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創業>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篇1

  [摘要]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肩負著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重任。從獨立學院辦學模式、培養目標、學生特點等方面來分析,對獨立學院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可行的。構建包括校園文化、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踐平臺、保障體系等內容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

  在國家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下,作為創新創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等學校,對最富有想象力、創造力的青年大學生群體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勢在必行。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推動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了突出貢獻,同樣肩負著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重任。積極探索適合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是目前獨立學院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1]。由於獨立學院辦學時間較短,創新創業教育未能引起足夠重視,大多數獨立學院未能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即使有也是蜻蜓點水,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獨立學院可以從辦學模式、培養目標、學生特點等方面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從辦學模式來看,獨立學院大多是普通本科高校與社會力量(大多是企業)聯合辦學,其本身就是創新創業的產物,先天與企業聯絡緊密,具有創辦企業的經驗與優勢,擁有創新創業的氛圍。從培養目標來看,獨立學院明確了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2]。應用型人才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創新創業就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社會活動,兩者具有較高的契合度。從學生特點來看,獨立學院學生的高考分數較低,大多數學生自制力較差,但是家庭條件優越,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實踐動手能力強。應該說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更適合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物件。綜上分析,對獨立學院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可行的,而且對社會發展、學院發展、大學生自身發展、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創新創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縱觀人類歷史的發展,不難發現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只有源源不斷的創新,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當今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是創新創業型人才的競爭。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四項基本功能,而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核心使命,也是獨立學院的核心使命。獨立學院只有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社會所需的高素質創新創業型人才,才能促進社會發展,完成自己的使命。

  (二)創新創業教育是獨立學院自我發展的需要

  獨立學院對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因自身體制、辦學條件的限制,在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處於尷尬地位。相對於公辦院校,獨立學院沒有財政支援,相對於民辦院校,辦學自主權受限,這些都嚴重阻礙了獨立學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我國高等教育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獨立學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困難,唯有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社會聲譽,獲得社會的普遍認可,才能保證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而創新創業教育正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措施,所以獨立學院更應該抓住機遇,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探索適合自身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創新創業教育是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有效途徑

  從本質上看,創新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對大學生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有利於實現大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根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每個人的需求都是從低到高,不斷變化和發展的,而自我實現是每個人需求的最高目標。創新創業是實現自身價值的有效途徑。無論大學生將來走向何種崗位,在工作中都要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只有擁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才能創造性地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達到較好的工作效果,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進而提高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四)創新創業教育是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的客觀需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高等教育已經進入了大眾化發展階段,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加之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和農村剩餘勞動力,使得就業競爭激烈,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不免遇到就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給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帶來隱患。創新創業教育可以有效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改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使大學生從單純的被動的就業者轉向創造就業崗位的創業者。大學生創業不僅能夠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還能成為就業崗位的創造者,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進而緩解社會就業壓力。

  三、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基本架構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構建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關鍵。筆者認為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包括創新創業校園文化、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多元化高素質師資隊伍、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創新創業保障體系等。

  (一)創新創業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特色文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將創新創業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勢在必行,形成以創新創業為榮的輿論導向,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首先,學校要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網際網路等宣傳途徑,加強創新創業相關政策和創新創業典型事例的宣傳報道,使全體師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增強師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形成以創新創業為榮的校園文化氛圍。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以創新創業為目的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舉由創新創業競賽、學科競賽、創新創業講座等,豐富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增長學生的見識,鍛鍊他們的能力。再次,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及校園建設,在校園環境建設、設施建設、制度建設上融入創新理念,讓學生切實融入實實在在的創新創業的氛圍中,切身感受創新創業。最後,從校風、教風、學風上下功夫,努力形成積極向上、崇尚科學、吃苦耐勞、勇於探索、勇於實踐的校園文化精神。

  (二)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它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創新創業教育不是簡單地創辦企業的教育,社會發展需要專業支撐的高質量創新創業,這就需要與專業教育高度融合。只有實現高度融合,才能實現高質量地創新創業。創新創業教育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惠及每位學生,使其具備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切實達到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創新創業教育還應遵循教育的普遍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大學生開展分階段、針對性較強的創新創業教育。綜上,創新創業教育應納入大學生培養方案之中,設為必修課程,與專業教育融合,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分階段有重點地開展,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針對大一學生,開展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的創新創業啟蒙教育。儘早喚醒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掌握認識自我、認識世界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和步驟,自覺地為自己做職業生涯規劃。使大學生理解創新創業的基本概念及內涵,體會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釐清創新創業活動與專業學習之間的關係,瞭解創新創業相關政策等。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為後續創新創業知識學習、能力培養奠定基礎。針對大二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基礎知識教育和創新創業素質教育。創新創業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教育,應該開設與創業有關的企業管理、財務管理、法律與稅收、公共關係、決策評估、社會調查、市場營銷等專業,使學生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讓大學生掌握創新創業所需的個人素質和能力,如溝通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判斷決策能力等。讓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自覺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鍛鍊。

  針對大三學生,結合專業教育開展實用創新創業教育。利用案例教學,結合創業實戰案例,講解創辦企業的方法和步驟以及市場調查、專案選擇、商業評估、風險控制、企業融資、創業計劃書的撰寫等。同時利用創業模擬軟體進行實踐教學,讓學生藉助模擬軟體,全面體驗創業的全過程,切身體會創業過程中涉及的各項事務等,增強大學生創業感性認識。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融合,在專業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理念,有效利用專業實驗室、開放實驗室進行實踐教學,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它們的創新思維。

  針對大四學生,開展就業指導及創業實踐。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是高等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業作為高質量就業更應受到重視和有效指導。在大四學生找工作的關鍵時期,需要大學生了解就業形勢、就業政策,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念,掌握就業資訊的獲取途徑,以及求職技巧、面試技巧、決策方法等。同時,對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進行創業專案評估,對有前途的創業專案進行扶持,配備具有豐富經驗的實踐導師,加強指導和服務工作,有條件地進行“孵化”,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

  (三)多元化高素質雙師型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建設多元化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是實現高素質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創新創業教育不僅需要具有廣闊的理論知識,更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這也就對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對於國外一些國家,我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缺乏成熟的理論體系和培養體系,導致這方面的人才短缺。辦學時間較短的獨立學院更是如此,所以獨立學院更應該加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加大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從政策、資金方面予以保障,在職稱評定、工作量計算、職務晉升等方面予以傾斜,吸引優秀教師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來。一方面注重自有教師隊伍的培養,針對全院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普及教育,使所有教師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理論知識、方法,只有這樣才能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充分融合。在此基礎上,選拔有意願且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充實到創新創業的教師隊伍中來,透過定期培訓、選派優秀教師學習深造,鼓勵他們到優秀企業進行社會實踐、創業實踐,用實踐驗證、豐富理論知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另一方面要廣泛挖掘社會資源,聘請知名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政府官員、優秀校友、學生家長等作為兼職教師。從而打造一支理論知識紮實、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兼結合、多元化高素質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

  (四)多渠道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

  創新創業本身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項活動,也只有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當中,才能更好地檢驗理論、掌握理論、豐富理論。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是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訓練的必備條件。

  一是積極開展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各種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開拓學生的思維,提升他們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管理能力、交際能力等。開展假期社會實踐調查,讓大學生深入社會、瞭解社會,瞭解企業運營模式、行業知識、地區特點和發展趨勢,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積累社會經驗,開闊視野,培養創新思維,提高調查分析、歸納推理、創新創業能力。

  二是有效開展實踐教學。高質量的創新創業教育需要與專業融合,結合專業特點,利用專業實驗室和開放性實驗室,為學生實踐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並安排專業教師負責指導,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專案中來,增強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動手能力,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是開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生產實習機會,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專業發展及運用情況;瞭解工作單位對畢業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綜合素質的要求,進一步鞏固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並且培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解決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企業生產脫節的問題。

  四是開展創新創業大賽。動員學生參加校內外基礎競賽、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如數學建模競賽、高數競賽、英語競賽、C語言設計大賽、電子設計大賽、創新創業設計大賽等。

  五是建立創業園和創業孵化園。對創業設計大賽中的優秀作品,經過專業評估,提供創業場地、資金、裝置等,加強指導和服務,進行創業孵化。

  (五)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建設

  任何一項工作的落實必然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保駕護航,才能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也是一樣,需要政策保障、評價體系、資金保障等支援。一是組織保障。學院應該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成立以主管院領導為組長的創新創業領導機構,成立創新創業指導中心,負責政策宣傳、政策制定、教師培養、課程安排等。二是資金保障。大學生創業初期最缺乏的就是資金,應該建立校友捐贈、企業投資、學院投資、創業貸款等多渠道籌資措施,徹底解決大學生缺少資金的後顧之憂。三是評價體系。構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評價體系,客觀有效評價教育效果是改進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組建由學生代表、校內外專家、知名企業家、學校督導組成的評價小組,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業計劃等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同時有效利用評價結果,積極反饋給學院領導、教師,指出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四、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構建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既關係到學生個人成長成才,又關係到獨立學院的長遠發展。因此,獨立學院應該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不斷探索和完善適合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社會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為國家源源不斷地輸送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李志義.創新創業教育之我見[J].中國大學教學,20xx(4):5-7.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獨立學院教育工作合格評估指標體系(徵求意見稿)[Z].20xx.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篇2

  摘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著很大的不足與空缺。由於教育思維正規化的僵化與滯後,一些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缺乏想象力,難以突破思維定式,維持著現有的淺顯化、盲目式、非實踐性的教育狀態而無法前進。本文首先分析國內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梳理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並就如何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探討;其次闡述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從核心內涵、目標、體系、策略和模式等方面進行重點分析;最後針對創業教育現狀提出相關發展意見。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創業教育;教育模式

  在新時期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要對當前國內的創業教育進行反思,面對全球化下新的科技以及經濟模式的衝擊,必須及時對現有教育思維進行反思,以更好地開展工作。大學生創業作為經濟發展中的新銳力量,做好大學生創新教育,為其就業提供有效建議和方案,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素養和能力,激發其社會潛能,為社會創造價值,進而實現自身價值。

  一、國內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大學生創業教育主要從課程設定、人才培養以及教育評價等方面來開展相關研究。在課程設定方面:Noll認為創業課程應該包括商業計劃書,以及企業家職能教育、客觀評價、創新想法、創業實踐、政策環境;庫里斯基則認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應該從利用資源、機會發現、組織運營方面設定;英國德比大學David教授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應以團隊合作為出發點,創業機會為中心,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在教學模式方面:日本高校率先採用“工業試驗室”和“官產學一體化”的教育模式,透過各種開創性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評價方面:麥克馬倫直接採用課程結果對比來驗證效果;McMullanLong提出基於經濟、社會的影響力來衡量創新創業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儘管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得天獨厚的成功,但是仍有學者看到問題:辛格和麻吉擔心越來越多創新人才得到社會認可,這必然導致對創新教育教學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更多優質教師隊伍來勝任該職位。除此之外,創業教育相關教材質量參差不齊,面臨版權、質量等諸多問題。

  2.國內研究現狀

  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勢頭一片大好,伴隨著新興產業,創業浪潮的興起,創新創業教育依然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焦點。我國創業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基礎上,開展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創業人才培養計劃,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等研究。在教育方法方面:劉洋提出構建創業教育體系,最佳化教育資源並同步改革教學評估等觀點。同時,在普通教學中可以灌輸創業思想,內容上對創新教育進行拓展。在培養模式方面:李秀娟提出基於課內教學結合課外實踐,組織更多創新活動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王亞偉從人才培養目標和需求出發,構建基於工科學生的創業培養方案。在教育體系方面:李世佼提出了多平臺多模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國內外對於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從多個方向開展了研究,但是大都是從理論研究角度著手,沒有切實結合實際進行分析,同時沒有考慮到新全球化下經濟文化變革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帶來的挑戰,並且已有的相關研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思維反思不夠深刻,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任務不能進行全面指導。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內容

