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跳槽> 職場跳槽不能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哪些

職場跳槽不能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哪些

職場跳槽不能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哪些

  讀者吳女士:我的孩子在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大公司,至今不到三年,在此期間,我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對工作的厭倦,經常說起要辭職,而且很煩惱。據他說,他的同學有很多也是這樣。請問這是為什麼?該如何解決?

  “有事您言語”專欄記者:很多剛參加工作兩三年的年輕人,都會對本職工作產生一種複雜的心理,包括倦怠、痛苦甚至無奈,原本很看好的工作現在卻變成了“雞肋”,剛畢業時躊躇滿志的心情現在一落千丈。據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諮詢師李寧寧介紹,這就是所謂的職場三年之癢,“癢”的不是現實的狀況,而是自己的心態。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種職場三年之癢不是現實狀況困擾,而是與職場人員對職場的看法改變息息相關。

  三年之癢為何“癢”

  南開大學大學生涯規劃中心的蔣建榮副教授多年致力於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從對就業後大學生人生狀態的跟蹤中分析,產生這種問題的人,大多數是那些想跳槽卻沒有勇氣和信心提出辭職的人,這樣一種“牆頭草”的心理狀態,將自己置於煩惱的境地,以致不能安心投入工作;還有一少部分成為頻繁跳槽一族。她認為,大學生就業後的職場“三年之癢”原因有四點。

  1、沒有找到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可以理解為對工作信心的喪失。很多人在就業時,只是因為應該工作了而進入職場的,不明白自己為何工作,從未對自己作出任何的職業生涯規劃,這種狀態下投身工作,很容易在工作中迷失方向。

  2、對工作成就過高、過早期待,與現實成就形成心理落差。大學生們看到成功的典範時,讓他們對於工作後取得成就的速度有了過高期待,而對自身能力及現實因素估計過少。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人的追求也不斷變化,對生活、事業的要求更是與日俱增。但是由於現代社會強大的`競爭壓力,年輕人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在工作崗位上脫穎而出,這種現狀就同年輕人的心理預期產生一定的落差,稍遇挫折和矛盾,即質疑從事工作的價值。

  3、對工作環境的要求太多,潛意識裡將此作為努力和愉快工作的條件。很多學生對工作單位的人際關係、文化等有一些期待,只接納自己要的,而對自己不喜歡的則無法接受,從而對整個工作價值給予否定。

  4、失去新鮮感,可以理解為長期從事某一工作的倦怠。在工作一段時間後,流程和技術都可以熟練掌握,一方面,從事“高壓”、高創新工作的工作人員,對工作的熱情已慢慢被消耗殆盡,剩下的只是一種堅持,因此會經常質疑要堅持下去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對於從事較穩定工作的工作人員而言,職場似乎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已不能為自己帶來任何新鮮感。

  正確應對調整心態

  “三年之癢”不僅讓很多新入職場的人陷入煩惱和無奈的情緒中,還有一部分人會在一次又一次無意義的跳槽中荒廢自己的人生。但職場中的“癢”並不是無藥可治,對此,蔣建榮副教授和李寧寧諮詢師給予一系列建議。

  1、建立對自己工作價值的信心,正確評估工作的價值,看到個人存在於這份工作及他人的積極意義。如果離職的原因只是“我不喜歡”、“我討厭”,已說明個人處於逃避和消極狀態,把原因歸於環境,這種狀態下跳槽,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2、為自己的個人品牌負責任。如果說個人工作狀態調整的第一步是找到工作價值,第二個層面則是為了個人品牌和口碑負責任,用一步一步地行動,去積累別人對你的良好印象,哪怕已經決定辭職,無論如何,這是一筆可貴的財產。

  3、相信自己一定能學到東西,從各層面和角度去理解社會生活。工作的成果,外在表現為資產和地位,無形的資產,則是一個人學習的能力和成長的速度。成長則是從當下這一刻的負責任開始:無論是否喜歡、是否高興,都要做好本職工作。

  4、發掘工作的樂趣。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真正會工作的人必然會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和價值,也會在業餘生活中發現工作的靈感,並在工作時與人為善,成為朋友。

  5、加強和正視職業生涯規劃,為事業而工作。只有一個人真正為了事業,才不會在工作中計較小的得失,並能很好地去面對每一次挑戰。

【職場跳槽不能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哪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