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語文的課文教材分析及教學反思

語文的課文教材分析及教學反思

語文的課文教材分析及教學反思

  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為專題,單元導語中就點出了本單元的主題:父母的愛,是慈祥的笑容,是親切的話語;是熱情的鼓勵,是嚴格的要求。教材中編排了兩篇精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兩篇略讀課文《慈母情深》、《學會看病》,一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這幾篇課文,從不同的角度來反映父愛、母愛的深沉與寬廣,崇高與無私,讓人感動,引人思考。

  一、精讀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

  1.整體感知 把握基調

  本組教材訓練重點是“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那麼,是不是一上課就得抓住重點段來感悟呢?我想不然,教師上課是得抓住一些重點段落和句子,我們要把握的是那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句子。抓住這樣的段落或句子,實際上就是抓住了全文的一個切入點和感悟點,是為了更好的實現由點到面、由部分到整體的感悟過程。而要尋找到這一合適的感悟點,首先應該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領悟。只有準確地把握了整體,找準了文字的基調,對區域性的理解才會到位。

  2.整體規劃抓住文眼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一篇情感性特別強的文章,文中人物心理變化也很複雜,值得推敲的句段也很多,課堂教學時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們教師對文字得先有個整體規劃。課文結尾“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這是提領全文的關鍵句,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課文主要寫了“了不起的父親”和“了不起的兒子”兩大板塊,這對父子的了不起都是因為他們信守諾言“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是課文的主線,這句話在文中反覆出現了三次。

  課文寫父親的了不起,共寫了三個畫面。第一個畫面是父親悲痛欲絕,但一想起自己對兒子的諾言,又重新挺立;第二個畫面是父親不聽別人的勸阻,堅持挖廢墟中的兒子;第三個畫面是父親長時間孤軍奮戰,面目全非。在這三個畫面中,第三個畫面“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最有感染力、震撼力,最能說明父親的了不起,最能體現父親那飽含血淚的沉甸甸的愛,最能在學生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因此,我們在教學時可以避輕就重,抓住這一片段重點感悟。

  3.細讀文字充分感悟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文字有很大的距離,可以說沒有學生體驗過生離死別的痛苦,他們的理解和我們教師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距。在課堂上,我們不能把我們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而應引導學生透過朗讀、體驗、想象等方法來感悟。透過反覆朗讀這個句子來感悟父親不怕艱難,不放棄的精神固然是最重要的,許多名家大師都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我們可以從網路上,參考用書上去看看他們的一些設計,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但我覺得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光光透過讀來感悟是不夠的,還可以引導學生透過想象來感悟。如引導學生透過想象來填補文字的空白:“當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的時候,他的'手指已經 ,他的肚子已經 ,衣服 ,他的臉上 ,但是,他想到 ,於是他又 。”也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父親在挖掘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事?”值得一提的是,課文中寫到父親最後終於救出了兒子,這是最圓滿的結局,可在當時地震現場,這種可能幾乎是微乎其微。父親可能在挖掘的過程中因引燃煤氣罐而爆炸身亡,也很可能挖到自己兒子的屍體。可以說父親在挖的過程中只有一個信念,“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不管是生還是死,父子都要在一起。透過想象對父親那堅忍不拔、決不放棄、恪守諾言的形象就更加鮮明瞭。

  感悟兒子的了不起也同樣可以透過想象。課後有個“小練筆”:想象一下,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呢?把你想到的寫下來。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當時的阿曼達只有七歲,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不可能不感到恐懼,在廢墟下的漫長時間裡,不可能不哭泣,不可能不感到絕望。他是怎樣戰勝恐懼,戰勝飢餓,重新鼓起勇氣的,又是怎樣把這種力量帶給其他同學的?把自己當成廢墟底下的阿曼達,把埋在廢墟下的這一過程寫下來,然後和同學們交流交流。透過想象,更能感受到偉大的父愛對孩子的重要。

  4.課後拓展,感悟父愛

  推薦閱讀:馬一刀的《鼾聲》、石澗竹的《父愛安全網》、

  葉傾城的《奇蹟的名字叫父親》、劉蒙的《父親的愛》……

  二、略讀課文《慈母情深》

  1.整體感知,明確重點

  《慈母情深》講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可見母親那平凡而偉大的愛。因此,學習過程中,體會慈母情深的同時,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敬愛也是課文學習的重點。

  2.自讀課文,抓住重點句

  本文作者是帶著對母親深深的敬意與無比的熱愛寫這篇課文的。作為略讀課文,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學時可讓學生先讀一讀課文上面的導語,導語中提示了本文的學習重點“閱讀下面的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體會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透過朗讀,學生不難找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①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捱得很近。②背直起來了,我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③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④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裡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⑤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3)朗讀感悟,體會母愛

  自由朗讀上面語句,從這些語句中你看到的是一個怎樣的母親?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悟到的?(貧窮的母親,疲憊的母親,辛勞的母親,通情達理的母親……)特別是“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從這句簡單而又樸素的話中你體會到什麼?不僅是母親的寬慰與欣喜,還包含著母親為了孩子甘願辛勞的無怨無悔,包含著母親對子女未來的憧憬和期望,母親那平凡而偉大的愛躍然紙上。

  (4)拓展閱讀,加深感悟

  閱讀推薦:梁曉聲的《母親》、張玉庭《母愛·風箏·童話》、

  安徒生的《母親的故事》、黃衣青《沒有人喝彩的工作》、

  陳運松的《魚頭》……

  三、口語交際和寫作

  先通過出示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幾個小片段,引出話題,讓學生評說,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可以讓學生辯論,最後形成統一認識。教學中,對三個故事談看法,要廣開言路,暢所欲言。要讓學生開啟思路,充分交流。 “口語交際”的另一個話題,是把自己與父母之間發生的小故事講給同學聽,並談談看法。這是前一個話題的拓展,加強了與生活的聯絡。最後是給爸爸媽媽講三個小故事,請父母談看法,促使父母正確教育孩子。

  在習作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開啟思路,選好寫的內容,這是習作能否做到內容具體、言之有物的關鍵。第二是溝通要真誠,只有真誠,才能做到表達真情實感。把習作讀給爸爸媽媽聽,這個環節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讓孩子加強與父母的溝通,增進了解,融洽關係,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圍,這也是語文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絡,為生活服務的最直接體現。

【語文的課文教材分析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