  1.創業教育內涵研究

  創業教育的內涵就是從全方位打造培養創業者,培養大學生艱苦奮鬥、實幹精神、承擔風險的能力,以及樂觀的態度,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及創業本領,使大學生能適應創業的艱苦環境。創業包括“廣義”和“狹義”兩個範疇,廣義創業是成就一番事業,狹義創業是建立公司。創業教育培養創業者的創業精神、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畢業能夠有自己的想法,並透過自主創業實現人生價值和目標。創業教育是一種提高學生創業素質的實踐教學。學生透過參與其中更多掌握創業基本技能,能夠激發創業潛能,其核心本質是創新教育,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創業教育目標研究

  目標作為創業教育實踐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學校可以基於目標制定系列創業教育內容和相關評價指標。學者從諸多方面對創業教育的目標進行深入研究:創業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應付複雜環境從容的樂觀態度,樹立正確的創業觀,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目標是以培養創新人才為根本,創業能力,創新精神為目標;創新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大學生的全面的綜合素質,以適應創業的複雜的社會環境,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大學生學習和積累社會經驗的能力,獨特的意識,敢於為天下先的敢闖敢幹的精神;創業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立業思維、創業品質,使學生掌握創業途徑和方法,在未來職位上更能夠積極主動。可見,目前創業教育的目的不盡相同,未來創業教育的目標仍需要深度探討和最佳化。

  3.創業教育的體系研究

  創新教育體系是整個創業規劃過程中各種教學元素的有機組合。有學者提出:以課程體系為中心,協同創業實踐、創業知識和創業意識,共同構建整個創業教育體系,還應包括實踐體系、組織體系、資金等體系。有學者提出以政府提供保障,以創業教育為主體,共同構建校企合作的創業教育體系;有學者提出構建省級扶持的校企的創業教育平臺,在平臺中增加課程、體驗、實踐等教育板塊,在教學內容上擴充套件創業業務領域知識,從全方位打造創業教育模式升級;有學者提出構建多資源合作的創業教育體系,政府牽頭,社會導向,學校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由此可見,研究者們教育體系各有己見,不盡相同,仍需要同化統一的教育體系。

  4.創業教育內容研究

  創業教育內容作為大學生最早接觸的創業知識,對大學生未來的職業及創業生涯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內容設定方面,有學者認為可以從信念、勞動、創新、挫折等方面合理設定內容;有學者以創業意識為培養重點,主要包括合作意識、自主創業意識、艱苦奮鬥意識和創新的創業意識;有學者認為從創業知識結構、心理品質與能力、意識方面進行教學內容設定,作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最有效的創業知識傳遞載體,創業意識是透過各類學科的綜合作用的結果,領導、組織、管理、協作等能力共同組成創業者的綜合素質;有學者認為可以從體驗、知識、創業能力、創業意識方面設計創業教育內容。

  5.創業教育模式研究

  目前高校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大體上可以分為:課堂——實踐——管理的“三位一體”模式,即課堂保證理論基礎,以實踐為導向,管理服務為保障,強化創業技能,全面服務大學生創業之路;孵化模式,該模式針對大學生不同階段的知識和能力,設定配套的培養方案,透過階段性調整,最終走向創業;多層次——多平臺模式,普及和提升等多層創業教育相結合,同時藉助多課堂聯動教學平臺和多元實踐平臺培養大學創業能力。

  6.創業教育的策略研究

  大學創業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必然所趨,創業教育也是促成大學生創業落地的重要途徑,如何落實創業教育是關鍵所在。有學者認為,創業教育要符合國家政策,同時要與社會現實需求相結合,不能偏離現實好高騖遠;有學者認為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開設實踐創新活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共建創業的良好氛圍;有學者認為加強校企的有機結合,深化教育內容和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同時開展創業指導,加強師資力量,加速創新成果落地;有學者認為創業教育應與社會發展高度同步,瞭解當前國際大環境及國家政策,完善相應創業課程,提供更多有利於創業的便利條件和政策,提供更多的實訓和孵化器。

  三、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反思

  本文闡述的對“新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思維的反思性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1.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社會創業孵化的地位及其影響作用的新探索。透過實際開展調查調研,分析創新創業教育在社會的地位,以及創新創業教育是否對社會發展起到推進作用,仍需要對大學教育進行新探索。2.創新創業教育普及化與專業化關係處理重新探究與定位。專業教育是學生畢業的基本考核要求,學生能夠探索創業和專業教育之間的承輔關係,利用創業思維,最大化專業價值。因此,探討創新創業教育普及化、教師隊伍與課程體系的專業化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重要性。3.創新創業教育者水平與結構問題反思與解決路徑分析。剖析現有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師資隊伍結構,反思教育者水平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途徑。4.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社會現狀及未來出路。透過調研分析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現狀,闡述目前存在嚴重的問題,並就調查分析結果,結合現有的創業教育體系,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性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建議和可行方案。

  參考文獻:

  [1]李長熙,張偉偉,李健楠.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構建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

  [2]王麗娟,呂際雲.學習借鑑熊彼特創新創業思想的中國路徑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xx

  [3]李洪雄.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xx

  [4]王雪雙.構建政府引導的全社會層面的國家創新體系——英國《創新國家白皮書》解析[J].中國高校科技,20xx

  [5]周小丁.德國高校與企業協同創新模式及其借鑑[J].德國研究,20xx

  [6]豐子義.全球性與現代性[J].哲學研究,20xx

  [7]任平.新全球化時代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挑戰和應答[J].江蘇社會科學,20xx

  [8]李德順.全球化中的價值衝突與我們的戰略[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xx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篇3

  【摘要】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醫科院校大學生科學研究訓練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主要方向。檢驗專業以操作技術學習為核心,科研力量相對薄弱。透過以作者指導檢驗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經歷為出發點,從學院、指導教師和學生三方面探討如何有效地組織與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關鍵詞】醫學檢驗;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教育改革;實踐

  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是教育管理部門、教育部門及大學生共同關注的核心問題。根據教育部“十二五”期間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號召,透過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實施,促使高校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1]。其本質就是希望在校大學生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進實驗室、走進社會,提早接受實踐教育,在實踐中創新,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醫學是一門實踐學科,而檢驗更是一個注重技術訓練的專業。在人類社會發展程序中,技術的革新總是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醫學檢驗領域,新型檢驗專案的開展及新型檢驗技術的應用為人類的健康衛生事業帶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者總結指導檢驗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的經驗與不足,從學院、指導教師和學生三方面探討如何有效地組織與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1學院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的管理

  學院是學校、教師和大學生之間進行有效聯絡的中間者,學院既下達學校的各項政策給學生和老師,也協調各方面之間的關係,既能調動師生參與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的積極性,也能實時督促師生協作完成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1.1學院建立檢驗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小組

  由學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長擔任組長,由分管學生工作的學管辦主任擔任副組長,專門負責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宣傳、申報和管理工作。

  1.2落實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預備專案

  每年在大一新生剛入學時,宣傳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鼓勵在大一下學期積極申報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預備專案。

  1.3鼓勵學校中青年教師和醫院檢驗科技術骨幹擔任指導教師

  青年教師有創新潛力,富於開拓性和創造力,與學生之間容易溝通,是激發大學生開展創新活動的重要因素[2]。青年教師剛剛從學生階段走過,更能理解學生的想法和需求,更容易與學生溝通。目前,高校新進教師多為博士,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較強,而醫院檢驗科技術骨幹臨床經驗豐富,工作中更容易發現現有技術的不足和能滿足臨床需要的新技術或者新專案,兩者互相補充。

  1.4鼓勵學生自主選題或指導教師選題兩種方式,做好立項申報工作

  學院應及時宣傳瞭解學生動態,對自選課題有想法的學生,予以鼓勵,並組織向工作組彙報,對此類學生給予評價和指導,幫助學生對課題形成成熟的思路。對於指導教師的選題,專案負責人仍為在校大學生,鼓勵學生參與文獻調研、實驗實施和論文撰寫等,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究思維和能力。

  1.5監督和管理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

  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工作組加強對立項專案的中期檢查和年度考核。由專案負責人對專案實施情況進行彙報,重點介紹專案實施所取得的進展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學院既對專案的實施起到監督作用,也能舉全院之力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充分發揮學院在促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推動作用。

  1.6提供專案實施所需要的條件

  學院的實驗室、教學樓和會議室等場地,應對參加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的大學生免費開放,提供相應的實驗裝置和技術支援。

  2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對大學生的要求

  大學生是國家人才的重要來源,提高大學生的能力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將傳統的教學模式發展為以問題和課題為核心的創新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全面提升學生創新能力[3]。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鼓勵大一下學期的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醫學院校課程設定較多,課餘時間不夠充裕,因此,學生完成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主要依靠寒暑假時間。對於自然科學類專案來說,往往一個專案涉及的實驗比較多,出成果時間較慢。醫學檢驗是四年制的專業,三年理論學習加一年臨床實習,在校學習時間為前3年,從大一下學期申報開始,共有2個暑假和寒假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時間充裕,可以充分參與專案的每一環節。筆者作為指導老師所帶的20xx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負責人及成員為20xx級檢驗專業本科生,在20xx年暑假和寒假完成部分實驗後,20xx年暑假即進入臨床實習,後續實驗及論文撰寫均難以主動參與,按時完成。

  2.2要求學生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大學生主觀意識的驅動,是創新創業訓練獲取成果的主要條件[4]。與學生一貫的課堂學習不同,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要求學生自學課本外專業內的研究進展、實驗操作、論文撰寫和成果交流等方面的知識,更多地強調自主學習、培養和發掘自己的創新思想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個人特長,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這就需要學生在達到學校要求的課業成績以外,對課本外知識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推動專案的實施。醫學檢驗專業相對臨床醫學等其他專業來說,課程較為輕鬆,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

  2.3不僅培養團隊成員的創新能力,而且鍛鍊團隊負責人的團隊管理能力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專案,不僅僅是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更是對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從團隊的計劃和組織,任務分配到專案時間的管理,都對專案負責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2.4提早接觸實踐技能,增強專業素質

  專業素質不僅體現在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方面,更重要的是遇到專業相關的實際困難時的心理素質。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大學生,很多以前從未接觸過此類專案,缺乏對專案的近遠期規劃和安排,對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容易產生退縮和放棄的想法,大學生應學會適時與學院及指導教師溝通交流,學會尋找多方資源解決問題。

  3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對指導教師的要求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學校應把鼓勵有科研專案和工作經驗的教師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作為青年教師的教學內容之一。指導教師不僅要設計出適合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的專案,更要有較強的責任心來精心指導學生[5]。

  3.1指導教師應將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作為教學任務完成

  指導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向大學生提供參與教學、科研及社會專案的機會,並監督和管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將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完成,在傳授理論知識以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2指導教師應適時督促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推進

  無論是學生自主選題,還是指導教師選題的專案,大學生作為專案負責人在專案實施中發揮積極主動作用,而指導教師主要負責點撥思路,答疑解惑,幫助學生解決專案進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防止學生在面對困難時,無所適從,產生消極倦怠的心理,使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夭折。作者在指導20xx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時,在專案啟動階段,即安排所有同學學習文獻,對專案意義和內容進行討論,使大家明白專案的具體流程並知道如何實施。在專案進行過程中,及時對操作技術給予指導,對於實驗中的困難,鼓勵同學向其他領域師生請教,使專案得以順利進行。

  3.3指導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臨床、科研工作中注意挖掘適合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專案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面向在校大學生,與普通的教學科研專案不同,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要求時間不能拖延過長,專案不能太複雜深奧,大學生接觸專業時間不長,對專業認識不夠,這就要求指導教師應在平時的教學、臨床、科研工作中注意啟發學生,挖掘適合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專案。

  4結語

  創新型人才是國家發展進步的寶貴資源,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儘管在目前的醫學教育改革中,教育教學和考核評價方法的改革不斷深入,圍繞提高大學生崗位勝任力和職業素養開展課程設計、教育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方法改革仍需加強[6]。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的實施,適應了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體現了教育部在人才培養上的重要舉措[7]。醫學檢驗專業的快速發展同樣離不開創新型檢驗人才的培養,新型檢驗專案的開展,新型檢驗技術的應用,將給人類的衛生健康事業帶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EB/OL].(20xx-2-22)[20xx-12-20].

