綜複雜的衍生狀態,這種在藝術風格形式上特有的關係,是其背後隱藏著的各種社會思想和文化精神複雜交織的反映。

  追溯歷史,各種各樣的藝術風格形式在人類文明中閃閃發光,創造了寶貴的文化財富,從古希臘古羅馬風格、古埃及藝術、哥特風格、文藝復興、巴洛克再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不論是建築上的萬神廟、聖彼得大教堂或流水別墅,還是雕塑上的《勝利女神》、《青銅時代》或《衣夾》等等,都在藝術歷史上表現出它們獨具的風格形式。

  藝術的風格形式在20世紀呈現一種裂變式的發展,印象派、立體主義、構成主義、達達主義、未來主義、概念藝術、極少主義、風格派、波普藝術、抽象表現主義、裝置藝術、大地藝術、情境主義等等的風格形式相繼的展現出來。建築與城市雕塑的創作深受藝術風格流派的影響,風格形式藉助它們得以表達,它們成為了各種風格形式的表現載體。

  對於現代藝術以前的風格形式認識,建築與城市雕塑體現出來的聯絡特徵比較清晰。而在現代藝術開始後,這種聯絡就變得異常複雜。導致這種複雜聯絡的原因大致有兩方面:首先,是社會物質生產的全面發展,使資訊交流迅速快捷,經濟社會帶來的全球化、一體化,強勢文化快速的吞噬個性特徵等交融性;再者,社會發展的高速導致思想意識與文化呈一種複合多元式的發展,這些思想文化的發展互相借鑑和作用,成長過程迅速而特徵多變,形成的種類多元化。

【建築和城市雕塑的文化性特徵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