  [2]李立明,何桂英,劉子建,等.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與創新型人才培養[J].高等理科教育,20xx(3):84-86.

  [3]李潔.多措並舉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J].教育與職業,20xx(15):104-105.

  [4]錢小明,榮華偉,錢靜珠.基於導師制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xx,31(7):21-24.

  [5]錢小明.高校實驗室開放管理機制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xx,30(11):40-42.

  [6]張勤,李立明.國外醫學教育課程設定及改革趨勢的比較[J].基礎醫學與臨床,20xx,35(9):1281-1284.

  [7]劉長宏,李曉輝,李剛,等.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xx,33(5):163-166.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篇4

  摘要:隨著國家的不斷髮展,對於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了,所以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就成為了我國教育的一個關鍵工作。本文將我國工商管理類學生作為研究的主要目標,透過對其進行詳細分析來了解影響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諸多因素,並且根據這些因素提出提高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相關策略,最終使得這些策略可以培養出有利於我國迅速發展的創新創業型人才。

  關鍵詞:工商管理;創新創業;策略

  一、前言

  學校有著培養並且向社會輸送有用人才的責任,而現如今我國對於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最大,但是我國現如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還顯得略有不足,所以提高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就成為了現今急需處理的事情。所以本文將提高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作為研究方向,透過對影響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諸多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根據這些影響因素提出一系列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應對策略,最終為我國培養更多的創新創業型學生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意義

  (一)有利於減輕就業壓力

  現如今隨著我國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學校畢業生數量已經大於相關就業崗位的數量了,尤其是工商管理類學生的數量遠遠大於專業對口的職位了。而一部分學生進行創新創業不僅可以解決自身的工作問題,如果創業成功還可以解決其他人的就業問題。所以說提高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可以提高我國大學生創業數量,從而可以對現如今畢業生數量大於就業崗位的現象予以緩解,這將會對我國進一步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於教育理念的最佳化

  我國以往的教育理念是培養理論型人才為主,很多學校都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授,這一點在工商管理類的大學生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現如今很多工商管理類學校都只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授,卻輕視了對於實際運用的教授,例如不少學校對於工商管理類學生只會教授一些管理學的相關知識,而不會教學生如何在實際企業或者機構之中靈活開展管理工作。這就使得大學生們思維變得僵化,對於創新創業的意識更加薄弱。而提高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將會有利於對於我國傳統教育理念的改變。

  (三)有利於提高學生自身能力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我國高校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自身能力。這是由於想要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就必須要捨棄以往模式化的教學方式,這樣一來就會使得學生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更加的靈活,而且創新創業課程也會有效的激發大學生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等等,這對於提高學生自身能力有著顯而易見的作用。

  三、影響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提高的相關因素

  (一)大學生自身因素

  工商管理類的大學生雖然開設了不少經濟類或者管理類的課程,但是由於一些外在環境的影響,這些學生並沒有真正瞭解到創新創業的實際意義。透過對於多家高校的工商管理類學生進行調查之後發現,很多學生自身素質欠缺,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兩點。第一點就是不少大學生在學校之中就是出於混日子的狀態,他們往往只是去上課而不去聽課程內容,這樣一來就會使得他們對於知識的探索與創新創業的追求越來越淡。第二點就是不少學生由於社會就業的壓力日漸增強,而工商管理類學生想要找到一份適合自己且專業對口的工作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他們就更加關注學歷提升以及證書考取這方面,至於創新創業這方面由於風險過高往往不在他們考慮範圍之中。

  (二)課程設定不合理

  透過相關調查之後可以發現我國現如今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類專業在課程設定上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分為三點。第一點就是很多學校的教材由於更新問題都顯得太陳舊了,書本之中的一些案例以及理論知識等等都已經無法運用進行現今企業之中。第二點就是課程內容過於狹隘,很多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依舊還只在學習一些理論知識,但是現實情況表示現如今僅僅只學習理論知識是沒有用的。第三點就是部分擁有課外實踐的學校對於課外實踐也不太重視,往往都只是流於表面的形式主義。正是這三點對於學生的創新創業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因為學生無法做到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能力進行創新創業。

  (三)教師隊伍因素

  想要提高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合適的老師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現如今很多學校的老師缺乏對於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這是由於這些老師自身不具備這些要素,他們往往上課的時候只會捧著課本進行講課,對於相關知識的拓展延伸以及創新缺乏研究。而且部分學校負責實踐教學的老師也只會根據教案講解,而無法結合自身來教授學生,這樣一來就更加無法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了。

  四、提高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上文之中曾經提過,我國很多工商管理類大學生由於自身因素對提高他們的創新創業素質造成了影響。所以想要提高他們創新創業的素質就必須先讓他們對創新創業感興趣並且深入瞭解,這就需要學校時常根據工商管理類大學生的特殊性而進行講座、授課、實踐等多種形式來進行。因為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產生興趣才是提高創新創業素質的重中之重,畢竟如果學生自身抵制,那麼其他因素改革的再好都是無用之功。

  (二)培養創新型教師隊伍

  想要提高工商管理類大學的創新創業素質就必然需要培養出一支創新型教師隊伍,因為只有這些教師瞭解如何創新創業才可以結合專業知識教授給學生。尤其是以往工商管理類專業都是枯燥的理論知識,這對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身就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而這些創新型教師就不會再僅僅進行理論教授,他們會結合現如今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等進行授課,這對於激發和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三)對於現今課程進行改革

  根據相關調查對比已經非常清楚的發現現如今的很多課程已經不適合用來提高工商管理類大學的創新創業素質了。首先需要學校對於學生的書本定期進行更新,尤其是工商管理類專業,往往很多新理論、新案例都具有時效性,一旦過了時效效果就不太強了。其次就是要合理安排實踐課程,因為只有透過實踐才可以讓大學生更清楚的瞭解到該專業現如今的發展情況,而且這些實踐課程也可以對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進行有效的激發和提高。

  五、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對於提高我國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進行研究,並且提出一系列的應對策略來幫助高校進行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提高。經過研究分析,本文針對學生自身、教師隊伍以及課程這三點提出了應對策略,這三點也是現今很多學校存在的共性問題。最後希望本文內容不僅可以幫助我國學校進行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提高,也能夠為今後同類課題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孫樹旺.經濟管理類大學生創業意識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70-71.

  [2]郝丹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包頭醫學院學報,20xx:128-130.

  作者簡介 :姚樹社(1987.08.23)畢業學校:山東大學 籍貫:山東省菏澤市;工作單位:山東協和學院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篇5

  摘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關於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討論成為高等教育界關注的熱點。李總理強調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其核心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問題,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不僅是國家對高校的根本要求,也是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更是學校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但是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淡薄、興趣不高、態度不積極,本文就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轉型高校;大學生;問題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創業意識薄弱、態度不積極、參與率低

  創新創業意識是人類主動創新的思維和進行創業的動機。創新意識推動創新行為和活動。透過對陝西省轉型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抽樣調研資料顯示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知識的只有18。04%,對於藍橋杯、飛思卡爾、挑戰杯、大創等創新創業活動有興趣的只有7。30%。有14。45%同學在大學期間參加過創新創業或科研活動並有所收穫。有81。56%的學生認為自己畢業不開公司,創業教育對自己無關緊要。對4所大學創業情況收集整理發現,學生參加創業活動的較少,有自己創業打算的只有3。13%,已經畢業的學生中只有1。05%的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在校學生創業帶動就業的有1。76%。可見,轉型高校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薄弱,對創新、創業活動積極性不高,自主創業人少。

  (二)創新創業教育缺乏專業教育指導

  高校教育工作者對創新創業的認識大都僅僅停留在“第二課堂”的認識上,有一些高校工作者認為,只要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等就是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另一方面高校教師都擔著教學、科研等任務,工作量大,無法全力指導學生創新創業,進一步導致高校出現了以專業教育為核心的“第一課堂”與以科技創業活動及競賽為核心的“第二課堂”之分,二者之間缺乏有機結合。

  (三)“注入式”教學制約了大學生“雙創”能力

  大學在課程設定上重視理論而忽視實踐,實踐課設定並不合理。創新創業教育都是選修課、課外活動、講座、創新創業大賽或是創業政策指導等形式的業餘教育活動,大部分都停留在理論教學層面,高校的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缺乏融合。教學活動通常採取灌輸式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利於學生透徹深刻地掌握知識,忽視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大學生自身的內在作用。

  (四)創新創業活動尚未建立有效管理制度

  雖然近年由教育部和各個專業學會牽頭髮起的包括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以及各類科技和專業競賽比較多,也有很多的學生和教師積極參入其中,但是這些競賽的刺激往往具有階段性,在競賽結束後學生獲得了榮譽,老師得到了肯定,這些研究往往也就終止了,研究的深入性難以為繼,短期效益明顯,但學生的教師的創新創業意識難以持久,創新創業教育更是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指導教師和輔導員的認可度需落實,高校教師承擔教學及科研任務缺乏時間指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另一方面,學校及二級學院激勵機制和考評體系不夠完善,沒有完全調動教師積極性。

  (五)創業政策宣傳和落實力度不夠

  透過調查我們發現,42。34%的創業學生不瞭解創業的相關政策,不知道從何種方式和渠道瞭解政策;25。73%的創業學生對政府鼓勵、支援學生創業相關政策,掌握程度較低;31。3%的創業大學生表示沒有感受到政府的優惠政策,感覺政府的優惠措施很遙遠。由此可見為了鼓勵更多的學生們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在推動、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等相關方面陸續出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相應檔案,但是宣傳範圍還不夠廣泛,落實和宣傳力度並不到位,普及面不夠廣,使得絕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對此政策的認同度低,受惠人數少。

  二、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是國家精心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建設的重要戰略資源,是潛在創業能力最強的群體,加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需要高校、社會、政府、大學生本人以及家庭的多方面努力。社會要積極創造環境條件高校啊喲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和教育,保障創新創業教育收到良好效果,使學生真正成為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研究—以吉林省為例[D]。東北師範大學。

  [2]盧寶臣。創新創業教育視閾下的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

  [3]魏旭。山東省高校在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探究[D]。山東建築大學。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篇6

  一、高等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創業創新的制約因素分析

  目前,高等教育的作用和影響遠遠低於預期,嚴重滯後於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高階技工嚴重短缺,缺口竟然達到數十萬人。具體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制約因素:

  1.高等院校教育辦學定位及教學措施不盡合理

  一是,高校辦學定位與社會需求相脫節,喪失了自身應有的優勢和特色。二是,創業創新服務指導工作做得不夠,大學畢業生創業創新服務體系不夠完善。三是,師資隊伍和實踐實訓條件也不適應高等教育的需要。四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不充分,存在因循守舊、偏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不足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技能培養,使得大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社會認同度嚴重下降[3]。

  2.辦學條件不能滿足技能型人才培養需求

  發展高等教育,需要高水平儀器裝置和科研教學平臺。很多地方政府對高等教育投資不夠重視,往往存在追求政績和立竿見影心理。不少高等院校由於缺乏人財物的大量投入,被迫在“貧血”的狀態下勉強執行,導致高等教育質量與社會人才需求存在巨大反差。當前,面對急劇增多的生源,在現實有限的辦學資源基礎上,高等院校質量水平下降將是不爭的事實[4]。

  3.高等院校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相對錯位

  許多高等院校在專業設定上沒能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使學校喪失生機與活力。有些高等院校不顧自身辦學基礎情況開辦新專業,造成人財物的嚴重浪費、辦學特色不太明顯、專業設定與市場需求錯位等。大學生在學校所學很難直接轉化為社會實踐技能。許多高校在學生的培養模式上,尤其缺乏對大學生情感與態度方面的培養,忽視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過於注重其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忽略了興趣愛好的激發和個性能力的培養,使得大學畢業生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4.高等教育及大學生創業創新的社會制約因素

  一是,針對高等教育畢業生的政策性規定過於僵化,高等教育畢業生的創業創新機制和政策有待改革完善。二是,社會上還存在著對高等教育的誤區與偏見,生源質量得不到保障。三是,用人單位抬高門檻,導致高等教育畢業生相對過剩。四是,高等教育的法律保障機制不夠完善,高等教育立法不夠完備系統,高等教育法律規範不成體系;高等教育法律規範貫徹執行力度不夠強,往往是因為沒有規定嚴格法律責任並加以落實[5]。

  二、產生高等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創業創新困境的原因分析

  目前,導致中國社會普遍存在著“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遲滯、大學生創業創新乏力”的因素很多,而且不同的行政隸屬、不同的省市地區、不同的高校可能情況不一。

  1.高等教育培養模式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

  有些高等院校的辦學特色不明顯,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導致適應社會需求能力差,社會急需的人才培養不出來或數量極少,而社會飽和的人才又供大於求[6]。

  2.很多高等院校的辦學基礎條件均不能適應

  現代職業技能培訓要求相當數量的新建高等院校存在發展資金匱乏、沒有生均經費、專業課程建設經費緊缺等問題,只得依靠學生繳納的學費勉強維持正常執行,直接並嚴重影響了高等人才的培養質量。

  3.當今大學生創業創新的心理定位不太合理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體系不盡科學,大學畢業生存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擇業心態,導致當前創業創新市場同時存在“有業不就”與“無業可就”兩種情形。

  4.大學畢業生創業創新的通道不夠順暢

  多數大學畢業生不願意到基層去鍛鍊、到農村去工作。高校畢業生由於受到戶籍壁壘等因素的制約,導致其在非戶籍所在的省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無法實現“無障礙創業創新”。政府調控及鼓勵措施不到位、政府部門編制限制及用人制度等問題、城鄉工資收入水平及保險福利等存在較大差距也是重要原因。與此同時,高等院校畢業生支援西部建設的願望遠遠得不到滿足。

  三、推進高等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創業創新的路徑分析

  由前述可知,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與推進大學生創業創新是融合互動、相互促進的關係,在路徑選擇上也必須綜合考量兩者因素,不可不顧中國高等教育實際和基本國情,科學合理地協同推進前者改革與後者創業創新。

  1.建構高等教育與大學生創業創新“二維四面”的框架體系

  當前,“創業創新難”與“技工荒”並存的悖論,凸顯出高等教育並未培養出適合工業現代化發展所需求的人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高等教育體系建設一個科學的升級框架至關重要。高等教育政策設計站位要高、定位要準,不應侷限於體系層次、型別結構,沿用結構分析模式,忽視質量、公平和效率,否則必將不適應時代新需求。只有從結構和功能調整出發,貫徹“普及、優質、公平和高效”的教育理念,全面升級高等教育水平、質量、公平和效率等“四位一體”的戰略,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學生創業創新才能成功實現。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教育培訓質量不斷升級。提高實踐技能的教學質量,是本次升級最緊迫、最關鍵的環節。同時,要繼續加強師資隊伍、裝置設施、課程體系等基礎能力方面的更新升級,建立校企共同培養技能型人才、質量監督與保障的國家制度。(2)高等教育公平得到進一步保障[7]。高等教育將在院校之間、城鄉之間、專業與課堂之間得到進一步平衡,同時切實縮小技術型、技能型人才與管理型、學術型人才的待遇差距。(3)高等教育不斷向現代化升級。高等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實現高效運轉,必須理順高等院校“雜燴結構”,建立現代職業學校制度,進一步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提高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4)建設人人有技能的社會。高等教育的普及範圍應全面覆蓋全體勞動者。高等教育形式是多樣化的,包括學歷教育、職業培訓等。高等教育的層次、型別應更加完備,使現代學徒制得到應有發展。

  2.建立系統推進高等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創業創新的宏觀架

  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好壞,可以促進或制約經濟的發展,因此要從國家戰略層面加以整體規劃和系統推進。(1)逐步完善保障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學生創業創新的相關政策法規[8]。加快完善高等教育法律體系,明確各級政府對高等教育的經費保障,強化高等教育經費立法,保證高等教育的資金投入,形成有力的監督機制,保障法律法規的實施[9]。(2)各級地方政府應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對高等教育人財物的投入,做到省裡投一部分,地方政府投一部分[10];做好高等院校與相關單位協調交流與合作工作,實現校企共建、資源共享;對高等教育實施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高質量的師資。(3)大力改革高等院校教育培養及創業創新模式,抓好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加強對大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要注重培養技能成長的引領能力、持續發展的能力、較強的轉崗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11]。(4)切實提升實踐課教師技能水平和應用性科研工作。高等院校必須加強應用性技術研究,向社會企業提供科研成果,方能顯現學校的價值,才能更好地培養應用型人才。

  3.全面促進高等院校與社會企業等組織機構的對接、互動與共贏

  (1)立足全國社會經濟發展變化規律和當地發展態勢及其對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變化,把擴大高校畢業生創業創新作為當地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基本目標之一。建立健全行業企業參與高等院校辦學的長效機制,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平臺建設,增強高等教育畢業生的動手能力。(2)建立健全社會公共創業創新指導和服務體系,把解決高等教育畢業生創業創新問題納入各縣、市促進創業創新工作協調機制之中,完善高等院校創業創新指導與服務體系,為高等教育畢業生提供創業創新創業支援計劃。加大推行創業創新准入制度的力度,加強創業創新保障政策執法監察,逐步統一勞動力市場。(3)建立健全科學的技能型人才評價機制,制定提升高技能型人才社會地位和待遇的政策措施,完善高技能人才的社會保障制度,鼓勵和引導全社會建立健全正向激勵機制。提高高等教育畢業生的自我創業創新能力,培養高等教育畢業生的創業技能和主動精神,提倡鼓勵高等院校積極開展創業教育,並將此作為爭創國家示範性高等院校建設的評價指標。

  4.促進高等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創業創新的良性互動

  (1)要把握好高等教育變革的正確方向。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高等院校應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人們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領導者和管理者重視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12]。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大力加強高等教育內涵建設,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快和推進教學改革實驗,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建立高等教育學生綜合發展的平臺。(2)高等教育服務於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高等院校應著眼於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調整專業設定和人才培養目標,高等教育畢業生應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為政府的產業升級工程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援。高等院校應該全面改革創新不適合現代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借鑑國外先進經驗,加大學生實驗實訓的力度,增強教育教學效果。高等院校透過“前廠後店”等新模式深化產學合作,提高高等教育的專業化水平,促進高等教育資源最佳化配置,構築校企雙贏機制,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層次、立體化產學合作的夥伴關係,使得高等院校能成功、高效的運營。(3)根據高等教育培養目標要求,高等院校應開發大學生職業能力培育模組,完善學生相關能力培養體系。資訊社會虛擬經濟市場的繁榮給高等教育者帶來了不少挑戰,必須要培養學生對社會變動的應變能力和創造性,必須有效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使其更適合資訊時代的要求等[13]。(4)切實抓好大學生自身“軟實力”的再培育。一是,良好的體制和環境是實現畢業生創業創新的前提和條件,要重視對畢業生創業創新政策的落實力度;二是,加大教育調控力度,規範高等教育辦學;三是,加快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構建以創業創新為導向、以市場為需求的辦學機制[14]。(5)推進高等教育改革與大學生創業創新保障機制。從宏觀層面分析,作為政府監督的重要舉措,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因而必須建立各級教學質量監控和評估體系。高等院校應逐步打造靈活開放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相應的高等教育的體制和機制,注重研究和解決畢業生創業創新工作中的新問題。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篇7

  [摘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大學生數量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現代社會,就業成為當前大學生面臨的重要難題。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同時也為了促進社會的良性發展,很多獨立學院都相繼開設了創業教育。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獨立學院的創業教育還存在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導致獨立學院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經常遭遇失敗。為了改善這一現象,獨立學院必須要對此加以重視,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改革,為大學生的成功創業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踐

  當前的時代是一個創新創業的時代,幫助大學生創業,一方面可以緩解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促進社會的良性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大學生進行創業的理論依據,老師和學生要共同重視,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強化改革和實踐。透過對當前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就相關的改革策略展開論述。

  一、當前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一)缺少良好的校園創業文化

  良好的校園文化是教育活動的催化劑,濃郁的校園創業文化可以給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但是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獨立學院的管理層對這方面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對大學生創業活動的支援力度不足,沒有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創新創業氛圍。很少利用網頁新聞、校報、學校廣播等將國家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進行宣傳,也沒有給學生宣傳成功創業的案例,導致在校大學生對創業缺少一個明確的認識,有些人甚至認為創業是一個非常複雜、十分艱難的任務,甚至對創業想也不敢想。除此之外,學校對學生的創業活動給予的幫扶極少,而且管制非常多,導致學生對創新創業活動的參與度和關注度都比較低[1]。

  (二)課程內容比較單一

  豐富、完善的課程內容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但是筆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大多數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內容十分單一,缺少一個完善的課程體系,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的效能沒有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很多獨立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沒有一個長期的發展規劃,而且在人才培養課程設定中,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融合度非常低。大多數創業課程,如創業基礎等,幾乎都是就業指導、職業規劃系列的內容,缺少獨立、標準的創業課程以及完整、系統的創業課程群。

  (三)教育師資不足,缺乏專業化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主導者,發揮著核心的作用,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對創新創業教學的效果有直接的影響和決定作用。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有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而且實踐性比較強,對教師有較高的要求。創新創業教育教師不僅要有基礎性的創業知識,還要經受專業培訓,有創業的精力和體驗。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獨立學院的教師在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後就來校任教,缺少就業和創業的經驗,加上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大多數教師本身掌握的基礎知識也不夠牢固,這種情況下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就像紙上談兵,效果可想而知。

  (四)教育資源不具有集中性

  在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教育資源發揮著核心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資源以及相關活動資源不具有集中性,分散在總務、後勤、院辦、科研、人事、團委、招生就業、學工、系部和教務等不同的部門中,而這些部門由不同型別的校領導進行分管。這種條塊分治機制,讓有限的資源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從而導致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孵化、實訓、教學等環節難以得到有效整合,教學場地、教學設施等條件無法滿足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2]。

  二、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訓練計劃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獨立院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很多學校缺少一個長期的教學計劃,導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筆者認為,獨立學院要想有效促進大學生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訓練計劃,讓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真正落到實處。1.積極組織和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獨立學院要採取一系列措施,鼓勵大學生利用各專業特長以及各個學院等組織和建立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團隊。同時,學院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給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配備具有較強業務能力的指導教師,為團隊提供指導和諮詢等有關服務,從而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和團隊的創新能力[3]。2.加大對於大學生科技創新專案的幫扶力度當前獨立學院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關注度不高,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學校對其管制比較多,但是實際上的幫扶卻非常少,導致學生對創業沒有信心,也沒有嘗試的興趣。獨立學院要意識到這一問題,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加強理論知識教育,還要給予實際幫扶。大學生是一個沒有經濟來源的團體,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造成了一定的限制。獨立學院也要意識到這一問題,在經濟上加大對創業團隊的支援力度。尤其是一些科技創新型專案,需要花費的資金更多,學校可以設立相關的專項經費,對大學生科技專案給予一定的資助。同時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有關部門、學校、市級和省級的科技競賽活動,以此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除此之外,學校要不斷拓寬科技專案的整體覆蓋面,給更多學生組織和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搭建良好的平臺[4]。

  (二)充分利用資源完善管理

  1.利用資源獨立學院可以充分利用周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例如,湖南農業大學就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充分利用本部的卓林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新農村發展研究院、20xx協同創新中心等專案複合應用型實驗班和拔尖創新型實驗班等優秀的資源,有效開展和實施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2.完善管理獨立學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師評價機制進行更新,指導教師在做好科研、教好課程的基礎上,利用自身的專長創立企業,從而帶領學生進行創業,這樣可以有效實現教學相長,既能提高教師的創業能力、豐富其創業經驗、提高其創新創業教育能力,還能給學生一個實戰的場所,積累創業的經驗,為今後自己的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獨立學院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建立創新創業學分,同時還要對學生管理制度進行進一步的修訂和完善,實施具有彈性的學制,並且允許學生在校期間休學進行創業。總而言之,獨立學院要最大限度地給學生的創業提供便利的條件,提高學生的創業成功率。

  (三)建立完善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1、對於獨立學院已經存在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要不斷提升其空間和能力透過企業、政府和學校合建的方式,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小微企業創業新基地、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園、學校科技園等。同時,獨立學院還要不斷探索基地執行的系模式,對創新性比較強、技術含量比較高、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創業專案給予重點扶持。

  2、結合實際情況新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獨立學院要對校內外的有效資源進行整合,每年根據實際情況和教學需求建立合適數目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同時還要強化多專業和多平臺的協同,以校內教學科研平臺為基礎,融入校外大型企業和有關部門以及科研單位等組成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習實訓的基地網路,給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有效的條件保障和空間支援。

  四、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主題教育活動

  1、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氛圍良好的氛圍往往能激發人們的熱情和興趣,獨立學院如何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就會將學生的創業慾望有效激發出來。獨立學院要對此加以重視,每年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有關的教育論壇,給學生和教師講解各個專業內的市場機會、發展現狀、前言科技等,並且給學生介紹有關的創業經驗。同時,學校還可以利用新聞網頁、廣播等方式給學生宣傳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以及相關的創業成功案例。除此之外,學校或者學院還可以不定期組織大學生創新創業交流座談會以及創新創業沙龍,給學生營造一個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業慾望,做好與市場的接軌工作。

  2、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獨立學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和組織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深化以數學建模競賽、ERP沙盤模擬對抗、大學生實踐研究為主要形式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讓大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創業活動中積累創業經驗,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都得到有效的培養,透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除此之外,獨立學院還可以組織有創業意向以及有創新創業潛力的學生到相關企業中去參觀和學習,對企業的管理機制和執行模式加以瞭解和掌握,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業激情。綜上所述,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獨立學院對自身的資源優勢要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實踐教學和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形成“產行研”“校政企”多方聯動機制,將學生創業的社會通道全面打動,以此推動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達到促進社會全面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討:以廣東科技學院為例[J].品牌(下半月),20xx(1):78-79.

  [2]王東明,劉姬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河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4):56-57.

  [3]陳雨青,黃妍.淺論網際網路環境下的高校學生工作[J].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2):90-91.

  [4]李靖華,閔捷.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構建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xx(5):45-46.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篇8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是品質教育,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人才培養目標。創新創業品質包括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創造能力三方面。應在創新意識的引導下,在創業精神的激勵下,塑造大學生創新創業品質,使其具備強烈的驅動力、敏銳的洞察力、卓越的決斷力、高效的執行力和流暢的應變力。

  關鍵詞:創新意識 創業精神 創造能力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目的。雖然各國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和內涵仍然存在著分歧和爭論,但從各國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來看,創新創業教育無不是以培育具有創新創業品質的人才為主要目標。一個人是否具備創新創業品質決定了其創新創業成功與否,決定了其能否成為一個創新創業型人才。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品質

  大學生創新創業品質是指大學生創新創業行為和作風所顯示的思想、品性、認識等實質。創新創業品質是一種綜合素質,它是在具備一定知識和能力基礎上所展示出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品格、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其核心要素體現為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造能力三方面。

  (一)創新意識(innovative)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並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願望和設想。“創新意識就是根據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強烈的不安於現狀,執意於創造、創新的要求的動力。”[1]大學生創新意識就是大學生對創新與創新的價值性、重要性的一種認識水平、認識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對待創新的態度,並以這種態度來規範和調整自己的活動方向的一種穩定的精神態勢,包含創新動機、創新興趣、創新情感和創新意志等因素。

  創新意識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創新意識能促成人才素質結構的變化,提升人的本質力量,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所必需具備的心理素質之一。創新意識具有開拓性、獨創性、聯想性等特徵,主要包括問題意識、發現意識、懷疑意識、捕捉機遇和靈感的意識等。在我國傳統應試教育體制下,只重視大學生基本知識的學習和職業資格的獲取,而忽視職業品格和為科學獻身精神的培養,忽視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能力。[2]所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加強培養大學生的懷疑意識、問題意識和批判意識,培養大學生的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等創新思維,使其在創新創業過程中能夠另闢蹊徑、獨樹一幟。

  (二)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

  “創業精神”概念最早出現於18世紀。20世紀的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將創業精神看作是一股“創造性的破壞”力量,管理學專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將這一理念更推進了一步,稱創業者是主動尋求變化、對變化作出反應並將變化視為機會的人。[3]我們認為,創業精神屬於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範疇,是進行創業活動必須具備的具有開創性的意志、信心、勇氣和個性等情操特徵。

  創業精神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它要求大學生有偉大的理想與抱負,強烈的事業心、奮鬥精神、開拓精神和奉獻精神,把握創新機會,養成自己獨特的創業個性和創業意志;以創業心態和創業精神對待工作,並以創業作風和創業品質要求自己,形成創業行為模式。

  (三)創造能力(creativity)

  創造能力就是創新創業能力,也可以簡化為創造力,是在知識學習和的經驗積累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和科學加工,從而產生新思想、新概念、新知識、新方法,並應用它們創造性地解決新問題的能力,[4]是戰略、計劃、實施、財務、專案、時間等管理能力的綜合。[5]大學生的創造能力是隱藏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表象背後的深層次特徵,是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新創業知識的現實體現,是大學生運用已知的資訊、知識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和服務的能力。[6]

  創業需要多方面條件的支撐,諸如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業資金和個人品質等。創業資金是創業的物質前提,創業知識為創業提供了有力的知識體系保證,創業能力則使創業資金增值成為可能。[7]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需求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與發展模式,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學科體系建設和教學資源開發,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法與培訓模式,決定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實踐教學內容。

  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創造能力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共同體現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之中。創新創業教育就是透過教育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業精神、創業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相比較而言,創新意識是一種主觀認知,創業精神是一種心理個性,而創造能力更多的是一種將創新創業知識與社會物質條件相結合的過程,並最終體現為創新創業成果。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構成

  培養創造性人才是我國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以能力為導向”是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模式。我們認為,由於不同行業或企業對創業者的要求不同,也由於個人能力結構和能力內容的差異性,創新創業能力要求也不一樣,從實踐狀況來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本能力素質要求也是大同小異的。但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由社會需求決定的,其應當存在而且可以存在一個通用模型,否則創新創業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基和方向。我們試圖構建這樣一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模型:在創新意識的引導下,在創業精神的激勵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應當具備強烈的驅動力、敏銳的洞察力、卓越的決斷力、高效的執行力和流暢的應變力。

  (一)強烈的驅動力

  強烈的驅動力是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並獲得成功的動力因素,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價值觀。最終決定大學生創新創業壽命的,不是創新創業的現狀,而是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動能,即驅動力。大學生透過創新創業獲得的成就感、滿足感和自豪感是激勵自己創業的不竭源泉。

  (二)敏銳的洞察力

  大學生創新創業中敏銳的洞察力是指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問題從總體上直接加以認識和把握,以一種高度簡練、濃縮的方式洞察問題的實質,並迅速解決問題或對問題作出某種猜測的思維形式。[8] 我們認為,敏銳的洞察力可以包括以下幾部分:

  (1)觀察力:對世界、國家、行業宏觀經濟形勢以及企業內部商業運營態勢,有客觀的認識,善於把握企業運作的基本技術和技巧;

  (2)敏銳力:在收集、處理、分析資訊基礎上,善於捕捉來自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資訊,以獲得感知,覺察現存社會中商品或服務的存在的缺漏、瑕疵,發現現有事物的發展方向,並對新興事物充滿濃厚情趣;

  (3)獨創力:經過科學分析,發現對現有的市場和產品具有很大創新意義的“創新點”,並透過自己的努力達成這些創新點;

  (4)平衡力:分辨、平衡自己和他人的創新點;

  (5)判斷力:對社會需求和自己的創新點作出正確的判斷。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篇9

  摘要:民族的未來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來建設,未來社會迫切需要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作為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必須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高等教育要想為社會輸送有用人才,必須適時調整培養方案,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採取多種模式的辦學機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綜合素質;培養方案;創新創業;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xx)16-0138-0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強調提出,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造就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加強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這是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總的要求之一。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如何培養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合格人才是高等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家從上至下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高校培養人才的綜合素質。

  一、大學生綜合素質涵蓋的主要內容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大學生綜合素質涵蓋哪些主要內容。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由基礎性素質、專業性素質和創新性素質等組成。基礎性素質主要指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也就是我們國家教育方針一直倡導的德、智、體、美、勞。道德素質主要是指人的文明程度、法律法規的遵守。智力素質主要掌握各種知識和技能的能力。身體素質包括心理和身體健康兩方面,他是保證其他素質完成的能力,是人類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條件。審美素質對社會文明的發展又進了一步,包括欣賞生活、自然、藝術和科學中的美,能用多種方式進行藝術表現的能力。勞動素質是指個人的實踐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是專業性素質和創新性素質得已體現的必要條件。專業性素質是指能較好地勝任專業工作所需要的素質。創新性素質對人才的要求較高,是指必須具備學習新知識的願望和能力,且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思維,以及腳踏實地、勇於向前的精神和嚴謹的學風,只有不同程度地具備以上各點才能叫做具有創新性素質的人才。每個大學生只有當這三部分素質協調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才能說具備了一定的綜合素質。

  二、如何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文作者在高校工作近30年,親眼目睹了用人單位來校招聘大學生的原則更加科學合理。總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思想道德素質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專業知識與技能較好;學習意願高,有創新意識;敬業精神強;團結溝通協作能力較強。實際上這幾點與上面所說的大學生應具備的綜合素質的要求是一致的。共同點就是大家首先要考慮的還是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質,這一層面如果沒過關,也就是說沒有思想道德這個1,其他也就全是0了,如果沒有這個1,有時對社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可能不只是0的問題了。這也是我們一直所說的,要想學會做事首先要學會做人,德才兼備是用人之道。思想道德的培養是一個全社會的系統工程,是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具備了基本的思想道德水準,對於大學生來說,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提高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大學教育本身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社會教學等各個方面來完成人才培養的系統工程。目前,全國各高校實行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較好平臺。

  三、創新創業專案實施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內涵包括:創新意識與創造力;機會識別與利用;風險認識與決策;組織領導與管理,這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是一致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每一個專案都在不同側重面體現了對學生以上內容的訓練。本文對我校此項活動的開展情況調研發現,學校參與和舉辦的各種級別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專案很多,參與的學生以二、三年級為主。因為這兩個年級的學生學了一些專業知識,又沒有馬上面臨就業找工作或準備考研究生的壓力,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佔總參與人數的80%以上。而參與大創活動的學生,我院統計的結果,佔學生總數的20%,相對受眾面較小,這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在此先不陳述。從參與的學生的表現及這些學生後期做畢業設計情況看,他們的能力都比不參與的有很大提高。舉一個專案例項,前年我指導多功能健身娛樂搖籃專案,這個專案由兩名學生提出,找我作為指導教師。他們的主要創意是想利用人腳蹬腳踏車的運動帶動一個小搖籃擺動。主要設計意圖是為了減輕老年人照顧第三代的辛苦,同時又可以鍛鍊身體。想法很好,但我沒有讓他們馬上動手設計,而是給他們二個星期時間進行市場調研,分析市場需求,寫出調研報告,此項任務目的是讓其瞭解一個專案的實施的程式上首先應做適當的社會調研,同時也訓練其與人交流的能力及把自己的理念或想法灌輸給別人且讓別人能夠接受的能力,以及收集到改進意見,從中訓練其能否合理接受客戶建議的能力。透過調研他們在我的指導下結合調研時客戶的建議進行改進,搖籃換成了搖椅,但這樣增加了機械設計的複雜度。接下來的任務是他們要確定專案組成分塊,每一塊需要什麼樣的人及人數。選拔參與學生時,他們先到所需專業的班級發廣告,面試時由他們主持,我旁聽,最後討論定人選,這一項任務主要訓練他們選人要把握基本原則。確定好人選及各自分工後,他們又進行市場調研,確定開發成本,然後根據學院的經費支援情況調整設計方案。經過幾輪的反覆最後確定設計研發方案。在幾次調整的過程中學生們訓練了良好溝通能力及財務預算能力。透過這一專案的完成,我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看到了他們的成長。這麼多年指導下來,學生們在每一個專案中都得到了多方面的鍛鍊,經驗和教訓是成長的最好老師,再加上教師的適時指導,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很大提高。

  四、如何透過創新創業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對畢業生及在校生的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高校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提供了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學生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培養其創業能力,這方面各高校沒有系統的訓練,如何克服師資不足及教師在這方面訓練不足,且各高校條件不一樣,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培養模式。學校要有意識地將創新創業活動結合到一起,在較多的科技創新專案中主動加強學生創業理念的培養。 首先,要提高學校、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意識,從調查中也可以看出,各校、學生及教師對這方面的訓練還不夠重視且也沒有完全落到實處。如果在高校的培養過程中沒有主動對其加以訓練,將來他們畢業後走向社會既缺乏工作經驗,有的甚至連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沒有就更別談創業的可能了,因此學生步入社會無論是工作還是創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這就需要在高校學習期間由經驗豐富、引導有方的教師對其進行有效的指導和訓練。但是很多高校這方面都是由專業教師兼任,學校對教師的考評機制也使得教師沒有過多精力投放到對學生這方面的培養上。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必須重視並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其次,各高校應從培養計劃上、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增加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內容及訓練。同時,引進或培訓在編教師,學習國外發達國家的教育經驗,調整我們的培養模式,結合各高校的辦學條件多種培養模式,多渠道地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院的經驗是增加一門相關理論課程及綜合實訓環節。把畢業設計內容與大學生創新創業專案以及各種專業比賽專案相結合,把畢業設計分塊制,團隊制,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訓練受眾面廣,有目標、早準備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同時,學院鼓勵並支援教師分階段帶學生到企業實習,為此,學院支援並幫助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到企業掛職鍛鍊,與企業建立良好的產學研合作機制,這有利於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的經驗豐富了,課堂中的例項教學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身教大於言教,學生參與教師的產學研活動對他們瞭解專業知識應用及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堅實基礎。只有教師的知識面和實踐經驗不斷更新,才能使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跟上時代的步伐,因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更多的是檢驗他們專業知識運用能力、交流溝通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等,這些更多的需要教師言傳和身教。所以,高校要重視對教師進行與時俱進的培養和訓練,採取多種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提高其創新能力。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要擺脫教材的束縛,根據社會現實的變化不斷充實課堂內容,讓學生真正掌握能夠在踏入社會後用的到、效果好的創新創業技能。

  社會實踐也是鍛鍊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良好途徑。學校每個寒暑假都會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例如,走訪社群幫助孤寡老人、義務為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獻愛心、籌集善款善物寄送偏遠山區和受災群眾等活動。這些活動增加了學生對社會的瞭解,提高了社會責任感,培養了義務奉獻精神。

  總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我們高等教育培養的目標,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就是要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並重的目標,創新創業教育是時代進步之魂。要實現我國的科技強國、科技大國、自主創新、中國製造等偉大夢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創新創業教育承擔著培養具有遠大理想、創新思維、創新素質大學生群體的重要使命,已成為時代進步的希望和靈魂。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篇10

  【摘要】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為國家建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人才的重大戰略舉措,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課題。高度重視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大膽探索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並完善其保障措施,是提高培養創新型人才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學政策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於20世紀在發達國家中率先興起。我國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及高校對此高度重視,並於20世紀末開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探索,教育部先後頒發了相關檔案,對高校提出了明確要求。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戰略舉措,是高校教育教學的重大改革。為此,我們必須對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清醒的認識,更需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做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起源、演進及其本質向度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起源

  1.創新教育的起源

  “創新理論”最先由約瑟夫熊彼特從經濟學的角度提出。1912年美籍奧地利著名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用“創新”理論解釋並闡述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他探討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把創新與科學技術發明創造嚴格區別開來,認為“創新”是經濟概念而非技術概念,“創新”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式”,是將原始生產要素重新排列組合為新的生產方式,以求形成新的經濟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受約瑟夫熊彼特創新理論的影響,20世紀40年代創新成為教育的新思潮,創新教育旨在培養人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教育最先誕生在美國,20世紀70年代後期在其他發達國家逐漸興起。

  2.創業教育的興起

  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受教育者的各種創業綜合素質,主要是提高受教育者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是培養其具有一定創業能力的教育。高等學校創業教育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1947年哈佛商學院的邁爾斯梅(MylesMace)教授率先在MBA教學中開設了一門創業課程———“創新企業管理”。20世紀末美國多數院校開設了創業課程,並設立“創業教育專案”。美國是較早在大學進行創業教育且具有完備創業教育體系的國家,已經建立了課程體系健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適當、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發展成熟,以及法律對創業培訓和小企業孵化保障完備的創業教育體系。目前,發達國家均先後採取相關措施開展創業教育。聯合國充分肯定了創業教育的重要作用,並在《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提出了相對於以知識教育為主的“學術性護照”、以職業技能教育為主的“職業性護照”之外的以創業能力教育為主的“第三本護照”的主張。

  (二)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發展

  1.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階段

  在國內最先將創業計劃大賽引入高校校園的是清華大學。1998年5月,清華大學舉辦了第一屆創業計劃大賽,並率先在本科生教育及研究生教育中開設了“高新技術創業管理”課程及“創新與創業管理”專業方向,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1999年,由共青團中央等有關部門舉辦的全國首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在清華大學成功舉行。大賽彙集了全國一百二十多所高校三百多件作品,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1999年6月國家頒佈的《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20xx年教育部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大學開展了教育工作試點,採取不同方式進行實踐探索,在高等教育界產生了較大影響。

  2.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階段

  20xx年5月教育部頒佈了《關於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誌著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進入了發展階段。《意見》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於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1]《意見》從戰略的高度指出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還對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及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指出了明確方向。20xx年教育部發出第二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專案通知,將28所部屬院校和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地方院校列入專案試點名單,對這些高校給予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援,意在促進高校教育觀念的轉變,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培養適應國家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20xx年教育部和財政部又聯合下發了《關於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為高校創新教育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向度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教育,其本質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教育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注重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注重思維開發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的發展,使大學生走向社會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發展,有更大的發展潛力,為未來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思想基礎和專業技能基礎。創新創業教育與促進大學生就業有密切的聯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有利於提升大學生創業就業率,但這僅僅是一個方面。從社會發展的視角考量,提高大學生創業就業率是使大學畢業生能夠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時代對教育發展的需求。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的提升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及核心要素,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及外在表現形式。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的缺失

  創新創業教育的提出是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與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從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上對傳統教育的一種超越,是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上的深刻變革。但目前,“大多數高校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更沒有形成相對成熟的理論體系和框架”[2]。多數高校把創新創業教育定位在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就業率和緩解就業壓力上,把創新創業教育同就業指導教育混為一談,這就偏離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與實質。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

  教育部《意見》指出:一要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中;二要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為重點;三要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在課程上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應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導論課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及思維開發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是在專業教育方面要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培養,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目前,很多高校還沒有形成較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既沒有專門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也沒有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教材,僅僅停留在增設一些創新創業教育專題講座、舉辦創新創業大賽等形式上。也有的學校成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實驗室、基地等,但絕大多數院校還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課程體系,還習慣於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創業教育還沒有融入專業教育的全部過程。

  (三)創新創業教育師資不足,手段滯後

  1.師資方面所呈現的問題

  目前,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導論課程教學的師資嚴重缺乏,既存在數量不足,又存在教師知識結構不合理、技能不強的問題。多數高校“現有承擔著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以學校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教師和輔導員為主。他們有一定的就業指導理論基礎和學生教育管理能力,但對創新創業知識的講解僅僅停留在書本上,沒有較多案例和實踐經驗與學生分享。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不僅在數量上不能滿足需要,在業務能力和實踐經驗上也與創新創業教育本身所要求的相距甚遠”[3]。

  2.教學手段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教學手段上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創新創業教育實驗、教學設施建設滯後,多數院校還沒有建立起能滿足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驗室;二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媒體教學也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創新與創業精品課程數量少,課程資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創新課程名不符實”[4];三是創新創業教育基地建設滯後。“實踐基地欠缺,多是以企業參觀、實訓室模擬實訓等形式,缺乏實效。”[5]校企協作教學對多數院校來講還只是探索,或者說只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認識方面的因素及創新創業教育開展實踐的時間較短等原因,也有客觀上國家對高等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此種現狀必須儘快改變,否則將難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也將會被髮達國家拋得越來越遠。

  (四)創新創業氛圍不濃,學生積極性不高

  1.校園創新創業教育氛圍不夠濃厚

  多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輿論宣傳滯後,校園創新創業教育只有教務、就業、學團等部門關注,還未引起全面的重視。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教育領域一場深刻的變革,是對傳統教育教學的挑戰,它既不僅僅是增加一兩門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也不僅僅是開設一兩個創新創業教育實驗室,更不僅僅是幾個部門的事,而是一個龐大的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樹立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對課程體系進行全面改革。

  2.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不高

  有關資料顯示,“大學生對創業的意願普遍不強,有80%的學生對創業的態度冷淡,根本就沒想過要創業;只有11%的學生對創業的態度較強,表示有創業的想法。”[6]究其原因,一是大多數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偏頗理解;二是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教育大賽受限,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三是部分學生對自主創業缺乏信心。

  三、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舉措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1.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大戰略舉措

  《國家教育發展中長期規劃》對新時期人才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為高校如何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指明瞭方向。創新創業教育是為國家建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人才的戰略轉變,它不僅僅要求教育教學內容、方式、方法必須轉變,更重要的是學校主要領導、廣大教師、學生的思想、理念也必須發生根本性轉變。創新創業教育要貫穿高等教育的全過程,而不是其中的某個階段,要把這種理念落實到教學的全部過程和各個環節之中。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從大的方面說這項改革關係到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關係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實現的遲早。因此,要在深入學習、領會有關檔案的基礎上提高認識,借鑑發達國家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先進經驗,緊密結合本校實際,把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

  2.提高學生自覺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認為外因是事物變化的必要條件,內因是決定事物發展變

  (二)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1.增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要結合學校學科、專業實際增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並把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納入學生的主修課程,規定合理的教學時數。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材建設,改進教學方法,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基本素質,形成科學的創新知識結構及良好的心理品質。實踐證明,一種有利於創新創業的知識結構,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而且還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要注重對大學生進行相關政策、法規知識,以及更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等綜合性知識的培訓,使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面。

  2.進一步深化專業課程教學改革

  各門專業課程教學都必須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緊密結合本專業的實際,在深入研討論證的基礎上重新編制教學大綱,重新設定課程內容,增加學生實踐教學課時,培養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課堂上增加案例教學及師生互動環節,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以直觀、生動的感受,增加教學的感染力。要注重把校內實踐教學、校企協作實踐教學、基地教學、學生自主創新創業專案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7]。做到統一規劃、合理佈局、有效銜接、形成合力。

  (三)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

  1.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

  結合本校及專業特點建設創新創業教研中心,打破專業限制,把研究室、實驗室、孵化器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改變以往老師做學生看或只是少數學生做多數學生看的傳統實驗教學模式,要讓更多的學生動手實踐。

  2.強化專業競賽及社會實踐活動環節

  目前,國家、省市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活動,毋庸置疑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起到了積極的引導、推動作用,但參加的畢竟是少數人,而且又有一定的專業限制。因此,各高校應以國家創新創業競賽為引導,以校內創新創業競賽為重點,大力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活動,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有更多機會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並完善保障措施

  1.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教師的思想水準、認識水平、教學水平、科研能力將對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教師的能力水平決定了教學效果,只有教師具備了創新創業思維及相應教學能力,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的學生,優秀的教師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是要建設好一支負責創新創業教育共同課的教師隊伍。要進行專門培訓,使其不但具備先進的思想理念,同時還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在開展創新創業教改實踐中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二是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創新創業教育最終要落實到各個專業教學實踐中,要強化全體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意識,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技能;三是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注重發揮社會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可把社會相關領域的專家、技術權威聘為兼職教師,舉辦專題講座,帶領學生開展主題研究,傳授創業知識和技能。

  2.加強保障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大改革,需要學校各個方面的支援、配合及共同努力。要保障創新創業教育的經費支出,特別是剛剛起步階段,無論是課程建設、基地建設、實驗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還是專案大賽,都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援。要創造條件,保障房舍、場地、裝置等方面的支援。要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為慎重起見,各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先進行教學改革試點,在取得一定經驗的基礎上再逐步推開,試點階段要選派得力的幹部和有豐富經驗且熱愛此項工作的教師。總之,要強化領導,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持之以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http://www.jyb.cn

  [2]鄧淇中周志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問題與對策》,載《創新與創業教育》,20xx年第1期。

  [3]李國虎:《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載《當代職業教育》,20xx年第11期。

  [4][5]楊波葛珺沂:《開放大學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載《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年第3期。

  [6]江彩霞:《基於創業實訓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載《人力資源管理》,20xx年第9期。

  [7]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第29頁。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篇11

  新世紀是一個創新的世紀,未來社會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大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體,作為社會向前發展的源動力,必須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本文提出了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途徑。我認為以下幾點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和培養起著關鍵的作用。第一,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緩解不斷擴大的社會就業壓力的需要,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第二,以專案和社團為載體,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養創新創業品質,構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第三,建立滲透創業教育內容的教育課程,開設根據創業教育的具體目標專門設計的教育活動課程,創設環境類課程。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提高創業能力。第四,加強創業實踐活動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組織學生參加科研和各種專業競賽活動,以校內外創業基地為載體,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實踐。

  正文:

  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戰略性問題,關係到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是否具有創新創業能力、是否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是否能夠承擔起振興民族大業的重要課題。全面開展切實有效地創新創業教育,使更多的大學生把自主創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優先選擇,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主動適應複雜多變的周邊環境,積極應對未來世界的嚴峻調整,越來越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

  進入21世紀的第一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只有107萬,20xx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已突破200萬大關,達212萬人,20xx年又突破300萬大關,達到338萬,20xx年更是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413萬人。國家教育部學生司司長林蕙青早在20xx年就指出,雖然畢業生數量增幅較大,但社會整體就業崗位沒有明顯大增加的趨勢。在畢業生數量年年大幅度增長的同時,離校畢業生待業的現象開始出現,數量逐年上升。國家教育部的有關統計顯示,20xx~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始終只有70%左右,僅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待業人數20xx年是34萬,20xx年是37萬,20xx年是52萬,20xx年是69萬,20xx年達到了79萬。

  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業教育,樹立大學生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念,開發創造性思維,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業能力,對於大學生參與社會競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高校畢業生大多在20~25歲之間,這個年齡的人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他們要求獨立地、有主見地處理自己的事情,依賴父母的心理逐漸消失,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明顯增強,同時又處在人生的重大轉折和突變時期,有很大的可塑性,是開發潛力、發展創造力的最佳時期。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將依據市場的不斷變化進行相應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而且還應該具備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以及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僅要具備從業能力,還必須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因此,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正是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方面的諸多要求,同時也能促進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與發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擁有創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國家,將具備發展知識經濟的巨大潛力;一個缺少雄厚科學儲備和創新能力的國家將失去知識經濟帶來的機遇。21世紀的競爭是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是科技和教育的競爭,歸根到底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培養和造就基礎寬厚、富有創新精神、能夠應付未來社會中國大學生就業發展和挑戰的人才,是各類高校在教育創新中擔負的首要任務。大力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建立高校創新體系的關鍵性環節和基礎性內容,能有效地支援和推動國家創新體系的建立,對建設創新型國家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是形成和推動創業行為的內驅力,是產生創業行為的前提和基礎。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培養是高校創業教育的重點。首先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憑藉知識、智慧和膽識去開創能發揮個人所長的事業。要使廣大學生認識到,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就必須強化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要透過宣揚大學生中湧現出的自主創業先進典型,引導大學生增強創新、創業的信心和勇氣,鼓勵和扶植更多具備自主創業條件的大學生脫穎而出。為此,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全面理解自主創業的深刻內涵,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來開展創業教育。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投身於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

  社會公益活動中,透過開展創業教育講座,以及各種競賽、活動等方式,形成了以專業為依託,以專案和社團為組織形式的“創業教育”實踐群體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以社團為載體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開展創業沙龍、創業技能技巧大賽等活動。發揮學生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養學生創業能力。以“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為龍頭,以科技協會為平臺,層層推動課外科技學術活動和學生創業活動的廣泛開展。讓學生在興趣特長與專業之間找到恰當的結合點,感受創業,培養創業意識。

  創業品質有著豐富的內涵,包括敢於競爭、敢於冒險的精神,腳踏實地、勤奮求實的務實態度;鍥而不捨、堅定執著的頑強意志;不畏艱難、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良好的心態自控能力、團隊精神與協作意識等多方面的品質。 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成果價值最終都取決於教師。具有較高創造性思維修養和創造精神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質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學生,學生才敢於冒險、敢於探索,才會突破常規,進行創造性的研究性學習。沒有一定數量的創造性教師隊伍,就不可能培養具有創新創業品質的學生。學校可以聘請社會上成功的創業人士或校友為客座教授,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傳授創業技能知識,使學生獲得實際經驗。

  一批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可以對大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協作意識等創業品質給予強化。創業往往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所能實現或完成的,它需要組建起自己的團隊。一個精誠團結、各方面能起互補作用的團隊,才能實現1+1>2的效果,才能保證創業的成功。透過教師隊伍的指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分析自我,確定正確的人生目標,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培養合作意識,將為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形成產生深刻的推動作用。

  高校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增設創業教育課程,將其列為必選科目,採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豐富他們的創業學識,讓學生了解和熟悉有關創辦及管理小企業的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可考慮採用創業案例進行教學,向學生直觀、生動地展示成功創業者的創業精神、創業方法、過程和規律,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創業意識,樹立全新的就業觀念;啟發學生的創業思路、拓寬其創業視野;培養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能力和品質。

  在第二課堂活動中,開展一些根據創業教育的具體目標專門設計的教育活動。在課外開展創業計劃大賽、創業交流,開設創業教育課講座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實施創業教育課程,包括“網路教學”、“實地考察”、“企業家論壇”、“創業計劃(設計)”等環節,以拓寬學生學習範圍和視野,使課程更具啟發性和實踐性。定期舉辦對話交流論壇,請創業成功人士直接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對話,解答其在課堂學習中和實際創業中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分析創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為其提供創業借鑑與指導。

  環境類課程要突出創業環境的設計與佈置,儘可能把校園的佈局與美化、校園文化建設、周邊環境同創業教育結合起來。學校應建設良好的創業環境。創業環境建設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硬環境如校園創業園區、小企業孵化器等。在校園內設立“創業園區”,學生可以提出專案申請,方案獲通過後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開辦一些校內公司或在校內經商等。或者由學校組織開辦模擬公司,將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與創業相結合,其運作程式符合企業行為,為學生提供了體驗創業的平臺。軟環境如職業指導等,院系應成立由創業經驗豐富的教師、企業管理人員和風險投資專家組成的創業指導小組,為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提供適當的建議,從而避免學生盲目創業。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創業環境的

  建設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相互協作,共同進行。

  實踐證明,一種有利於創業的知識結構,不僅需要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經營管理知識,而且還必須具備綜合性知識,如有關政策、法規等知識,以及更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因此,必須在教學思想上有根本的改變,使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使知識橫向拓寬,縱向加深。使學生從日趨合理的知識結構中獲得創造能力的培養。

  系統創業知識的形成可以透過以下途徑。第一,大學課堂、圖書館與社團。創業者透過課堂學習能擁有一門過硬的專業知識,在創業過程中將受益無窮;圖書館通常能找到創業指導方面的報刊和圖書,廣泛閱讀能增加對創業市場的認識;社團活動能鍛鍊各種綜合能力,這是創業者積累經驗必不可少的實踐過程。第二,媒體資訊。一是紙質媒體,人才類、經濟類媒體是首要選擇。例如,比較出名的《21世紀人才報》、《21世紀經濟報道》、《IT經理人世界》等。二是網路媒體,管理類、人才類、專業創業類網站是必要選擇。例如,比較出名的《中國營銷傳播網》、《中華英才網》、《中華創業網》等。此外,各地創新服務中心、大學生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科技資訊中心的網站等都可以學到創業知識。第三,與商界人士廣泛交流。襄樊學院還不定期的邀請校內專家學者為學生開設更多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講座,邀請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校外專家學者來校舉辦講座和報告,開闊學生的視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大學生透過參加各種專業競賽和科研活動,如“挑戰杯”中國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競賽創業計劃大賽,對於增強創新意識,鍛鍊和提高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只有在大學生當中造成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才能使更多的創新人才破土而出。實踐最能鍛鍊和培養一個人的才能,只有在實踐中多看、多思、多問、多記、反覆檢驗,反覆調查,不斷總結,吸取教訓,才能從實踐中摸索出真知。

  創業教育的落腳點在社會實踐。學校要建立多種形式的校內外創業基地,以此為載體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實踐。一方面透過實習環節開展創業實踐。專業實習是專業理論應用和職業技能的訓練過程,更是創業階段實際操作過程,把校內外實習基地辦成創業教育示範基地,讓學生在這樣的場所邊學習、邊實踐、邊創業。另一方面,創業基地與社會建立廣泛的外部聯絡網路,包括各種孵化器和科技園、風險投資機構、創業培訓機構、創業資質評定機構、小企業開發中心、創業者校友聯合會、創業者協會等等,形成了一個高校、社群、企業良性互動式發展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有效地開發和整合社會各類創業資源。

  參考文獻:

  1 鬱義鴻,李志能,羅博特·D·希斯瑞克。創業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 李儒壽,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探析。襄樊學院學報

  3 徐萍,個性品質塑造——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當代教育論壇 4 李石純,淺議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培育。中國高等教育貼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篇12

  摘 要: 高校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大學生身兼繼承和發展民族大業的重要使命。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關乎時代發展和社會走向。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將在大學教育中扮演著重中之重的角色。

   關鍵詞:創新創業 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xx)02-0129-01

  一、大學生創業創新品質

  大學生創新創業品質是指大學生創新創業行為和作風所展示出的思想、品性、認識等方面的實質。創新創業品質是一種需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綜合素質。在已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不斷探索與實踐出新的、具有科學精神的創新成果。

  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品質其核心要素表現在: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創業能力三個方面。

  1.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於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包括產品、方法、元素、路徑、環境),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創新精神要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資訊、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

  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是要以所學科學文化知識為前提指導,建立創新創業價值觀,開發出更多具有開拓性。前瞻性、獨立性的新思路新見解新模式。

  所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要以著重培養大學生的懷疑意識、批判精神、發散思維等創新思路,使我們的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道路上可以如魚得水、另闢蹊徑。

  2.創業意識

  創業意識是指創業者對現有條件的不滿足,並由此產生的最新的要求、願望和意識,是創業實踐活動賴以展開的最初誘因和最初動力。

  創業意識是大學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他要求大學生有敢於開拓、勤于思考、勇於承擔的精神。同時要求大學生有強烈的責任感與事業心,把握創新時代的新機會、迎接就業局勢的新挑戰,以創業意識對待工作,並以創業作風和創業品質要求自己,形成創業行為模式。

  3.創造能力(creativity)

  創造能力一般表現為發散性思維,而聚合性思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總之,創造能力是在豐富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它不僅包含敏銳的觀察力、精確的記憶力、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設想,而且與一個人的個性心理品質、情感、意志特徵等有密切關係。創造能力是在人的心理活動的最高水平上實現的綜合能力。

  大學生更善於運用側向思維方法和求異性思維方法,應更具有探索和發現問題的敏銳性和預見性,應把主觀意識和客觀實際相結合,更加有的放矢的有所發現、發明和創造。

  二、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途徑

  1.注重個性教育,培養創新意識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業意識在大學教育中必須有機結合起來。在充分開展個性教育的基礎上,重點開展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創業行為的教育指導。 探索最大化挖掘學生個性培養的教學方法,充分開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2.提升教師素質,最佳化師資結構

  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我們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有一批具有創業激情、創新頭腦的高素質創業培養人才在高校中不可或缺。鼓勵高校教師走到高新技術企業中去,學習和提升自我修養,培養和激發創新潛能。更要在政策上鼓勵具有創業精神的老師,真正加入到創業大軍中去,培養一批創業者兼學者的優秀教師隊伍。

  最佳化師資結構,可以學習世界其他各國的優秀經驗。將社會優秀創業人才聘請到學校,成為兼職教師。專業教師與兼職教師相輔相成,可以彌補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缺口,更可以大大提升全職教師的創新創業能力,從而最佳化師資力量。

  三、學校助力創業,校內市場成學生創業孵化器

  客觀來講,大學生創新創業具有創造性、多變性、無法預見性、風險性等特點。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重點難點集中在:創新意識雖高,實際創新比例卻偏低。學生創業的科技轉化率低等問題。大學生創新創業需要學校和社會的共同指導和幫扶。

  利用大學科技園,作為學生創新創業的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區是國家創新產業的重要構成和自主創新的重要基地。大學科技園可以向學生提供完善的創新創業指導,幫助學生快速走出懵懂與迷茫,分析創業形式、強化創新觀念,為學生的創新創業之路提供必要保障。

  大學科技園孵化基地是大學生創業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在經歷了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專案的自主研發與推廣之後,大學生走在這條充滿荊棘的創業之路上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麻煩和困擾。企業孵化是所有科技園的基本功能,但是大學生創業園的企業孵化服務就必須更加具化和深入。大學生創業企業往往需要跟多的關注和扶持。這是一條創新創業的必經之路。學校的培養不僅僅體現在日常教學中,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之路上,學校要秉承教學相長,理論緊密聯絡時間的原則,深入探索,積極跟蹤指導。幫扶大學生創新創業企業走向社會。

  在新的社會形式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關係到大學生就業這個重中之重的社會問題。廣大大學畢業生是否可以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能否承擔起振興民族偉大使命,是當前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全面切實有效的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更多的大學生把自主創新、張揚個性、創業挑戰作為新的人生目標。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和社會為大學生創業企業提供更多的扶持和幫助,讓大學生創新創業之路走的更穩、更好。積極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社會對高等驕陽也提出的新要求,是時代賦予高校的新使命。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 篇13

  摘要: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創業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許多大型企業如Google、微軟等都由學生創業成功,我國創業條件日趨成熟,加入創業隊伍的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但是,農業類創業專案卻相對鮮見,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業是我國賴以生存的基礎產業。而高校作為農業人才培養基地,發展農業科技創新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農業科技創新在大學生創業中的孵化作用進行探究,旨在發現孵化器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從而有針對性地為高校大學生創業提供建議。

  關鍵詞:農業科技創新;大學生創業;孵化器

  1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形勢

  在高校擴招和社會經濟危機的雙重影響下,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我國政府出臺多種政策來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儘管如此,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仍然不到總人數的2%,而在一些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比例高達20%~30%。我國政府正大力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發展,教育部提出,“高等學校要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納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透過大學畢業生創業專案可以促進就業,大學生創業不僅能暫緩就業壓力,同時也拓寬了就業渠道,這是由於大學畢業生創業不僅自身就業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可以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解決更多人的就業難題。為有效緩解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國家多次頒佈政策,引導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特別是鼓勵大學畢業生投身農業領域中進行創業。引導大學畢業生投身農業類自主創業是解決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及農村經濟發展緩慢的雙贏之舉。當前我國農村人才短缺,有文化的人紛紛想要“走出去”,而願意“走回來”的少之又少,更別提“走進來”了。而在城市中,一群掌握專業知識的大學生拿著簡歷四處求職,最終只有少數順利入職,其餘的仍是扎堆漂泊在城市中尋求機遇。這兩大難題恰好能透過新農村建設這個方式互利共贏。更重要的是,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創業能夠為農民思想觀念注入全新的理念,帶動科技創新,推動新農村建設的程序。

  2孵化器概念

  孵化器在我國也被稱為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一種新興的社會經濟團體,它利用將社會資源有效整合的方式,給一些新成立的企業提供基礎設施和服務支援,培養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世界上第一個孵化器是早在1956年由美國人曼庫索建立的。經過幾十年發展,我國孵化器數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我國的企業孵化器仍然是在政府的領導下,由公共財政支撐起來的公益組織,特別重視戰略性的新興企業的建設和發展,大部分是與高校以及科研所聯合共同謀求發展,並利用地方特色優勢,根據經濟發達程度高低不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企業孵化器,並且對大學生創業具有多方面有利影響。孵化器行業對創業企業的重要意義使得孵化器行業迅速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從創業成果方面來看,企業孵化器凸顯出極高的社會價值,它帶動相當大數目的就業人數,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我國孵化器行業發展迅速,但諸多問題也隨之而來,如專業性差、整合資源能力有待提高等,我國的孵化器行業亟需提高自我持續發展的能力,提高運營效率,並提出多樣化的運營模式,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透過眾多國內外對孵化器研究來看,孵化器對促進創業和創新、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建立國家創新體系都有重大作用。大學生創業孵化是用於服務創業的大學生,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支援幫助的基地,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器基地是為了發展大學生創業教育,開展大學生創業活動,同時也能夠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中國大學生創業孵化器基地,是伴隨著我國創業孵化基地的蓬勃發展應運而生的,是在中國國情下對企業孵化器的一種新的創新和嘗試,尚處在探索當中。

  3農業創新的發展狀況

  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農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農業現代化程度與國家現代化水平緊密相關。基於此,在當前中國新農村建設的道路中,我們要著眼於現代農業的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在於在一定的時間和資源下,我們如何才能創造出數目更大、品質更高的農產品,從而提高資源的生產率。而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更迅速發展,能更有效緩解市場壓力和資源壓力,科技創新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最近幾年,儘管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相當迅猛,但與世界上一些農業先進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現今中國農產品存在著很多問題,如質量差、市場競爭力較弱。我國要想在農業現代化上有更大突破,就必須打破常規,有所創新。《中國製造2025》中指出要:“堅持把創新擺在製造業發展全域性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於創新的制度環境,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十二五”期間,中國提出建設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設想,設想一經公佈,舉國的農業科研單位紛紛表示贊同,並且在各個地方的省市都競相加大投資,中央政府也大力支援,下發更多的經費。我國的農業生產要素已不足以滿足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量,隨著社會經濟蓬勃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生活品質,有機蔬菜等一些健康農產品供不應求,傳統農業發展方式舉步維艱,惟有創新才能支撐我國農業繼續向前發展。要想推動現代農業繼續向前,就必須加快步伐,儘快改變現有的農業模式,提升農業資源的配置效率,並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4孵化器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

  目前,我們國家的企業孵化器仍然是在政府的領導下,由公共財政支撐起來的公益組織,特別重視戰略性的新興企業的建設和發展,大部分是與高校以及科研所聯合共同謀求發展,並利用地方特色優勢,根據經濟發達程度高低不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企業孵化器,並且對大學生創業具有多方面有利影響。政府政策方面,國家出臺了多項措施來推動孵化器事業的發展。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到我國勢必會在創業孵化器的基礎設施方面加大投資力度,建造創業服務網路,並且還頒佈了企業孵化器稅收的相關減免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孵化器行業的發展。此外,企業孵化器因為有政府的支援,在一些專案的申報稽核上大大縮短了時間,程式也更加便捷,這恰好彌補了大學畢業生閱歷尚淺,缺乏經驗的缺陷,使他們擁有更多時間、精力投入自家企業。基礎設施服務方面,當前社會物價急劇升高,創業成本成為了大學畢業生創業路上的絆腳石。不一樣的創業專案對基礎設施的要求也不同,建立網路類企業,創業之初可能只要有一臺電腦便可以完成,一些要求大型專業的機械裝置的專案,對於剛剛步入社會還沒有收入儲備的大學應屆畢業生而言卻實在是沒有能力承擔。而創業孵化器就能夠為大學畢業生創業者提供他們力所能及的價格低廉的創業場所,物資等來支援公司運營。資金方面,大學畢業生創業初期往往會遇到很多融資方面的問題,他們對於融資認識不夠充足,有的對融資望而卻步,有的卻對融資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過度樂觀,這就使得他們在現實面前會有強烈挫敗感,失去剛剛創業時的那份熱情。他們沒有辦法正確預估風險,不懂得如何融資,而企業孵化器能夠在融資的問題上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幫助,給予他們支援。我國政府為他們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專案的專項資金和小額貼息貸款。此外,企業孵化器也積極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大大增加了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融資的機會。企業管理方面,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創業時有時只不過是一次心血來潮,他們天真地認為他們的一個好想法就可以讓自己大展宏圖,而缺乏更加理性的分析和對未來的規劃。大學生透過學校課程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在實際的創業過程中較少運用,也往往無法靈活應用,而實際創業中所必須具備的,在學校課堂上又無法獲取,大學畢業生創業者往往還沒有企業的工作經驗,在之後的公司運營中勢必會有許多障礙出現,假如創業者無法坦然面對,從容應對創業之路就往往會以失敗告終。大學生創業孵化器不但可以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啟動資金和基礎設施,還會指導他們管理企業,為企業穩定執行提供保障。

  5結語

  創業順應當前社會就業壓力大的形勢,不僅解決自身就業問題,同時為社會提供更多崗位。高校在引導畢業學生創業時,關鍵要指導他們如何才能提高創業成功率,要特別向他們介紹企業孵化器,向他們說明企業孵化器對於畢業生創業者成功創業的重要意義。大學生創業孵化器為大學畢業生創業者的創業提供支援,幫助大學畢業生創業者解決創業資金方面的問題,指導大學畢業生創業者管理企業,提高創業成功率。

【大學生創新創業論文】相關文章: